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目的 优化沙棘籽油微胶囊制备工艺。方法 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选择均质压力、进风温度、进样速率3三个因素,采用Box-Behnken方法设计因素、水平,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沙棘籽油微胶囊制备工艺最佳条件。结果 沙棘籽油微胶囊最佳制备工艺为:进风温度174℃、均质压力34.8 MPa、进风温度174℃、进样速率17 mL/min。在此条件下进行3三次重复实验试验,测得沙棘籽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平均值为93.25%,与预测值93.59%接近,响应面试验模型可靠性高具有较好重现性。沙棘籽油微胶囊后可以减缓沙棘籽油的氧化速率。结论 进风温度174℃、均质压力34.8 MPa、进样速率17 mL/min经最优工艺制备出的沙棘籽油微胶囊可以有效阻隔沙棘籽油与空气的接触,提升沙棘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可为改善沙棘籽油加工稳定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声法制备牡丹籽油-羟丙基-β-环糊精(牡丹籽油-HP-β-CD)包合物,以包合率和包合物得率的综合评分OD值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包合工艺条件。确定牡丹籽油-HP-β-CD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360 W,包合温度46.5℃,牡丹籽油与HP-β-CD质量比1∶6.6。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包合物得率为85.53%,包合率为92.00%,综合评分OD值为89.41%。经红外光谱法鉴别,已形成牡丹籽油-HP-β-CD包合物。  相似文献   

3.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油茶籽油微胶囊喷雾干燥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总固形物含量19%,进风温度180℃,进样流量16mL/min。各因素对油茶籽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大小关系为:总固形物含量进样流速进风温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大鲵油的稳定性,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大鲵油微胶囊。对壁材进行选择后,以包埋率为指标,研究壁材配比、壁芯材质量比、壁材添加量和乳化剂添加量对大鲵油微胶囊化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利用响应面软件Box-Behnken设计模型确定大鲵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大鲵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配比(β-环状糊精与阿拉伯胶质量比)3.44∶1、壁芯材质量比5.37∶1、壁材添加量6.46%、乳化剂添加量2%(以壁材质量计)。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大鲵油微胶囊包埋率为88.06%。  相似文献   

5.
响应面法优化牡丹籽油的水酶法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中的Box-Behnken设计对牡丹籽油的水酶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牡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料液比1∶5.4、酶解温度52℃、酶解pH 10.3、加酶量550 U/g为较优工艺参数,该条件下牡丹籽出油率为23.25%。牡丹籽油主要含亚麻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4种脂肪酸,其相对含量分别为58.16%、24.05%、12.33%和3.56%。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对牡丹籽油微胶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法制备的牡丹籽油微胶囊包埋率分别为88.12%和76.55%,水分含量、溶解度与色泽有显著差别(P <0.05)。喷雾干燥法制得的微胶囊呈球形,光滑无褶皱,少部分有凹陷,粒径呈正态分布,平均粒径为2 563 nm;冷冻干燥法制得的微胶囊呈不规则片状,表面有凹陷及孔洞,粒径未呈正态分布,平均粒径为765.5 nm。红外光谱图曲线表明,2种干燥方法制备的微胶囊产品中芯材均被壁材包裹。用2种干燥技术制备的牡丹籽油微胶囊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差异(P> 0.05)。结果表明,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氧化稳定性优于冷冻干燥法,该研究为牡丹籽油新产品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响应面法优化橡胶籽油的溶剂法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乙醚提取橡胶籽油的提取工艺,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固比为自变量,橡胶籽油得率为因变量建立数学模型,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获得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36℃,提取时间1.5 h,液固比16.9∶1;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橡胶籽油的得率为41.60%。橡胶籽油中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之和占脂肪酸总量的81.93%。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南极磷虾油微胶囊化率,降低南极磷虾油微囊化利用成本,以酪蛋白酸钠、明胶、麦芽糊精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对南极磷虾油进行微胶囊化包埋,利用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优化包埋工艺,并对微胶囊化后产品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酪蛋白酸钠质量分数为24.55%、明胶质量分数为4.86%、芯壁质量比为0.33,麦芽糊精质量分数为45.60%,南极磷虾油微胶囊包埋率为93.79%。微胶囊水分含量2.31%±0.12%,吸湿性强,灰分含量为2.04% ± 0.14%,微胶囊粒径集中在14.8~26.7 μm。响应面法预测各因素对南极磷虾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大小关系为:芯壁质量比>明胶>酪蛋白酸钠。机械强度试验表明,在不同的pH环境和离心时间条件下,微胶囊中南极磷虾油释放率小于0.3%,微胶囊结构非常稳定。  相似文献   

