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直面网购安全威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购物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消费行为之一。如今网络购物这一新的消费模式,强势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一个以习惯性消费为主的网络购物时代已经初见端倪,并即将开始新一轮渗透。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网购市场交易规模为2500亿元人民币,较2008年翻一番。而2010年网络购物的市场规模将超过4300亿元人民币。网购人群也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2.
国内简讯     
《广播与电视技术》2011,(2):134-135
CNNIC发布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 日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经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网民达4.57亿,较上年增7330万人;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我国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上年增5.4%。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增长最快。  相似文献   

3.
1 手机防病毒工作的背景 2010年《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我国网民数量达3.84亿,其中手机网民2.33亿,占60.8%。目前中国移动用户使用的智能终端已经超过1亿部,仅江苏地区的移动智能终端用户就已超过1000万。2010年上半年,江苏移动互联网业务流量增长了600%,数据业务占用带宽已经超过了语音业务。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互联网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迎来了发展第二春.电子商务也得到了高速发展,网上购物从七年前现实的梦幻摇身一变成为今天梦幻的现实。虽然大多数的消费者仍习惯于传统的购物方式.但最新一组数据表明,目前有四分之一的网民已经习惯于网络购物.而且他们的影响将辐射周边的“圈子”.带动更多的人群加入网络购物的大军之中。与此同时,各类商务网站也是雨后春笋,导致网民“乱花渐欲迷人眼”.无法在众多的商务网站中找到质优、价廉的高性价比商品.“比较购物”网站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产业中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中国已经具备了很好的产业基础。设备制造、网络运营、终端研发能力不断增强,系统、芯片、软件等基础支撑能力明显提升。2011年我国移动智能终端超过1.1亿户,超过2010年一年的总量。同时,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成熟,规模不断增长,截至2012年7年底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10.62亿,其中3G用户达到1.84亿用户,消费者已形成通过移动智能终端上网的习惯,手机超过其他终端成为第一大上网方式。j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互联网大国,我们一直致力于构建一个开放、安全、可信,满足用户需求的互联网.近20年前,在中国互联网的发源地——北京中关村,一块巨大的广告牌矗立起来,“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从此,中国开启了与世界各国共建共享互联网的时代.20年后,因为网络的共享,中国拥有超过6亿的网民,占全球网民总数的四分之一,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因为网络的共享,中国拥有12亿手机用户、5亿微博用户、5亿微信用户,每天信息发送量超过200亿条,交流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为网络的共享,中国拥有400万家网站,上网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形态,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尽知天下大事、尽淘天下良品、尽交天下朋友.因为网络的共享,中国的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超过1万亿英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最大增长点.中国如此,世界亦然.互联网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引领着国家的发展,创造着世界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2010年9月12~15日,由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和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2010中国计算机网络安全年会暨FIRST(事件响应与安全组织论坛)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出席会议并做主旨讲话,截至2009年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接近18亿户,普及率达到26%;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互联网网民达到4.2亿人,普及率达到31.8%。  相似文献   

8.
黄海峰 《通信世界》2014,(13):25-25
中国网络大而不强,安全挑战严峻,要走向“网络强国”应从国家、市场、个人三方面努力. 中国已是网络大国,其标志是网络规模全球第一;网民用户全球第一,我国有6亿多网民,微博和博客用户数也接近6亿,手机用户数达到12亿,有80%的手机用户都利用手机上网.但是,仅仅通过增加带宽提高网络速率、丰富互联网业务只是完成了宽带强国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基于强大、完善的网络体系,搭建起全新一代的公共信息平台,并通过核心技术让我们的网络更加安全、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9.
2011年12月,"金山泄密门"引发的大规模用户信息泄露事件,引起了网民对个人密码保护的普遍关注。随着网络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的重要平台,在使用互联网时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也越发重要。对网民上网习惯和使用密码习惯进行调查与分析后,我们发现了网民在使用网络密码时的安全隐患,并针对其不安全的网密使用习惯和薄弱的网密保护意识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草案(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意义重大,示明网络不再是法外之物,也不再是管理的真空地带。网络在我国已经相当普及和开放,有866亿个网页和5亿多网民,仅微博用户就近2.5亿,每天10亿条微博更新,整个互联网汇聚了海量信息和巨大声场。发展和开放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安全问题,隐私泄露、谣言诽谤、侵权和诈骗活动不绝于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使全国网络购物用户达到1.4亿人,网上支付、网络购物和网上银行半年的用户增长率均在30%左右。同时,电子商务与网上支付体系的完善也给保险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2.
要闻集锦     
<正>我国网购用户突破1亿市场规模同比增长近100%中国B2B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称,截止今年上半年,中国网购用户已经突破1亿人,相当于每3.38个网民中有就1人网购。网络购物市场规模达到1034.6亿,同比08上半年高速增长94.8%。  相似文献   

