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带钢冷轧机工作辊表面粗糙度实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大量跟踪实测工作辊和带钢表面粗糙度,深入分析了带钢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运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冷轧带钢表面粗糙度预测数学模型和转印率模型,进而建立了轧辊表面粗糙度衰减规律模型。这些模型可以用于生产中预测轧后带钢表面粗糙度、合理安排带钢轧制顺序、决定工作辊下机时间和修正轧制力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影响带钢表面清洁度的各种因素,包括乳化液类型及性能参数、乳化液系统和轧制的工艺参数.介绍了轧后带钢表面残油、残铁含量的差重测量法,并采用差重法测量评定了某轧后带钢表面清洁度,计算了其表面残油、残铁含量,提出了提高乳化液润滑性能和优化乳化液系统的措施,从而改善了带钢表面清洁度.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常规热轧板带轧机精轧F1入口导台在实际使用中对带钢下表面造成的擦划伤缺陷,以及擦划伤缺陷对产品表面质量带来的影响。从解决缺陷入手,并结合F1入口设备结构及布置特点,在FE1小立辊的出口安装分节辊,基本杜绝了带钢生产过程中下表面所产生的连续划伤缺陷问题,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为其它热轧板带生产线出现的类似问题的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针对带钢表面缺陷难以有效辨识的问题,设计基于混合域特征集与多核支持向量机的带钢表面缺陷分类辨识方法。首先基于灰度特征、纹理特征计算带钢表面缺陷的图像特征指标量,构造混合域特征集,再将混合域特征集输入给多核支持向量机实现带钢表面缺陷的分类辨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取带钢表面缺陷的低维敏感特征,辨识精度高,泛化能力强,可以应用于工程企业带钢表面缺陷的分类辨识。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带钢表面检测设备的精确度,同时也为了减轻人工对于带钢表面缺陷等级判定的工作量,在缺陷图片特征向量选取的基础上,分别采用BP神经网络、概率神经网络(PNN)以及支持向量机(SVM)三种智能模式识别进行判定,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通过对比试验结果发现,运用交叉验证优化参数的支持向量机在缺陷等级判定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带钢酸洗循环系统是冷轧厂酸洗车间的核心,直接影响带钢的品质。酸洗系统是用化学方法去除带钢表面氧化物的工艺过程。介绍带钢酸洗系统组成、设计理念及工艺流程。阐述了带钢酸洗时间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分析了氧化铁皮、紊流强度、酸液温度及浓度对酸洗时间的影响规律。提出带钢加热功率计算方法,分析了带钢厚度及速度对温度计算的影响。以节能环保为出发点,讨论了新酸消耗量和风机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并提出相应计算方法。设计理念及方法用于国内多条酸洗机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韩英莉  颜云辉 《仪器仪表学报》2006,27(12):1692-1694
运用神经网络处理非线性问题的优势,将其应用于带钢表面缺陷的识别与分类研究。本文采用灰度共生矩阵的特征提取,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进行缺陷识别与分类的方法,编制了带钢表面缺陷的识别与分类软件。分类测试表明,该软件有较好的识别与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带钢表面质量检测技术的缺陷检测精度与识别率不高的问题,以及冷轧带钢生产线的实际运行环境,设计了一套带钢表面缺陷实时检测系统,从系统整体设计、硬件结构、软件开发和检测分类算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采用模块化软件设计理念、基于谱残差视觉显著性缺陷快速检测方法以及多分类器融合框架,实现了对带钢表面常见的孔洞、擦伤、氧化、边裂等不同类型和不同等级的缺陷进行精确、实时的检测与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缺陷检测率为94.68%,缺陷识别率达到了93.5%,单幅图像缺陷检测耗时仅为37.6 ms,符合当下高速运动带钢快速检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机械密封O形圈下方轴套的摩擦腐蚀问题,应用TRIZ理论中矛盾矩阵分析方法,提出几种解决方案,并通过实例对TRIZ理论中39个通用技术参数、40个发明原理、矛盾矩阵和如何应用TRIZ理论矛盾矩阵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冷轧带钢表面缺陷信息量大,目前其信息归类、传送仍处于半自动化或离线的状态而造成专家用户接收缺陷信息延迟、产品缺陷影响持续扩大等问题,论文采用一种建立在冷轧带钢表面缺陷信息特点上的混合加权推荐算法,该算法使用加权组合方法将基于内容和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算法进行混合,避免了单一算法的信息数据解析受限、冷启动等问题。通过案例分析、与其它算法结果的对比,验证混合推荐算法对冷轧带钢表面缺陷信息推荐的适用性好、精准度高。  相似文献   

