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无人机(UAV)的安全性并扩大其飞行范围,美国空军实验室(AFRL)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感知-规避飞行试验”(SAAFT)。AFRL设立SAAFT计划的目的是验证在协同或独立空中交通环境中,自动规避碰撞的性能。感知-规避(SAA)计划旨在装备“全球鹰”和“捕食者”无人机,使其具有规避碰撞的能力,并进入与有人驾驶飞机同样的国家和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2.
随着无人机市场日益拓展,带来经济效益和繁荣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它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任何无人机只要起飞,都面临着如何避免影响正常航空飞行,保证低空安全的难题.尝试将ADS-B新型监视技术应用于无人机监视,理论验证:基于ADS-B技术的无人机监视系统,能够提供安全、可靠、准确、连续的无人机实时监视,更好的保障无人机的飞行安全,实现民航监视信息共享,促进无人机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龙眼”无人机是一种以电池为动力的监视无人机.翼展1.143米、重2.3千克,可手动发射。操作者通过无线电进行联络,该无人机能飞至距离操作者几英里的区域进行飞行监视。“龙眼”无人机可由陆战队员发射起飞,在空中按预编程路线飞行.在航路点使用GPS进行导航.到达目标区后.使用机载传感器搜集图像信号.并将其传至地面控制站。  相似文献   

4.
航天与航空     
正我国新型柔翼无人机将投入消雾试验我国重雾浓霾现象日益严重,为利用航空平台开展重雾消除工作,我国研制的新型柔翼无人机即将进行首轮消雾试验,有望早日以其载荷量大、飞行时间长等优势投入雾霾天气防治工作。据介绍,柔翼无人机是以冲压翼伞为机翼提供升力的低速无人机。其有效载荷大,可携带约占起飞重量40%的有效载荷进行飞行作  相似文献   

5.
根据无人机自主飞行的任务规划与调度过程设计了任务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讨论了体系结构的组成和功能;将一个完整的自主飞行侦察任务过程通过Petri Nets分解出若干子任务,用事件触发进行管理和调度;最后通过MATLAB中的Stateflow工具对整个无人机任务序列进行了仿真实现,保证了侦察任务的顺利执行.  相似文献   

6.
小型涵道式无人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涵道式无人机发展现状阐述涵道式无人机的优点,对无人机飞行机理进行分析,结合动力学分析建立涵道式飞行器的数学模型,设计控制器并进行了飞行试验.结果表明:涵道风扇布局飞行器具有较好的悬停性能,在悬停和小角度机动时,各通道之间的耦合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7.
在小型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经典设计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需要,应用多目标参数最优化方法对飞行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实际工程应用表明,优化设计明显改善了小型无人机飞行品质,保证了系统任务的可靠执行。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的科研技术在不断提升与革新,制造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军用机械设备领域,更是进行不断的突破与创新.对于无人机而言,若想保证无人机的高质量运行,必须对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系统予以全面的控制,为此,本文就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9.
美国零重力公司(Zero Grayity)将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位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航天飞机着陆跑道,进行多次失重飞行。  相似文献   

10.
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IAI)马拉特子公司研制的“苍鹭”中空、长航时(MALE)无人机(UAV)属于第四代无人机,可以容纳重250千克的有效载荷,最大续航时间为52小时。该无人机具有自动起飞和着陆能力,能够按预编程序自动执行飞行任务.主要用作无人侦察平台。  相似文献   

11.
据报道.2007年美国国防部无人机在空中飞行的时间超过50万小时。2007年1-10月美国国防部的无人机使用量增加了一倍.这首先是由于无人机在伊拉克的大规模应用。无人机使用量的增加是基于2007年美军数量在伊拉克的扩大。  相似文献   