13.
网络购物无论对消费者、还是市场各方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但是,网络购物是有一定的风险的,各种各样的欺诈现象屡见不鲜。了解网络购物欺诈的特点和鉴别方法,熟悉网络购物欺诈的典型手段以及如何防范网络购物欺诈,成为摆在每个消费者面前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索贝数码通过近两年对网络电视台的建设,发现把网络电视台与云计算以及云的应用相结合,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将详细探讨将二者结合应用的市场前景和运作模式。一市场需求在互联网历史上,信息的表现形式从文字、图片到语音、视频和虚拟化发展。据CNNIC统计指出,2010年我国仅使用视频的互联网用户已经到2.8个亿,占现今网民总  相似文献   

15.
2010年,社交网站受到数以亿计网民的追捧。在美国,社交网Facebook成为最大网站。互联网研究公司Hitwise于2010年3月发表的数据显示,社交网Facebook超过谷歌成为美国最大的网站。7.07%的美国网络用户访问该网站。在英国,社交网同样火爆。Hitwise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5月,英国社交网访问量首次超过搜索引擎。在英国网民的互联网访问量中,社交网占比为11.88%,高于搜索引擎的11.33%。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社会,互联网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和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据联合国互联网管理论坛(IGF)2007年11月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最近10年来全球上网人数显著增加,网民总数从1997年底的7000万人增加到了2007年的12亿人,全球互联网的用户数量2010年将达到22亿。2001年以来,我国的互联网用户以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快速增长,截至2008年6月已经达到2.53亿,跃居世界第一位。  相似文献   

17.
"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为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只有不断开拓技术,勇于创新,开放合作,才能实现互利共盈,不断成大壮大。"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产业中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中国已经具备了很好的产业基础。设备制造、网络运营、终端研发能力不断增强,系统、芯片、软件等基础支撑能力明显提升。2011年我国移动智能终端超过1.1亿户,超过2010年一年的总量。同时,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成熟,规模不断增长,截至2012年7年底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10.62亿,其中3G用户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壮大,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所必须,网上购物、网上订单、网上银行等多项便民服务的展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然后伴随着网民的增加,网络高科技犯罪也成为了公安部门关注的重点。据统计,当前绝大多数网络犯罪的核心在于使用用户对于网络安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陈华 《中国新通信》2011,(17):18-27
十年时间,中国互联网产业经历过泡沫之痛、感受过梦网之美、遭遇过信任危机、获得过资本青睐……从艰难求生到大鸣大放,演绎了一曲跌宕起伏的发展交响曲。如今,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国各行各业,深刻地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动力之一,我国网络规模、网民数量都位居世界第一,然而也存在着网络应用创新不足、热门领域鱼龙混杂、用户权益屡遭侵害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通信的飞速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越来越显得重要。当前的信息化对它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与信息的安全性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焦点。网络应用是利用网络以及信息系统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以及业务的平台。网络应用服务直接与成千上万的用户打交道:用户通过网络应用服务浏览网站、网上购物、下载文件、看电视、发短信等,网络应用服务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网络用户的利益。因此网络应用服务的安全是网络与信息安全中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