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丁腈橡胶(NBR)热塑性硫化胶(TPV),系统研究了EVA/NBR TPV压缩Mullins效应。结果表明,随着EVA/NBR共混比及压缩应变的增大,TPV压缩Mullins行为趋于显著;当压缩应变一定时,首次循环加载-卸载过程中最大压缩应力、内耗和tanδ均达到最大值,而第2次加载-卸载过程中均发生大幅下降,之后下降趋势逐渐减弱。在相同应变下,EVA/NBR共混比60/40的TPV最大压缩应力、残余变形、内耗、应力软化因子和tanδ均大于共混比40/60的TPV,变化幅度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丁腈橡胶(NBR)热塑性硫化胶(TPV),并对其微观结构、压缩Mullins效应及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可逆回复程度进行了研究,通过模型构建探讨了压缩Mullins效应的形成及其可逆回复机制。结果表明,在单轴循环压缩过程中,TPV存在明显的Mullins效应,在压缩应变一定的条件下,第1次加载-卸载时最大压缩应力、内耗及tanδ均出现最大值,第2次循环压缩时则显著降低,之后下降趋势减缓;提高热处理温度,重加载时最大压缩应力的回复程度增大,且在70℃热处理条件下Mullins效应的可逆回复效果最佳。FE-SEM表明,NBR橡胶相以不规则形状均匀分散于刻蚀样品表面。  相似文献   

3.
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丁腈橡胶(NBR)热塑性硫化胶(TPV),研究了其压缩Mullins效应及其可逆回复,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探讨了压缩Mullins效应的产生及可逆回复机制。结果表明:在TPV的单轴循环压缩过程中存在明显的Mullins效应,且同一压缩应变下,最大压缩应力、内耗和tanδ均在第一次加载-卸载循环中达到最大值,在第二次循环压缩时发生显著下降,但此后趋于缓慢下降;提高压缩后样品的热处理温度,二次循环压缩时的最大压缩应力的回复程度增大,且110 0C热处理时压缩Mullins效应的回复最佳;FE-SEM研究表明,尺寸为10~15 μm的NBR硫化胶粒子均匀地分散在刻蚀样品表面。  相似文献   

4.
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了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氯丁橡胶(CR)热塑性硫化胶(TPV),研究了其微观相结构、撕裂模式下的Mullins效应及热处理条件下的Mullins效应的可逆回复行为。结果表明,TPV的微观形貌呈明显的"海岛"结构;在EAA/CR TPV的单轴循环撕裂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Mullins效应,且随着应变的增大,最大撕裂强度、瞬时残余应变、内耗和tanδ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应力软化因子则持续下降;当应变一定时,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瞬时残余应变和应力软化因子随之增大,最大撕裂强度、内耗和tanδ则逐渐减小;对单轴循环撕裂测试后的样品进行热处理,其Mullins效应的回复程度获得提高,且在100℃的热处理温度下回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了丁腈橡胶(NBR)/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热塑性硫化胶(TPV),考察了其压缩Mullins效应及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可逆回复行为,并与EVA及NBR静态硫化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单轴循环压缩过程中NBR/EVA TPV及EVA均存在明显的Mullins效应,在一定压缩应变下,第1次加载-卸载的最大压缩应力和内耗出现最大值,第2次循环压缩时则显著降低,之后下降趋势减缓。升高热处理温度,第2次单轴循环压缩时压缩Mullins效应的回复程度增大。在NBR静态硫化胶的单轴循环压缩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的Mullins效应。  相似文献   

6.
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三元乙丙橡胶(EPDM)热塑性硫化胶(TPV),研究了其压缩Mullins效应及其可逆回复,并探讨了压缩效应的产生及可逆回复机制。结果表明,在TPV单轴循环压缩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压缩Mullins效应;当压缩应变一定时,最大压缩应力、内耗和tanδ均在第1次加载-卸载循环中达到最大值,而在第2次循环压缩时下降明显,此后下降趋势减缓;提高压缩后样品的热处理温度,后续压缩时最大压缩应力的回复程度增大,且在100℃热处理时压缩Mullins效应的回复最佳;FE-SEM结果表明,EPDM硫化胶的粒子尺寸为15~25μm,且均匀分散在刻蚀样品表面。  相似文献   

7.
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了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A)/丁腈橡胶(NBR)热塑性硫化胶(TPV),并表征了微观结构,还研究了其压缩Mullins效应及可逆回复机制。结果表明,EMA/NBR TPV在单轴循环压缩过程中存在明显的Mullins效应;在特定压缩应变下,其最大应力、内耗和tanδ在第1次压缩时出现最大值,在第2次循环压缩时内耗和tanδ发生大幅下降,之后下降趋势减弱;提高热处理温度,二次单轴循环压缩最大应力回复明显增强,且在80℃时回复程度最佳。FE-SEM研究表明,外观不规则的NBR硫化胶粒子均匀分散在刻蚀样品表面,粒子尺寸为2~10μm。  相似文献   

8.
《弹性体》2015,(4)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基于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废旧轮胎胶粉(WGRT)的热塑性弹性体(TPE),以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为增容剂改善其界面相容性,并对其微观结构、Mullins效应及其可逆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容TPE的断面形貌较为平整,增容后形变恢复能力获得改善;在TPE的单轴循环压缩过程中存在明显的Mullins效应,且同一压缩应变下,最大压缩应力、内耗和tanδ均在第一次加载-卸载循环中达到最大值,在第二次循环压缩时即发生显著下降,但之后趋于缓慢下降;提高压缩后样品的热处理温度,二次循环压缩时的压缩永久形变及最大压缩应力的恢复程度增大,且110℃热处理时压缩Mullins效应的恢复最佳。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的压缩Mullins效应及其可逆回复行为。结果表明,EAA在单轴循环压缩模式下出现明显的Mullins效应,且当压缩应变一定时,在首次循环加载-卸载过程中最大压缩应力、内耗和tanδ均达到最大值,在第二次加载-卸载过程中发生大幅下降,而后下降趋势逐渐减弱;同时,对单轴循环压缩后EAA样品进行热处理,可使其Mullins效应得到一定程度地回复。  相似文献   

10.
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了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增容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高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HVPBR)热塑性硫化胶(TPV),考察了SBS用量对TPV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表征了TPV的微观形貌,并研究了TPV的Mullins效应及其可逆性。结果表明,SBS可显著改善HIPS/HVPBR体系的相容性,其用量为12份时,TPV的物理机械性能较好;SBS增容TPV的断面平整、结构致密,界面相互作用明显增强;SBS增容TPV在循环单轴拉伸过程中出现明显的Mullins效应,提高应变速率时,TPV的最大应力和内耗呈增大趋势,瞬时残余形变则减小;当拉伸比相同时,TPV经第1次拉伸热处理后,第2次单轴拉伸中TPV的最大应力和内耗均增大,瞬时残余形变则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