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电子探针、X射线分析、同位素示踪法考查了实验方法。证明稀土硫化物、稀土氧化物在电解分离过程中是稳定的,稀土金属间化合物被分解进入溶液。用电解分离一放射性计数测量法测定了16MnRe钢金属相中的稀土含量。结果表明,金属相中的稀土含量随钢中稀土总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稀土总含量≤0.14%时,金属相中的稀土含量≤6.4×10~5%。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稀土在09CuPTi(RE)钢中的作用机理,首先需研究稀土分别与铜、磷、钛的相互作用。本文用固体电解质电池定氧、低温无水电解及等离子发射光谱等测试手段,研究了Fe-Cu-Ce,Fe-P-Ce,Fe-Ti-Ce溶液体系在1600℃平衡时溶质元素的相互作用规律。得到1600℃铁液中铈分别与铜、磷、钛相互作用系数e_(ce)~(cm),e_(ce)~P,e_(ce)~(Ti);观察到铈不与铜、磷、钛生成金属间化合物,而与微量氧、硫生成  相似文献   

3.
钢中固溶稀土的分离与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电化学及化学法,探讨了影响定量提取稀土化合物和分离固溶稀土量的各种因素,如电解液、电解温度等。应用磺胺偶氮氯膦直接光度法测定稀土,对方法的准确度进行了检验。 一、实验及操作方法 为确定钢中固溶稀土是否存在?对电解液、电解温度等主要条件进行了选择实验。  相似文献   

4.
稀土在09CuPTi(RE)钢中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杜挺 《炼钢》1992,8(2):25-29
为研究稀土在09CuPTi(RE)钢中的作用机理,首先需要研究稀土分别与铜、磷、钛的相互作用。本文用固体电解质电池定氧、低温无水电解及等离子发射光谱等测试手段,研究了Fe—Cu—Ce,Fe—P—Ce,Fe—Ti—Ce,溶液体系在1600℃平衡时溶质元素的相互作用规律。得到1600℃铁液中铈分别与铜、磷、钛相互作用系数e_(ce)~p、e_(ce)~(Ti);观察到铈不与铜、磷、钛生成金属间化合物,而与微量氧、硫生成Ce_2O_2S型化合物;得到1000℃时反应Ce_2O_2S=2[O]+2[Ce]+[S]的平衡常数K。用金相和岩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稀土对09CuPTi(RE)钢的脱氧、脱硫作用、对夹杂物球化变性作用、提高力学性能的机理、以及稀土在该钢中的固溶量,并通过室内加速腐蚀试验研究了09CuPTi(RE)钢的耐大气腐蚀机理,得到了稀土在09CuPTi(RE)钢中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稀土在09CuPTi(RE)钢中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稀土在09CuPTi(RE)钢中的作用机理,首先需研究稀土分别与铜、磷,钛的相互作用。本文用固体电解质电池定氧、低温无水电解及等离子发射光谱等测试手段,研究了Fe-Cu-Ce,Fe-P-Ce,Fe-Ti-Ce溶液体系在1600℃平衡时溶质元素的相互作用规律。得到1600℃铁液中铈分别与铜、磷、钛相互作用系数e_(Ce)~(Cu)、e_(Ce)~P、e_(Ce)~(Ti);观察到铈不与铜、磷、钛生成金属间化合物,而与微量氧、硫生成Ce_2O_2S型化合物;得到1600℃时反应Ce_2O_2S=2[O]+2[Ce]+[S]的平衡常数K。用金相和岩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稀土对09CuPTi(RE)钢的脱氧、脱硫作用、对夹杂物球化变性作用、提高力学性能的机理、以及稀土在该钢中的固溶量,并通过室内加速腐蚀试验研究了09CuPTi(RE)钢的耐大气腐蚀机理,得到了稀土在09CuPTi(RE)钢中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
稀土对碳素钢在模拟工业性大气腐蚀环境下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浸泡、电化学方法研究了Ce/La混和稀土对碳素钢在腐蚀介质中的缓蚀作用,采用相分析、周浸、锈层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稀土对碳素钢耐工业性大气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工业性大气腐蚀环境的酸性NaHSO3溶液中,稀土丝分解后生成的稀土离子是一种混合型缓蚀剂;在对碳素钢的缓蚀过程中,Ce/La离子沉积于同一区域;随钢中稀土含量增加,钢中相界固溶稀土和稀土/铁金属间化合物总量增加,钢的耐蚀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另外,还对稀土减缓钢铁腐蚀过程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稀土对碳素钢的缓蚀机理。  相似文献   

