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工程机械》2011,(7):I0012-I0013
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经历了新一轮重塑。从“低端代工”、“默默无闻”与“山寨品牌横行”,到“财力深厚”、“雄心勃勃”与“核心技术缺乏”,“中国制造”经历了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转化。然而,国际一流品牌的缺乏与核心竞争力的孱弱状况却并未改变,通过收购和“落地”谋求技术与市场的道路也不如预期般平坦。  相似文献   

2.
“園(园)”是风景园林学科的“元概念”之一。 现有对“園”的解释主要基于“囗”与“袁”组合的象形认 知,却存在谬误,且未能触及其本质。训诂是传统小学中 用来对汉字进行追本溯源的方法,将训诂学用于厘清“園 (园)”最为原始的音、形、义及其后世流变,揭示“園” 源于“圓”“圜”,最初是与“祀天”功能相关的“自然空 间”。从殷商至战国,“袁”逐渐代替“圓”“圜”中的 “員”“睘”讹为“園”,继承并扩大其字义。简化字“园” 亦有与“祀天”相关的“圓”“圜”的渊源,隐含了古人宇宙 观、时空观的传承。“天人合一”“人与天调”始终是“園 (园)”的基本内涵,是当今风景园林之“元”。  相似文献   

3.
研究以我国城市空间治理逻辑演进为基础,结合典型案例演绎,探索当前我国城市空间再开发中“反增长联盟”的组织机制及作用特征。研究指出,当前我国城市空间再开发中“反增长联盟”呈现出与城市治理逻辑相符的演进特征,其演进主要存在三种关系,即“存”与“增”、“上”与“下”、“公”与“私”。与日益壮大的“反增长联盟”相适应,规划亟需从这三组关系出发作出回应:一是协调“存”与“增”的关系,从编制空间方案转向构建平等对话平台;二是统筹“上”与“下”的关系,建立适配空间尺度的公众参与制度;三是平衡“公”与“私”的关系,推动协商式规划成为兼顾公平和效率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塔机台车立轴设计的改进济南建筑机械厂郭传鉴,鞠成青QT60塔机行走台车与底架的连接见图1。。,_…*___H7、,、__^,___,_._、,件3与件2采用兴过渡配合,在上部采用焊接连’‘”””“”’””“K6““”““’““”’‘”’“”‘”““接...  相似文献   

5.
“图腾”一词,最早来源于印第安语“tomen”,是最早的社会组织的标志与象征。图腾柱是加拿大原住居民世代祈求幸福安康的“神物”,与中国的“龙”、“凤凰”、“麒麟”等相似。加拿大图腾柱是加拿大土著印第安人的古文明标本,粗犷、瑰丽,有庇护和降福的寓意,带有神秘而独特的民族色彩,在加拿大随处可见,备受保护和珍视。  相似文献   

