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组织实施的一个重大项目,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以下简称"卓越工程师")[1],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师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针对学科特点和实践能力要求,设计有效的培养体系和模式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意义深远。本文以同济大学自动化专业创新培养模式为例,阐述自动化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设计原则及三段式培养模式,以期为高校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的实施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正式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本文结合国网技术学院企业定位及优势,对校企合作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3.
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分析了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对加强非计算机专业的卓越工程师专业的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改革4点设想,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4.
蒋留兵  车俐 《信息通信》2013,(4):157-158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文章研究了我校信息对抗专业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高等工程教育,在课程体系构建及教学活动开展等方面的改革思路与实践途径,进一步提出在模式创新和突出专业发展特色方面可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主体得到迅猛发展,培养电子信息专业创新型应用工程师人才成为经济发展的迫切任务。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下,从电子信息专业培养人才方面的要求,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从培养专业创新型应用工程师角度作为切入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探索创新型应用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有效途径和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有针对性指导大学生就业和提升产业人才素质,教育部于2010年2月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用于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升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则成为了实践"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前提。教学是高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础。实验则是将教授的基础知识转化为理解的过程,借  相似文献   

7.
面向卓越计划的“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工学”作为工科非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对各专业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配合我校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笔者在电工电子基础核心课程建设过程中,以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宗旨,实施了新一轮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本文总结了“电工学”课程的新型课程体系以及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供同行...  相似文献   

8.
张磊  刘雅祺 《通讯世界》2017,(6):276-277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定为主要教学计划,是由工科教学向工程教学转变的重要项目,目前教学注重的是学习能力和学习素质双向培养,校企协作共同培养学生,计算机卓越工程的培养成为校企重点改革教学内容.本文主要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对校企合一模式培养计算机卓越工程师的研究与实践进行阐述,首先对现阶段校企合作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然后详细的说明了校企合作在产学联动中起的作用,最后对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的途径进行阐述,希望可以帮助培养计算机专业培养卓越人才.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更好地落实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针对“过程控制系统”的实验课程目前无法充分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现状,对“过程控制系统”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并应用到实际的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5年的实践结果表明,“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取得该领域国家级学科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项12项。改革培养了学生工程能力,响应了教育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相似文献   

10.
“卓越工程师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计划,是工程教育改革大规模发展的信号,目的是培养大批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本文从应用型本科卓越计划的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对目前卓越计划计算机专业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