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炜  张吉恺  霍茜茜 《华中建筑》2020,38(7):100-103
乐山古城是南宋川陕战区西川战略防御区的中心城市,是长江上游流域内重要的交通枢纽。该文结合古代乐山古城军事防御史及城市防御形态演化,对其战区联防空间及山水防御空间进行分析,剖析古城城池防御体系、城墙防御体系以及街巷防御体系的规划布局特色,进而总结乐山古城防御空间形态特征,从而展现出乐山地区军事历史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
得汉城又名安辑寨,地处渠江上游,是一座建立在险峻山崖之上的古城。该文结合南宋时期的山城防御思想与巴蜀地区的文化特色,分析得汉城的地理位置和山水环境,总结古城空间形态与防御特征,展现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李炎  梁晨 《华中建筑》2014,(4):142-147
南阳古城在其城市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汉代宛城、唐宋小城、明代唐王府城和清末"梅花城"的不同城市空间形态,它们勾勒出了古城历史发展的前后传承脉络。其中,城市水系作为一个重要的自然要素,在古城的选址、城市对外交通、城池的军事防御体系、城市内部的功能分区、防洪涝减灾等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反映出水系与城市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成为深入探研和把握古城历史发展规律与特色内涵的不可或缺的线索与路径。  相似文献   

4.
荆州城地处江汉平原西南,是古代荆襄战区的重要军事城镇。该文以相关文献、史料及现存古城墙为基础,结合军事防御历史和城市建设情况,将古城空间防御体系分为长江工事防御、城墙防御、城内军事部署三个层级进行研究,剖析荆州古城防御空间的历史变迁、结构体系与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5.
刘炜  杨小姗 《华中建筑》2020,38(6):119-122
滁州地处古代江淮流域,长久以来作为江东之门户、江淮之重镇而存在。该文结合滁州独特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探究区域战略、山水、交通等要素对古城选址的影响,并由此延伸,分析滁州古城历史沿革和城池空间形态的演变;以相关文献、史料及现存遗址为基础,总结出其"河湖一体,内外两郭"的空间框架、"双轴四区、依河就势"的功能分区、"一环两轴,多巷拓展"的街巷空间,展现滁州古城的总体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6.
该文着重研究大鹏所城的空间形态以及其所蕴含的人文特色,以期为当下的古城保护与开发提供参考。该文进行了如下探讨:①从所城的军事选址、风水考量和地况利用探讨它所创造出的山、海、城相互交融的总体环境空间;②从所城防御设施的合理布局、适应地域环境的空间构建、体现营建智慧的民居建筑中探讨所城内的空间形态;③从所城内及周边的宗庙、古建中体现的等级观念、所城军户的人文习俗中探讨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寻求古城的建筑灵魂。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综合分析了南通的历史发展、城市景观特色的基础上,从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与城市特色风貌两个方面,综合剖析了南通城市的空间发展模式,并研究和探讨了保护和延续南通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特色风貌的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定海古城经历了从治所城市到卫所城 市、再到治所城市的二度更迭,其特殊性和典型 性对于中国古代治所与卫所城市的对比研究具 有重要价值。复原不同时期的城市空间形态,分 析定海古城作为卫所城市和治所城市在构成要 素和空间特征上的差异,发现治所城市侧重行政 和教化职能,规划布局注重秩序性;卫所城市侧 重军事防御职能,规划布局注重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空间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古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中国4个历史古城——西安、北京、苏州和广州为例,从发展沿革、发展阶段和空间形态3个方面,探讨了这些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过程中的独特性。针对其地下空间利用的目标、重点保护地区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与空间利用规模和质量的关系,提出了垂直形态、水平形态、过渡空间3个方面,探讨古城地下空间形态特征,为地下空间规划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古代武昌地区军事防御史的概述,分析武昌古城空间演变过程,对古城战区联防空间、山水防御空间、城池防御空间、城内防御空间展开探讨,剖析古城城墙及其附属建筑与城内主要军事建筑,总结武昌古城防御空间特色。  相似文献   

11.
