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模具制造》2005,(3):83-83
普通金属防锈剂主要是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与环境中的空气、水份等隔离,辅以一些金属钝化剂,以减弱金属活性、减缓金属氧化、锈蚀的速度,达到防锈和保护金属的效果。其缺点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2.
《铸造技术》2008,29(12)
在压铸型的使用过程中,一般采用水冷却,由于反复浇注的热疲劳造成的应力,可使水冷孔内产生龟裂,从而降低模具的使用寿命。日本有一个专利提供了一种改善金属模具的冷却方法。为了冷却金属模具而使用的冷却水中,需要添加一种防锈剂,将其冷却水的pH值调整到〉9.0偏碱性,防锈剂的材料为含胺络物的防锈剂。考虑到冷却水的粘度,防锈剂的加入量一般为0.001%~0.100%。  相似文献   

3.
《铸造技术》2008,29(11)
在压铸型的使用过程中,一般采用水冷却,由于反复浇注的热疲劳造成的应力,可使水冷孔内产上龟裂,从而降低模具的使用寿命。日本有一个专利提供了一种改善金属模具的冷却方法。为了冷却金属模具而使用的冷却水中,需要添加一种防锈剂,将其冷却水的pH值调整到〉9.0偏碱性,防锈剂的材料为含胺络物的防锈剂。  相似文献   

4.
金属缓蚀剂IP6在切削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6是一种天然无毒水溶性金属缓蚀剂。以IP6为主要缓蚀剂成分,配制成水基金属切削液,对各种金属材料有良好的防锈性能,且无毒环保。  相似文献   

5.
SHS复合管Al-Fe-Ni合金复层组织特征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离心分离自蔓延技术,制备出了一种新型的形成AlFe0.23Ni0.77复合层的Fe-Al2O3金属复合管。研究分析了陶瓷层-金属间化合物复合层-金属基体接合的复层界面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复合层与金属基体接合界面处的组织形态为细小的柱状晶交叉织构带。结晶初期,界面处液态金属依附于熔合区附近半熔化状态基体金属的晶粒表面,以细小的柱状晶的形态沿径向向钢管中心联生生长,形成牢固的冶金结合;层状过渡结构及树枝状交叉织构的特征组织,提高了陶瓷内衬结合强度,使复合管内衬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快干型硬膜水基防锈剂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水基防锈剂就是将水溶性防锈添加剂和其它辅助剂溶于水中而构成的防锈液,过去广泛使用的亚硝酸钠防锈水就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种.这种防锈剂一般说来价格较低、使用方便,因此常用于钢制品的工序间防锈及短期防锈.但过去用的防锈剂均有以下弱点:一是制品上涂上防锈剂后表面总是“湿”的,具体地就是或者粘手或者留有滴液,这对包装和贮存极为不利;二是原来使用的防锈剂使用面窄,只能用于黑色金属,而对其它有色金属如铜合金、铝合金或者带镀层的零件都不适用,有的甚至会引起腐蚀;三是防锈期很短,工件浸涂后防锈期一般不超过1个月.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拓宽水基防锈剂的应用范围,根据机械行业的需要,我们研制成功HX-941型快干硬膜水基防锈剂,它  相似文献   

7.
1 防止金属磨损和腐蚀新方法。瑞士日内瓦巴特尔公司的研究人员研制成功一种防止金属部件磨损和腐蚀的方法,同时使金属的外形更有吸引力.这种方法是把非常硬(大于维氏硬度2000)的一氮化钛层蒸镀在金属物体上。  相似文献   

8.
一种无毒水基防锈剂的研制及其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雪丽  杨志霞  郭培宽 《表面技术》2014,43(3):115-119,128
目的研制一种无毒、高效的水基防锈剂。方法以植酸、聚天冬氨酸为主要成分,添加钼酸钠和苯甲酸钠作为助剂,筛选出聚乙二醇和聚乙烯醇作为高分子成膜剂,配制防锈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防锈剂的最佳配方,并与亚硝酸盐型防锈剂进行防锈效果对比。结果植酸与聚天冬氨酸有较好的复配作用,助剂和高分子成膜剂的存在可有效增强防锈膜的耐蚀性。防锈剂最佳配方为:植酸60 mL/L,聚天冬氨酸25 mL/L,钼酸钠6 g/L,苯甲酸钠22 g/L,聚乙二醇4 g/L,聚乙烯醇5 g/L。该防锈剂成膜后,平均CuSO4点滴时间达75 s,耐盐水浸泡23 h,耐中性盐雾28 h,防锈效果良好。结论无毒型防锈剂的防锈效果与亚硝酸盐型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其不含有毒物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水基防锈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金属因生锈每年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的金属防锈技术存在很多缺点,相比之下,环保型水基防锈剂在金属材料保护方面有许多优点.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水基防锈剂的研究状况,重点介绍了几种新型水基防锈剂的防锈机理和性能,并简要概述了美国水基防锈剂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水基防锈剂的发展趋势,即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或农副产品提取防锈剂的有效成分,经改性后制成高效低毒的复合水基防锈剂.  相似文献   

