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山茶属油用植物在我国种质资源极其丰富,是珍贵的木本油用植物,其中研究和应用最为广泛的有油茶组、红山茶组和茶组。在关于这3组山茶属植物油脂研究的文献统计分析基础上,综述了山茶属植物油脂目前的研发现状,主要包括3组山茶属植物生物学分类及分布,油脂脂肪酸、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市场应用比较分析,并讨论了3组山茶属植物油脂研究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旨在为山茶属油用植物的深入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在关于芍药属油用植物研究的文献统计分析基础上,结合本课题组的已有研究成果,综述了芍药属油用植物种质资源及牡丹组的研究现状,同时为了全面汇总芍药属油用植物的研究进展,本文介绍目前研究较为有限的芍药组。主要包括芍药属油用植物种质资源简介及分布,芍药属油用植物种籽结实特性、生化成分、活性物质以及含油率,籽油主要理化指标、油脂提取工艺、脂肪酸组成、营养保健功能及所提油脂的加工利用、籽粕化学成分及功能特性。最后总结芍药属油用植物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八种山茶属植物种子油脂的脂肪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山茶属中茶、窄叶短柱茶、香花糙果茶、大白山茶、博白油茶、越南油茶、大果红山茶和油茶8种山茶属植物种子的出籽率、出仁率和出油率,并用GC-MS分析了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茶、窄叶短柱茶、油茶和越南油茶出籽率较高,油茶、窄叶短柱茶、越南油茶、大白山茶和茶的出仁率较高,油茶、窄叶短柱茶、越南油茶和香花糙果茶4种植物种子的出油率均高于40%。8种油脂中油酸含量为44.20%~81.07%,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9.60%~86.28%。综合分析,与已作为油料资源的油茶相比,7种山茶属植物都可作为新的油料,其中窄叶短柱茶和越南油茶最具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普通油茶、小果油茶、攸县油荼、越南油茶、博白大果油茶、浙江红花油茶、大果红花油茶7种山茶属植物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及其低温冷榨油主要理化性质、氧化稳定性、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7种山茶属植物鲜果舍油率差异较大,其中小果油茶含油率最高,普通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荼次之;7种山茶属植物冷榨油所舍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相对含量以小果油茶最高;低温冷榨得到的油茶籽油酸值和过氧化值较低,色泽浅,品质较好;7种山茶属植物冷榨油的氧化稳定性存在较大的差异,120℃时氧化稳定性以浙江红花油茶最好,利用Rancimat法预测冷榨油20℃的货架寿命顺序与其氧化稳定性顺序较为接近,但也存在误差.冷榨法适宜于油荼籽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5.
茶籽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茶籽是指茶叶(Camellia sinensis)茶籽和油茶(Camellia oleifera)茶籽,全国采摘茶园面积为8.4×10~8m~2,茶叶茶籽产量为44.1万t。油茶通常指山茶属植物中油脂含量较高且有栽培价值的一类植物的总称,盛产于我国的湖南、江西、浙江、湖北、安徽、广西等地  相似文献   

6.
叶子 《中国食品》2006,(15):2-23
油茶别针茶籽树,茶油树,为茶科山茶属的多年生木本油科作物,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以湖南省种植最多,其次是江西、广西、浙江等十多个省、茶籽油是我国最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茶科植物颁布最广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茶仔油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7.
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油脂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了湖南省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油脂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结果表明,该区油脂植物共有77科179属345种,占全国油脂植物科属种的71.3%、45.1%、42.4%,含10种以上的科有大戟科、樟科、榆科、芸香科、木兰科、卫矛科、豆科、蔷薇科、十字花科、菊科和忍冬科等11个科,为该地区油脂植物的优势类群。简要介绍了66种含油量较高的油脂植物,并对小溪保护区油脂植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 (W.W. Smith) Melchior],为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茶组(Sect. Thea)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西部、西南部至缅甸北部。研究表明,大理茶可能是栽培大叶茶的野生近缘种,且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样性。大理茶的主要化学成分有生物碱类及水解单宁、黄烷-3-醇、简单酚酸、黄酮及黄酮苷等多酚类物质。体外研究结果显示,大理茶的多酚类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及抑制人外周血白细胞中Ig E生成的活性。该文对近年来大理茶遗传特征、分布状况、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大理茶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油茶属于茶科山茶属木本油料作物,遍布我省各地,是我省主要油料作物之一。白花茶树品种占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分布在丘陵山区,少量红花树品种分布在高山山区,全省产茶籽二亿七千万斤,油脂五千四百万斤,茶籽饼粕二亿一千六百万斤,而茶籽粕饼则是饲料和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山西省野生木本油脂植物资源现状,采用实地踏查、试验分析和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省内主要山地、自然保护区不同野生木本油脂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含油率进行全面调查统计,并用索氏提取法测定33种木本油脂植物的含油率。结果表明:山西省野生木本油脂植物共43科84属168种。目前开发利用较多的种类有翅果油树、中国沙棘、文冠果等,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的有榛属、朴属、山胡椒属、盐肤木属、卫矛属、南蛇藤属、梾木属、槭属、栾树属、野茉莉属、连翘属等。对山西省野生油脂植物的种类组成、取用部位、用途以及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保护与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1.
Camellia oleifera originates from China and is important for the economy of southern China. Seeds from the cultivars LCDG, YAYC, and CR3 of Camellia oleifera were analyzed for their amount of 14 different fatty acids (unsaturated, monounsaturated, polyunsaturated, and saturated). In contrast to former investigations additional kinds of fatty acids could be isolated from Camellia oleifera seeds: The composition of this oil is very similar to olive oil, comprising 67.7?C76.7?% oleic acid, 82?C84?%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68?C77?%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7?C14?% polyunsaturated acids. Moreover, Camellia oleifera oil has many advantages to rapeseed oil, peanut oil, soybean oil, safflower seed oil, and especially pig oil.  相似文献   

