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模糊需求环境下绿色供应链运作系统中,研究由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组成的两级绿色供应链.首先,引入创新成本,分别建立风险中性制造商为主导者,具有中性、悲观和乐观等风险偏好的零售商为跟随者的两级绿色供应链Stackelberg博弈模型;然后,推导出最优决策的期望值和机会约束规划模型,并进行算例分析,比较产品绿色度、批发价格及零售价格与不同置信水平之间的相互影响,探讨具有不同风险偏好的零售商对模糊绿色供应链中制造商、零售商及供应链整体运作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悲观决策模型中,伴随置信水平的增加,产品的绿色度水平、批发价格及创新成本逐步下降,零售价格、制造商、零售商及绿色供应链整体利润逐步上升;在乐观决策模型中,结论相反.  相似文献   

2.
针对制造商在传统实体渠道的基础上积极开辟网络渠道的双渠道供应链,从消费者效用理论角度构建单一渠道和双渠道供应链Stackelberg博弈模型,在零售商创新投入和消费者渠道偏好扰动因素下,探讨制造商开辟网络渠道形成的渠道竞争效应,寻求供应链系统的组合优化策略,通过一个双重协调机制改善供应链运作效率.研究表明: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及创新投入水平的最优组合策略可实现供应链优化;制造商和零售商利润均与创新投入水平呈特定函数关系;网络渠道的引进可降低零售商定价和利润,减少实体渠道市场份额,但总需求增加;双重协调机制可缓解渠道冲突.最后通过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协调机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考虑由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两周期供应链系统,在第一周期结束后零售商储存战略库存控制第二周期制造商批发价格的活动条件下,分别建立了集中式决策、分散式决策以及制造商促销的契约决策的供应链模型,并对三种情况下的决策变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零售商主导的情境下,零售商没有必要储存战略库存;在制造商主导的情境下,制造商通过简单的批发价格契约无法促进渠道的协调,而在制造商进行促销决策条件下,零售商的战略库存量减少,且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利润均大于分散式决策时的最优利润。最后通过算例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张学龙  王军进 《控制与决策》2016,31(8):1519-1525

以制造商主导型供应链为研究对象, 分析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策略问题. 引入双渠道价格敏感系数和竞争系数两个变量, 分别建立双渠道供应链集中决策、分散决策和协调决策的3 种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合同策略协调后, 零售商和供应链整体收益增加; 经两部定价和批发价格合同协调, 零售商需要支付固定费用给制造商才能够达到协调, 而经Shapley 值法分配合同协调, 则双渠道供应链可直接达到协调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由制造商网络直销渠道和零售商传统渠道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系统进行研究。首次在建议零售价背景下研究了批发价格模式选择问题,运用制造商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得出了供应链各成员的价格均衡策略。综合考虑零售商谈判能力和和消费者对渠道的偏好度,对比分析了不同批发价谈判模式下的制造商利润、零售商利润和供应链利润。结果表明,制造商可通过建议零售价调整市场价格;从供应链总体或者零售商角度,以直销价格为基准确定批发价格是最优的;制造商倾向于单独确定批发价格,但当零售商谈判能力较弱,且网络渠道基本市场份额偏大时,也可接受以网络直销价为基准确定批发价格。  相似文献   

6.
为更合理地实现供应链协调的整体最优绩效,以具有损失厌恶和锚定心理的零售商和风险中性的供应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探讨回购契约下的供应链订货及协调情况。建立集中和分散决策下考虑零售商损失厌恶和锚定心理的回购契约协调模型,分析了零售商最优订货量与批发价格、回购价格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契约参数对回购价格和各节点利润的影响,并给出了供应链实现协调需要达成的条件。结果表明,当零售商订购的产品为高利润产品时,能够实现供应链整体最优绩效,达到供应链协调,且利润在供应链双方之间的分配随着批发和回购价格的提升而向供应商倾斜,但零售商损失厌恶和锚定心理的加深会使得供应商提升回购价格,使整体供应链的利润下降,成本费用增加。  相似文献   

7.
研究基于供应商和制造商随机产出以及零售商随机需求的单一供应商、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契约协调问题, 构建并分析集中和分散条件下供应链系统的最优决策模型, 证明随机产出和需求下运用风险共担契约可以使分散期望利润达到集中决策的水平. 在数值算例中, 通过模型和契约参数的分析, 阐述了风险共担契约协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LA型供应商的易逝品供应链价格补贴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由单个损失厌恶型供应商和单个风险中性型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在前景理论框架下,研究了存在缺货损失下的基于批发价格契约和价格补贴契约的易逝品供应链协调问题。首先分析了分散化供应链系统在批发价格契约下供应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决策,并将供应商的最优生产量与集中化供应链系统下的最优生产量进行了比较;从理论上严格证明了当供应商的最优生产量小于集中化供应链系统下的最优生产量时,供应商不能通过批发价格契约使得自己的生产量为集中化供应链的生产量。然后分析了在缔结政府提供的价格补贴契约下供应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决策。研究结果表明,损失厌恶型供应商在批发价格契约下的最优生产量可能偏离系统最优生产量,这时政府可以通过价格补贴契约来协调整个供应链。  相似文献   

