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娟 《精细化工》2013,30(1):117-120
以蔗糖为原料,苯甲酸甲酯为酯化试剂,使用碳酸铯为催化剂合成蔗糖-6-苯甲酸酯。探讨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物料配比对反应的影响。最优的反应条件:催化剂质量分数为2%(以蔗糖质量计,下同),n(蔗糖):n(苯甲酸甲酯)=1:4,反应温度为45℃,反应真空度为0.05 MPa,反应时间为5 h,蔗糖-6-苯甲酸酯的收率可达81.0%。  相似文献   

2.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乙二胺为碱性介质,当n(TEOS)∶n( NaAl02)∶n(CTAB)∶n(H2NCH2CH2NH2)∶n(H2O)=1∶x∶0.12∶ 3.5∶130,其中x=0.1,0.033,0.02,0.01,0.006 7时,水热法合成了Al - MCM - 41介孔分子筛.通过XRD,N2吸附-脱附,NH3 - TPD和TEM等手段对不同硅铝比(n(Si)/n(Al))的Al - MCM -41介孔分子筛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n(Si)/n( Al)由150减小至30时,Al - MCM -41介孔分子筛仍具有典型的六方介孔结构特征,但当n( Si)/n(Al)=10时,样品结构有序性下降.Al - MCM - 41介孔分子筛酸量随着n( Si)/n( Al)减小而增大.将Al - MCM - 41介孔分子筛用于催化合成氯乙酸正辛酯,相同反应条件下,n( Si) /n( Al) =30的Al - MCM - 41介孔分子筛为催化剂时酯化率最高,由此表明,Al - MCM - 41介孔分子筛作为催化剂,反应酯化率不仅取决于样品酸量,也与其晶体结构相关.当Al - MCM - 41介孔分子筛用量为氯乙酸质量的3%,反应温度为120~140℃,n(氯乙酸)∶n(正辛醇)=1∶1.2时,酯化率可达94.34%.  相似文献   

3.
采用间氨基苯甲酸与甲醇(乙醇)直接酯化法合成目标产物,重点研究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条件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本反应的合适催化剂是浓硫酸,在催化剂用量为间氨基苯甲酸用量的1.5倍、反应时间为8 h的条件下,酯化反应收率达到最大值(甲酯化收率97.5%,乙酯化收率98.3%)。气相色谱测定含量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4.
硼酸钠缓冲体系下,在pH值为9. 5条件下,水热合成了硅铝比(简称Si/Al)分别为25、10、8、6的介孔分子筛Al MCM-41,在Si/Al为10时,在p H值分别为8. 5、9. 5、10. 8的条件下也水热合成了AlMCM-41,对合成后的样品进行XRD表征,得到结论:随着Si/Al的增加,AlMCM-41的有序性提高,pH值为9. 5得到的AlMCM-41结晶度最高。还考察了以上不同Si/Al和pH值介孔分子筛AlMCM-41的水蒸汽热稳定性,在Si/Al为25时,p H值为9. 5条件下合成介孔分子筛的水蒸汽热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5.
以拟薄水铝石为铝源、水玻璃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在110℃水热条件下合成了含Al的MCM-41介孔分子筛。以AlMCM-41介孔分子筛为载体、以W和Ni为活性组分制备了加氢脱氮催化剂,在反应压力4 MPa、反应温度350℃、氢油体积比800及质量空速2.0 h-1条件下,喹啉的脱氮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6.
固体碱催化苯乙酮和碳酸二甲酯合成苯甲酸甲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固体酸碱为催化剂,研究了碳酸二甲酯与苯乙酮合成苯甲酸甲酯的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原料摩尔配比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固体酸催化剂不利于苯甲酸甲酯的生成,而具有中强碱位的MgO对反应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当以MgO为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260℃,反应时间5 h,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5%,n(苯乙酮)∶n(DMC)=1∶4的条件下,苯乙酮的转化率和苯甲酸甲酯的选择性分别达72.0%和59.8%。另外,反应的副产物主要为乙酸甲酯、少量苯乙酮缩合的产物、甲基化及醚化产物等。  相似文献   

