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狮泉河水电站坝基砂层液化的判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工程勘察试验成果结合规范技术要求采用多种方法对狮泉河堆石坝坝基砂层液化进行了判别。初判结果表明,坝基下Ⅱ①、Ⅱ②砂层均为液化砂层。采用相对密度法、标准贯入锤击法和砂层振动液化试验进行了复判,结果表明,Ⅱ①、Ⅱ②砂层属液化砂层,应采取必要的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朱太山 《人民黄河》2006,28(8):53-54,69
穿沁建筑物场区为黏砂多层地质结构,场区水文、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存在砂土地震液化等问题,工程施工难度较大。针对第②层细砂(alQ4^2),结合区域地质构造,采用标准贯入试验、相对密度及静探判别法,先后进行初判、复判,对砂土地震液化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查明该层属严重液化砂层,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处理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龙头石水电站大坝基础覆盖层深厚,物质组成及结构层次复杂。坝基中存在第①、②、③层砂层、砂层透镜体。依据工程勘察试验成果和规范要求,采用多种方法对龙头石电站堆石坝坝基砂层液化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坝基下③-2层及部分②层饱和砂层均属可能发生液化的砂层,应采取必要的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砂层地震液化是一种常见的地震灾害。双江口水电站坝址区河床覆盖层深厚,覆盖层中有不同规模的砂层分布,砂层地震液化判别是坝基覆盖层工程地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剪切波速法、标准贯入锤击数法和动三轴振动液化试验法对双江口水电站坝址区砂层地震液化问题进行了初判和复判,得出了部分砂层可能液化的结论,并根据其抗液化能力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工程处理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狮子坪水电站坝基砂层液化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狮子坪水电站大坝基础覆盖层深厚(最深达101.5 m),结构层次复杂。坝基中存在第②层粉质壤土与粉细砂互层、第④-1和④-3层含碎砾石砂层以及第③-1层中随机分布砂层透镜体。依据试验成果并结合规范技术要求,采用多种方法对坝基下砂层液化进行了判别,为坝基下砂层是否加固处理提供了地质建议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渡河金川水电站河床覆盖层层位复杂、颗粒组成变化较大,坝基砂层透镜体天然状态下局部存在液化势。经初判、复判、Seed简化法和有限元动力计算等多种方法评价,建坝后砂层透镜体不会发生液化破坏。采取工程措施,可以确保建在深厚覆盖层上的金川大坝安全。  相似文献   

7.
田雄  徐旭 《水电站设计》2012,28(3):93-96
双江口水电站大坝为目前世界上拟建的最高的心墙堆石坝,坝基深厚覆盖层中分布不同层次和规模的砂层透镜体,可能存在砂层液化问题.本文依据工程勘察试验成果、结合规范技术要求、采用多种方法对双江口水电站堆石坝坝基砂层液化进行了判别,根据判别结果,提出可靠合理、有效的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建立在深厚覆盖层基础上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坝基覆盖层是否挖除,应视其工程地质特性而定。对于无软弱夹层和连续砂层透镜体、压缩模量小的覆盖层,若考虑对工期和工程量的影响可不予挖除,采用坝基强夯的处理措施。总结中国坝基采取强夯措施的经验,此处理方法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建立在深厚覆盖层基础上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坝基覆盖层是否挖除,应视其工程地质特性而定。对于无软弱夹层和连续砂层透镜体、压缩模量小的覆盖层,可考虑对工期和工程量的影响不予挖除,采用坝基强夯的处理措施。总结国内坝基采取强夯措施的经验,此处理方法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现行有关抗震规范的液化判别方法大多使用标贯试验方法,最大判别深度不超过20 m,而近些年来的地震灾害调查显示超过20 m的饱和砂土深层液化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为此,基于Kayne场地液化数据库和修正的双曲线模型,建立了临界剪切波速液化判别公式,其判别成功率可达到80%以上。以西藏某水利枢纽为例,结合现行规范中的判别方法,对比分析并评价了本文剪切波速液化判别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对于埋深20 m以内的饱和砂层,《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287—2016)中规定的标贯判别方法得到的液化判别结果最为安全;(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中规定的剪切波速液化临界曲线,对埋深超过20 m的饱和砂层液化判别过于保守,在高地震烈度时可导致极其密实的砂土被判别为液化,但在Ⅶ度时,该法对埋深10 m以内的浅层砂土的液化判别结果偏不安全;(3)对于高地震烈度区或者埋深超过20 m的深层液化判别来说,本文剪切波速方法既能克服《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判别方法过于保守的弊端,又能得到相对合理的液化判别结果。当场地缺少标贯数据或者需要对埋深超过20 m的砂土进行液化判别时,本剪切波速判别液化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巴塘水电站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69 m,坝基河床覆盖层厚度最深55.55 m,分层复杂,工程场地地震基本烈度Ⅷ度。坝基覆盖层Ⅲ岩组(Q■)——含泥砾中粗砂层,分布于河床覆盖层中上部,最小埋深12.56 m,层厚2.64~10.70 m,范围覆盖河床段坝基,经过地质专业初判和复判,Ⅲ岩组局部有产生液化的可能性。建坝后坝基三维有限元动力反应分析表明,该砂层在设计地震下不会发生液化或动力剪切破坏,采用在坝后设置压坡体的方式可有效提高该砂层的抗液化能力,最终推荐在下游设置50 m宽压坡体作为提高该砂层的抗液化能力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典型工程,针对该砂层内各亚层工程地质特性差异进行分析和细化分层,参照DGJ32/TJ208—201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进行桩基参数取值,提出以该层中的密实砂层亚层作为预制桩桩端持力层的建议,并结合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结果进行桩基参数验证,为泗阳城区浅层砂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为该地区15~18层高层预制桩桩端持力层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瀑布沟水电站大坝基础河床覆盖层深厚,成层结构由四层组成,其间两处夹有砂层透镜体,对坝基砂层的平面分布、空间状态、物理力学特性及地震液化势等问题进行了地勘试验研究。根据规范有关液化判别标准,并从一维和二维地震反应分析得到:上、下游砂层在天然状况下可能发生液化;筑坝后,在坝体压重下不会发生液化。  相似文献   

14.