12.
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purine alkaloids and catechins in tea from dry leaves of Camellia sinensis, Camellia ptilophylla and Camellia assamica var. kucha by a reversed-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RP-HPLC) method. This HPLC method had been proved to be appropriate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purine alkaloids and catechins, and exhibited goo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detection levels and recovery rates. Caffeine, theobromine, theacrine, (+)-catechin, (−)-epicatechin, (−)-epigallocatechin,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picatechin gallate, (−)-gallocatechin gallate and (−)-gallocatechin were identified and quantified in the three species of genus Camellia Sect. Thea. There was 2.72% caffeine and 0.26% theobromine in C. sinensis, 4.85% theobromine in C. ptilophylla, and 1.58% theacrine, 0.94% caffeine and 0.45% theobromine in C. assamica var. kucha. Theacrine in C. sinensis and C. ptilophylla, and caffeine in C. ptilophylla were not detected. These data highlight differences in the relative proportions of purine alkaloids in the three species of Camellia Sect. Thea. In addition, different catechins were identified and quantified. The highest content of catechin in dry leaves was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 3.51%, (−)-gallocatechin gallate (GCG) 9.88% and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 6.78% in C. sinensis, C. ptilophylla and C. assamica var. kucha,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油茶蒲提取物在消化过程中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本研究以油茶蒲为原料,研究模拟人体体外消化过程中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模拟体外消化的前后油茶蒲提取物总酚含量稍有下降,而HPLC分析中多数酚类物质出现增长,其中鞣花酸增长了4.56倍。体外抗氧化体系中,DPPH?和ABTS?与总酚含量变化一致,呈下降趋势,而?OH的清除能力出现明显增长。综上,研究发现经体外消化油茶蒲提取物总酚含量会降低,而小分子酚酸增长,有利于后续的吸收,同时也,使其对?OH的清除能力增加。  相似文献   

14.
采用平板分离法从三亚亚龙湾海水样品中,分离获得1株热带海洋产油脂微藻,油脂含量高达34.05%,油脂产量为0.184 g/L。利用扫描电镜形态观察与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技术手段,确定了该热带海洋产油脂微藻属于双眉藻属的Amphora Montana。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了解油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潜在的药用价值,实现油茶产业的持续发展,对油茶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行综述.油茶中主要化学成分包括三萜及三萜皂苷类、黄酮类、多酚类、脂肪酸类等,以皂苷类及黄酮类成分研究居多,其中,皂苷类成分以齐墩果酸型为主,黄酮类成分以槲皮素、山柰酚为主.其次,油茶药理作用主要集中于抗肿瘤、抗菌抗...  相似文献   

16.
油茶果壳是油茶籽油生产过程中最大的副产物,对油茶果壳的不合理处置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为了促进油茶果壳的充分利用和开发,总结了以油茶果壳为原料制备生物燃料及生物碳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油茶果壳在其他工业原料制备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油茶果壳可通过热解转化为生物炭、生物油和燃料气,作为生物燃料应用。油茶果壳生物质衍生碳材料可以作为电极材料、吸附材料和催化材料应用。油茶果壳还可以用于制备半纤维素、寡糖等工业原料。油茶果壳生物质应用研究有助于未来油茶产业链的延伸,实现油茶籽油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油茶籽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给油茶资源的充分利用与油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综述了有关油茶籽仁、油茶籽壳和油茶籽粕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8.
油茶籽加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作物,有广泛的利用价值。介绍油茶籽加工的研究进展,着重从油茶油提取工艺、茶油精炼和加工及油茶籽的综合利用研究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对油茧成因及防止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油茧形成因素,主要因幼虫、蛹体壁破损,其伤口在烘茧干燥过程中溢浊所造成。而体壁完整的虫、蛹,甚至嫩蛹在烘干过程中,不会产生油茧;虫、蛹体液,也不能形成油茧。并根据所发现的油茧形成因素,将油茧分成核油茧和沾油茧两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