10.
一种无毒性防锈剂的实验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安定 《腐蚀与防护》2004,25(11):497-498
介绍了将一种天然无毒水溶性缓蚀剂——植酸与醇胺类化合物等添加剂复配组成新的无毒性防锈剂,及其在船用管件工序间防锈的试验结果,并将其与所购的一种以醇类有机物为主的钝化剂在船用管件工序间防锈的实验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1.
金属表面膜层连接技术是表面工程的一个重要 方向,综术字金属的表面模型,金属与膜层连接工艺及金属与膜层相连接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铋是全球公认的一种非常安全的无毒金属,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这种“绿色”的产品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铋产品的新用途最终会改变目前相对低迷的市场状况。  相似文献   

13.
《磨料磨具通讯》2007,(10):36-36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金刚石颗粒上形成化学结合的金属镀膜方法,其特征是首先对金刚石颗粒进行Ar-O2等离子真空清洗,移去表面的油脂,碳氢化合物等污物,然后用溅射法先镀一层形成碳化的过渡金属,最后再用溅射法再镀一层低熔点的金属或其合金。  相似文献   

14.
《金属世界》2008,(1):F0004-F0004
好富顿国际公司(Houghton International Inc.)是一个总部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有一百四十年历史的特种工业油品公司。目前,遍及全球的子公司数目已达47家,生产并经营全球好富顿公司的产品,主要包括:抗燃液压液、轧制油、切削液、淬火介质、金属成型润滑剂、清洗剂、防锈剂及化学品管理等等。销售及服务网络遍及全球。  相似文献   

15.
《磨料磨具通讯》2005,(7):17-18
复合金刚石磨块,由非金属支撑层,金属非工作层及金刚石工作层组成。若磨块为平块状磨块,则非金属支撑层、金属非工作层及金刚石工作层依次上下叠加拼装而成;若磨块为直柱状或锥状状磨块,则非金属支持层、金属非工作层及金刚石工作层依次内外相套拼装而成。本磨块磨耗少,使用寿命长,磨削效率高,且比传统磨块少污染。  相似文献   

16.
《金属功能材料》2012,(4):57-57
俄罗斯巴尔金中央黑色冶金研究院A.A.BLIKOB详细评述了双金属的生产方法和应用,其生产方法包括:多层熔焊法,加热渣层熔焊法,液态金属熔焊法,大厚度电渣熔焊法,垂直式电渣熔焊法,爆炸熔焊法,叠板热轧法以及带坯冷轧复合法。冷轧复合法中包括双金属、三层复合金属以及五层复合金属等3种方法。复合金属的用途:抗蚀器件、耐磨部件,  相似文献   

17.
针对叠片工艺软包电池极耳采用多层同种金属与单层异种金属超声焊接的过程,使用Abaqus/Explicit软件结合实际焊头振动数据,并考虑多层界面的摩擦系数变化规律,建立了二维多层铜铝超声波焊接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超声波多层铜铝金属焊接行为。并与红外摄像仪测量的焊接温度和焊接界面截面金相对比。结果表明多层铜铝进行超声波焊接时,摩擦热与塑性变形热为超声波焊接过程中主要的热量来源,焊接塑性形变在达到一定状态会剧烈增加,多层铜铝异种金属焊接时,塑性形变主要发生与铜片接触的铝片,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对叠片工艺软包电池的极耳焊接试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金属表面硅烷防护膜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吴超云  张津 《表面技术》2009,38(6):79-82,93
硅烷处理技术工艺简单,无毒,无污染,所得膜层与金属基体具有良好的结合力,且防腐蚀性能与铬酸盐转化膜相当。因此,在众多铬酸盐替代技术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全面综述了硅烷膜层的防护机制、硅烷处理工艺以及不同金属基体表面硅烷膜层的研究进展。由综述分析可知:硅烷与金属表面的结合主要为化学键结合;文献中多采用浸渍的方法直接在金属表面形成硅炕膜层,而对于电沉积方法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硅烷膜层的自愈性能主要是通过添加稀土实现的。根据综述分析的结果,指出了当前硅烷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复合金刚石磨块,由非金属支撑层,金属非工作层及金刚石工作层组成。若磨块为平块状磨块,则非金属支撑层、金属非工作层及金刚石工作层依次上下叠加拼装而成;若磨块为直柱状或锥柱状磨块,则非金属支持层、金属非工作层及金刚石工作层依次内外相套拼装而成。本磨块磨耗少,使用寿命长,磨削效率高,且比传统磨块少污染。  相似文献   

20.
张宝生  陈洪升 《铸造》1994,(1):1-5,31
过渡性金属与Al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具有极好的耐热、耐蚀、耐磨性。利用过渡性金属与Al间的密度差,采用离心铸造工艺,通过控制凝固温度场、凝固速度和溶质传输,可获得铸件表面层主要由初晶金属间化合物组成的耐磨、耐热、耐蚀的梯度功能层。给出了制配参数;分析了离心转速、合金化学成分对梯度功能层组织的影响;检测了金属间化合物、成分及硬度的分布,并讨论了三者与耐磨性的关系及形成梯度功能层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