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岸坡水平排水孔的渗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作用是岸坡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航道岸坡整治工程中,岸坡排水设施必不可少。水平排水孔可以有效排出岸坡土体内部地下水,降低地下水水位。通过三维非稳定渗流数值模拟,分析了岸坡水平排水孔的排水效果。首先,对排水孔室内模型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一致,坡体中地下水向水平排水孔汇集并排出坡体;之后,对典型岸坡渗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其结果表明,水平排水孔的排水效果较为明显,可以加深对于渗流场的控制范围,孔深越大,排水效果越好。研究成果可为水平排水孔在航道整治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碾压混凝土坝的坝体排水一般采取钻孔、埋设透水管或拔管等方法,对于斜向排水孔,很难保证孔斜的精度,埋设透水管或拔管法对碾压混凝土施工又有较大影响。云镇水库的坝体排水设计通过设置岸坡斜井和水平排水体,全部采用竖直排水孔的钻孔方法,完全避免了对碾压混凝土施工的干扰,钻孔精度也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1999年江垭大坝三中孔首次泄洪发现,在216m库水位,水舌出挑坎后,向二侧扩散,部分水体落到岸坡,引起局部冲刷。根据泄洪调度的要求,在库水位216m以上,仍存在中孔单孔单独泄流工况,而随库水位升高,水流扩散落入岸坡的范围可能增大。为了大坝安全泄洪,有必要进行局部体型优化,避免大坝下泄水流因扩散过度造成对岸坡的冲刷。另外,根据1998年洪水条件及新的城市防洪标准,经有关部门批准,江垭水利枢纽将大坝抬高3m。虽然泄洪建筑物体型不作较大修改,但泄洪调度方式需根据抬高水位条件重新调整。根据试验成果,大坝边表孔两侧边墙收缩角由8°增至11.314,°末端延长3m,边墙末端顶高程由160m加至165m,这样基本不改变原设计体型,水舌基本不冲刷岸坡,综合水力特性较佳。  相似文献   

4.
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于2003年1月至6月堰体全线修建至堰顶高程140m,基中河床部分为1996年11月施工完毕,岸坡部分于1999年3月施工完毕。2003年5月20日三峡水库开始蓄水,其水位从堰前78m蓄至135.9m;RCC围堰正式挡水,三峡水库水位稳定在135.5m左右,最高蓄到139m。在水位从堰前78m蓄到135.9m期间,RCC围堰排水孔涌水量有随水库位上升而增大的趋势,为了研究RCC围堰在三峡水库蓄水期间的稳定性,作者采用全新面录相查清排水孔的渗水点及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综合水化学分析,涌水量作趋势分析、变形资料分析;最终得出RCC围堰排水孔涌水量在水位上升至135.9m时已达到极限,排水孔涌水对围堰的稳定性无影响的结论。为了减小下游三期主体工程排水压力,提出了对主要涌水部位进行处理的建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水位升降对荆江高滩岸坡渗流场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分析长江荆江中州子河段高滩岸坡稳定性,考虑该河段水位变化特点,以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为基础,应用 Geo-studio软件seep/w渗流分析模块,对该河段二元土体结构高滩岸坡进行了渗流场模拟。结果表明:江内水位上升初期及下降期间,岸坡渗流以指向江内为主,且渗流方向随着水位升降而变化;当水位升降速度小于土体渗透系数时,土层内浸润线基本与江水位同步变化,反之则浸润线明显滞后于江水位变化,且水位降速越大,地下水位坡降越大,不利于岸坡稳定;水位上升时,岸坡内最大孔隙水压值增大,负孔隙水压区(非饱和区)减少,反之则最大孔隙水压值减少,负孔隙水压区增加。  相似文献   

6.
刘承新  潘金鹤  李志 《人民长江》2010,41(21):45-47
宜昌市城区长江岸坡由于受地质、地形,以及江水冲刷、地下水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其稳定性堪忧,防洪形势相当严峻,只要长江水位超过52.50 m(黄海高程),城区则会受到外洪内涝的威胁,需对岸线进行综合整治。详细分析了岸坡破坏型式及影响岸坡稳定的因素,以"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宗旨,提出了将岸线整治与城市景观相结合的加固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长江干堤护岸工程施工影响岸坡稳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辉  喻可忠 《人民长江》2006,37(9):63-64
长江干堤护岸工程施工中最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是岸坡稳定问题.影响岸坡稳定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岸坡的物质组成、形态和岸坡结构等是内因,它们决定岸坡变化破坏的类型、范围、程度.而江水的冲刷、水位的涨落、地下水渗透是岸坡破坏的外因.通过在洪湖长江干堤护岸工程的施工地质工作实践,调查和了解了岸坡的各种地质结构,对造成岸坡失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在施工中出现的岸坡渗透变形、崩塌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处理措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黑河下游地区地下水与植被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借助遥感方法,结合地下水水位观测数据,在区域尺度上定量地研究了我国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地下水水位埋深及与植被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植被生长的临界地下水水位埋深为4.0 m,适宜植被生长的地下水水位埋深范围约为2.6~4.0 m,当地下水水位埋深为2.8 m左右时,植被长势最好。  相似文献   