张志超  付凯  牟毫 《城市规划》2019,43(2):99-108,118
乾县县城即唐奉天古城,为乾陵的祀奉之城。历时千余年的古城格局与陵邑关系构成了乾县历史文化的主脉。以视线关系作为"城"、"陵"关系的切入点,通过对各时期县城空间格局的恢复模拟,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城""陵"视线关系,并通过县城空间形态单元的划分与构建,借助视觉景观及形态类型学理论探讨不同时期城市空间格局中特定点视线与城市格局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在旧城更新规划体系中的应用。对延续城市文脉、优化城市景观格局、凸显城市个性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建筑》2020,(3)
中国古代历史上南北对峙的局面较为漫长,南北对峙的界限主要在汉水流域及其附近。始建于汉代的汉中,既作为汉水上游区域的城镇防御核心,又作为川陕战区的区域政治中心,其古城镇军事戍防空间适应性演化对现代古城更新与生长具有重要启示。文章聚焦于汉中古城适应性变迁过程,在详细明晰了汉中古城的历史沿革及区域性防御形成历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汉中古城防御空间构成要素解析为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和非物质要素,分层级解读古城的选址布局、地理环境与城郭防御、街巷防御、建筑防御以及军事策略的空间特征演化模式,并根据汉中古城的防御空间适应性演化模式,对古城更新与生长的价值与意义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分析的方法,对广府古城的街巷布局和民居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出广府古城内部街巷与民居的重防御、"两甩袖"、多信仰的特征,以期为广府古城街巷与民居风貌的保护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以凯文·林奇城市意象理论为依据,在道路、边界、区域、中心节点与标志物5大认知地图元素基础上揭示兴城古城的空间意象结构及其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兴城古城空间形态的控制方法。为今后古城空间形态保护与控制提供借鉴与实例参考。  相似文献   

15.
历史悠久的黔阳古城,地处湘黔交界之处,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古城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空间形态和传统建筑,素有“楚南上游军事重镇”、“湖南西部文化重镇,’ “湘黔边陲经贸重镇”之称.本文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黔阳古城的历史发展、现状的分析,全面探讨古城的空间特色及形成机制,对如何进行古城的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具有积极意义.第一章为绪论,解释了相关概念,介绍了确定黔阳古城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研究的内容范围、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及国内外研究概况、我国古城镇保护开发实例等基本情况.第二章是介绍黔阳古城的基本概况,论述了黔阳古城所属区位、自然环境、气候特征;黔阳古城的历史沿革;多元的地域文化.分析了黔阳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情感价值和商业价值.最后论述黔阳古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三章到第五章是论文的主体.第三章是论文主体的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黔阳古城的“线型”空间.文中将黔阳古城空间系统要素中具有线性特征,并在轴线纬度可并行延展,具有动态构成关系的物质要素统称为“线型”空间.具体论述了两种不同形式的“线型”空间一街巷空间和水系空间,并分析了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第四章主要是分析了黔阳古城的“点型”空间.“点型”空间是指黔阳古城空间系统要素中的一些重要结点空间或特定“点”空间.水埠、桥、街巷节点、广场、建筑及周围环境等都成为“点型”空间特色展现,这些都与黔阳古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五章对黔阳古城的整体空间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通过研究黔阳古城整体空间“一环、两轴、两心”的形态特征,分析了古城的空间演化过程及古城的中心区、填充区和边缘区特点.并进一步论述了黔阳古城的整体空间特征.最后运用社?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探究肇庆古城这一具有浓厚地域特色与防御性能的城市遗产的价值特征,进而为肇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中国明清城墙申遗提供参考,结合古城建设情况与空间规划特征,系统梳理了肇庆古城的营建动力机制,将古城安全防御体系进行层级划分,从古城选址的生态安全、城市营建的心理安防、城墙建造的军事防御、水系规划的防洪御灾这4个层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肇庆古城营建的动力机制主要受政治文化、经济地理的影响,具体涉及政策职能的推动、民族文化引发的暴乱以及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 肇庆古城的安全防御体系是生存资料安全与内外环境安全、物质防御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层面的综合体现,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生态安全思想、宋元明清城墙防御及防洪体系、筑城与修缮技艺及城市空间演变的重要实物资料; 古城具有良好的景观视廓,对研究中国古代山水城市和大尺度山水轴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南通历史建筑特色鲜明,但在江海开发的新时期城市特色渐失,本文就如何继续保持古城的地域风貌提出观点如下:古城面貌的分区保护、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上的整体古城保护,在渐次演进观指导下的建筑利用,基于历史建筑、地域文化创作灵感的新建建筑创作是南通古城延续其地域风貌的可持续途径。  相似文献   

18.