9.
从期望利润最大化的角度研究了单周期两级模糊闭环供应链的定价与销售努力最优决策问题。分析了包含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的闭环供应链中的模糊不确定性及需求依赖于零售价格和零售商销售努力的性质,分别建立了集中式决策模型和零售商主导的Stackelberg 博弈模型并进行了求解。数值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论表明:考虑销售努力时产品的最优零售价格、批发价格分别高于不考虑销售努力情形下的相应价格;考虑销售努力时零售商和系统的最大期望利润分别大于不考虑销售努力情形下的最大期望利润。  相似文献   

10.
张雪梅  陈浩然  刘志  齐国虎 《控制与决策》2021,36(12):2891-2900
构建双渠道和线上到线下(O2O)两种模式下的供应链博弈模型,研究Showrooms效应影响下的供应链定价和渠道模式策略选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何种渠道模式,Showrooms效应和线下展厅服务使得制造商和零售商提高线上和线下渠道的零售价格;双渠道模式下制造商将降低批发价格,而O2O模式下制造商不一定降低批发价格.线下展厅服务和Showrooms效应可以增加线上、线下渠道和总需求量,实现零售商利润增加,零售商会提供线下展厅服务并愿意接受O2O模式.只有当Showrooms效应较小时,制造商选择O2O模式,此模式在大部分条件下可以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因此,当Showrooms效应和线上渠道需求比例满足一定条件时,O2O模式是制造商和零售商的一致选择,从而实现由双渠道模式到O2O模式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1.
研究政府奖惩机制下闭环供应链的成本共担-利润共享契约,分别建立集中式决策情形和分散式决策情形下的奖惩机制下有无成本共担-利润共享契约的闭环供应链决策模型.研究表明:随着政府奖惩力度的提高,产品的零售价降低,回购价、回收率和回收商的利润均提高,但制造商的利润与目标回收率有关;随着回收商成本共担比例和分享利润比例的提高,零售价提高,但总小于无契约的情形,回收率降低,但总大于无契约的情形;回购价随着回收商成本共担比例的提高而提高,随着其利润分享比例的提高而降低;制造商总能从成本共担-利润共享契约中获益,而当成本共担比例适中、利润共享比例较大时,回收商才愿意接受该契约,此时,成本共担-利润共享契约生效且能够协调闭环供应链.  相似文献   

12.
刘丽  韩同银  金浩 《控制与决策》2024,39(2):659-668
考虑产品绿色度和品牌商誉的动态性,引入价格加成系数刻画采购价格、批发价格和销售价格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微分博弈研究由供应商、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三级绿色供应链的投资策略与协调问题.探讨并对比分析集中决策模型、无成本分担契约的分散决策模型和有成本分担契约的分散决策模型的均衡结果,设计双边成本分担契约对供应链进行协调.研究表明:产品绿色度的最优轨迹具有两种变化趋势,由产品绿色度初始值和稳态值的大小关系决定;品牌商誉的最优轨迹具有3种变化趋势,由品牌商誉初始值和稳态值的大小关系决定;集中决策模型最优,有成本分担契约的分散决策模型对绿色供应链的帕累托改进有限,而在一定条件下,双边成本分担契约可以完全协调绿色供应链.此外,双边成本分担契约的成立条件和协调性与价格加成系数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刘浪  史文强  石岩 《控制与决策》2016,31(12):2200-2210
针对零售商为损失厌恶者的二级供应链, 考虑突发事件导致商品市场需求和市场价格均随机波动, 分别构建应急数量弹性契约的集中和分散决策模型, 得出突发事件下供应链系统实现协调的最优决策, 并探讨契约弹性幅度、批发价和损失厌恶程度的变化对于零售商最优订货策略和供应链上各成员利润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在合理的区间范围内调整契约弹性幅度和批发价均能使得突发事件下的供应链协调发展. 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得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公彦德  陈梦泽 《控制与决策》2021,36(7):1743-1753
考虑制造商的公平中性和公平偏好,研究制造商公平偏好程度和企业社会责任(CSR)水平对绿色供应链决策和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1)制造商的公平偏好行为有利于绿色产品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的降低,提高绿色度水平、市场需求和零售商利润,但该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其自身经济效益,供应链系统利润随制造商公平偏好程度的变化趋势受企业CSR水平的影响;2)制造商分担的系统CSR比例越大,绿色产品的批发价格和制造商利润越低,零售商利润越高,但其CSR行为对产品零售价格、绿色度水平、市场需求、系统利润、消费者剩余及社会福利的影响会因制造商公平偏好程度的不同而不同;3)制造商的公平偏好程度和CSR水平并非越高越好,制造商需在保障自身一定企业盈利的前提下考虑实施公平偏好行为,并将自身公平偏好度与CSR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仅有利于产品绿色度水平和系统效率的提高,也有助于实现消费者利益和社会总福利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5.
以一个零售商和一个资金约束的制造商组成的绿色供应链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制造商资金约束情况下银行借贷融资、股权融资和组合融资时的融资模型,探讨制造商的资金水平和消费者的绿色偏好对定价、绿色投入水平、产品的市场需求和融资方式选择策略的影响。最后,通过数值分析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消费者绿色偏好与零售价格、批发价格和绿色投入努力水平、产品的市场需求和股权融资时双方可接受的股权转让比例正相关;在制造商资金约束而不融资时,制造商初始资金水平与制造商的批发价格、零售商的零售价格负相关,而与绿色投入努力水平正相关;银行借贷利率越大,制造商的可接受的股权转让比例增大。当制造商进行融资时, 若初始资金水平极低, 选择股权融资的方式进行融资, 随着初始资金水平的上升, 零售商应该选择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融资;在股权融资比例达到一定值时,组合融资比银行借贷更加有利于制造商;而单纯股权融资比组合融资更有利。  相似文献   

