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使某大厦玻璃幕墙抗震性能满足当地抗震设防要求,按美国建筑制造商协会的标准规定进行了水平推拉试验,对试验结果作出分析,简述了国内规范对建筑玻璃幕墙的抗震性能评估试验方法和要求,以确定玻璃幕墙在地震极限状态的反应.  相似文献   

2.
<正> 根据海城、唐山等地震的经验,在研究制订《冶金工业建筑抗震设计规程》(以下简称“规程”) 中,编制组确定以“定性正确,定量合理,标准恰当,方便使用”为编制原则,其中,“标准恰当”的原则,具体体现在抗震设防总要求、设防烈度、设防标准和设防水准等具体内容上。一、抗震设防的总要求抗震设防的总要求是保障地震作用下厂矿的生产安全和人身安全,这是政策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抗震设防总要求。所谓政策性,指的是根据国家当前的财力、物力条件,确定设防范围和设防等级;按建筑物的重要性等级取用的容许损坏程度等。所谓技术性,指的是当前地震工程科学技术所能达  相似文献   

3.
昆明市某新建中学为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隔震建筑,属于8度区重点设防类建筑。介绍了结构的隔震设计,包括多遇地震弹性分析、设防地震分析和罕遇地震分析等内容。根据超限情况,提出相应抗震性能目标及加强措施。分析结果表明,工程虽属于重点设防类建筑,但通过详细抗震计算分析及抗震加强措施,能满足相应的抗震要求,做到“小震不坏、中震保证正常使用功能、大震不倒”的抗震目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际上抗震设防目标的总体趋势是要求建筑物在使用期间,对不同程度和强度的地震,应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这一抗震设防目标也为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所采纳.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砌体结构建筑的墙体裂缝及防震技术进行分析,旨在通过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满足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5.
针对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建筑不能满足抗震设防要求的情况以及学校建筑特殊的使用要求,采用屈曲约束支撑进行加固设计。计算表明:采用屈曲约束支撑可以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较之普通钢支撑,屈曲约束支撑加固后的建筑物基底地震剪力和倾覆弯矩大幅降低,建筑物原结构构件基本无需再加固,使加固费用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6.
第三讲抗震设计要点技术讲座连载1建筑场地选择和利用根据自贡市建筑抗震设防区划我市抗震设防烈度定为7度(荣县及富顺县部分地区为6度),只考虑设计近震。建筑抗震按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划分,基本上与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ll—89)相同。具体按自贡市建筑抗震设防区划执行。1.且场地土的类型自贡市建筑抗震设防区划.场地上类型划分是对我市9种不同类型的岩(土)层136个点实测的岩(上)层剪切波速统计分折确定的,见表1。表l自贡市岩《土)展剪切波速一览表。数据不准。1.2场地类别自贡市建筑设防区划范围内有1、11、Ill…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规范的不断修订,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要求不断提高,按老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部分房屋建筑已不能满足现在的抗震设防要求,尤其是处于高设防烈度区比较重要的建筑物,存在着安全隐患。此外,目前建筑已开始从大规模新建时期迈向了新建与维修并重时期。很多重要的建筑物由于建造地段和文化因素不能够轻易拆除,有些建筑因为重建费用比加固改造费用高很多,这些原因都加速了国内外加固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玉岚 《国外建材科技》2009,30(5):60-64,73
基于汶川地震造成的建筑结构震害分析,从正确进行建筑物选址、注重抗震设计、提高低烈度地区的抗震设防标准、全面实施建筑结构的抗震加固改造、提高学校和医院的抗震设防标准、开展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性能研究、推广和应用新型抗震建筑结构体系、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增强全民的抗震意识等方面探讨了提高建筑结构抗震安全性能的措施。结果表明,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并保证施工质量的建筑物,是能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新建建筑抗震设防、已有老旧建筑抗震加固是长期以来国内外工程技术人员对建筑物抵御地震所采用的普遍途径,即工程抗震与抗震设防。进行抗震设防的建筑物,具有一定的强度与变形、抗倒塌能力。但抗震建筑在地震中是以建筑物本身的变形、开裂、破坏为代价来抵抗地震的,是“以刚克刚”。随着社会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建筑功能及安全性提出的要求越来越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校建筑是人员密集的特殊环境,其规划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汶川灾区"5·12地震"震前中小学校建筑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从规划设计角度入手,分析了中小学校作为避震疏散场所的可行性,提出了灾后重建中小学校建筑的抗震设计应提高抗震设防标准、加强应急避难空间环境设计及使用新型抗震技术等。旨在对中小学校建筑规划设计时的抗震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村镇房屋抗震应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为基本依据。抗震标准,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适用于抗震烈度为6~9度。抗震烈度显10度区的建筑应按有关专门规定执行。 抗震设防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限审批、颁发文件(图件)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基本烈度;对做过抗震设防规划地区的村镇,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区划(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我国抗震规范规定,建筑根据其重要性分为四类: 甲类建筑—特殊要求的建筑,如遇地震破坏会导致严重后果的建筑。须经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批准; 乙类建筑—国家重点抗震城市的生命线工程的建筑;  相似文献   