7.
一、稀土在钢中的存在状态 1、稀土化合物在电解液和介质中的化学稳定性 2、稀土化合物在电解液中的电化学特性 3、钢中稀土合金化量二、稀土在钢中之分布  相似文献   

8.
杨吉春  栗宏伟  周莉  张剑  刘南 《钢铁》2015,50(11):81-87
 采用化学成分分析、热力学计算、显微观察、硬度测定的方法,研究了稀土铈在氧和硫质量分数均小于0.000 6%的超洁净IF钢中的存在状态,以及铈对钢的Al2O3夹杂物、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当铈质量分数为0.006 1%~0.009 3%时,铈的固溶量为0.004 1%~0.006 7%,约70%的铈以固溶形态存在,其余的铈以夹杂物形态存在,钢中不存在铈铁金属间化合物。铈能够将Al2O3夹杂物转化为尺寸较小的球状CeAlO3夹杂物,具有变质夹杂物的作用。铈具有改善IF钢的显微组织的作用,钢中铈的固溶量越大,晶粒越细。与不含铈的IF钢相比,当钢中铈质量分数为0.006 1%和0.009 3%时,钢的洛氏硬度分别提高了7.6%和12.7%。  相似文献   

9.
用放射性同位素~(141)铈检测了稀土夹杂在所选无水电解液及电解制度下之稳定性.实验证明硫化铈及氧化铈夹杂的破坏是微量的.测定了不同稀土含量的25MnTiB等五种钢中的合金化稀土量;原始O、S含量高,稀土含量低的钢中几乎无固溶稀土;随着稀土含量增加,合金化稀土量也不断增加.由于钢中稀土夹杂偏聚较大,实验结果表明,前人用稀土含量与夹杂中稀土量之差值确定钢中合金化稀土量的方法是不可靠的.微观自射线照相表明,25MnTiB中的稀土夹杂多偏聚于珠光体中,FeCrAl中的稀土在晶粒中呈条状分布,用自射线照相方法观察不到晶界处有Ce的富集.  相似文献   

10.
五、电解、电镀与配位化学电解是冶金工业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门。电解过程于水溶液中进行时,水和其他阴离子往往可以和金属离子生成配离子,它们的状况对于金属的阳极溶解或阴极电结晶,对于电解液中离子的迁移或前、后置化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化学溶解法对某含钌含铼高温合金废料在盐酸电解体系中的溶解过程进行研究。考察了电流密度、电解液酸度、电解液镍离子浓度、温度、搅拌速率对电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阳极电流密度400A/m~2、盐酸浓度2mol/L、镍离子浓度100g/L以下、电解温度40℃、搅拌速率200r/min的条件下,合金中镍、钴的电化学溶解率可达60%以上,钨、钽、铼、钌等稀贵金属溶解率小于0.8%,实现了合金中贱金属和稀贵金属的高效分离。  相似文献   

