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山地城市空间结构须适应山地生态环境特点是山地城市规划第一原则,对山地城市进行自然生态环境适宜度评价并整合城市发展与生态资源的时空格局是山地城市规划的第一基础,山地城市的非建设用地关系着城市的生态安全、控制着城市人居环境质量,需要科学规划,山地城市规划的工作方法是多学科合作交融、全方位思考总结、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结合,以上内容构成已故黄光宇先生山地城市生态化规划的学术核心,并在其所完成的规划工程中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山地城市之魂魄。  相似文献   

2.
衣元文 《城市建筑》2014,(27):62-6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也被重视起来。在未来的城市建设当中,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使其能够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首要任务。本文就意在探讨当今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及生态城市规划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也被重视起来。在未来的城市建设当中,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使其能够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首要任务。本文就意在探讨当今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及生态城市规划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传统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指出正是由于在传统城市系统规划与设计中,忽视了自然生态原理导致了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因此传统城市规划与设计应从自然生态原理中寻求启示。最后,提出了实现城市规划制度生态转型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规划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不仅仅局限于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城市环境规划中,而是涉及到城市规划的方方面面,致力于将生态学思想和原理渗透与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并使城市规划"生态化".同时在应用生态学的观点、原理、理论和方法的同时,不仅关注于城市的自然生态,而且也关注城市的社会生态.关注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北欧生态城市规划及其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饶戎 《规划师》2004,20(12):105-108
北欧的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是对自然生态资源的规划管理与利用,规划针对各种自然生态资源进行实体化的设计与管理,并制定生态法律及控制指标。认知理念的差异,是中国与北欧国家生态城市建设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的核心因素。在中国特有的社会与政策法律法规条件下,生态规划及生态建设的推进从本质上取决于国家和政府。  相似文献   

7.
张建军 《中州建设》2006,(12):65-65
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前提和基础。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和生态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分布,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的提高等。  相似文献   

8.
《门窗》2014,(12)
目前城市低碳生态规划存在不足,今后应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科学编制规划方案、做好低碳生态设计工作、合理利用自然生态设施、注重自然生态走廊保护,并重视新能源新材料应用。从而推动城市规划水平提高,为人们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与氛围。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城市水环境的生态安全规划的现状问题、根源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应管控手段的基础上,探讨了广州市城市水环境建立水源保护区、自然生态保护区、河涌生态保护廊道的分级保护措施,以及与生态绿地保护相结合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进行统一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规划师》2016,(11)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镇人口膨胀、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城市病"日益突出。智慧城区和生态城区是破解城市发展问题的两个不同视角,城市的智慧性和生态性有极大的关联,并逐渐融合在现代城市规划研究中。文章通过对我国智慧城区建设现状的分析及规划策略的研究,提出基于生态策略的智慧生态城区规划策略,并结合广西南宁五象新区建设国家级绿色生态和低碳示范城区的目标,在智慧五象的规划中进行生态策略的运用和尝试,以期引导广大规划师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的回归和关注。  相似文献   

11.
对现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立足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对城市生态系统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分析了现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制定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相关生态问题 ,以及这些问题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后果。针对这种情况 ,提出建立以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从制定新的土地利用及评价标准体系入手 ,在原有土地利用建设经济性指标基础上增加土地自然生态功能指标、土地社会经济性指标、土地文化资源指标三方面内容 ,为全面剖析城市“土地”的生态综合价值提供系统科学的依据 ;在规划编制中根据新标准增加土地基本综合生态状况评析、土地利用潜力评估过程 ,以确定适地性的土地利用指标体系、土地利用方式方法、适宜的建设开发强度 ,建构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形态结构。使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更符合城市生态系统的内在机制 ,切实发挥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对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凌利  吴俊勤 《规划师》2000,16(2):88-91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关系到城市系统健康、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作者意在通过对城市生态环保综合规划所涉及的相关方面的分析,技术性地探讨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与发展规划的综合性特点,认为城市环保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综合考虑,统筹安排,有机融合,此乃目前城市规划和建设发展所面临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湿地是“地球之肾”, 人类社会赖以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资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湿地资源的生态安全和自然格局受到严重威胁,亟待从城市规划角度加以控制和保护。本文基于合肥市湿地资源现状调查结果,通过分析湿地资源现状保护存在的问题,对于如何保护与合理利用城市湿地资源提出了规划对策,对进一步探讨和完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湿地保护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潘昭宇 《福建建筑》2012,(10):9-11,15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全面实施,合理规划、开发和利用资源,有效保护城市生态环境,需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本文以梁滩河为例,在地图重叠法的基础上考虑了不同评价因子的权重,并应用Arcgis9.0软件对不同的图层进行分析和加权叠加,评价了梁滩河城市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性,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角度为城市总体规划提供了用地布局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上海节约集约土地资源的生态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作为特大城市,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空间紧缺,环境容量有限,如何将生态安全理念与土地使用规划相结合,探索节约集约土地资源的规划思路,是上海贯彻城乡统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以上海为例,从生态视角对土地作为一种生态资源进行分析,审视以往土地使用规划的传统观念,确立城乡统筹背景下紧凑发展的规划模式;提出上海城乡一体化要从注重对城镇规模的关注转向对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引导城市在空间选择上将有限的土地资源集中到城市化的重点区域和城市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16.
人类对自然保护的认知和理念决定了生态保护的方法与手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人们对生态保护的认识经历了4个阶段,其中以维持自然为核心的物种保护法和以生态服务为核心的生态功能法是当前生态保护规划的2种主流方法。从城市生态环境特征、生态问题和生态需求分析入手,提出了基于生态服务-生态健康(ES-EH)综合评估的城市生态保护方法。以哈尔滨空港新城为例,选取影响重大的6个生态因子,以加权叠加法识别出生态保护区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划定的10.36%的保护区保留了53.49%的生态调节、89.04%的文化服务和15.69%的生态支持功能,以及71.85%的重要生态结构和61.91%的生态高恢复力地区。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如何科学保护现存的生态资源意义重大,研究结果可为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及城市生态保护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邯郸市城市生态水网工程的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水环境质量在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论述了城市水资源循环模式,以邯郸市城市生态水网工程为例,分析了目前生态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北方城市水环境的规划、修复和生态利用.  相似文献   

18.
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生态之道,城市与人都离不开水。而城市水系规划是处理水危机、保障城市安全、恢复生态平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系统性规划。本文从旅游生态安全格局的视角研究城市水系规划,介绍了水系及其类型,阐述了城市水系规划的原则、目标、内容及方法,并以运河古城台儿庄为例,探讨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实现水系规划与城市旅游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申佳可  王云才 《风景园林》2020,27(10):37-42
城市扩张带来的生境破坏及生态系统服务水平下降导致城市生态风险加剧。景观生态网络规划成为解决这一矛盾并响应国家生态文明政策的主要途径。基于对现有景观生态网络规划方法及其不足的梳理,提出构建以生态系统服务绩效提升为目标,基于融合功能与结构空间优先级的景观生态网络整体优化的概念与方法框架。该框架回应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对生态空间体系规划的新需求,并强调了4个核心策略:基于城市生态问题的关键生态系统服务诊断、整合生态资源供给与人类社会需求的生态源识别、遵循生态系统服务交付过程并结合城市发展规划的廊道提取与网络结构修正、兼顾网络功能与结构价值最大化的生态用地多情景开发,以探索适应城市扩张、提高生态系统服务绩效的生态网络规划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