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加强海洋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建设,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多种通信方式的海洋浮标站海洋气象灾害预警系统,系统由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和发布5部分组成。数据的采集和传输部分主要负责收集和传输各类气象数据和信息,包括浮标和探测器实时数据、各类气象站点数据等,同时保障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确保数据源可靠;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部分主要负责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校正、整合、挖掘和模型建立等,形成各类气象灾害预测模型和预警指标,有效监测海洋气象灾害的发生并及时决策部署,为决策者和公众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保障。  相似文献   

2.
汛期突发性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危害极大,必须预先报警,及时转移人员,减少伤亡。本文设计了基于现有公共网络的县级防汛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给出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对发布平台的各个功能进行了介绍。该平台的应用能为各决策部门提供及时的灾情预警和信息,帮助决策部门做出科学决策,同时,对于预警信息的及时传播,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解决信息传输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CIMISS)统一数据环境,构建了毕节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MySQL数据库、PostgreSQL集群和HDFS集群等相关技术,实现了气象监测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上的叠加,并通过对气象灾害阈值进行本地化归类梳理,以系统化的动态配置,实现了自动化监测预警功能,系统的顺利运行极大提升了毕节市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4.
围绕现代信息获取渠道和内蒙古自治区气象部门现有业务平台探讨建立基层台站突发气象灾害预警服务流程,提升基层台站突发气象灾害防灾减灾救灾服务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5.
总结分析了景德镇市气象局在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服务中所做的工作:完善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健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机制,加强气象装备建设和维护,强化防雷公共安全监管,推进部门有效对接和深度融合。强化保障粮食安全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开展乡村旅游、森林火险、人工影响天气、山洪监测预报预警等服务;开展陶瓷生产、工业园区、茶叶、蔬菜等富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6.
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以功能实现为基础研究开发了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完成了灾害预警信息系统的架构和业务流程的设计,并设置系统规则规范化用户操作.该系统的应用,也有利于气象预警的规范化、业务化,可对各种气象灾害及时监控、预警,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7.
依托国家自动气象站采集的2007—2017年十年的精准的气象数据,结合邢台红紫薇研究所一手受灾资料,跟踪研究红紫薇生长过程,从农业气象技术服务的角度,对制约和影响紫薇生长的气象灾害进行逐年逐项进行数据分析,发现低温是影响和制约美国三红紫薇生长的最主要气象灾害因子。采用SPSS软件结合数据库建立冻害预警模型。当致灾天气可能出现时,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及时告知用户最新气象信息,积极发挥保障作用,确保将损失降到最低。同时,积极发挥农业气象技术服务作用,制作多种专项服务产品,为种植提供详细指导。通过探索气象致灾因子防御方法和要点,积累了为农服务实践经验。建立预警模型,为提供更精、更深、更及时的气象服务以及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气象业务对突发灾害性天气监测与预警的需要,文章开发了基于MapX和CIMISS(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的宜春市区域预警平台。该平台实现了对宜春市的各气象要素信息进行自动采集、处理;将读取的加工后的数据和气象信息员手机号码以及所处的经纬度位置叠加到地图上;监测多项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的发展过程,并及时编制相关预警信息向气象信息员发送预警短信。区域预警平台使预报员对灾害性天气的监视减少了很多负担,为对外做出及时、准确的气象预警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迎峰度夏期间,台风灾害频发,此时输电线路高负荷运行,一旦遭台风破坏,后果极其严重。从全面提升线路抗灾能力的角度来防范风险的代价太过昂贵,目前难以实现,所以当下更多的是通过气象信息与电网信息结合,建立防台防灾体系来对抗台风灾害的侵袭。鉴于此,基于数据挖掘中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台风灾害历史气象数据以及电网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借助Matlab软件搭建预警模型,实现故障预测,并验证其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为实际电网的台风故障防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气象信息图形可视化软件实现了对气象监测信息(自动气象站数据和新一代多普勒雷达数据)以及气象预测信息的图形可视化。文章阐述了该软件的模块化结构设计的过程,解析了其关键性技术,并展示了该软件的主要功能和产品结果。该软件使得气象预报员能更直观地了解当前的气象信息、理解大气演变及其变化趋势,进而提高应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和预警水平。  相似文献   

11.
气象灾害预警接收机功放模块原理及故障排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气象预警接收机的工作依赖于语音传播,在网络良好的前提下,为确保输出音频信息的准确完整,就要对功率放大器的正常运转进行保障和维护。文章根据信号与系统原理及电路原理介绍了气象灾害预警接收机功率放大模块的工作原理,并对相关故障的判断与解决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洪云飞 《机电信息》2013,(3):171-172
着重论述了气象在电力调度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分析当前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宁德电网气象灾害预警及服务系统,该系统通过整合地区气象信息,实时查看地区天气情况和未来滚动天气预报,并能根据未来天气情况对水库入库流量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提高负荷预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基层气象部门特别是县级气象部门担负着直接应对和处置气象灾害以及其他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气象保障服务的重要职责,是气象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的前沿和落脚点。从基层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及建议等3个方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文章采用WebGIS、数据库等技术,结合B/S与C/S架构,研究、设计开发了福建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综合管理系统。自系统建成以来,预警信号的制作、发布更加快捷简便,检索、统计更加方便直观。开展预警信号评分后,为衡量预报员对灾害性天气的预警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满足了省、市、县3级气象部门对预警信号相关业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基于Android系统的气象信息发布终端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丰富气象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能力,开发了基于Android终端的气象信息多媒体发布系统。该系统集气象信息处理、发布和接收为一体,支持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媒体数据,能实时发布气象实况、预报和预警等信息,界面优美,通讯稳定可靠,很好地满足了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全省气象资料传输业务特点和气象资料保障需求,开发了省级气象资料监控业务系统。该系统融监控、预警、统计等功能于一体,通过实时扫描系统进程、文件和数据收发状态,有效提示逾限缺报信息,投入运行以来,提升报文类系统预警时效1min以上,保证了上传数据的完整性和及时性。同时,大大提高了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一国经济的基础,气象变化则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为增强农业应变气象变化的能力,党中央明确指出要健全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发挥好气象服务在"三农"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由此而展开论述,分析健全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的重要性,介绍健全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工作流程及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问题从健全完善服务体系及防御体系的建设;形成覆盖范围广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注意气象服务的针对性、个性化和精细化;逐步加大气象服务的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逐步提升气象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等几个方面提出优化措施,以减少自然灾害农业发展带来的冲击,确保农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四川省各种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的频发,提出了应急移动气象台的设计思路,以加强气象应急反应能力和指挥能力,应急移动气象台分为气象业务系统、综合保障系统、舱体与装载平台3个部分。灾害发生时,气象应急保障人员通过应急移动气象台,可以第一时间赶到灾害现场,利用综合保障系统和舱体与装载平台构建应急业务运行环境,并通过气象业务系统实现预报预警和应急指挥。应急移动气象台可以作为应急移动气象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业务系统的有效延伸和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B/S网络架构,构建了漳州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系统。该系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Web Service标准、XML数据格式等相关技术,实现了气象信息内外交换和数据展示,并通过对地质灾害因子系数指标的归类梳理,动态配置地质灾害敏感度风险区划,实现了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预警功能,系统的顺利运行提升了漳州市地质灾害预警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刘勇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3):129-129,132
气象站是获取气象信息、进行灾害天气预警的重要场所。在气象站运行当中,为了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做好其维护与管理工作十分关键。在此,将就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与保障管理进行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