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移动切换是移动IP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于移动IP的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移动IPvl6基本切换策略、分级移动IPvl6切换策略和快速切换协议切换策略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各种策略的流程,并重点探讨了它们的优缺点。最后给出了关于移动IP切换策略的一些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移动IP及基于IPv6的切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晶  曹达仲 《移动通信》2003,27(3):51-53
本文首先对移动IP的工作原理作了简单的介绍,进而提出作为未来移动网络首选的移动IPv6协议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基于IPv6的各种切换方案作了深入的探讨,引入了类比于3G移动通信切换的思路,提出了基于IPv6切换的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B3G系统中的无缝移动技术,探讨了移动IP在网络切换、移动性管理等方面的策略及对QoS的影响,在分析比较MIPv6基本模型、分层模型和快速切换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QoS的移动代理扁平架构。  相似文献   

4.
目前的无线局域网和3G网络都还无法满足人们对移动多媒体通信的需求。IEEE802.20——移动宽带无线接入(MBWA)工作组的目标是使高速移动的用户也能获得与有线链路相媲美的数据业务体验。为了支持网络层的移动性,MBWA系统中引入了移动IPv6技术。介绍了一种可以应用于MBWA系统的移动IPv6快速切换机制,此机制是对标准IPv6切换的改进,从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小由于IP协议操作引起的切换时延。  相似文献   

5.
如何快速切换,降低切换时延和丢包率一直是移动WiMAX网络大规模部署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在研究802.16e标准的MAC切换机制和移动IPV6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F—HMIPv6(快速分级移动IPv6)的WiMAx网络快速切换方案,它具有时延低、链路开销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重叠网络的移动IPv6快速切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本的移动IPv6切换延迟太大,不能满足实时业务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重叠网络的移动IPv6快速切换算法,这种算法通过在两个不同的IPv6子网间设置重叠网络来实现IP层的无缝(零延迟)切换。文中给出了算法实现的网络结构及其切换过程,并且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算法实现了移动IPv6快速切换,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可以达到最佳性能。  相似文献   

7.
移动节点在两个不同子网之间移动时产生切换。移动节点的切换技术是保证实时业务服务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比较经典的三种切换机制是快速移动IPv6、层次型移动IPv6和快速层次移动IPv6。在简单介绍了三种机制原理并分析了它们的不足后,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移动IPv6切换时延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移动IPv6技术已经成为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的研究热点。切换技术是影响移动互联网实时运行质量的重要技术之一。低延迟、低丢包的无缝切换方案对移动IPv6的性能至关重要。层次移动IPv6(HMIPv6)利用移动锚点(MAP)降低了延迟和数据丢失。然而,只有移动节点在同一MAP域的网络上进行切换时,HMIPv6才能有效减少延迟。当移动节点在不同MAP域的网络移动时,其切换性能并不优于标准移动IPv6。文章针对层次移动IPv6提出了一种增强切换方案(EHMIPv6),该方案在HMIPv6的基础上实现并行重复地址检测(PDAD),以减少不同区域网络间切换的延迟。分析表明,该方案比HMIPv6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预测式快速移动IPv6协议(Proactive FMIPv6)需要依靠链路层(L2)触发来进行预切换从而实现平滑切换,然而虚报L2触发以及移动节点(MN)乒乓运动的存在将严重影响Proactive FMIPv6的切换性能。考虑到在每天重复的日常生活中MN往往具有运动轨迹明确、运动时间相对固定等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加权的数据挖掘算法的FMIPv6切换方案(TWP-FMIPv6),通过时空数据挖掘机制对时间加权的MN移动历史记录进行移动规则挖掘并预测MN的下一个移动位置,代替Proactive FMIPv6协议中的L2预测触发从而避免虚报L2触发现象。仿真实验结果表明,TWP-FMIPv6能充分利用MN的移动特点进行高准确度的切换预测,减少切换延时和分组丢失率,提高切换效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分层移动IPv6协议,提出一种基于分层机制的优化移动IPv6路由管理策略。该策略支持路由优化,能在域内、域间移动时实现快速切换以减少时延,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适合IPv6/IPv4灵活转换的GT64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描述了一个基于点击软件的IPv6/IPv4通用转换器(GT64)的设计和应用。GT64有3个主要部件:1个地址端口转换器———APT和2个协议转换器———PT64和PT46,能够在大多数的网络应用中完成地址、端口和协议在IPv4和IPv6两个协议领域之间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12.
从搜索引擎看IPv6网络增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根据“网络指南针”IPv6搜索引擎近一年来积累的IPv6网页数据,概括了全球IPv6站点数量的增长情况,分析了IPv6站点与IPv4站点引用率的差别,最后得出关于IPv6网络增长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3.
移动IPv6技术的研究及其在Linux环境下的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简介了当前移动IPv4和IPv6的研究情况,着重讨论在一个纯IPv6的环境下移动IPv6协议软件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IPv6的安全体系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对IPv4协议安全方面的一些缺点进行了分析,讨论了OSI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给出IPv6新的网络安全机制,详细描述了IPSec所提供的网络安全服务与实现原理,并对IPSec的两个安全协议———AH和ESP作了较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IPv6的迁移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结合IPv4向IPv6过渡的各种解决方案在具体网络设备中的实现,介绍了各种过渡机制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6.
Until the 18th Century emergence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locally produced metallic and non-metallic raw materials infl uenced s o c i e t a l a n d economic advances. Communities and regions a cqui re d r e p u t a t i o n s f o r the quality of their p r o d u c t s b a s e d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on the qualities of the r a w ma t e r i a l s . T h e I n d u s t r i a l Revolution fostere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small, guild-governed enterprises to increasingly larger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as also influential in advancing and dissemina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knowledge crucial to commercial growth. 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grew, they increasingly needed raw materials with known and assured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7.
Mathews  N.A. Riris  A. 《Electronics letters》1980,16(17):650-651
The letter presents an analysis for the bit error probability (b.e.p.) of a two-link binary coherent phase-shift-keying (c.p.s.k.) system corrupted by additive Gaussian noise and consisting of a direct phase regenerator (d.p.r.) followed by a coherent receiver. Equivalent signal/noise ratio (s.n.r.) degradations due to imperfections in a practical d.p.r. are evaluated at the 10?6 b.e.p. point.  相似文献   