9.
在膨胀岩渠坡采用换填黏性土方案处理的基础上,对其排水方案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不同边界条件下的相关渗流分析结果。依据对成果的分析,提出了预测地下水水位或施工期地下水水位低于渠底的渠段、预测地下水水位或施工期地下水水位高于渠底3 m以内和高于渠底3 m以上渠段渠坡排水的处理措施。所采取的排水系统相对独立,根据地下水水位及膨胀岩渠段所处位置的不同,采取了不同形式的排水布置,并对坡顶截流沟进行防渗处理。  相似文献   

10.
长江堤防工程软质岸坡的典型加固处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长江河岸不同软质岸坡类型,介绍了砂石桩、导渗盲沟、块石及卵石完全换填、杉木桩、块石回填挤淤并辅以铁丝网等加固处理方法及其适用特点,并通过长江重要堤防护岸工程中的多个工程应用实例对这些方法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验证,实践表明其效果已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1.
徐凌云  逄勇  付浩 《水资源保护》2016,32(3):121-126
在现场调研和资料搜集的基础上,利用MIKE11模型建立望虞河西岸一维河网水环境数学模型,开展了望虞河西岸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计算和引水顶托条件分析,研究如何在望虞河西岸总量控制不达标的现状下通过引水顶托条件的研究来保证引调水期间望虞河入太湖水质达标。结果表明:1近期望虞河西岸污染物限排总量控制目标仍然无法实现;2当水位差值低于控制水位差时,望虞河引水;当水位差高于控制水位差时,西岸排水;3方案1情况下望虞河从长江连续引水19 d后需要对西岸进行一次排水;方案2情况下望虞河从长江连续引水24 d后需要对西岸进行一次排水;方案3情况下望虞河从长江连续引水10 d后需要对西岸进行一次排水;方案4情况下望虞河从长江连续引水15 d后需要对西岸进行一次排水。  相似文献   

