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广济  尚学勇  董杰 《中州煤炭》2023,(1):7-12,20
为了实现废弃露天矿山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共建绿色美好家园,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以鹤壁市淇滨区南太行地区为例,分析了QB01淇滨区上峪乡牟山石料厂和QB15鹤壁市黑山头玄武岩矿矿山的现状,研究区主要环境问题为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土地资源破坏等。为此提出了废弃露天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技术,主要措施是灾害治理、地貌整治、废弃建筑物拆除、土地资源恢复等,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研究为类似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废弃露天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科学评级区划并提出针对性治理方案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基本原理,构建了废弃露天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修复难度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改进层次分析确定指标权重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以山东济南市李家窝矿山为研究区,开展地质环境修复难度评价及治理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评价指标体系中边坡倾角、危岩体分布和边坡高度为关键指标,权重分别为0.360 47, 0.194 02和0.184 36,研究区地质环境修复难度较大的区域主要存在高陡边坡与危岩体分布等特征;针对不同分区提出了相应的危岩体治理、残丘清理及续坡绿化等治理方案。研究成果可为露天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修复难度评价及分区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实现绿色发展过程中,实现碳中和是重要目标,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象征.露天废弃矿山如果不及时进行科学修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对我国可持续发展产生极大危害.要坚持碳中和视角,运用生态修复技术,加强露天废弃矿山的修复与治理.探究了碳中和视角下露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价值,分析了当下露天废弃矿山修复中存...  相似文献   

4.
风景区周边废弃露天矿山严重影响着景观环境和土地资源,限制了风景区建设和旅游资源发展,开展可视范围内景观生态恢复,改善人居和旅游环境,对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深远意义。阐述了新安县始祖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周边废弃硫铁矿、铝土矿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并提出了恢复治理措施,以期为景区周边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京北地区露天矿山主要存在包括"三废"、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等矿山环境问题。根据不同的地质环境条件,采用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治理,改变治理区地质环境条件,减轻地质灾害,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空间。本文以密云某废弃矿山为例,因地制宜,采用了"立体绿化模式",针对不同的边坡类型采取了不同绿化方式,实现了较好的绿化效果。  相似文献   

6.
露天矿山台阶开采水平下部的空区治理是露天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有效实现采空区的治理与露天采矿的协同作业,针对采空区形成的原因和特点,某铁矿制定了不同类型采空区探测及治理方案,建立了地采资料收集汇编—采空区勘测—科技检测—资料分析反馈—采场实地放点—生产勘探6个程序化的采空区监测方案,并在露天采矿生产中形成了探测、监测、充填或崩落处理、采装、运输、安全预警为一体的采空区协同治理技术方案,解决了采空区治理与露天开采的安全管理问题,为露天矿山下部采空区治理和采矿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河北阜平县葛拉沟废弃露天铁矿已废弃多年,由于长时间失去人工治理和维护,致使当地的地质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同时也存在发生地质灾害的隐患,严重影响到了矿山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安全,也阻碍了阜平县红色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葛拉沟废弃露天矿内残存5处渣堆、12处露采掌子面、5处开采台面和1处矿山泥石流沟,矿山破坏总面积约0.21 km2。本文针对葛拉沟废弃露天铁矿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对裸露的渣堆、掌子面、开采台面和小寨沟内矿渣冲蚀区等设计合理的治理方案,修复破坏的自然景观和防治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该治理方案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造成的破坏,同时建议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过程中和治理后要定期巡查和维护工程和植被,确保工程质量和绿化效果。另外,该治理方案可为同类矿山环境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使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选取正在开展恢复治理的废弃露天矿山进行2期倾斜摄影三维建模.根据获取的恢复治理前后2期三维模型,对该矿山采用的平整土地、边坡治理、格沟、拉网固坡等恢复治理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估,进而探索利用无人机开展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遥感监测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面临的地下防洪和尾矿库库容不足的问题,以综合利用废弃露天坑与有效治理相结合为原则,提出利用全尾砂胶结充填已形成的露天采坑的技术方案,并通过采用FLAC 3D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露天坑治理与地下开采的相互影响,提出露天坑治理的工程技术措施。该技术方案的应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修复矿区地形地貌景观,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废弃矿区林草覆盖率,有效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研究了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施工技术,分析了研究区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涉及图斑数14个,图斑总面积85.96 hm2。基于此,研究了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技术,主要为坡顶或坡面上的悬挂岩块、松动岩石进行清除,边坡整理,清理危岩体和采坑回填。然后分析了各个工程的准备工作、施工方法以及质量控制。研究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探索新路,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1.
近十几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实现了持续稳定好转,但与世界其他主要产煤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通过对煤矿自然条件、煤炭产业及生产结构、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煤矿安全监管体制、煤矿安全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指出了我国煤矿安全与世界其他主要采煤国家的差距,主要由资源条件差、生产结构不合理、法律法规不健全和执行力差、监管体制机制不完善、安全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原因造成,可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完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探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王勇 《煤炭技术》2012,31(6):1-3
煤炭业是我国安全生产事故高发行业,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以来都对煤矿生产安全问题高度关注。文章首先对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予以了简单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尽快对现行《矿山安全法》予以修改,进一步完善周边配套性法律法规、监管法规及相关规章,从而构建较为完善的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3.
