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勇 《炼铁》2001,20(Z1):2-6
90年代以来,南钢炼铁系统的技术进步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是精料,二是高炉装备水平提高,三是高炉操作水平提高,从而使高炉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改善,高炉利用系数从1991年的1.804提高到2000年上半年的2.836.  相似文献   

2.
国外高炉炼铁技术的进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杜鹤桂 《炼铁》1999,18(1):1-5
近年来,高炉炼铁技术在提高原燃料质量、改进高炉操作、提高煤比、延长高炉寿命以及改进环保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今后的努力方向主要是三高一低一重,即高利用系数(2.0 ̄2.5)、高煤比(150 ̄250kg/t)、高炉龄(〉15年)、低燃料消耗(焦比〈300kg/t)、重环保。  相似文献   

3.
《酒钢科技》2006,(2):38-38
在高炉长寿方面.尤其是实施低利用系数的高炉,通过改进高炉炉体冷却装置和炉底耐火材料质量。最近已出现了炉役超过20年的高炉。2003年休风的JFE钢公司西日本(仓敷)2号高炉炉龄创24年最长记录。目前住友金属工业公司和歌山厂4号高炉的炉龄为22年。20世纪70年代高炉休风的原因,以高炉炉身缩小占多数,通过改善立冷壁和提高炉体修补技术后,目前高炉休风的原因大部分是因炉底耐火砖损毁所致。在炉体修补中还对从炉身到炉腹部分的立冷壁进行更换,如和歌山厂的高炉和福山厂的高炉等。  相似文献   

4.
刁日升 《炼铁》2000,19(B07):8-13
利用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钡钛磁铁矿是攀钢炼铁技术的一大特点,近几年来,攀钢在冶炼钡钛磁铁矿技术的认识上有了新的发展,使攀钢高炉冶炼高钛型钡钛磁铁矿的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如采用合理的炉料结构,提高原料管理技术,大规模地进行原料筛分设备的技术改造,提高鼓风动能,改进装料制度和大力发展喷煤技术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高炉技术经济指标改善。1999年,在入炉品位只有47.38%的条件下,高炉利用系数达到1.  相似文献   

5.
李连义 《中国冶金》2006,(10):24-24
2005年12月落千丈投产的泰钢2号450m^3高炉连续5个月利用系数超过4.0,利用系数最好的一天达到4.45,利用系数最差的一天也达到3.87,5个月这座高炉共生产生铁26.78万t,不管是利用系数还是其它指标都达到了全国同类型高炉的先进水平。在高炉生产中,他们的基本做法一是坚持大批料、正分装、全风温,稳定炉况,活跃炉缸,提高煤气利用的高炉操作基本方针;二是强化冶炼,提高炉顶压力;三是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提高设备运转率;四是严格培训,提高职工的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孙洪军 《本钢技术》2003,(C00):23-26
本钢5号高炉在2000年7月进行原地大修改造.随着铜冷却壁、炉顶煤气分析仪.中子测水等先进工艺没备的投入.我厂同时与芬兰RAUTARUUKKI公司共同开发了5号高炉专家系统.高炉专家系统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根据高炉冶炼专家儿十年的工作经验.与计算机结合在一起.对高炉内部情况进行推理和判断,指导炉前工对高炉进行最优控制。高炉过程控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使高炉运行尽可能的稳定.但布料条件的改变、人为因素等原因时刻制约着高炉的稳定。本钢5号高炉专家系统在2000年10月正式验收投入使用后.在5号高炉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朱俊虹  李小峰 《炼铁》2001,20(3):15-17
南钢高炉提高煤比的措施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对喷煤系统进行改造和扩建,提高喷煤能力;二是做好精料工作,提高富氧率,确保喷煤量提高后高炉况稳定顺后,因而,煤比从1995年的63.16kg/t提高到1999年的99.04kg/t,2000年上半年煤比进一步提高到115.24kg/t。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攀钢炼铁系统通过改善和提高产质量,加强高炉操作,不断采用新技术,实施高炉富氧喷煤、高炉长寿技术等,使炼铁系统技术经济指标有了很大改善,1998年5月年全厂高炉利用系数连续六个月突破2.0t/m^3.d,创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9.
南钢炼铁系统通过优化配料结构,实施技术改造,强化高炉操作等措施,取得很大的进步,高炉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改善,高炉利用系数从1995年的2.119提高到2004年2月的3.56。  相似文献   

