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Pro/E与ADAMS联合建立三维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研究的过程存在着数据传递路径选择的问题,要在ADAMS软件中导入完整而全面的Pro/E模型,选择何种中性文件进行数据传递就显得至关重要。文中详细研究了Pro/E与ADAMS软件均支持的中性文件:*.stp,*.slp,*.stl,*.igs,*.x_t,*.obj,并以五轴联动铣头模型为例,将以上中性文件分别导入ADAMS软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x_t文件与*.obj文件更适用于Pro/E与ADAMS之间的数据转换,能够获得更加完整且全面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CAD系统在动力学仿真功能上较为薄弱,而动力学仿真软件在造型方面的功能较为薄弱,因此在三维软件下建模再导入到仿真软件中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成为一项研究课题,而装配模型的部件在两种系统中的限制关系成为转换的难题。以挖掘机模型为研究对象,以约束和运动副为理论基础开发了转换模块,实现了模型从Pro/E系统向ADAMS系统的转换,该转换实现了约束向运动副的转换。  相似文献   

3.
进行车载机柜隔振缓冲模拟仿真时,一般先通过计算机建立其有限元模型,然后对其隔振缓冲系统进行仿真,以期为其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运用Pro/E软件对车载机柜进行了三维实体建模,并将模型导入到ADAMAS/View软件中进行了仿真;同时,计算出了选用减振器的隔振和隔冲击情况,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基于PREEvision的AUTOSAR软件开发流程,采用ARXML文件进行信息交互,实现了PREEvision与MATLAB/Simulink软件的无缝对接。通过对ARXML的解析以及对AUTOSAR开发方法的研究,实现了PREEvision软件自动导出生成Simulink模型,同样Simulink模型亦可自动导入PREEvision软件,形成基于PREEvision自上而下的AUTOSAR软件开发流程。  相似文献   

5.
Pro/E和ADAMS是当前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CAD/CAM软件.利用三维实体软件Pro/E建立五自由度机械手模型,并对机械手进行运动学分析,创建VB界面进行正逆解计算,并将Pro/E下的模型导入到ADAMS中进行运动学仿真.  相似文献   

6.
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二次橡胶减振器和一次橡胶减振器进行振动模态的对比分析研究,为橡胶减振器三项等刚度方面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通过采用Pro/E建立橡胶减振器系统的三维结构模型,利用ANSYS与Pro/E数据交换功能将减振器系统结构模型导入到ANSYS软件中,建立了减振器系统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出相关的振动频率。  相似文献   

7.
应用Pro/E强大的三维建模功能对真空吸附式穴盘育苗精密播种机进行设计,并组建成为装配体,其中,包括计算过程和三维造型过程。其后,动态仿真过程应用了3DVIA Composer软件,通过接口将Pro/E组建的装配体导入到3DVIA软件中进行工作过程仿真,并生成仿真动画。  相似文献   

8.
Pro/E和ADAMS是当前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CAD/CAM软件。运用三维软件Pro/E建立实例机器人简化模型,并将Pro/E下的实例模型导入到ADAMS中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并得出仿真结果,验证了提出的机器人的手臂在三维空间实现各自预定轨迹时干涉区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协同的思想,利用多种软件建立某大型模锻液压机的动力学模型。首先在Solid Works软件中建立三维模型,通过软件接口导入到ADAMS软件中,建立刚体动力学模型;然后利用Patran/Nastran软件生成柔性体模态中性文件,导入到ADAMS软件中,生成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以研究刚柔耦合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理论仿真与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建立刚柔耦合模型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模锻液压机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
以MQ1625门座起重机为分析对象,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利用三维设计软件PRO/E建立门座起重机门架结构模型,导入到ADAMS软件中,完成ADAMS门座起重机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对各个部件施加约束和载荷,进行多刚体系统动力学三维可视化仿真分析,分析不同工况下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Lab VIEW,NI Veristand和PXI平台对电控空气悬架进行了硬件在环仿真测试系统的设计研究。介绍了建立硬件在环仿真测试系统的方法,并在Simulink中建立了1/4空气悬架车辆模型和模糊控制器模型。使用Veristand将编译为DLL文件的Simulink模糊控制器导入到PXI-8102实时控制器中,结合上位机中的Lab VIEW程序控制1/4空气悬架模型,并采用道路试验采集到的位移信号模拟路面激励,进行联合仿真测试。搭建了1/4空气悬架试验台实物,替代Simulink模型作为被控对象,利用电液伺服激振台进行激励加载,完成硬件在环实时仿真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建立硬件在环仿真测试系统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赵晋  郑兰蕊 《机械》2007,34(11):43-44
以齿轮为出发点,首先应用运用Pro/E软件中的MECHANICA模块创建齿轮有限元模型,生成能够导入ANSYS软件的*.ans文件,并运用ANSYS软件对此模型进行有限元求解,以获得其动力学特性,使对复杂零件的设计和分析变得较为简单.  相似文献   

