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虹 《电信技术》2014,(Z1):295-299
正1固网改造背景分析某省完成固网智能化改造后,固定电话网由软交换网和PSTN叠加组成,核心控制层包括一对SHLR存储全省用户数据,一对软交换设备作为软交换端局兼PSTN端局的汇接局,PSTN通过软交换与移动网、长途网互通;各增值业务平台为全省集中设置,由软交换SS负责业务触发;接入层包括AG、EPON、IAD、PSTN端局交换机(含模块局和V5接入网)、PBX等。  相似文献   

2.
陆健 《电信技术》2014,(Z1):126-130
随着通信网络与技术的发展,传统PSTN交换网络逐渐退网,软交换、IMS网络发展迅速,大量非可信终端与客户网络需要通过SBC边界路由器方式接入通信网络,为适应网络发展与客户业务的需求增长,网络操作维护中心综合考虑用户需求和网络特性,创新性地提出基于SIP中继的呼叫中心接入方案,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固网智能化开放悦铃业务组网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在本地PSTN开放悦铃业务组网技术 (1)悦铃平台实现PSTN悦铃业务方案 悦铃平台方案是采用独立的IP平台提供悦铃音源和放音功能,如图1所示,用户A拨叫用户B(登记了悦铃业务),从市话端局呼入到汇接局,电路交换机汇接局或软交换采用MAP<, >(移动应用部分补充)协议访问用户数据中心(SDC)获得用户签约的悦铃接入码.  相似文献   

4.
一、边缘网的概念 通信网络按照层次划分,可以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这种划分在传统的TDM窄带通信网中比较适合。传统的PSTN网络接入方式简单,由话音交换机端局,通过双绞线即可到达用户,接入电话机。从端局到电话机之间的网络就是接入网。但是,随着宽带城域网的迅速发展,从业务提供商端局到最终用户之间的网络发生了巨大变  相似文献   