矿山开采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矿山生态修复是必然趋势,研究矿山生态修复系统工程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国内外矿山生态修复政策法律法规及制度、管理机构、生态修复技术以及我国矿山废弃地及其生态修复现状,提出了我国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发展对策与建议。为我国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煤矿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管理系统地借鉴了美国煤矿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对中美两国煤矿紧急避险系统相关法规标准在紧急避险设施技术要求、布局、失效时的措施、安全认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对研究,解读了我国相关规定出台的背景和依据,分析了美国相关标准的借鉴作用,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煤矿紧急避险系统立法建设,开展紧急避险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的建议,以加快我国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进一步提升煤矿安全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5.
吴兵  刘鸿义  冯小燕  苏赟 《煤矿安全》2012,43(11):218-220
科学认识煤矿安全行政处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是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立法、执法工作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从我国煤矿安全行政处罚定义和要素着手,总结当前煤矿安全行政处罚特征,分析煤矿安全行政处罚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健全法律关系、完善煤矿安全行政处罚体系、增补行政处罚事项,赋予企业对员工安全处罚的权力等对策,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煤矿安全行政处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在矿山选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在矿山选址中的应用。结合浙江省某非煤矿山的实际情况,按照矿山现状特点及矿山相关资料,定性、定量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标准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提出了对矿山原所选矿址的调整方案。非煤矿山安全评价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安全技术参考,为矿山基建及今后开采提供安全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
由于多年开采,某矿形成了大量采空区。在对采空区灾害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矿体赋存特点及矿山开采现状,提出采用充填法处理采空区的防治对策。通过对该矿采空区的有效处理,能消除矿山潜在的安全隐患,有利于矿山的可持续发展。该矿采空区的成功治理对策可为其他类似矿山的空区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宗矿产资源国内保障度不足50%,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而城市中大量废弃的资源犹如城市中一座座富集的、沉睡的“城市矿山”。若能充分利用这些城市矿产资源,既能缓解我国经济发展受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问题,同时也对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分析了我国城市矿产回收利用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制约我国城市矿产回收利用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国家矿产资源安全视角,提出了完善城市矿产回收处理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实施严格的城市矿产回收处理许可证制度等促进我国城市矿产开发利用产业化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9.
解决矿山环境问题的“九节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山环境研究是建设“美丽中国”,促使废弃矿山变成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具体行动之一。矿产资源开发曾经以牺牲人类生存环境为代价,造成了难以弥补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矿山环境问题出现。目前我国正在面临突出的矿山环境问题,而矿山环境修复治理进度却相对缓慢。为科学解决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诱发的众多矿山环境问题,采用系统工程思路,运用“九节鞭”手段,围绕矿山环境问题梳理、调查、评价与预测、修复治理技术与模式、矿山土地适宜性评价、监测与预警、信息系统研发、法规标准和矿山环境管理等9个方面探讨了逐步攻克和解决矿山环境问题的出路。提出了矿山环境问题的分类方案和各类型的效应特征;为规范矿山环境的调查和矿山环境数据采集,制定了矿山环境的现场原位调查技术方法和标准;为把握矿山环境现状和预判未来演化发展趋势,提出了矿山环境现状评价和针对不同开发方案其环境演化趋势预测的方法与模型;针对矿山环境的系统属性,开展了环境问题、修复治理目标、修复治理技术及修复治理模式等研究,建立了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模式体系;从修复矿山土地资源和矿山土地资源再利用的角度,构建了修复治理后的矿山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与方法;以监测矿山环境、分析变化趋势以及预警突发事件为目的,开发了矿山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为直观展示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成果、共享修复治理中的经验和教训,研发了基于云平台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矿山环境信息管理系统;整理了矿山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矿山环境法规标准体系特征;阐述了政府和企业在矿山环境管理中的职责。最后,从消除矿山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开发闭坑矿山正效应资源并服务矿业城市经济建设与转型、深部开采矿山环境问题防治理论与方法、地下矿山生态环境、矿山环境问题及其公共安全防治理论与技术装备研发、矿山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与人工智能等角度,展望了矿山环境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具有丰富的矿业资源,资源开发历史久远,随着矿业开采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踪迹与采矿活动相关的实物越来越多,矿业遗迹保护逐渐成为了矿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在阐述矿业遗迹内涵及分类标准的基础上,对陕西省重要地质遗迹名录和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进行梳理划分,将陕西省矿业遗迹资源划分出20处,并在空间上确定遗迹分布位置。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陕西省矿业遗迹保护的现状是国家矿山公园建设、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建设等。分析矿业遗迹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矿业遗迹的理论和评价标准研究较为薄弱、相关法律法规文件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足且保护形式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强理论、政策与标准研究、健全法规与管理条例、吸引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加大宣传力度与保护方式,为进一步推动陕西省矿业遗迹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