12.
以汶川县威州镇一幢既有典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地现有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安全水平.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设定的设防烈度及地震水平,对混凝土结构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建立了该结构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依据该模型确定结构地震易损性水平,建立继续使用、严重破坏和倒塌3种状态下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曲线,以此研究汶川县此类结构设计的抗震安全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此类既有混凝土框架结构不能完全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不同抗震设防等级关于房屋破坏和倒塌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特种结构》2001,18(2)
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问题从近几年来国内进行的设计抽查情况来看 ,建筑结构设计中主要有如下问题。(1)抗震设防标准设计采用错误采用正确的设防烈度和建筑分类标准是结构设计的基本前题 ,但偏离规范的设计也时有发生。(2 )钢筋砼结构设计主要问题结构设计概念薄弱。现行抗震规范中一般结构设计的弹性计算是按多遇地震考虑 ,超越概率为 6 3 % ,比设防烈度低一度半 ,规范要求设计要符合概念设计的规定和加强抗震措施 ,才能达到设防标准。不少工程只看计算结果 ,忽略概念设计和抗震措施的要求。有些建筑方案不合理 ,造成结构体系“先天不足” ,…  相似文献   

14.
以唐山市中心城区为例,在分析普遍遭受设防烈度地震下城市建筑抗震能力的基础上,采用情景构建,以唐山市遭受极罕遇地震,分析了唐山市现状建筑在遭遇极罕遇地震下抗震能力。分析结果显示,唐山市现状一般建筑整体上基本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当遭受极罕遇地震时,发生毁坏的建筑比例为33. 84%。设防烈度地震下分析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唐山市中心城区现状建筑满足国家规定抗震设防能力情况,而极罕遇地震分析结果则反映了唐山市所面临的超越设防烈度地震的风险大小,二者互为补充,对全面认识唐山市中心城区一般建筑抗震能力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详细分析房屋建筑工程和桥梁工程抗震设计基本理论基础上,指出房屋建筑工程和桥梁工程在抗震设防水准、设防目标、地震作用的计算等多方面既有相同和相似的地方,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通过具体实例验算,表明按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理论所计算的地震作用偏小许多,使得具有同等重要性的房屋建筑工程和桥梁工程的安全程度大不一样,应该使两者尽快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建筑幕墙方面的规范规程对《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强制规定的重点设防类和特殊设防类建筑应分别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和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从三个方面分析结构支承体系在大震时的结构承载力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确保重大建设工程满足地震时正常使用建筑的要求,研究了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号航站楼的抗震性能。通过抗震性能设计,确定花冠状分叉柱大震弹性性能目标,结合超长结构的多点多维地震响应分析,研究行波效应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并确定相应的加强措施,边柱和角柱的地震力放大系数取1.3,中柱取1.1。计算结果表明,结构在1.5倍设防地震作用下,最大弹性层间位移角不大于1/300,满足地震时正常使用的抗震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8.
建筑抗震鉴定加固的历史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震前对现有建筑物的抗震加固,是减轻地震灾害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是提高既有建筑物抗震能力最主要的方法,是国家抗震防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土木工程领域发展较快的学科。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在我国的地震区内,存在相当一部分建筑未考虑抗震设防,特别是唐山大地震以来建筑抗震鉴定、加固的实践与震害经验表明:对现有建筑按现行设防烈度进行抗震鉴定,并对不符合鉴定要求的建筑采取对策和抗震加固,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本文就抗震鉴定加固的历史、现状与展望进行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董芸 《山西建筑》2009,35(31):65-66
以汶川地震造成的损失为出发点,分析了建筑结构抗震设防的重要性,从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构造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就如何提高结构抗震性能作了探讨,以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孟庆富 《四川建材》2012,38(6):61-63
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是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趋势。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使结构抗震设计从宏观定性的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多重目标,从而提高设计的可靠性。首先建立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在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水准、性能目标及性能设计指标。通过多种软件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和设防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响应,并进行结构弹性时程分析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响应分析,然后利用各水准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判定结构的性能水准,从而确定结构是否达到预期的性能目标。计算结果表明:重庆某179.6米超限高层能够满足我国现行抗震规范提出的各项抗震设防要求和各项既定的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