12.
A160无人旋翼机采用了波音公司的专利技术——“转速优化旋翼”(Optimum Speed Rotor,OSR),可根据飞行高度、起飞重量和巡航速度的不同.对旋翼转速进行优化调整,显著提高其飞行性能。该无人旋翼机具备自主飞行能力.设计续航时间超过24小时、设计航程超过2500海里(4630千米),设计升限可达3万英尺(9144米).都远远超过现有的直升机。该机在飞行时的静音性能也比现有直升机好得多。这些设计指标将逐步实现,波音将先给该机换装一台涡轴发动机,最后换装一台柴油机,以实现上述指标。该无人机将具备现有无人机所不具备的许多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太阳能无人机推进系统的特点,建立了电机螺旋桨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系统产生的推力随飞行状态的变化关系,以及推进系统在大展弦比飞翼式太阳能无人机上的分布,采用线性化方法,计算了分布式的推进系统对高空长航时太阳能无人机飞行品质的影响。研究了分布式推进系统分布位置、控制方式等与无人机飞行品质之间的关系。从飞行品质要求和推进系统的整体效率出发,对各推进系统的参数进行了选取,最后通过非线性模型对分析结果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正在研发一种多壁碳纳米管薄涂层.以减少太空仪器表面光线的反射.使科学家获得较难得到的测量数据.甚至观测到未知的宇宙天体.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经过研制、改造、集成和调试,形成了基于两种型号微型无人机的大气环境参数监测系统.并进行了飞行测量试验.获得成功。两种型号微型无人机的有效载荷为3千克和5千克.分别搭载了改进的臭氧传感器和粒子(数浓度或质量浓度)探测仪.以及温度湿度传感器。  相似文献   

16.
基于Stateflow技术多模态飞行控制律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tateflow是有限状态机原理的图形实现,能在仿真过程中进行连续状态间的切换。无人机飞行过程正是多模态飞行控制律的切换过程,是由飞行任务驱动的有限状态机系统。该文描述了如何用Stateflow实现控制模态间的切换,按无人机自主导航的控制逻辑建立了Stateflow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说明采用Stateflow实现多模态飞行控制律仿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用来替代航天飞机的“猎户座”太空船的发射时间推迟到2014年.比原计划推迟了一年。主要原因是技术难点及预算吃紧。  相似文献   

18.
飞行控制系统作为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的核心子系统,对其进行故障诊断可以大大提高无人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无人机数学模型未知或者不确定的情况下,数据驱动的故障诊断方法比基于模型的方法更实用。考虑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是典型的非线性动态系统,采用一种非线性主元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故障诊断。利用数据建立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正常状态下的动态核主元模型,通过T2和SPE两种统计量实现故障检测;故障发生后,利用重构贡献图的方法进行故障分离。仿真试验证明,该方法能对典型的无人机执行器和传感器故障进行有效监测和诊断。与动态主元分析相比,动态核主元分析方法对微小故障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9.
无人机三维编队飞行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系统,引入编队飞行几何关系,建立了三维编队飞行数学模型,在速度、航向和高度三个通道加入了误差的线性混合器,并分别设计了基于模糊PID的编队飞行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可以通过控制间距方便有效地控制无人机编队飞行,实现在机动过程中保持队形,以及合理地进行编队队形变换.这种控制方法超调量较小,鲁棒性强,优于传统控制器.  相似文献   

20.
多无人机协同编队飞行控制研究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无人机在军事和民用应用上越来越广泛,为使无人机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采用多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来实现协同侦察、作战、防御及喷洒农药等任务.多无人机协同编队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信息感知技术、数据融合技术、任务分配技术、航迹规划技术、编队控制技术、通信组网技术和虚拟/实物验证实验平台技术等.首先对国内外多无人机编队相关技术的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然后重点对多无人机编队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并对队形设计、队形调整和队形重构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对多无人机协同编队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目前多无人机编队飞行理论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实物飞行试验仅能实现简单通信环境下的协同编队飞行,任务分配和航迹规划实时性不高,控制方法应对突发情况鲁棒性低,多机多传感器协同感知能力不足,欠缺对实体的仿真实现,未来的研究方向应是突破上述关键技术的不足,开展复杂感知约束和复杂通信环境下的多无人机协同编队飞行研究,提出更加有效的控制方法,并进行多无人机实物编队飞行试验,使无人机能够更好地完成既定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