10.
济钢三铁1高力,扩容大修工艺设计中采用了炉体、炉前技术,使高炉容积由100m~3提高到128m~3,高炉、热风炉采用汽化冷却,高炉可节水95%、节电90%。热风炉节水、节电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热风阀使用寿命大于一代炉龄;高炉煤气使用布袋除尘器,128m~3高炉每年节水154×104t,节能折合标准煤2000t;使用顶燃式热风炉热风温度可达1000~1350℃;微机监测控制稳定了操作,提高了效率。大修投产两年多高顺行,生产稳定,高炉利用系数月平均大于2.35t/m~3d.  相似文献   

11.
80%外矿高碱度烧结矿炼铁生产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洵璞  韩志刚 《武钢技术》2003,41(2):14-17,43
通过充分的技术准备和及时准确的高炉操作调整,在配加80%的外购矿高碱度烧结矿炼铁工业试验中,包钢炼铁厂取得了高炉技术经济指标的巨大飞跃。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063t(m3.d)以上,最高2.202t(m3.d),焦比下降27.5kg/t,综合焦比下降15.0kg/t。证明了增加外来矿配比是改善包钢烧结矿特殊性,提高高炉技术经济指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型高炉主要集中在地方骨干钢铁企业,容积多在200—750m3之间(多数是300-400m3),共有140座左右,生铁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是一支重要的炼铁力量。近年来这批高炉技术发展异常迅猛,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如下表。这批高炉技术的进步,外部是由于市场需求的拉动;内部是由于炼钢能力的发展,铁水供不应求。为了增加生铁产量,各厂除了陆续增建高炉以外,同时还大力提高现有高炉的利用系数。从上表可见他们的利用系数是很高的。提高利用系数多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提高冶炼强度(综合冶炼强度多在1.6以上…  相似文献   

13.
1996年首钢炼铁厂的平均焦比为466.6kg/t。平均煤比为79.6kg/t。与上年度相比,焦比降低了32.6kg/t,煤比提高了28.9kg/t。其原因是采取了做对精料工作,改造喷煤系统,探索矮胖高炉合理的操作制度,加强技术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秦勇 《炼铁》1994,13(6):21-24
南钢高炉自1991年11月底实行高炉标准化操作至1994年7月,高炉利用系数提高0.567t(m^3.d),崩悬料次数减少114次/月,焦比降低6.0%。  相似文献   

15.
太钢2号高炉自1999年5月采取高炉槽下过筛,提高风温,富氧喷吹及加强高炉操作等措施,高炉技术经济指标大幅度提高,利用系数连续4个月达到2.8以上,入炉焦化降至404kg/t,煤比达130kg/t跻身于全国同类型高炉前列。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日本高炉技术的显著进展之一是已建成4000米~3以上超大型高炉而且生产正常。1976年,鹿岛3号高炉点火,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高炉。当时预计这座大型高炉的炉龄可达6~7年,总产量为2000~3000万吨,单位炉容平均产量为5000~6000吨。高炉炉龄主  相似文献   

17.
孙希文  刁日升 《炼铁》1999,18(3):5-8
较高的冶炼强度是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高炉稳定顺行的必要条件,攀钢2号高炉由于采取了提高入炉矿品位,降低炉渣熔化性温度,降低入炉粉末,适时调整鼓风动能等措施,并针对新高炉的特点,建立了合适的热制度和上下部调剂原则,提高了冶炼强度,技术经济指标优良,1998年10月在入炉矿品位46.59%的条件下,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221,焦比为518kg/t,煤比为77.05kt/t。  相似文献   

18.
李志钢 《炼铁》2001,20(2):16-18
1999年以来,包钢3号高炉以精料为基础,通过加强高炉操作和基础管理工作,使高炉技术经济指标得到逐步改善。2000年11月,3号高炉的利用系数为1.915,焦比为413.6kg/t,煤比为141.53kg/t。  相似文献   

19.
魏群  赵德义  胡涛 《炼铁》2000,19(4):16-18
安钢1号高炉(300m^3)1999年大修时,对高炉本体、热风炉、槽下上料等进行了改造。高炉投产后,通过采取加强技术管理、优化炉料结构、全风温操作富氧喷煤以及进行低硅生铁冶炼等找施,高炉生产不断强化,利用系数连续7个月保持在3.0以上,2000年2月高达3.2。  相似文献   

20.
傅连春 《炼铁》2001,20(9):15-18
对武钢5号高炉投产以来的生产操作进行了总结分析。近10年来,在改善原燃料质量的基础上,通过不断优化5号高炉的操作参数,使高炉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技术经济指标不断改善,2000年高炉利用系数达到了2.185,入炉焦比降到398.7kg/t,在高炉冶炼不断强化的同时,使高炉得以长寿,至今无一块冷却壁失去功能,仅损坏17根水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