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XP—9801原油基压裂液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基压裂液具有对地层伤害小,摩阻小,返排快,造缝能力强,携砂量大、适用油层温度范围广等特点,倍受国内外关注。该文介绍了XP-9801油基压裂液的组成,对压裂液的耐温性能,耐温抗剪切性能,流变性能,摩阻性能、滤失性能以及破胶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刘中其 《润滑油》2002,17(3):39-42
介绍了新研制的Ⅱ型无粘结预应力筋防腐润滑脂的组成,制备工艺及主要性能。与现有的国内同类防腐润滑脂相比,在防腐防锈性能,极压抗磨性能,氧化安定性能,耐久性能方面都有明显提高,对该产品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原材料成本降低了14.96%。其经济性优于国内同类防腐润滑脂,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摘要: 采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对聚合物的合成特征基团进行了表征,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不同型号蜡及降凝剂的结晶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蜡晶与聚合物的结晶性能密切相关,结晶度不同,蜡晶分散效果不同,对原油降凝性能也就有所区别,当两者结晶性能状态匹配时蜡晶分散效果变好,降凝降粘性能最佳,并通过考察原油体系热性能和低温流动性能进行了证实。  相似文献   

4.
应用SPSS 23.0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基于沥青常规检测性能指标,使用主成分(PC)分析方法将沥青常规指标降维、归集为4个PC,利用PC贡献率建立沥青的性能综合评价公式和综合评价参数,实现不同品牌、不同批次沥青样品的性能综合对比。结果表明:石油沥青9个常规指标归集PC中,PC-1 a性能倾向高温性能,PC-2 a倾向老化性能,PC-3 a倾向延展性能,PC-4 a倾向安全性能,PC-1 a的贡献率(权重系数)最高;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改性沥青11个常规指标归集的4个PC中,PC-1 b性能倾向于黏弹性和塑性,PC-2 b倾向安全性和老化性能,PC-3 b倾向于凝胶程度和流体性能,PC-4 b倾向于稠度和塑性;在沥青的选择上,应结合现有标准,当沥青符合标准后方可利用综合评价参数进行性能对比评价与筛选。  相似文献   

5.
硅烷交联聚乙烯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胜先 《炼油与化工》1997,8(2):21-23,37
介绍硅烷交联聚乙烯的反应机理和生产,对不同交联剂下聚乙烯交联体系的机械性能,热性能以及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进行了分析,开发出综合性能优良的管材专用料,弥补了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管材牌号欠缺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阳代军  霍立兴  张玉凤 《焊管》2004,27(1):17-20
聚乙烯管道的焊接质量及焊接接头性能,一方面取决于管道本身的性能,另一方面,且更为重要的还取决于管道的焊接工艺参数。研究表明,加热板温度和焊接压力对焊接接头性能的作用特别显著,加热时间对焊接接头性能的作用显著;而压焊时间对焊接接头性能的作用不显著。加热板温度、焊接压力和加热时间对焊接接头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焊接接头的性能是在各个工艺参数的控制下焊接的一个综合结果,只有选择适度的焊接工艺参数,焊接接头才能获得最大的拉伸强度和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7.
新型UBM改性沥青的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种评价方法与指标,对经UBM改性后的新型改性沥青的加工性能、热储存性能、高温稳定性、抗水损害性能、施工性能等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添加3%的UBM即可显著改善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和抗水损害性能,而且这种改性剂添加方便,无需专用设备。  相似文献   

8.
20号合成烃航空润滑油的生产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以高含蜡原油为原料生产20号合成烃航空润滑的工艺过程,产品质量及使用试验情况,通过性能评定及飞行试验表明:该产品具有良了的低温性能,清净化散性能,抗氧抗腐蚀性能。可在我南方,北方四季通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配伍性,地层温度下的发泡性能,耐高温性能,高温发泡性能和阻力因子等室内试验,筛选出性能较好的发泡剂,并在孤岛油田配合注蒸汽实验了氮气泡沫堵水调剖措施,降低了油井的综合含水,增油效果明显,提高了稠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0.
2,5—二烷氧甲硫基—1,3,4—噻二唑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四种不同2,5-二烷氧甲硫基-1,3,4-噻二唑的极压、减摩和抗磨性能以及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并与丁辛基二硫代磷酸锌(T202)、硫代磷酸胺盐(T307)进行比较,还考察它们的热稳定性能、抗氧化性能和抗腐蚀性能。结果表明,该类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极压和抗磨损性能,以及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和抗腐蚀性能。在高于300N负荷和低于1%浓度条件下具有比T202更好的抗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11.
清净剂晶型分布对碱值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枫  徐宏坤  宋美卿 《润滑油》2005,20(5):35-38
介绍清净剂晶型判定方法,论述清净剂胶体粒子晶型结构对碱值测试的影响,探讨相关润滑油碱性组分分析测试中异常现象的本质,通过理论分析提出解决办法,并对9种船用油进行实际测定验证,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以胶骨体积比和矿粉体积浓度为参数较为合理。沥青混凝上的各种性能主要由沥青用量控制。矿粉对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较小,其主要作用是调整沥青混凝土的粘度,以便使配合比在工程中实现。在实际工程中应严格控制沥青用量,性能调整以沥青为主。施工配合比调整以矿粉为主。  相似文献   