6.
《城乡建设》2010,(12):52-55
吴江市委市政府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肘,坚持秉承“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理念,为实现建设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目标,吴江市委市政府正确把握了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经济发展与人文保护的关系,提出了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市域坚持“三大增长板块”、“四大片区”发展战略,松陵城区坚持“东整、西进,南拓、北融”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黄军林 《城市规划》2023,(4):65-71+78
《管子》将“天、地、人”视为一个以“道”为核心的和谐平衡的有机系统,认为天地人遵循着共同的基本法则,揭示了自然现象与人的能力品质的一致性。本文论述了《管子》治理哲学所秉持的“民为邦本”“义利并重”“一匡天下”的价值论,并通过对“礼治”与“法治”工具及关系的讨论,阐释“礼法”作为善治工具的本体认知。采取“予之为取”“执经达变”的方法论,构建基于“三国五鄙”“均地分力”“以时禁发”和“人与天调”的空间治理实践向度,进而实现“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的和谐共生境界。总之,《管子》所构建的“一体之治”整体性治理框架,不仅对化解现代空间治理难题有着积极意义,也充分体现了文化自信境域下“治理”模式的中国话语,对空间治理体系的构建与理论体系的完善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实践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郁一景 《建造师》2007,(7):38-39
多年来从事班主任工作,使笔者深刻体会到,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必须始终体现一个“爱”字,着力突出一个“严”字,在对学生的“严”与“爱”之问实现和谐统一。班主任的“爱”,具体可以体现为四种“心”,即责任心、宽容心、尊重心和公平心。班主任的“严”,应当把握分寸,体现为严而有度、严而有情、严而有别、严而有理。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在“爱”与“严”的两重奏中,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服务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桦 《地下空间》2003,23(4):435-436,443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重要性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而在规划中应注意的一些重要原则常常被忽视,本文对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时应着重处理好的“需要”与“可能”、“地上”与“地下”、“公共”与“私有”、“封闭”与“开敞”、“平时”与“灾时”、“近期”与“远期”等六个关系提出了原则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1):169-172
所谓结构,即是将《论语》的独立篇章作为单元,探索其内容主旨的“结构形制”;所谓逻辑,即是将《论语》的独立章句作为单元,探索其意义背后的“逻辑关联”。通过疏解《论语·八佾》的结构与逻辑,得出“原点”、“毁废”、“维护”三层意象。推导出“礼”之后的“义”与“仁”,由此走进真正的孔子精神,以提升我们的家国认同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以地处区域经济发展较快的山东南部地区县级市滕州为例,探讨了该地区的城镇化特征和驱动机制,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得出在位于交通廊道、人口密集、远离特大城市且区域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滕州市也具有半城市化特征。同时分析了这种半城市化地区存在的问题,指出在该地区进行城镇体系规划时必须关注乡村居民点的整合,建立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加强对这类地区乡村居民点建设和用地的引导。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大足县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和小城镇的发展现状,预测了大足县未来5年和10年的城镇化水平与城镇用地的需求量。根据预测,未来大足县城镇用地的需求很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用地的供需矛盾会更加突出。因此,一方面应加大农村居民点的集中和农居用地的整理,在保持耕地占补平衡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重点小城镇的用地;另一方面,要加强城镇用地的集约化程度,提高现有土地的利用率。总的原则是首先保证经济实力强的小城镇的用地,以发展其经济,增强其辐射范围,从而带动整个大足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大足县整体经济水平;其次,对目前经济实力一般,但未来有较大发展潜力而人均用地又较少的小城镇,适当地提高其用地水平;对目前经济实力一般,而人均用地较多的小城镇,要严格控制城镇用地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Rural in situ urbanization (RISU) indicates that rural settlements transfer into urban land within the original rural settlements ar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 use. A quantitative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 use can reveal trends of RISU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healthy and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data of land use change of Beijing-Tianjin-Hebei in the period from 2003 through 2015,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 of RISU through the elaboration of RISU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rural in situ urbanization index (RISUI), and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RISU is subsequently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ISU fluctuat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in Beijing-Tianjin-Hebei, and its scale between different levels shifted from polarization to balance. RISU displayed a significant spatial agglomeration with the combined influence of siphon and spillover effects in Beijing and Tianjin, and its spatial scope expanded to the periphery with Beijing as the centre. The findings further revealed that RISU was developed under the comprehensive influence of population, economy, social public service and space. To realize the healthy and benign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RISU of small towns on the basis of resource environmental bearing capacity and the land construction foundation. Meanwhile, urban-rural construction land and the allocation of public service resources should also be arranged.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我国关于城乡土地集约化利用评价指标与方法,包括综合指标体系方法、最优集约度法和各类信息技术方法及其研究进展,提出并分析了我国农村住区集约度的概念与基本特征,指出从"经济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空间属性和村民满意度(4+1)"方面,建构我国不同地域农村住区规划开放式数据库基本框架的思考,为建立全国范围典型农村住区类型的三维数据库打好基础,有效分类指导我国不同地域的新农村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15.
统筹城乡全域空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市县层面国土空间规划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而科学地调整城乡空间布局、优化城乡空间结构是实现区域绿色和协调发展的必要保证。文中从点、线、面三要素出发,对城乡空间结构各阶段的居民点、道路交通以及用地布局特征及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构建了哈尔滨城乡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结构优化的策略重点。以期为未来市县城乡空间结构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南京市城郊结合部小产权房社区为案例,研究小产权房社区的社会构成、购房动机、居民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对产权的认知走向。研究表明,城乡土地双轨制和巨大经济利益是小产权房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房价高企的时代,小产权房已经成为城市弱势群体解决住房的重要途径;小产权房的合法化也正是民意所向,这需要进一步的制度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土地开发及其供给问题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刘卫东 《城市规划》2002,26(11):37-40
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土地开发的主要特征 ,分析了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及其供给中存在的城镇建设占用耕地 ;城市土地利用粗放、土地利用率低 ;城市土地市场行为不规范 ,土地供给总量控制困难 ;城市规划依据不充分 ,土地制度欠完善等问题。提出建立科学完善的城市土地供给调控体系的对策包括 :实施城市发展战略 ,加强城乡土地统一管理 ;提高城市规划水平 ,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 ;建立城镇土地储备机制 ,形成城市土地供给的良性循环 ;消除城市土地闲置现象 ,挖掘城市土地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人居是指包括乡村、集镇、城市、区域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落及其环境,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载体。城镇化是人居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我国城镇化速度快、规模大,城乡人居建设面临复杂的资源环境局面。针对人居建设综合协同的特点,人居科学提出融贯综合的技术路线,发展了组织科学共同体、形成整体合力的人居研究科学方法,以协调空间开发秩序,统筹解决有限资源和人居建设之间的矛盾。北京2049是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北京城市发展前景的多学科研究。北京2049运用了人居科学方法,探讨了2049年北京区域空间秩序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着力构建以“控规”为核心的地方空间增长管理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土地空间上的长期路径依赖,形成了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以及城市内部差距等空间增长问题的持续累积。在此过程中,空间增长管理在地方层面上一直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设计,体系性问题集中表现为经济发展规划、城乡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目标错位。"十二五"期间,在增长矛盾不断汇集于土地开发控制环节的情况下,有必要着力构建以"控规"为核心的地方增长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袁琳 《城市规划》2020,(1):63-71
当代生态文明的发展为数千年积累的中国本土人居生态实践思想的再认识与再利用带来了难得的外部条件,这些思想可以解释中国历史上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实践模式,也可启发当代城乡规划的发展,促使人们沿着某些思路更好地应对当前的难题。本文结合都江堰灌区这一典型范例,从洪水灾害与区域格局、人工水系统与社会系统、山水环境与城乡人居等三对代表“天人关系”的实践范畴剖析了都江堰灌区人居生态实践特征与思想要旨,进一步阐释了中国本土人居生态实践的思想基础;认为生态文明时代城乡规划的作用和定位需要发展,要关注人与自然共同作用的生命共同体,要成为引导地区人与自然长期调适的有力工具,要能对多种关键生态问题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