12.
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铈在16锰钢中的脱氧脱硫作用。实验结果说明,稀土的加入量越高或溶解在钢中的稀土量越高,钢中氧的活度越小。当稀土加入量小于0.07%时,稀土完全以夹杂物形态存在于钢中。钢中原始硫含量较低时,铈在16锰钢中没有明显的脱硫作用。当钢中原始硫含量大于或等于0.036%时,钢中硫含量随稀土加入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3.
前言电解质粘度是稀土熔盐电解研究和实践中引为关注的问题。在稀土熔盐电解过程中,电解质的分离程度、析出金属的汇集能力、溶解金属的扩散的氧化速度、阳极气体的转移和排放速度、熔盐电导性、氧化物粒子的沉降速率等均与熔盐粘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在碱性炉衬的感应炉内冶炼了22炉钢。脱氧用铝量为0.8kg/t。所用铈铁的稀土含量为90%,硅钙的牌号为CK30。合金用铁皮包着,出钢1/3时用钢棒插入钢包中。钢种为30CrMnSiV和35CrMoV铸钢。取样做电子探针、相分析和岩相分析。用化学分析电解分离的残渣的方法,研究氧化物非金属夹杂物。  相似文献   

15.
专利信息     
专利名称:常温电解分离锡包铜线的方法专利申请号:CN201010298426.1公开号:CN101935848A申请日:2010.10.04公开日:2011.01.05申请人:普宁市长欣五金有限公司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解分离锡包铜线的方法.本方法主要解决电解锡过程中电解液的电离平衡问题,使阳极铜线表面的锡迅速地溶解在电解液中变成亚锡离子.亚锡离子在稳定剂的作用下顺利地在阴极得到电子附着在不锈钢阴极板上,达到能够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硼钛微合金化结构钢析出相的电解萃取方法;通过测定电解残渣的溶解曲线,确定了碳硼化物与氮化硼相定量分离的条件;测定了不同试验钢中各析出相的结构和含量,以及含硼结构钢中的固溶体、碳硼化物和氮化硼中的硼含量。结果表明:文献中所推荐的用氯化钾和柠檬酸水溶液作电解液的电解条件并不适合本合金,确定了以四甲基氯化铵和乙酰丙酮的甲醇溶液为电解液的新的电解条件,在此条件下可以将碳硼化物和氮化硼相定量分离;不同样品的碳硼化物的溶解时间不同,可以通过电解残渣的溶解曲线来确定。本文所确定的电解萃取方法已用于硼钛微合金化结构  相似文献   

17.
在电解提纯的过程中部分铜砷离子会溶于电解液中,影响电解提纯效果导致提纯难度增加,基于此研究铜电解液净化工艺中铜砷的高效分离与回收方法。方法 :首先,以酸洗、铜电积、硫化氢处理、硝酸处理等步骤,设计铜砷的高效分离与回收方法,其次,使用滴定法参考GB11198.1-89标准测定了铜电解液的实际酸度;然后,使用ICP-AES法测定了溶液中的铜砷等金属元素,最后,使用红外光谱法进行分析,测定回收冷冻晶渣的元素含量百分比,从而完成铜电解液的铜砷高效分离与回收。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试验的铜电解液净化工艺中的铜砷的高效分离与回收方法进行分离与回收后,能有效降低铜电解液的铜砷含量及冷冻晶渣的铜砷百分比,满足铜砷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8.
钢中稀土铈与低熔点金属铅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铈与铅在低碳钢中的熔渗实验,利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探针和量子力学成键理论,探讨了钢中稀土铈与低熔点金属铅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铈与铅聚集的区域,均有显著的氧含量,由此推出,在高温处理过程中相互作用所形成的高熔点化合物CePb在氧化介质中极不稳定。  相似文献   

19.
本发明涉及一种铈镁合金的制备工艺,属于稀土火法冶金技术。在氯化物熔融盐体系中,控制氯化铈和氯化镁的加入量,电解过程中铈和镁在阴极上共同析出成为铈镁合金。该工艺操作方法简单,金属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20.
在低温条件下(≤-20℃),选择非水电解液2.5%CuSO_4+2.5%柠檬酸+1%H_3PO_4+94%甲醇,恒流电解,电流密度≤50mA/cm~2分离铜中固溶态铈量,讨论了该方法对夹杂态稀土的破坏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