双江口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314m,坝址河床覆盖层深厚,坝基存在不均匀沉降变形、抗滑稳定、渗透稳定、砂层透镜体地震液化可能等问题。在勘测设计过程中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勘探、试验,研究覆盖层工程特性,并通过多方案比较和对关键技术问题的分析研究,针对坝基的不同部位和覆盖层分布特点提出了挖除、保留利用或压重等综合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圣加旺水电站是秘鲁东南部圣加旺河干流上的低坝长引水电站,工程位于高地震区,首部枢纽调节库基础部位分布有液化性的含砾砂层,强震下砂土液化将危及建筑物安全。采用粒径法初判和标贯法复判对该部分砂土液化性进行了判别,并根据砂土液化指数对液化等级进行了确定;根据调节库的布置情况及运行条件,优化了地基抗液化处理范围;综合考虑调节库地形、地质条件及靠近河岸等因素,经方案比选,采用了强夯加振冲碎石桩的综合处理措施;调节库基础承载力和边坡稳定性分析表明基础处理设计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6.
西安主城区地层中砂层分布广泛,砂层的工程地质特征对施工影响较大。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结合规范技术要求,对砂层液化进行了判别,为后续施工中砂层是否加固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尚希庄水库为例,通过国际通用的Seed简化方法以及现行《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标贯复判法对其坝基土分别进行判别,得出不同的结果。由此对规范标贯复判法中的N计算公式提出质疑,建议对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8.
摘要:液化判别的标准贯入锤击数法在我国应用十分广泛,但是该法存在如下不足:⑴不能考虑具有有限面积基础建筑物引起的地基附加应力的影响;⑵该法是对标贯试验点液化的逐点判别,由于标贯击数受多种因素影响,粘粒含量的测定也存在离散性,导致判别结果有时离散性较大;⑶该法难以明确给出砂层的可能液化区域。本文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287-99)中的标准贯入锤击数液化判别法为基础,以该法进行应力修正的思路为依据,提出了采用附加应力等效填方埋深来考虑有限面积基础建筑物附加应力随深度扩散影响的液化判别新思路,以工程设计中参数取值常用的的平均值和小值平均值来考虑标贯击数和粘粒含量的离散性,同时借用有限元网格离散求解思路确定砂层可能液化的区域,并以某水电站闸坝工程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9.
考虑深覆盖砂层和岩土应力-应变的非线性特征,采用剪应力对比法进行地震液化判别,并建立了地基和坝体的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模型.结合两溪河联补水电站首部枢纽工程,对深覆盖砂层地基上拦河大坝的抗震液化问题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可供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0.
谈松曦  王力理  丁美松 《人民长江》2001,32(4):12-13,21
新河口泵站位于安徽省东至县广丰圩长江大堤上,站基系长江冲积层,与长江河床砂层直接联通,为典型的二元结构。该站1972年开工建造,1975年竣工。投入运行后,每年汛期,前池底部就发生管涌冒砂。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覆盖层承压水头过大,且覆盖层在施工期遭到破坏,形成集中渗流通道所致。加固措施为:在前池中开挖减压塘,挖除池底的粘性土覆盖层,直至下卧砂层的顶面,塘底及塘坡上先回填粗砂一层,厚0.5m,再铺一层无纺土工布,然后回填砂砾石至原池底高程7.5m。加固工程竣工后,经受了1999年长江汛期的考验,前池安全无事,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