16.
向小东  李翀 《控制与决策》2019,34(8):1776-1788
低碳环境下,研究供应商、制造商与零售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联合减排及宣传促销微分博弈问题.首先,通过两次成本加成,考虑产品需求受产品减排量、零售商宣传促销努力及产品零售价格的综合影响,得到供应链分散决策与集中决策情形下的动态均衡策略及减排量的最优轨迹.然后,通过数值算例及灵敏度分析比较两种情形下的结果,研究发现:无论分散决策还是集中决策,减排量,产品批发价,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的努力水平都随时间逐渐增加至某一稳定值,但集中决策的稳定值大于分散决策相应的稳定值;随着供应商、制造商各自的减排努力对产品减排率的影响系数及零售商的宣传促销努力对产品需求的影响系数的增大,减排量、产品批发价、供应链成员努力水平、供应链成员利润、供应链总利润都会增加;集中决策的供应链总利润总是大于分散决策的供应链总利润.最后,对集中决策总利润用多人联盟博弈的多目标决策合作博弈方法进行分配,实现了供应链系统整体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朱奕  孙田雨  王玲  赵纹硕  杨以雄 《控制与决策》2018,33(10):1825-1832
为协调服装企业渠道间的利益关系,结合零售利益冲突成因,从利润最大化角度出发,依据需求服从均匀分布,分析批发价格契约与转运契约条件下,合作方式与订货量的变化对品牌企业、加盟商及零售整体的库存量、缺货量及利润等指标数据的影响,由此建立相关模型和事例解析.结果表明,相比批发价格契约,转运契约条件下,服装品牌企业与加盟商的库存量、缺货量明显降低,获利能力增加,同时可减少缺货损失和库存,实现双渠道收益共享.转运契约模型的应用可减少市场需求变动风险,促进服装供应链利益共享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we study a joint pricing and product quality decision problem in a decentralized supply chain consisting of one manufacturer and one retailer. Although the manufacturer decides the product quality with an associated cost, the retailer decides the retail price. We aim to study and compare different contract formats for this decentralized supply chain. There is a trade‐off in the choice of contracts: simpler format contract (with a few parameters) is less complicated, but the contract efficiency is low. We start with the simplest one‐parameter contract: a wholesale price contract that serves as the benchmark. We then study how contract efficiency can be improved by adding one more parameter. Specifically, we consider three two‐parameter contracts that are commonly used in reality: two‐part tariff contract, revenue‐sharing contract, and effort cost sharing contract. We find that the contract efficiency is improved under all the three contracts, but in different ways: the improvement in contract efficiency under each of them dominates the other two when manufacturer's quality improvement effectiveness is relatively low, moderate, and high,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through numerical examples, we find that under some cases, a choice from these three two‐parameter contracts can achieve a close‐to‐perfect efficiency (>85%). Finally, we investigate whether a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 two‐parameter contracts can achieve coordination. Interestingly, we find that only the combination of effort cost sharing contract and revenue‐sharing contract can achieve coordination, whereas combinations of either of them and two‐part tariff contract canno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