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软岩巷道支护失稳,通常是由对称支护结构抗力不足和局部弱结构所诱发。巷道局部弱结构所诱发的支护体系失稳,是工程施工中的常见现象。通过分析非对称变形破坏机理,提出软岩巷道局部弱结构非对称变形关键部位补偿支护对策(即在普通锚网喷支护基础上,对巷道局部弱结构,增加锚杆长度和数量及锚注支护,进行非对称补偿支护),并进行工程试验,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软岩巷道发生底鼓时,顶板或两帮常同时遭受破坏,其原因既可能是巷道全周边支护抗力不足,也可能仅是底板或顶帮支护抗力不足,称后者为局部欠支护效应,它是支护工程中的常见现象。本文以弹性及粘弹性理论为基础研究巷道的局部欠支护效应,阐述了底鼓与顶、帮失稳相互诱发的机理,为支护结构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将该理论用于平顶山矿区深部软岩巷道,总结支护成败经验,改进支护结构,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3.
高应力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与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高应力软岩巷道由于地压大、地质条件复杂,预选支护形式往往不尽符合围岩变形、破坏特点。软岩巷道发生底臌及顶板失稳等现象,大多数是由于巷道周边弱支护与局部弱支护造成的。软岩巷道支护是矿山开采等地下工程维护面临的一个技术难题,而巷道底臌又是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大量实测数据表明,在巷道顶底板移近量中约有50%~75%是由于底臌造成的。严重的巷道底臌,不仅带来了大量的维修工作,增加了巷道的维护费用。分析了高应力软岩巷道局部弱支护机理,阐述了巷道底臌与顶板失稳诱发原因,探讨了软岩巷道的破坏特点和变形规律,提出了一些认识和支护对策,为软岩巷道支护结构设计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与工程实践等手段,分析了磴槽煤矿下伏煤层开采软岩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特点,揭示了下伏开采软岩巷道底鼓机理:下伏煤层采动使巷道底板成为碎裂结构,并致使巷道两帮产生收敛变形挤压底板;破碎的巷道底板在地应力和集中应力共同作用下向巷道内移动,形成底鼓。提出了由预留变形量、初次高性能锚网喷支护、锚注二次加固、底角高性能锚固与注浆加固组成的底鼓控制技术。工程应用效果表明,所提出的底鼓控制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底鼓,保证了巷道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稳定,可为其他下伏开采软岩巷道的支护设计与底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应力软岩巷道出现的变形、底鼓、开裂、冒顶等情况,从围岩强度特性、围岩流变特性、支护设计等方面分析了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失效机制,并结合新阳煤矿深部软岩巷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变形破坏机理,提出了一种高强联合支护技术,即:锚网索喷+注浆+U型钢支架。研究结果表明:该支护技术既可确保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结构与围岩的稳定,又能够对围岩的底鼓与变形进行控制,可取得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软岩及动压巷道失稳机理与支护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凡宇 《煤炭学报》2007,32(6):573-576
以弹性及黏弹性理论为基础分析软岩及动压巷道局部弱支护机理,阐述了底臌与顶、帮失稳相互诱发的原因,提出了软岩及动压巷道合理的支护方法,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深部软岩易风化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特点及其支护难点,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其巷道变形破坏的机理,认为该类巷道处于高地应力环境,围岩自身强度低、承载能力弱,具有流变性,易风化,导致巷道维护困难。控制原则是全断面整体支护、及时封闭,采用高预应力强力锚杆支护将围岩加固成整体,提高围岩强度及其承载能力,有效抵抗流变变形,并及时喷浆封闭围岩阻止风化发展,配以U型钢加强支护,对底鼓严重地段进行反底拱支护的综合支护措施。措施实施后巷道底鼓量降低了67.1%,顶板下沉量降低48.4%,两帮变形量降低52.6%,有效地控制了巷道的失稳。  相似文献   