11.
应用TRIZ理论矛盾矩阵解决薄板玻璃加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薄板玻璃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破碎的问题,本文通过应用TRIZ理论中矛盾矩阵分析方法,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玻璃组合加工的解决方案,并通过此实例对TRIZ理论中39个通用技术参数、40个发明原理、矛盾矩阵和如何应用TRIZ理论矛盾矩阵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2.
根据测量门架满载变形量的实际需求,使用TRIZ方法,运用系统分析找到问题入手点,通过物-场分析找到初步方案,研究了技术系统中存在的矛盾,确定了对应的矛盾矩阵和解决原理,找到了创新设计的多个可行方向,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工程实际确定了最终方案,通过实际试用,效果良好,满足了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的方法在冷轧带钢表面缺陷图像模式识别中存在的问题,在小波变换提取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模式识别方法.结合国内实例,对5种典型冷轧带钢表面缺陷图像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冷轧带钢表面缺陷图像进行有效识别,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运用TRIZ理论中的矛盾矩阵法,尝试研究如何提高Pro/E课程教学质量.并且通过分析研究过程,进一步认识、理解TRIZ理论,体会TRIZ理论的实践意义,提高运用TRIZ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带钢表面缺陷视觉检测过程中的应用,可以自动识别各类缺陷问题,为带钢质量检验提供支持。文章首先对带钢表面缺陷视觉检测常用技术进行介绍,探讨FPGA图像处理技术的视觉检测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研究FPGA图像处理技术在汽车焊管用冷轧带钢表面缺陷视觉检测中的具体应用对策。  相似文献   

16.
寻求TRIZ问题特定解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解决技术矛盾的基本原理,用39个规范的特征描述技术矛盾,由40项创新原理构成矛盾解决矩阵。对于存在多个技术矛盾的创新设计问题,需要研究传统的TRIZ的后处理方法,以帮助设计师优先选择更适用的创新原理。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TRIZ所推荐的创新原理作出顺序选择的决策。提出了寻找TRIZ问题特定解的一种新方法。通过新产品实例测试表明,这种方法的探索更加突出了TRIZ在消除矛盾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介绍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40个发明原理、39项技术特性、矛盾冲突解决矩阵、物质一场分析理论以及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等。运用TRIZ理论对花生去壳装置进行了具体研究,对其中的撞击去壳进行分析改进,利用碾搓法去壳,提高了剥壳的破碎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TRIZ矛盾矩阵的弹性复合圆柱滚子轴承创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江鸿  姚齐水  李睿  汤迎红 《机械》2012,39(2):1-3,60
TRIZ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俄文简称,该理论是俄罗斯人G.S Altshuller及其团队在分析各国250万件发明专利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将其应用于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指明解决问题的方向,快速找出复杂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对TRIZ理论中39个通用技术参数、40个发明原理、矛盾矩阵及如何应用TRIZ理论矛盾矩阵解决问题进行了阐述.以TRIZ矛盾矩阵为工具,对传统的圆柱滚子轴承的缺陷进行了分析,根据矛盾矩阵表所推荐的发明原理,提出了新型的弹性复合圆柱滚子轴承.  相似文献   

19.
针对奶牛饲喂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车轮易卡草的问题,应用TRIZ理论得到了一系列创新设计方案.通过应用TRIZ理论中的系统组件分析反应饲喂机器人各组件之间的功能关系,并利用因果分析找出饲喂机器人车轮卡草的根本原因,为创新方案寻找入手点.利用TRIZ理论中的资源分析、技术矛盾分析、物理矛盾分析、物场分析、系统进化法则及各理论对应的工具求解创新方案,对创新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专利布局,针对短期功能改善和长期产品规划选择理想的创新方案.  相似文献   

20.
介绍一种不用酸液、环保经济的新型除鳞方法,该方法将硬质钢砂与水相混合后喷射到带钢表面,能有效去除热轧板卷表面的氧化层,并且形成一层高效保护膜,防止带钢表面被再次腐蚀,该方法所用设备简单易行,投资少,运行成本低,除鳞效果好,代表冷轧带钢无酸除鳞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