7.
新型磺酸基功能化的介孔MCM-41分子筛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糠醇的聚合和碳化对介孔分子筛Al-MCM-41进行表面处理后,直接加浓硫酸磺化制备了一系列新型的磺酸基功能化的介孔MCM-41分子筛催化剂,并用氮气吸附-脱附(BET)、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吡啶-程序升温脱附(吡啶-TPD)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以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为模...  相似文献   

8.
通过直接合成法和浸渍法制备La-Al-SBA-15介孔分子筛催化剂,并通过FT-IR、傅立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N_2吸附-脱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改性后的分子筛催化剂进行了一系列表征。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表明,La-Al-SBA-15催化剂仍保持着典型的六方介孔结构;而红外谱图中590cm-1处的特征峰,则说明La元素通过键合的方式进入到分子筛孔道中;N_2吸附-脱附表征中能够看出,La-Al-SBA-15催化剂的平均孔径约为3.0nm,孔道分布均匀。将制备的催化剂用于棕榈酸甲酯的酯化合成反应中,当反应条件为催化剂0.50g(酸质量的6.25%)、n(酸):n(醇)=1:30、反应时间420min时,棕榈酸甲酯酯化率最高可达81.33%。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近几年MCM-41在环氧化、加氢反应、烷基化、酯化等有机反应中的应用。介孔分子筛MCM-41具有较高的比表面和规整的结构,以及表面带有羟基,是催化剂的优良载体。因此,可以将催化剂引入到MCM-41的结构中,从而提高其性能。认为应在介孔分子筛的水热稳定性、研究合成机理、合成方法等方面加强研究,对介孔分子筛在有机化工催化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碳酸二甲酯作酯化试剂催化合成水杨酸甲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小威  董满祥  李军平  魏伟  孙予罕 《化工进展》2007,26(10):1444-1448
报道使用一系列具有不同丙磺酸含量的SBA-15-SO3H分子筛为催化剂,考察了碳酸二甲酯作为酯化试剂与水杨酸发生反应制备水杨酸甲酯。结果表明,碳酸二甲酯是一种很好的酯化试剂,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水杨酸的转化率和水杨酸甲酯的选择性可达到96.7%和57.7%。通过研究催化剂酸性对反应的影响,发现随着催化剂酸性增强和酸量增加,水杨酸的转化率和水杨酸甲酯的选择性也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NaY分子筛催化剂,经离子交换和高温焙烧制得HY分子筛,以油酸和乙醇为原料,在间歇反应釜进行酯化反应研究。考察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条件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80 ℃、n(油酸)∶n(乙醇)=1∶2.5、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1.0%和反应时间4 h条件下,油酸转化率可达81.18%。实验中的HY分子筛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SO2-4/TiO2-Al-MCM-41制备及其催化合成戊酸丁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硅酸四乙酯为硅源,在室温和pH=3.5条件下合成具有较低硅铝比的MCM-41型分子筛。以其为基础载体,采用浸渍和焙烧法制备含钛分子筛型固体超强酸。低温N2吸附、IR、SEM和XRD分析表明,铝已进入分子筛的骨架中;Hammett指示剂测定表明,酸强度H0<-14.52。以戊酸丁酯合成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138 ℃、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丁醇和戊酸的物质的量比为3∶1条件下,产品转化率达98.5%。  相似文献   

13.
AlMCM-41 was prepared by a post-synthesis alumination of MCM-41 and applied to propylene polymerization with rac-ethylene(bisindenyl)zirconium dichloride and triisobutylaluminium. The resulting catalyst system gave selectively isotactic polypropylene and the polymer yield was strongly dependent upon the evacuation temperature in the pretreatment of the AlMCM-41 before use. From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lymer yield and the number of Lewis acid sites on the AlMCM-41 evaluated by pyridine adsorption, it was found that Lewis acid sites on AlMCM-41 are able to activate effectively the metallocene compound,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active species.  相似文献   