12.
崩岸整治新技术试验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崩岸险情严重危害堤防工程,因此研究其治理方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概述了崩岸的成因及一般的整治方法,阐述了长江中下游3个崩岸治理试验工程采用的新措施、新材料及施工新工艺。试验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实践说明,将带锚桩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等水上护坡结构与水下模袋排体通过锚定沟连接成一个抗滑的整体是新型护岸工程设计的关键,护岸工程的排渗与稳定计算是试验工程的设计要点;采取垫土工布抛石在长江上是可行的,其经济技术指标明显好于我国以往的抛石护岸方法;岸坡上充灌再向水下拖拉铺排的施工方法解决了新技术的水下施工问题。试验工程所取得的成果与经验在崩岸治理中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研究河水与地下水的水化学同位素特征及相互作用,对流域内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地处神府东胜煤田的黄河流域内的乌兰木伦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和两端元模型分析流域降水、河水、地下水(矿井水、生活井水)的水化学特征、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探讨了流域内降水、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河水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和HCO3+SO4-Na型;矿井水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HCO3+Cl-Na型和HCO3+ SO4-Na型;生活井水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矿井水与河水联系较为密切。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受到大气降水和河水的共同补给,三者之间存在水力联系以及一定程度的水体转化。当地下水井深小于135 m时,大多数采样点河水对其补给贡献率为58.47%~80.94%;当地下水井深大于135 m时,河水对其补给贡献率为21.47%~58.69%。在地下水采样点距离河道8.8 km范围内,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贡献率超过45%,表明河水是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来源之一;当地下水采样点距河道超过8.8 km时,河水对其补给贡献较弱。随着水井深度的增加、与河道距离的增大,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贡献率越来越小。该研究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4.
河流水流因素、河岸几何条件、河岸岩土体性质及边坡坡顶裂缝的产生是河岸边坡失稳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建立河岸边坡在临坡水位升降、坡趾淘刷、车辆荷载、偶然作用等多因素影响下失稳的概化理论模型,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了折线边坡在多因素条件下的边坡抗滑稳定系数。重点分析了临坡河流水位、坡趾淘刷及裂隙水位对于边坡抗滑稳定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边坡抗滑稳定系数随着临河水位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在这过程中存在一个最不利的水位;同时,随着裂隙水位的增高,边坡抗滑稳定系数逐渐变小;边坡坡趾淘刷对于河岸边坡抗滑稳定性非常不利,随着淘刷高度及切入深度的增大,边坡抗滑稳定系数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15.
针对干旱区平原水库渗漏引起的坝后土壤盐渍化问题及防治措施,以恰拉水库为例,基于非饱和渗流理论,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水库在不同防渗措施与截排水系统的联合作用下对坝后地下水埋深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上游防渗、下游截排"的形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坝后农田地下水位,防治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相比无防渗和水平铺盖措施,垂直防渗措施结合截排水系统更能有效地将下游渗流稳定区的地下水位埋深控制在2.67 m,大于周边农田的"临界埋深"(2.45 m)。防渗措施与截水沟的联合作用重点解决了坝后渗漏水的"来源"问题,而排水系统不但可以保证截水沟控渗效果的持续性,还可以解决渗漏水的"去向"问题——坝后截排水系统与农田渠系的结合使坝后渗漏水用于农田灌溉,最终实现了坝后控渗、治理土壤盐渍化体系与农田灌溉体系相结合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宁夏平罗县井渠结合灌区地下水盐运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综合治理井渠结合灌区土壤盐碱化为目标,针对宁夏平罗县井渠结合灌区下游灌水难、排水难和盐碱化严重等问题,采用渠灌井排、井沟联合使用等措施,对作物进行适量和适时灌溉,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并监测井渠结合灌溉条件下田间土壤含盐量、地下水矿化度和水位埋深的变化情况,分析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对土壤含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井渠结合灌溉对降低地下水位效果显著。以黄河水为主要灌溉水源的宁夏银北自流灌区,地下水矿化度变化幅度较小;灌溉后的土壤表层含盐量骤降,0~40 cm土层的盐分变化较大;土壤盐分与地下水矿化度具有较强的线性正相关性,与地下水埋深呈负相关。研究成果对干旱半干旱区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盐碱地改良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贵州某电厂灰场位于河流左岸,离河最近距离仅20 m,灰场内岩溶发育。本文采用水量均衡法和地下水连通试验分析灰场地下水补排平衡关系。结果表明:灰场地下水向左岸饮用水源地排泄,并且接受河水补给,提出了既可以解决灰场渗漏,又能保证饮用水源地安全的防渗建议。  相似文献   

18.
Several superhigh dams (greater than 200 m in height) and many high dams have been built in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basin in recent years, and these dams have made total dissolved gas (TDG) supersaturation a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 A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tolerance and avoidance characteristics of rare and endemic fish in TDG‐supersaturated water in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over the past 10 years. These studies focused on specific species and specific sizes and did not identify a regular pattern that can be applied to all resident fish in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However, elucidating this type of pattern is crucial for fishery management and dam operations in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Data on the median lethal time (LT50), horizontal avoidance percentage, and vertical water depth of three rare and endemic species in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from previous studies were used in the current work. An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LT50 of fish and TDG supersaturation. The avoidance percentage of fish has a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DG supersaturation. Fish in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can use depth compensation to avoid the threat of TDG when the saturation is 130% or above but rarely avoid the threat of TDG when the saturation is less than 125%. We also described the tolerance and avoidance characteristics of fish in a TDG‐supersaturated river downstream from a super‐high dam. When the dam discharged a two‐year flood, the LT50 values of fish downstream ranged from 9.1 to 27.5 hr regardless of depth compensation. The avoidance percentage of resident fish ranged from 8.4 to 44.8%. The resident fish swam to a water depth of 2.43–3.33 m to avoid the threat of TDG.  相似文献   

19.
迤车水库土料场毗临大坝左岸,料场在开挖中出现边坡变形和滑坡现象,滑坡体顺河向长95 m,岸坡向长102 m,面积9 770 m2,体积约5.7万m3。为确保大坝安全及水库效益的发挥,设计上采用削坡减载,设置截排水沟、抗滑桩、混凝土挡墙及草皮护坡等综合治理措施,实施后,有效地防止了边坡的滑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