18.
The first heteroepitaxy is reported of Ga0.47In0.53As on InP by low-pressure 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m.o. c.v.d.). Triethylindium (t.e.i.) and triethylgallium (t.e.g) were used as group III sources, and arsine as the group V source. These Ga0.47In0.53As epilayers exhibit high electron mobility (7.74 cm2 V?1 s?1 for a total impurity concentration of 2.5 × 1016 cm?3 at 300 K) and a photoluminescence efficiency comparable to l.p.e. layers. The lattice mismatch is only ?a0/a0 ? 4 × 10?4. Our mobility measurements indicate that m.o. c.v.d. Ga0.47In0.53As is a promising material for microwave device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9.
这篇文章探讨了在现在的标准工艺条件下片上集成电感的设计和分析问题,包括片上螺旋型电感的有关版图、损耗机制、模型和参数提取问题,最后以一种被学术界广泛接受的模拟工具对电感的有关设计进行了模拟,给出了模拟结果,并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设计片上电感应遵循的原则.随着工艺技术和人们对电感的寄生效应的认识的加深,可以相信片上集成电感在高频电路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20.
运动模糊图像恢复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微  朱明  李向荣  宋华军   《电子器件》2005,28(3):600-603
由于相机高速运动会导致图像模糊,在相机匀速运动假设的前提下,本文以维纳滤波算法为基础,给出了运动模糊图像的恢复模型。在用维纳滤波进行模糊图像恢复时,滤波参数λ会对振铃效应、鬼影效应以及噪声三者之间产生影响:当参数λ〈0.0001时出现振铃效应,当〉0.01时会出现鬼影效应;增大λ能减弱振铃效应和抑制噪声,但恢复图像的分辨率会降低。由于振铃效应和鬼影效应的存在,导致模糊图片恢复质量变差。图像的非周期性、点扩散函数的离散化以及A/D采样时x和y方向的比例非1:1等都是产生振铃效应和鬼影效应的因素,文中也对其做了详细分析。本文对振铃效应和鬼影效应的所有分析方法,不仅适用维纳滤波算法,也同样适用于其它图像恢复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