14.
制备了钴锌双金属氰化物/戊二酸锌复合催化剂(DMC/ZnGA),研究了催化剂的组成对CO2与环氧丙烷共聚反应的影响;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共聚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钴锌双金属氰化物/戊二酸锌复合催化剂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能高效催化CO2与环氧丙烷的共聚反应,共聚产物的数均分子量在18 000~31 000;通过调节催化剂的配比,最高催化效率达到168 g-聚合物·(g-催化剂)-1,反应生成共聚产物的反应选择性大于97%。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用自制的Mg-β和Fe—β沸石催化剂催化马来酸酐与甲醇酯化反应合成马来酸二甲酯。首先研究了煅烧温度对两种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确定其最佳煅烧温度分别为550℃(Mg-β)和350℃(-Fe—β)。在此基础上,用这两种催化剂研究了酯化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对马来酸二甲酯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105~110%、Mg-β沸石催化剂用量为0-3%或Fe—β沸石催化剂用量为0.5%。在此条件下,12h内二酯得率趋于稳定,最高达到93.74%(Mg—β沸石催化剂)和91.91%(Fe—β沸石催化剂)和H—β沸石分子筛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6.
制备了n(Si):n(Ti)为30:1、n(Si):n(W)为25:1的钛钨双金属原位改性分子筛催化剂Ti/W-MCM-41,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FTIR)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催化剂用量、醇酸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催化剂重复使用性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催化剂制备条件是500℃焙烧4 h。利用Ti/W-MCM-41催化丙酸和正戊醇的酯化反应合成丙酸正戊酯,当丙酸为0.2 mol,n(正戊醇):n(丙酸)为1.4,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25%,反应时间3.5 h,酯化率达97.6%。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酯化率基本稳定在79%。  相似文献   

17.
以铈掺杂介孔分子筛MCM-41作为催化剂,并用于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研究表明Ce-MCM-41在合成柠檬酸三丁酯中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当n(柠檬酸)∶n(正丁醇)=1∶5.0;w(cat)%=5%;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7 h,酯化率为91.2%,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8.
以苄基磺酸官能化的介孔分子筛(MCM-41-B-S)为催化剂,以邻苯二甲酸酐(PA)、一缩二乙二醇(DEG)、甲基丙烯酸(MA)为原料,经两步酯化法合成了邻苯二甲酸一缩二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PA-DEG-DMA)。结果表明,合成PA-DEG-DMA的反应温度在85~90℃,催化剂用量为DEG质量的4.5%,MA与邻苯二甲酸一缩二乙二醇酯(DEGP)的物质的量比为1.1∶1,带水剂甲苯用量为反应总质量的40%,阻聚剂4-甲氧基酚的用量为DEG质量的1.0%和回流时间为6h的优化条件下,获得了最佳反应结果,产品总收率可达83.4%,纯度大于98%。且产品外观质量好,反应后处理方便。并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DSC)和Hammett指示剂对催化剂的结构和酸强度进行了表征和测定。  相似文献   

19.
分子筛催化剂上催化裂化汽油掺混甲醇的改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实现甲醇制取低碳烯烃转化工艺和FCC汽油降烯烃工艺的有效组合为目的,在固定床微型反应装置上,使用SAPO-34、ZSM-5、DOCO以及分子筛组合催化剂,对FCC汽油掺混甲醇改质进行了研究。主要对反应温度、空速和混炼比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SAPO-34分子筛上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效果较好,高烯烃含量汽油在SAPO-34分子筛上的氢转移和芳构化效果显著,ZSM-5分子筛上的芳构化反应效果和DOCO的异构化反应效果较显著,甲醇转化与汽油转化反应间的相互协同作用,既有利于甲醇转化成低碳烯烃又能提高汽油降烯烃转化深度。适宜的混炼条件:反应温度400℃,m(甲醇):m(汽油)=0.05,空速3h~(-1),组合催化剂上,产物汽油中烯烃含量较FCC粗汽油下降23%以上。  相似文献   

20.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腈(AN)和丙烯酸丁酯(BA)作为接枝单体,对SBS进行接枝改性。在SBS主链上引入极性基团后[1],提高了SBS胶粘剂对极性材料的粘接性能;改善了与纳米碳酸钙(nCaCO3)粒子的相容性。探讨了接枝聚合工艺条件及各组分加入量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20#汽油、碳酸二甲酯(DMC)、乙酸乙酯(EAC)为混合溶剂,加入5.3%的AN、0.45%的CHP、4.5%的MMA与BA混合物(mMMA:mBA=3:1)、2.4%的nCaCO3,制备的接枝改性胶粘剂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