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概要分析了神经网络在控制领域应用的几种类型,并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其在电力电子装置控制中的应用,对其在电力电子装置控制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电力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电力环境监测的实例进行了有关计算,提出了几种实用的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方法,认为以校准曲线线性检验为代表的几种质控方法较为实用。  相似文献   

3.
对当前自动控制技术采用的几种先进算法分别进行了介绍,针对先进算法在锅炉闭环燃烧优化控制、凝结水节流控制、汽温优化控制及机组负荷控制等方面的应用情况,说明了自动控制技术在火力发电企业节能减排领域的重要作用与发展潜力;对自动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单周控制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武志贤  蔡丽娟  王素飞 《电气传动》2005,35(10):22-24,59
介绍了单周控制的原理及其在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几种主要拓扑中的应用,并给出了在常用拓扑中的控制规则.通过与传统的PWM调制方式进行比较,对单周控制的优点及其不足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单周控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智能控制在交流调速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莉  王润孝  彭传彪 《微特电机》2006,34(5):40-42,44
对几种主要人工智能技术在交流调速中的应用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对其控制特点、发展动态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基于神经网络的PID控制器在电厂热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艳  曲尔光 《电力学报》2007,22(3):305-308
对近年来智能控制中的几种典型的神经网络PID控制器的主要成果及其应用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神经网络和其它智能控制算法与常规PID控制结合的研究方向,最后对基于神经网络的PID控制器在电厂热工控制过程中的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从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工作原理入手,分别对其数学模型、拓扑结构、控制策略几个方面做了详细阐述。给出了几种控制策略,重点对间接电流控制、直接电流控制、直接功率控制、状态反馈线性化控制做了分析与叙述,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适用场合及待改进之处;对模糊控制、人工神经网络等智能控制理论在PWM整流器中的应用情况作了总结;最后对PWM整流器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对遗传算法和PID控制器做了简单的介绍,提出了一种应用遗传算法对PID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重点介绍了遗传算法的优化过程。文章通过实例对几种参数整定方法的控制效果进行了仿真和比较,证明了基于遗传算法的PID参数整定方法的可行性和良好的控制效果。最后将该算法应用于气流炸药生产线的风速控制,取得了预期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姚彬 《电器评介》2013,(2):79-79
本文对互联网拥塞控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综述了几种常见的路由优化算法,给出了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式,加以对比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感应电动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矢量控制在感应电动机中的应用最多,该文对感应电动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速度估计方法,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并就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角色访问控制在电力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电力监控系统对访问控制的要求,比较了几种常见的访问控制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角色访问控制的电力监控系统访问控制策略.文中介绍了基于角色访问控制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和优势,分析了电力监控系统体系结构并建立了其资源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电力监控系统中的资源管理与访问控制,形成了完整的访问控制策略.该策略细化了资源的粒度,提高了资源管理的效率,简化了用户权限管理,提高了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励磁控制方法的发展经历了线性单变量控制、线性多变量控制、非线性多变量控制及智能控制几个发展阶段,其中线性多变量控制可分为强力式、PID+PSS、线性最优等励磁控制方法;非线性多变量控制可分为鲁棒、变结构、自适应、内模、预测、灰色、自抗扰、Lyapunov、反步、无源、Hamilton、反馈线性化等励磁控制;智能控制可分为模糊、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专家、学习、遗传、模糊神经等励磁控制。全面地概括了励磁控制方法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并按控制理论发展规律对这些方法进行分类,分析这些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说明励磁控制与其他控制之间的协调方式,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感应加热电源中采用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并联扩容时,有并行控制和分时控制两种控制方式,前者已被广泛采用,而后者很少提及.分析表明,采用分时控制不仅能彻底解决并行控制所无法解决的并联IGBT间的电流分配不均衡问题,还能减小IGBT的损耗,提高电源输出功率.给出了采用分时控制时IGBT的工作频率及电流容量选取原则.以半桥串联谐振电路为试验平台,CM75DY-24H为测试对象进行了试验.当输入功率为6 kW时,采用并行控制的输出功率约为采用分时控制的92%,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H型可逆PWM变换器是常用的脉宽调制变换器,本文针对双极式控制、单极式控制和受限单极式控制3种不同的控制方式进行了详尽的解析,并介绍了各种控制方式的优缺点。针对双极式和单极式控制分别建立了它们的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并进行了正反转的仿真实验与分析,给出了相应的仿真结果,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现代控制理论在有源电力滤波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的飞速度发展,现代控制理论在有源电力滤波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以便充分了解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概括了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技术特点,详细论述了自适应控制、滑动模控制、反馈线性化解耦控制、无源性控制和智能控制在有源电力滤波器中的应用,给出了各种控制算法的特点及现有研究的不足。有源电力滤波器现有控制算法研究的缺点以及系统中不确定性较多的特点,需要应用鲁棒性较强,对模型依赖性不强的控制算法。如滑模控制、鲁棒控制、无源性控制和智能控制等,才能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两相不对称电机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矢量控制与直接转矩控制是当前主要的两种电机变频调速控制方法,已在两相交流感应电机中得到了应用。分析了两相不对称电机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原理以及两相三桥臂逆变器的SVPWM实现方法:运用Matlab的Simulink建立了两相不对称交流感应电机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调速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两种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给出了仿真波形,进行了特性比较.  相似文献   

17.
深入分析了动态电压恢复器(DVR)的三种控制策略,指出了这三种控制策略的优缺点,建立了DVR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复合控制策略,并对电流调节器和电压调节器的参数进行了整定,进而分析了校正后电流环和电压环的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比较了三种工况下DVR的补偿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复合控制策略克服了基于电容电流内环的...  相似文献   

18.
交流微电网逆变器控制策略述评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逆变器是交流微电网的关键电气装备,其控制策略与微电网的安全、稳定、高效和经济运行密切相关。针对微电网中单台逆变器的控制,从频域的角度,就基波和谐波功率的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和述评。对于基波功率控制,就微电网的离网运行模式,探讨了逆变器的电压—频率控制和下垂控制;就其并网运行模式,分析了逆变器的直接功率、直接电压和直接电流控制,并提出了直接阻抗控制的概念。对于谐波功率控制,分析了逆变器开关纹波的抑制,谐波谐振的阻尼,以及微电网低次谐波负荷电流的补偿。然后,针对微电网中多台逆变器的管理,从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两个角度分析了多逆变器间的协调控制,探讨了集中的分层控制器和基于多代理的分散控制器。最后,针对微电网及其逆变器控制策略的发展,趋势给出了诸多展望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作为保证直流微电网稳定高效运行的一种有效技术方法,分级控制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分级控制的实现通常建立在下垂控制之上,因此该文对基于下垂控制的直流微电网分级控制技术进行综述研究。首先,通过对已有下垂控制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系统地评述传统下垂控制方法的局限性。其次,针对传统下垂控制的缺陷,主要介绍了改进的主级控制、次级控制和第三级控制的分级控制方法,同时根据通信方式的不同,将次级控制分为三种协调控制方法。此外,该文着重讨论基于一致性算法的分布式次级控制在直流微电网应用中的优越性和协调控制所面临的通信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最后,对直流微电网下垂分级控制的现有研究技术进行对比总结,指出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The pres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blems of hierarchical power system control are reviewed. Special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power system control. Power system control has been developed in close association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power system itself.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the control system is closely connected, therefore, with that of the power system, and this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is reviewed. Motivations of using a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power system control are reviewed in terms of power system control and planning. Required performances of computers installed at respective levels of hierarchical control system are discussed. Benefits resulting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such control systems are summarized, and futur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hierarchical power system control ar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