8.
基于圆形巷道局部弱支护力学模型,用自然边界元法推导出围岩内应力函数的边界积分公式,对比分析了底板不支护、底板局部弱支护、巷道全周边弱支护、巷道全周边均匀强支护时围岩内应力随角度的变化规律.采用Burger-creep模型,利用FLAC软件模拟分析了深部弱支护巷道边界位移的蠕变规律、围岩塑性区的分布规律等.研究表明:巷道全周边弱支护时,顶、底及两帮破坏并发,初始阶段两帮蠕变速度最快.巷道局部弱支护时,在弱支护范围的两侧出现水平及垂直位移集中现象,围岩从弱支护部位鼓出.底板局部未支护时,底板破坏严重、底鼓量是全周边弱支护时的5倍,塑性区不断向两帮及顶板延伸;底板不支护或弱支护时,通过顶板强支护并不能抑制底鼓现象.研究巷道局部弱支护现象及其发展过程,对于完善巷道支护设计,有针对性地改进支护结构,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秦源煤业有限公司软岩巷道底鼓破坏机理及破坏原因,考虑到井下目前绝大部分巷道是采用拱形锚网喷浆支护、锚索补强,以经济、实用、可行的效果出发,提出了圆形棚反底拱锚注支护方案,对北翼520轨道石门、北翼轨道下山上段等严重底鼓巷道进行试验。实践证明,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矿井软岩支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深部软岩巷道底鼓破坏机理及支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研究软岩巷道底鼓的力学机理并对底鼓机理进行了分类,获取了软岩巷道底鼓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控制底鼓的支护措施;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优化了支护参数,提出了一种新型控制底鼓的支护技术—锚网喷+锚索+底角锚杆支护技术。工程实践表明:在复杂的软岩支护中,该技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能有效控制巷道底鼓。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在潘三矿采用钢格构网翘与高强锚杆、锚注联合支护新技术治理软岩巷道底鼓的成功经验 ,为解决大峒室和软岩巷道底鼓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在潘三矿采用钢格构网翘与高强锚杆、锚注联合支护新技术治理软岩巷道底鼓的成功经验,为解决大峒室和软岩巷道底鼓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榆树井煤矿+980m北翼总回风巷为软岩巷道,地应力大,围岩强度低,原支护结构不合理,整体支护强度不够.巷道施工后,出现了开裂破坏和底鼓现象.针对巷道破坏原因,采用了"初次锚网喷与锚索支护,二次U型钢支架+底板反底拱+锚网喷注"的联合支护方案,收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软岩巷道工程支护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煤炭生产的一个重要问题。因软岩巷道支护设计不合理产生的巷道破坏、返修乃至停产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软岩巷道支护常出现顶板离层、片帮、底鼓等破坏形式。锚杆支护巷道围岩活动初期一般具有隐蔽性,不易观察,破坏具有突发性。因此,进行软岩巷道支护监测,掌握巷道围岩活动的规律,既可对现有支护作出稳定性评价,也对提出合理有效的支护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证拜什塔木铜矿软岩巷道支护的安全性。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测试的方法,开展巷道变形监测试验,分析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提出了锚网支护方式,设计软岩巷道锚网支护参数,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锚网支护的可行性。研究表明:软岩巷道顶板及两帮变形收敛大,具有显著的时空效应,且采动影响大,原支护方式不能满足巷道安全性的要求,锚杆和锚网设计参数分别为,锚杆直径为20 mm、长度为1 800 mm、间排距为800mm,锚网尺寸为2m×1m,直径为6mm,网孔尺寸为100mm×100mm。数值模拟验证了锚网支护可以满足软岩巷道安全性的要求,锚网支护有效地解决了软岩巷道变形大等问题,为类似矿山软岩巷道支护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坤朋  张安国 《中州煤炭》2010,(1):12-13,91
矿井软岩巷道破坏严重、支护困难现象普遍存在,新掘巷道稳定性维护和破坏后没有有效的加固修复技术。平煤集团四矿围岩较软,巷道支护难度非常大,因破坏机理不明,采用29U型钢全封闭支架喷浆支护,高强锚杆、锚索加喷网复合支护,以及大弧板和网壳支护等多种高强支护方式,控制巷道变形破坏收效甚微。通过分析软岩巷道破坏特点及失稳机理,采用有效的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技术,解决了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难题。  相似文献   

17.
深部软岩底鼓巷道锚注联合支护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决煤矿深部软岩巷道底鼓难以控制的难题,提出了有效控制深部软岩巷道底鼓的注浆锚杆、锚索锚注联合支护方案。根据金龙煤矿南采区轨道上山锚注联合支护实际支护效果,提出了反悬复合拱式底板注浆结构,并分析了结构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巷道锚注后,两帮平均移近量仅为35.5 mm;平均底鼓量仅为45.5 mm;顶板基本无下沉。锚注联合支护技术能提高深部软岩巷道岩体强度、改善围岩力学性能和结构、提高围岩的整体承载能力,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深部软岩巷道底鼓。  相似文献   

18.
针对平煤股份十二矿软岩巷道变形失稳问题,结合软岩巷道变形失稳特征及该矿实际情况,提出采用预留变形量初步加固—围岩释放压力后二次加固的支护方法。采用UDEC数值模拟初步确定了初次支护后卸压时间,对比了3种常用支护方式的支护效果,最后确定锚网喷+U型拱、底拱的支护方式。现场应用表明,该支护方案有效控制了巷道顶板的下沉和两帮的收敛,取得了预期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林西矿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底鼓问题,论文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相结合方法,研究分析出了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底鼓力学机理及控制技术,得出了如下结论:(1)推导出了巷道两侧底板极限破坏深度、极限破坏宽度以及沿滑移面有效滑动力的计算公式;(2)判断出了林西矿1791-2工作面回风巷底板破坏为挤压流动性底鼓,全断面破坏鼓起形式;(3)分析出了巷道底鼓机理、底鼓原因以及控制途径;(4)提出了“顶、帮、底同治”控制巷道底鼓技术,顶帮采用高强预应力锚杆网+锚索支护,底板采用预应力锚索锚注加固+混凝土铺底技术;(5)现场工业试验表明巷道底鼓得到了有效遏止,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0.
查干淖尔矿辅运大巷、回风大巷变形严重,属弱胶结软岩巷道。由于巷道原支护结构破坏严重,根据现有巷道具体情况,通过优化支护参数,应用软岩非线性大变形理论,提出了弱胶结软岩地层中全岩巷道的支护方案。针对弱胶结软岩的工程特性,水对弱胶结软岩岩性的重要影响,设计了在富水条件下的施工方法,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验证了支护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