13.
嵌入式软件的兼容性与可靠性成为汽车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汽车开放系统架构AUTOSAR,以MATLAB/Simulink软件为依托,叙述了一种AUTOSAR模型与非AUTOSAR架构的基础软件集成生成可执行程序的过渡集成实现方法,为开发符合AUTOSAR标准的电控系统嵌入式软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Pro/E软件对一典型的发动机曲轴设计系统进行了二次开发,首先在Pro/E中建立了曲轴三维模型,并将将其参数化,完成关系的设定;再以Visual Studio 2008编写曲轴设计系统的菜单,UI对话框以及功能按钮程序等,生成动态链接库.dll文件,使曲轴模型与开发界面之间能够相互通讯。用户可以通过输入不同的参数得到所需曲轴模型,大幅缩短了产品设计周期。  相似文献   

15.
运用Pro/E软件建立了零件三维实体模型,完成伺服油缸的虚拟装配,并与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相结合,利用Pro/E与ADAMS的接口程序MECH/Pro将装配模型导入到ADAMS环境中进行仿真研究及结果分析,通过与实际物理样机比较,验证了伺服油缸虚拟设计的可行性,为后期样机制造和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在系统介绍汽车开放系统架构AUTOSAR体系结构的基础之上,以汽车大灯控制模块的嵌入式软件应用层开发为实例,描述了符合AUTOSAR架构标准的控制系统嵌入式软件应用层的开发流程,以MATLAB/Simulink软件为起点,叙述了从建模仿真到代码生成的过程,为开发符合AUTOSAR标准框架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标准化软件、规范ECU的内部软件及其相应的接口提供了有力的实证。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履带车辆的制动系统,介绍了连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和多学科动态系统仿真软件EASY5实现联合仿真的一般方法.先在三维建模软件Pro/E中建立履带车辆制动器的三难模型,然后导入到ADAMS中建立履带车辆制动器的虚拟样机模型,同时在EASY5中建立履带车辆制动系统的液压模型,并设计软件接口实现两种模型之间的动态数据交换.仿真结果表明,虚拟样机模型与液压系统模型之间实现了无缝链接,验证了该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并为实现机电液联合仿真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汽车ESP与ASS分层协调控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建立整车8自由度模型和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程序(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ESP)与主动悬架系统(Active suspension system,ASS)的分层协调控制模型,对ESP应用基于状态观测器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对ASS采用随机线性最优控制,并进行上层控制器的设计,上层控制器通过线性权函数输出下层控制器的加权值,从而实现协调控制的目的。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在阶跃和双移线两种工况下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证明,所建立的分层协调控制模型与控制策略不仅能明显改善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操纵稳定性,同时可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在Labview系统中建立上层协调控制器、ESP控制器和车辆模型,自行开发ASS并安装上车,结合ESP的执行机构进行硬件在环仿真。其结果与Matlab仿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以某款电动车整车控制器(VCU)功能设计为主线,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完成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离线仿真模型的搭建。为在项目早期就能对整车控制器仿真模型进行一些基本的分析及验证,运用AVL Cruise软件结合实际整车各系统参数,模拟整车环境,实现仿真模型的离线验证和功能调试分析。结果表明,所搭建整车控制器仿真模型能较好的实现整车控制功能,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20.
王三武  杨涛 《机械制造》2011,49(6):30-32
采用虚拟样机分析软件ADAMS对径向往复柱塞泵进行动力学分析,首先采用三维建模软件Pro/E建立径向往复柱塞泵的模型.然后导入到ADMAS中对其进行运动学及动力学仿真,并对其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动力学仿真计算结果为径向往复柱塞泵的优化和改进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