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叠前常相位校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相位问题是影响有效地震反射信号实现同相叠加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勘探形势的发展,对地震勘探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如岩性勘探、低信噪比地区的地震勘探等),地震资料处理中的相位显得更加重要。在放松地表一致性等苛刻条件限制的前提下,根据最大叠加能量准则提出了叠前常相位校正方法,其主要目的就是保持叠前动校正的CMP道集中有效信号波形的一致性,使有效信号在叠加时能够同相叠加。理论数据的验证和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改善叠加剖面质量,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叠后地震资料处理中,断层保护是十分重要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是一种叠后去噪,雇针三维叠后数据体中的一个面元的地震反射同相轴校正为水平同相轴后叠加在一起得到叠加道,用这个面元叠加的道数去除叠加道,得到平均叠加道。该平均叠加道就是该面元共中心点上的共反射面元叠加道,由于是“同相叠加”,所以反射信号得到加强,随机噪声受到压制,有效地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章运用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证明,叠后去噪对断层有影响,共反射面元叠加对断层的影响很小,是一种有利于保护断层的去噪技术。  相似文献   

3.
叠加是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常规处理技术。但是,当有效波的同相性不好时,叠加不仅不能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提高■倍,而且会损失有效波高频成分,使地震于波的相位发生畸变。 本文采用归一化相关法提高CDP道集反射同相轴的同相性。叠加后保留了有效波高频成分,提高了信噪比。模型和实际资料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可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反射波地表一致性相位校正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地震叠加技术能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其假设条件是在NMO校正后的CMP道集内进行地震道同相叠加。在叠加剖面上,地震子波的相位不是简单的数量相加,而是矢量求和,因此在叠国,不但要对所有地震道进行振幅、时间校正,而且还要进行相位校正,以使叠加前CMP道集内所有地震道的振幅、时间和相位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最好的叠加效果。根据该假设条件,通过炮集、检波点集之间的迭代计算得到最佳相位校正因子,以实现相位校正。在地表一致性相位校正之后,尽可能使得叠加前CMP道集上的地震波形对齐,即相位一致,通过叠加可得到最佳叠加剖面。本文采用变相位校正方法实现相位校正。通过实际数据计划处,验证了本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受原始记录远道频率低于近道频率、动校拉伸、速度误差等因素的影响 ,满覆盖叠加降低了地震剖面的分辨率。文中讨论了少道叠加方法 ,对少道叠加和满覆盖叠加的结果做了分析和对比 ,认为少道叠加既可以保护高频信息 ,又可以压制随机噪音。少道叠加技术的关键在于消除叠前道集中的随机噪音和多次波 ,提高叠前资料信噪比。少道叠加技术在实际资料处理中见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受原始记录远道频率低于近道频率,动校拉伸,速度误差等因素的影响,满覆盖叠加降低了地震剖面的分辨率,中讨论了少道叠加方法,对少道叠加和满覆盖叠加的结果做了分析和对比,认为少道叠加既可以保护高频信息,又可以压制随机噪音,少道叠加技术的关键在于消除叠前道集中的随机噪音和多次波,提高叠前资料信噪比,少道叠加技术在实际资料处理中见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种叠前地震多属性反演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借助于地震波弹性阻抗提高常规叠前地震反演的精度和可靠性,进而同时提取多种地层弹性属性参数的地震多属性反演方法。利用全波测井资料确定声波阻抗(AI)和弹性波阻抗(射线路径弹性阻抗)(REI);将共中心点(CMP)道集变换成角道集并进行部分角度叠加;利用常规叠前弹性阻抗反演流程分别对小角度叠加数据及中等入射角的部分叠加数据进行声波阻抗和弹性波阻抗(射线路径弹性阻抗)反演;对反演得到的声波阻抗和弹性波阻抗(射线路径弹性阻抗)数据进行道运算,得到与弹性密度比、储层岩性变化和孔隙流体成分密切相关的地震属性;确定储层岩性和孔隙流体性质。该方法仅需要近、中角度的地震数据,其他弹性属性参数是由弹性密度比与声波阻抗之间的关系通过道运算获得,提高了计算效率,可用于绝大多数采集条件下获得的地震数据叠前反演。  相似文献   