9.
响应面法优化苹果籽油脱酸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苹果籽油的酸价,以压榨法毛油为试材,进行碱炼脱酸工艺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碱炼脱酸工艺条件。结果表明:NaOH质量分数21%,中和温度50.5℃,中和时间39min,搅拌速度30r/min,在此条件下,苹果籽油酸价可达到0.91mgKOH/g。碱炼后的苹果籽油在脱胶、脱色、脱蜡精炼过程中,脱胶处理对苹果籽油的酸价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牡丹籽为原料,优化牡丹籽油的微波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牡丹籽出油率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液料比、微波功率和处理时间)进行考察。以出油率为指标,对三因素进行中心复合设计,并经响应面法优化,分析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确定微波提取牡丹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为正己烷、液料比9:1(ml/g)、微波功率825W、提取时间8min。在该工艺条件下,牡丹籽油的出油率为24.52%。GC-MS 分析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分别为24.57% 和67.13%。  相似文献   

11.
优化牡丹籽饼中油脂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对影响牡丹籽饼中油脂提取的7个因素(粒度、液料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进行筛选。根据PB试验结果,选择粒度、浸提温度、液料比、超声温度为考察因素,运用BBD响应面法对牡丹籽饼中油脂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牡丹籽饼中油脂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粒度80目、液料比27∶1、浸提温度45℃、浸提时间4 h、超声温度42℃、超声功率320 W、超声时间35 min,在此条件下,牡丹籽油得率为11.15%。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一种新型的降血糖肽,应用超声辅助酶法制备牡丹籽蛋白源降血糖肽,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进行工艺优化。对酶解的7个因素进行筛选,确定5个主要因素进行响应面实验设计优化。最优工艺参数为:温度37.3℃,时间21.68 min,超声波功率60.52 W(体积600 cm3),p H8.01,加酶量10202 U/g,2%蛋白浓度,超声波频率28 k Hz,此条件下实际抑制率达到40.25%;比相同条件未使用超声的抑制率提高了14.9%。本研究不仅为超声辅助加速制备牡丹籽降血糖肽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基础,也为牡丹籽蛋白的综合利用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复凝聚法研究牡丹籽油微囊的制备工艺。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牡丹籽油微囊制备工艺条件,并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牡丹籽油微囊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明胶质量2 g下,阿拉伯胶与明胶质量比1∶1、囊材与牡丹籽油质量比1∶0. 2、固化剂用量5 m L、乳化剪切速度4 000 r/min,在此条件下牡丹籽油微囊包封率为99. 5%;牡丹籽油微囊大小适当,形态规则,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2. 28μm,粒径在38μm以下的占98. 06%; Zeta电位为-19. 1 m V;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牡丹籽油微囊的吸收峰弱于牡丹籽油的,表明囊芯被很好地包裹; DSC分析表明,牡丹籽油微囊在63℃左右出现尖锐吸热峰,达到相变温度,热稳定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了解微胶囊化技术对牡丹籽油储藏稳定性和货架期的影响,采用Avrami’s公式分析牡丹籽油微胶囊的油保留率,考察牡丹籽油微胶囊在储藏期间的释放动力学;通过监测过氧化值(POV)的变化,对牡丹籽油微胶囊进行氧化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牡丹籽油微胶囊的释放反应介于扩散限制动力学和一级释放动力学之间;经过微胶囊化,牡丹籽油的POV上升速率降低,25℃储藏条件下货架期显著延长,45℃储藏条件下仍然可保持较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研究表明微胶囊化可有效降低牡丹籽油的氧化速度,提高牡丹籽油的储藏稳定性,延长货架期。  相似文献   

15.
以牡丹籽壳低聚茋类化合物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实验对超声提取牡丹籽壳低聚茋类化合物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22∶1,提取时间40 min,提取温度62℃,甲醇体积分数70%。在最佳条件下,牡丹籽壳低聚茋类化合物得率为17.68%。所提取的牡丹籽壳中的低聚茋类化合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维生素C相当,亚铁离子还原能力低于维生素C。  相似文献   

16.
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为影响因素,以萃取率为指标,运用响应面实验设计法对超临界CO2萃取玫瑰茄籽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28MPa、萃取时间110min的条件下,玫瑰茄籽油提取率可达22%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