5.
软交换与PSTN本地网融合组网方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交换在骨干网应用的成熟性毋庸置疑, 但引入本地网后,由于端局的复杂性, 与原有PSTN 网络合理的组网方式,正成为拥有PSTN 网络的传统电信运营商关注的重点。采用叠加网的发展策略,在初期,通过接口局或汇接局实现软交换网络与PSTN 的互通;在中远期,随着PSTN 用户逐步迁移到软交换网络,实现以软交换为核心、多种接入方式并存的融合本地网络的目标,是探索方向之一。对此进行的实践和心得,对当前各大电信运营商正在进行的本地软交换实验网或商用试验网建设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黄湘英  肖大力 《电信技术》2014,(Z1):279-281
在IMS网络建设后如何确保现网用户从PSTN向IMS平滑迁移?面对该问题,本文结合湖南电信的组网现状,提出了中兴TDM汇接局寻址IMS用户的三种实现方式,并分析了三种方案在兼容性、可行性、及业务继承方面的差异,认为汇接局查询VLR(SHLR)失败后路由到IMS网络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7.
任军 《电信快报》2016,(2):44-48
我国部分地区IMS(IP多媒体子系统)用户与PSTN(公共交换电话网络)用户的呼叫一般采用固定软交换系统转接,IMS与PSTN互通的话务路由严重迂回,随着IMS用户量不断增加,对区内话务汇接路由进行优化已迫在眉睫。文章首先对IMS的结构和实体进行简单介绍,然后结合实际对区内电信网络现有的路由进行优化和测试,最终达到优化话务路由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陈由甲  蔡坚勇 《通信技术》2010,43(10):75-77
目前,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技术正从传统软交换向IP多媒体子系统(IMS)衍化。在IMS这个全新的网络构架下,如何实现与传统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的互通成为目前网络转化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从阐述IMS网络的系统架构入手,通过典型的呼叫实例分析,探讨从IMS终端到PSTN终端的呼叫流程。着重分析互通过程中各IMS网络功能实体的详细作用,以及会话发起协议(SIP)与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之间的转换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9.
该文讨论了铁通PSTN网络向CM-IMS网络演进的必要性,简要介绍了铁通PSTN网络的现状、移动CM-IMS网络的架结、铁通PSTN电话接入CM-IMS网的方式。详细论述铁通新建IMS域网元的适用场合,改造现有设备适应语音IP化的方法。最后针对割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灵活路由和铁通用户存量巨大的预付费类用户的割接等特殊问题提出了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传统电信系统中非法窃听、业务盗用、计费欺骗等常见业务安全问题在IMS系统中仍然存在,针对目前 IMS 系统在安全防护方面的需求,研究提出了一种具有集成、融合、兼容等特征的 IMS 系统的安全防护框架,以解决标准IMS通信系统通常采用叠加式安全防护手段存在的效率、可用性等问题.并从IMS系统的用户接入安全、业务控制实体安全、端到端用户媒体流的安全等多方面介绍了一体化安全防护框架的实现初步设想,为IMS通信系统的安全防护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文章提供一种在IP多媒体子系统(IMS)网络中实现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业务的方案。方案采用超文本传输呼叫会话控制功能设备(H—CSCF)提供Mw接口,接入IMS核心网,实现IPTV和IMS业务的融合组网。使得运营商无需对现有大量的IPTV终端进行升级和改造,就能在基于IMS的电信融合网络中提供IPTV业务;同时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服务质量(QoS)保证、并支持与下一代网络其他业务的融合。对于已经布置了基于IMS通信网络的运营商,采用该方案可以简单地提供IPTV业务,也可以支持IPTV与其他通信业务的融合;同样对于已经布置了IPTV系统的运营商,采用该方案可以通过对核心设备的简单升级和改造,实现和IMS核心网的融合,降低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2.
段世惠 《通信世界》2003,(19):28-29
软交换是一代分组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综合接入媒体网关在软交换体系中位于接入层面中的位置。接入层面的功能是将用户连接至网络,它通过各种接入手段集中用户业务,将信息格式转换成为能够在网络上传递的信息格式后传递至相应的目的地。综合接入媒体网关(AG:Integrated Access Media Gateway)在接入层面中负责各种用户或接入网的综合接人,如直接将PSTN/ISDN用户、Ethernet用户、ADSL用户或V5用户接入。综合接入媒体网关一般放置在靠近用户的端局,同时还具有拨号Modem数据业务分流的功能。设备(AG)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3.
马磊  叶佳 《信息通信》2014,(2):225-226
国内电信、联通等传统固定运营商拥有大量TDM端局,存在设备老化、维护成本高等问题,TMD端局退网需求迫切。文章主要研究TMD端局退网解决方案,利用软交换、IMS核心网承接现网用户,并对各种退网场景进行了分析,为后期网络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IMS(IP多媒体子系统)是3G系统核心网(CN)的一部分,核心特点是采用SIP协议和与接入方式的无关性。文章首先分析了IMS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阐述了IMS的接入安全和网络域安全。端到端(或用户到用户)的安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更安全的机制,因为只有两个实体可被攻击,可以采用基于口令的跨服务器认证密钥交换协议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林盛 《电信技术》2014,(Z1):343-346
目前IMS核心网将逐渐取代传统PSTN交换机,而IMS主要是以大区制允许多地市固定电话接入。如何解决原传统交换机实现的特服业务的分区接入,文中介绍了紧急特服和短号收费特服的分区接入的实现方案,并通过流程图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6.
1 本地组网方案 利用ZTE Softswitch进行本地网建设,从PSTN角度上看,相当于Softswitch及其所控制的网关节点处于C5局的位置,利用Softswitch+AG、Softswitch+IAD、Softswitch+智能终端等实现本地接入,完成端局功能,总体组网方案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7.
从3GPPR5版本开始,IMS的概念被正式提出,IMS使得不同的电信网络技术在统一的IP网络架构下运行。从R99版本到R4版本再到IMS,电信网络的核心网架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IMS是一个基于SIP、与接入无关、归属域控制的网络架构。对于移动通信网络而言,一种新的网络结构,其安全可靠性无疑是发展规划中的重要考虑之一。本文立足于IMS网络结构特点,深入分析IMS网络容灾原理机制与实现等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8.
从3GPPR5版本开始,IMS的概念被正式提出,IMS使得不同的电信网络技术在统一的IP网络架构下运行。从R99版本到R4版本再到IMS,电信网络的核心网架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IMS是一个基于SIP、与接入无关、归属域控制的网络架构。对于移动通信网络而言,一种新的网络结构,其安全可靠性无疑是发展规划中的重要考虑之一。本文立足于IMS网络结构特点,深入分析IMS网络容灾原理机制与实现等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9.
IMS作为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解决移动与固网融合,是语音、数据、视频三网融合的重要方式。通过部署IMS,中国联通解决了PSTN网络改造及新增用户需求。同时在IMS网络建成后,可结合光进铜退以及网络瘦身等进度,分步骤实施PSTN网用户向IMS网络迁移,逐渐形成IMS+软交换的网络架构。本文主要讨论IMS网络与现有网络的互通。一个新建网络与现有网络的互通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互通解决的好,有利于新业务的快速部署,同时也是新业务体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IP多媒体子系统(IMS)作为3G网络的核心控制平台,其安全问题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IMS的接入认证机制的实现作为整个IMS安全方案实施的第一步,是保证IMS系统安全的关键。基于认证和密钥协商(AKA)的IMS接入认证机制是由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制定,并被3GPP采用,广泛应用于3G无线网络的鉴权机制。此机制基于"提问/回答"模式实现对用户的认证和会话密钥的分发,由携带AKA参数的SIP消息在用户设备(UE)和IMS网络认证实体之间进行交互,按照AKA机制进行传输和协商,从而实现用户和网络之间的双向认证,并协商出后续通信所需的安全性密钥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