8.
抛物Radon变换法是地震数据插值和外推的有效方法。本文研究了含随机噪音地震数据的抛物Radon变换法实现,抛物Radon变换法是沿抛物线路径进行积分的数据处理方法,所以该方法压制随机噪音的原理和CMP道集叠加类似。模拟的水平层状介质模型和二维复杂Marmousi模型数据插值和外推计算结果显示本文给出的方法对含随机噪音地震数据的插值是有效的。实际采集地震数据的CMP道集处理结果表明抛物Radon变换法可以在数据外推的同时有效的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是一种实用的叠前地震数据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起伏地表的单程波动方程地震叠前正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起伏地表条件下的地震叠前正演,射线追踪法可以灵活地处理起伏的地表条件,但是只包含了波的运动学特征,而且对复杂构造会出现盲区;而全程波动方程法,不仅计算效率低,而且正演记录的信噪比低。基于等时叠加原理和数学检波器的工作原理,灵活地将炮点和检波点布置于地表或地下的任何位置,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起伏地表的单程波动方程地震叠前正演方法。该方法可以根据地质构造的复杂性,灵活地选取各种单程波场延拓算子进行计算,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两组数值模拟实验的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具有很快的计算速度,而且可以获得没有直达波、多次波和其他干扰的高信噪比的共炮点叠前地震记录。此外,该方法不仅在理论上进一步推进了波动方程叠前正演的发展,而且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削弱倾角歧视影响, 将叠前时间偏移/反偏移与输出道成像方式的共反射面元叠加算法(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 Stack by the Output Imaging Scheme,以下简称CRS-OIS)相结合,把常规预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叠前时间偏移映射到成像空间,在该空间内实施CRS-OIS处理,再用相同的速度场将其反偏移到叠前数据空间.基于这种处理流程不仅得到信噪比明显提高的叠前地震数据,同时削弱了CRS叠加方法固有的倾角歧视影响.理论数据与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均证实了该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应用振幅概率分布统计特性分离地震记录中的信号和噪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4年,W . S, Harlan提出的应用振幅概率分布的差别分离地震记录中信号与噪声的方法,为消除噪声提供了一个新的信噪分离域(振幅统计域)。 本文采用动校正后的CDP道集记录,经过时空域平滑,使信号聚焦趋向非高斯分布,而噪声反聚焦趋向高斯性分布,从而分别提取信号与噪声。最后再从CDP道集数据中减去噪声,并由部分近偏移道叠加得到高质量的地震剖面。此法用于叠前处理有以下优点:①去噪能力强,可使某些叠前处理方法在高信噪比条件下进行;②采用部分近偏移距道叠加,进免出现远道动校正拉伸崎变;③反褶积可在去噪后参与叠加的部分道上进行,从而减少了运算时间。  相似文献   

12.
针对叠前常相位校正方法没有考虑子波相位随时间和空间变化以及精度有限的问题,在整形最小二乘反演的框架下,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相似度的叠前非稳态相位校正方法。通过计算相位旋转后的地震道与优化后的模型道之间的局部相似度,估算各地震道与模型道之间的局部相位差;再进行相位校正,即可得到相位一致的叠前道集。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有效校正叠前道集中相位不一致现象,改善叠加效果,提高速度分析的精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叠前主分量重建随机噪声衰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机噪声是地震勘探中不可避免的一类干扰波,叠前记录中随机噪声的存在不但会引起资料信噪比的降低,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动、静校正的精度,影响资料处理的质量。目前已有很多衰减随机噪声的方法在应用中见到了很好的效果,但由于它们大多基于叠后数学模型开发,在叠前应用有时会因为其理论基础或叠前资料本身的某些特点而使应用效果受到某种模型开发,在叠前应用有时会因为其理论基础或叠前资料本身的某些特点而使应用效果受到某种程  相似文献   