13.
注水开发过程中变差函数的变化及孔隙度变化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微相的孔隙度在开发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是不一样的。丛聚型河道中,开发初中期孔隙度分布明显受单河道的大小和形状控制,注水开发过程使得粘土矿物被带走,并消除了河道之间的高含泥屏障,致使开发后期孔隙度的次变程加大,平面上的分布更趋广泛,但纵向上非均质性加剧。对离散型河道而言,由于孔隙度的高值区仅分布于离散的河道内,注水过程并不能改变河道的形状,因此,尽管河道侧缘的储层性质有所改观,平面上孔隙度的分布基本不受注水开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夏江海 《石油物探》1985,24(3):65-71
本文以极简单的数学推导,给出了正常重力垂直梯度的实用表达式,并对其精度作出了评价.本文还从数学上严格证明了如下结论:正常重力垂直梯度随地理纬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5.
从热力学理论讨论烃类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质体中的石油,处于一种特殊的介质内,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埋藏深度的增加,受着较高的温度和压力的影响,发生着改变石油成分和性质的种种演化。可以说,压力与温度是影响石油性质的主要因素。石油成分的变化,是一种化学变化。而热力学在解决化学变化方向上的正确性,已为许多化学实践所证实。本文以热力学理论为基础,侧重于压力因素的定性对比,结合我国湘中地区古生界碳酸盐岩等方面的资料,探讨石油的演化。初步研究表明,地层压力是石油演化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渤海湾盆地胜坨油田二区储层微观渗流场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以长期注水开发的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储层为例,应用岩心分析及实验室渗流物理模拟的数据,从岩石的润湿性、孔隙结构和相对渗透率等3方面的变化,研究长期注水开发储层的微观渗流场演化规律。研究认为,随注水开发程度加深,储层岩石润湿性、亲水性逐步增强;储层孔隙结构的演化趋势是孔隙均匀程度变好、喉道均质程度增高和孔喉连通性及控制流体流动能力变好;束缚水饱和度呈上升趋势,残余油中水相相对渗透率呈下降趋势,但变化不大。储层渗流场的演化控制和影响着储层中剩余油的数量及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盆地定量分析的精度,必须在模拟过程中尽量采用动态参数,但如何准确获取各种动态参数是当前盆地分析模拟研究中的难点之一.在对“动态参数”的概念及其3种获取方法进行详细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能更加准确地校正时间因素对各种模拟参数影响的“时间校正系数”概念,并以孔隙度为例,对其确定方法作了详细的阐述.“动态参数”和“时间校正系数”概念的提出和确定对盆地定量分析,特别是含油气盆地内各种演化史的深入研究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水合物成核动力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概述了水合物对石油天然气工业及环境、气候、能源等方面的影响。对成核概念作了简要介绍,主要阐述了成簇成核模型、界面成核模型、随机水合物成核与界面成簇模型、反应动力学模型、双过程水合物成核模型等几种不同的水合物成核微观机理,并简单介绍了有关的成核过程关联式及对水合物成核的测量情况。针对目前水合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关水合物成核动力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石油化工装备研究的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着重讨论了近一个时期内,有关我国石油化工装备技术中值得重视的几个发展趋势。包括装置的大型化及设备的高负荷;针对节能降耗所开发的新型高效设备;从装备上保证装置的长周期安全生产;重视开发新型三废治理装备技术;应用新的化学工程开发新的高效设备。  相似文献   

20.
渣油和催化裂化油浆组成对合成沥青树脂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渣油和FCC油浆为原料,在实验室合成了沥青树脂。采用FT-IR、核磁共振和族组成分析等方法,考察了原料及产品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比较了产品的性能,并初步研究了原料组成对产物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中的芳烃含量及结构特点是影响沥青树脂性能的关键因素。原料中的芳烃含量越高,合成反应的活性越大,产物的交联程度越高。经溶剂萃取等方法精制后的富芳烃馏分,反应活性有很大提高,更适宜合成沥青树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