车霞 《建筑与文化》2014,(1):158-167
历史悠久的黔阳古城,地处湘黔交界之处,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古城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空间形态和传统建筑,素有“楚南上游军事重镇“、“湖南西部文化重镇,’ “湘黔边陲经贸重镇”之称.本文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黔阳古城的历史发展、现状的分析,全面探讨古城的空间特色及形成机制,对如何进行古城的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具有积极意义.@@第一章为绪论,解释了相关概念,介绍了确定黔阳古城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研究的内容范围、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及国内外研究概况、我国古城镇保护开发实例等基本情况.@@第二章是介绍黔阳古城的基本概况,论述了黔阳古城所属区位、自然环境、气候特征;黔阳古城的历史沿革;多元的地域文化.分析了黔阳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情感价值和商业价值.最后论述黔阳古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三章到第五章是论文的主体.第三章是论文主体的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黔阳古城的“线型”空间.文中将黔阳古城空间系统要素中具有线性特征,并在轴线纬度可并行延展,具有动态构成关系的物质要素统称为“线型”空间.具体论述了两种不同形式的“线型”空间—街巷空间和水系空间,并分析了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第四章主要是分析了黔阳古城的”点型”空间.“点型”空间是指黔阳古城空间系统要素中的一些重要结点空间或特定“点”空间.水埠、桥、街巷节点、广场、建筑及周围环境等都成为“点型”空间特色展现,这些都与黔阳古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五章对黔阳古城的整体空间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通过研究黔阳古城整体空间“一环、两轴、两心”的形态特征,分析了古城的空间演化过程及古城的中心区、填充区和边缘区特点.并进一步论述了黔阳古城的整体空间特征.最后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聊城古城为研究对象,在历史地图和古籍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从区域 - 城市两个尺度探讨区域水环境影响下的漕运发展、古城变迁及城池内外的空间结构特征。区域尺度探讨黄河改道与大运河开凿对古城商贸及城市建设的影响,城市尺度从城水关系、古城边界、骨架结构、坊制脉络、功能空间五方面展开,从而建立区域水环境发展背景下聊城古城的多尺度研究框架。进而总结出漕运影响下的三级古城商贸发展特征、漕运与礼治秩序影响下的古城格局、城墙 - 水门 - 护城河 - 堤坝结合的防洪防御体系及商贸发展影响下的中心转移与功能分区四方面古城空间格局营建智慧,并提出古城保护与发展策略,旨在为我国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南京古城格局的独特魅力与保护延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阳建强 《城市规划》2004,28(12):41-46
简述了南京古城发展与演变的历史沿革,从其地形地貌、布局形态、规划形制、空间组织与结构变迁等方面剖析了南京古城格局的形态特征与突出价值,探讨了目前出现的城市急剧扩展、中心高度集聚、高层巨型化及成片危房改造等趋向给古城带来的严重威胁。在此基础上,最后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高度和城市整体发展角度,围绕如何进行古城格局整体保护,提出选择适宜空间生长模式,加强古城内部更新改造,建立建筑、城市与自然景观遗产保护区,进行精心城市设计与引导等战略性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