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1997—2004年城镇建设占用耕地对耕地减少和粮食安全的影响程度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仅占耕地总减少面积的1/10,而其引起的粮食减产却占耕地减少引起的粮食总减产量的1/4强,说明了城镇建设占用耕地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威胁程度是巨大的。为控制城镇建设占用耕地,切实保护耕地,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转变我国传统的城市发展观和用地观,加强土地立法并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2.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公共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政策背景,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其内涵及政策体系,并分别从其内涵的3个层次重点对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的耕地数量、质量、总生产能力变化情况加以研究。结果认为:1)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已逐步实现耕地面积的占补平衡,耕地净减少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但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2)补充耕地与被占用耕地存在质量差异;3)由于东南部地区建设占用耕地、西北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化导致农业投入减少等原因,2004年全国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较1996年有小幅下降。因此,需从提高建设用地效率入手,形成限制建设占用耕地的引导机制,并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推进农地整理,提高耕地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政策背景,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其内涵及政策体系,并分别从其内涵的3个层次重点对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的耕地数量、质量、总生产能力变化情况加以研究。结果认为:1)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已逐步实现耕地面积的占补平衡,耕地净减少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但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2)补充耕地与被占用耕地存在质量差异;3)由于东南部地区建设占用耕地、西北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化导致农业投入减少等原因,2004年全国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较1996年有小幅下降。因此,需从提高建设用地效率入手,形成限制建设占用耕地的引导机制,并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推进农地整理,提高耕地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4.
四川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粮食大省.全省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1/20,粮食年产量为全国的1/10.切实保护好耕地,不仅对四川的经济社会发展和8550万人民的生活至关重要,而且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也举足轻重.近十几年来,通过努力,有效地遏制了耕地锐减势头;全省连续14年实现了整理开发新增耕地与各项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持平有余,有效地稳定了全省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我国历史上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得到传统耕作方式下农业“力业相称”时每个农村劳动力的最大耕种面积。以此数据为基点,推算了在复种指数为1、复种指数为1.26、复种指数1.26和最小规模化经营3种情况下,2008年、2020年、2030年耕地能够承载的最小劳动力,需要转入城市的人口数量。按照城镇规划的标准,计算出了我国城镇建设占用的总面积,城镇还需占用的土地面积。转入城镇的农村人口留下的农村居民点经过复垦整理增加的耕地面积和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相挂钩,最后得出我国耕地保有量的面积。  相似文献   

6.
赵峰 《云南煤炭》2005,(1):28-30
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资料,到1996年10月31日,我国耕地面积为19.51亿亩,2003年一年中耕地面积减少了3806万亩,其中仅建设占用耕地就达343.7万亩。而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的后备资源少。我省的情况也是如此——全省耕地面积9632.4万亩,而我省总人口为4041.5万人,人均耕地总量为2.38亩(其中人均宜耕土地1.6亩)。因此,“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必须坚持贯彻.  相似文献   

7.
关于土地整理与国家粮食安全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凤山部长在国土资源厅(局)长培训班上要求我们要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开展耕地资源现状、耕地减少趋势与补充潜力分析、论证,提出耕地前景保护对策.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命题.中国人多地少,耕地质量不高,后备资源不足,并且人口仍在不断增长.到本世纪30年代,当人口进入高峰期时,我国粮食问题解决得如何,事关社会的稳定与中华民族的自立和发展.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寻求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四川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粮食大省。全省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1/20,粮食年产量为全国的1/10。切实保护好耕地,不仅对四川的经济社会发展和8550万人民的生活至关重要,而且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也举足轻重。近十几年来,通过努力,有效地遏制了耕地锐减势头;全省连续14年实现了整理开发新增耕地与各项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持平有余,有效地稳定了全省耕地面积。1 耕地保护要以育人为先1.1 切实练好内功,教育国土资源系统的干部职工带头学法、懂法、守法、执法  一是教育国土资源干部牢固树立“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的思…  相似文献   