14.
S变换是由小波变换和短时傅里叶变换发展而来的时频分析方法,动校正后共中心点道集(NMO-CMP)中相同时刻各道地震信号的振幅、相位基本一致,多源地震数据中的混叠噪声在CMP道集中呈随机分布;将NMO-CMP道集叠加,以叠加道S变换谱为参考,可以判断出各道S变换谱中噪声与信号的分布。根据NMO-CMP道集中地震道S变换谱与叠加参考道S变换谱之间的偏离程度设计自适应滤波器,通过多级滤波、多次迭代的方法,提取多震源数据中的有效反射信号、分离混叠噪声。理论数据和实际数据模拟的多源地震数据试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提取多源地震数据中的有效反射信号、分离混叠噪声和随机噪声。  相似文献   

15.
基于非线性滤波的叠加速度分析方法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叠前道集中存在的野值、随机噪音以及某些弱相干噪音(如多次波)是典型的叠前噪音。这些噪音具有某些特殊的规律,可以利用叠前某种道集的特性进行压制。进行压制时的滤波技术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叠加速度是否准确。提出了一种新的叠加速度分析方法,并详细描述了基于这种新的叠加速度分析进行叠前随机噪音衰减和野值压制的原理、实现步骤、应用条件以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砂泥岩与灰岩交替出露区的特殊地震地质条件导致的一些问题是破解山地高陡构造区地震勘探的核心问题。针对地形起伏剧烈、表层岩性和结构变化大的特点提出了约束层析静校正方法;为提高灰岩出露区信噪比,提出了一套压制噪声的新思路;针对砂泥岩与灰岩交替出露区的强各向异性特点,采用各向异性速度分析和优选道叠加与剩余静校正结合,有利于改善叠加成像效果;叠前深度偏移的基础是高品质的叠前道集,关键仍然是高精度的速度模型。  相似文献   

17.
抛物Radon变换法是地震数据插值和外推的有效方法。由于该方法是沿抛物线路径进行积分的数据处理方法,所以在对地震数据插值重建的同时,可以压制随机噪声,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为此,研究了抛物Rodon变换法在含随机噪声地震资料缺失数据重建中的作用,通过模拟的水平层状介质模型和二维复杂Marmousi模型数据插值和外推计算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并通过实际地震数据的处理结果证明,抛物Radon变换法可以在数据外推的同时有效地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是一种实用的叠前地震数据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东斜坡百口泉组砂砾岩储集层“甜点”,具有侧向叠置严重、厚度较小、非均质性较强的特点,基于常规资料准确预测该类储集层的难度较大。而以方位各向异性分析为核心的OVT域叠前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叠前地震资料蕴含的地质信息和流体信息,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储集层预测。但是由于原始OVT域道集受不稳定的能量、不均衡的密度以及较低信噪比的影响,其道集质量不稳定。因此,介绍了一种从道集评价及预处理开始,利用动态分析寻找优势的道集方位,并进行部分道集叠加提高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及分辨率的方法。利用处理后的地震资料,在玛东地区预测了“甜点”储集层的分布,预测“甜点”储集层发育区面积约140 km2,为玛东地区井位部署和储量落实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OVT域宽方位叠前地震属性分析是宽方位高密度地震勘探的配套技术.以方位各向异性分析为核心的OVT域叠前地震属性分析,充分利用叠前地震资料蕴含的地质信息和流体信息,可更有效地进行储层预测.本文以OVT域地震解释技术为主线,首先简要介绍OVT技术及其发展历程,探讨OVT技术对常规地震资料解释带来的革新及在OVT域进行地震资料解释的必要性;然后对基于方位角-炮检距叠加模板的OVT道集动态分析与叠加、OVT道集多尺度(多入射角)和多方位分析、OVT域AVO分析和OVT域方位各向异性分析等四种面向OVT域叠前地震属性分析与解释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理论分析及在碳酸盐岩(裂缝)储层预测中的应用实例效果均表明,本文提出/倡导的OVT域叠前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突破了常规叠后地震资料解释技术的局限性,基于OVT道集可实现高精度各向异性分析,显著提高了地震资料解释和裂缝预测的精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CRP道集的叠前处理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弹性参数反演提供精确可靠的基础数据,在叠前时间偏移的CRP道集(共反射点道集)上,首先对 数据体进行可行性评价,然后对资料做进一步补救性校正和剩余补偿处理,采用高密度速度分析技术,重新拾取 均方根速度,重新进行动校正处理,从而实现了CRP道集无时差叠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