9.
中国省域建设占用耕地时空特征及空间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省域建设占用耕地时序变化特征分析了解到,1999年以来,中国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呈现波动变化态势,变化规律不明显。通过对建设占用耕地的空间特征分析表明,1999-2007年中国建设占用耕地均值的空间分布集聚明显,中高值区集聚分布于中国的东南部,低值区集聚分布于中国的西北部。融合弹性分析原理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增加基于邻近概念的空间加权矩阵,通过构建双变量空间弹性模型,探讨单位建设用地的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均GDP双变量对中国省域建设占用耕地的空间弹性分析表明,1999-2007年建设占用耕地对单位建设用地的固定资产投资变化的反应敏感程度提高,而对人均GDP变化的反应敏感程度降低。近年来单位建设用地的固定资产投资变化对建设占用耕地变化的贡献率大。  相似文献   

10.
加强土地规划管理 服务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加强土地规划管理,服务西部大开发的论述,分析了重庆土地资源的现状,找准了问题,提出了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解决好建设占用耕地的供需矛盾以及建设项目用地规划审查制度,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即建设占用耕地要在规划上控制总量强化管理,计划上调控指标确保重点,项目上从严审查依法把关。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必然历史现象。城市规模的扩张是城市化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本文分析了南京市建成区的扩展和郊区的开发情况,以及近年来耕地减少的状况,指出南京的城市化过程导致了耕地的减少。并阐述了其减少的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南锡康 《中国矿业》2021,30(10):66-70
矿产资源开采影响土地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态环境,矿区耕地极易受到采矿活动的破坏和污染,在土壤质量、利用条件、土壤生态状况等方面易发生变化,其物理化学性质和清洁程度影响其产出农作物是否可食用和交易,矿区耕地健康状况评价对于当地资源合理利用和食物安全供给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分析耕地质量评价相关标准及评价因素,建议矿区耕地健康状况评价从土壤质量、利用条件、土壤生态等方面选取剖面构型、有效土层厚度、表土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灌排条件、坡度、田块规整度、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指标进行评价。评价方法以因素法为宜,采用百分制对指标不同级别赋分,选取部分评价单元开展试评价,科学论证试评价结果后开展整体评价。评价结果有助于明确评价单元利用条件和利用方式,可服务于农用地安全利用、制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方案等。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必然历史现象.城市规模的扩张是城市化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本文分析了南京市建成区的扩展和郊区的开发情况,以及近年来耕地减少的状况,指出南京的城市化过程导致了耕地的减少。并阐述了其减少的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耕地的收益平衡体现耕地的经济生产能力。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一体性,未来耕地占补平衡不仅要考虑耕地质量的平衡,同时还要考虑耕地的收益平衡。本文依托河北省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和成果,将耕地的收益作为耕地占补平衡折算的桥梁,建立一套区域内耕地经济收益占补平衡的测算方法体系,并以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经济层面上确定了新的占、补耕地的换算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5.
耕地的收益平衡体现耕地的经济生产能力。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一体性,未来耕地占补平衡不仅要考虑耕地质量的平衡,同时还要考虑耕地的收益平衡。本文依托河北省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和成果,将耕地的收益作为耕地占补平衡折算的桥梁,建立一套区域内耕地经济收益占补平衡的测算方法体系,并以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经济层面上确定了新的占、补耕地的换算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土地调查中,要排除耕地里面小地物对耕地面积的影响。基于同一种计算方法、田坎系数和坡度图,图斑划分是影响耕地面积计算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结合实际,分析探讨通过改变耕地图斑范围提高耕地面积计算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市场失灵的角度来分析耕地保护问题。耕地具有强烈的外部效应,主要表现在耕地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等方面,这导致了耕地保护中的市场失灵。当前耕地保护规制主要是宏观方面的,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政府规制失灵。本文认为改进耕地保护规制应该从微观入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制改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淮南市是重要的煤电基地。建国以来,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主要用于粮食生产。本文分析了淮皇市棼地面临的形势即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以及使用的情况;煤电生产现状及趋势,提出煤电化基地建设和耕地资源保护利用应在开源节流、结构调整、科技投入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