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尿素均匀沉淀、碳酸铵沉淀和草酸盐沉淀所得镍的化合物粉末及其热处理样品,采用SEM、XRD、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氮吸附仪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沉淀体系形成的粉末粒度和形貌等各不相同,且在热分解过程中的变化行为也不同。较低温度下(如400℃)的热分解产物较好地继承了沉淀粉末的原有特征;温度过高时(如900℃)则易导致显著的烧结团聚。  相似文献   

2.
采用 METCAL 软件创建计算模型,对沉淀 - 热分解法制备四氧化三钴材料的工艺进行了模拟,并简要介绍了过程模拟的步骤和思路。通过对工艺流程的模拟计算,得到了直观的物流分配走向、金属平衡和热平衡数据等,为四氧化三钴材料制备工艺工程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超微稀土氧化物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草酸盐沉淀、水蒸汽热分解制备了14种稀土氧化物超微粉末,其粒子的粒径在100~500之间,比表面积在150~50m~2/g之间。通过X—射线及红外光谱分析,对产物进行了鉴定。研究了14种稀土超微氧化物的最佳制备条件,并对其热分解机理作了讨论。观察了稀土氧化物超微粉末在真空中保存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邓昭平 《钢铁钒钛》2005,26(2):67-68
本发明介绍一种纳米二氧化钛液态前驱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按以下步骤进行:①将含钛化合物处理为正钛酸盐;②用纯水对所得正钛酸盐进行洗涤,得到正钛酸沉淀;③将能够与钛离子形成水溶性络合物的有机络合剂加入正钛酸沉淀中并加入纯水,所加水量为正钛酸沉淀中所含TiO2重量的0.1—5倍,经搅拌使所加入的有机络合剂与正钛酸沉淀充分反应,获得钛的有机络合物,即纳米二氧化钛液态前驱物。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制备出纳米二氧化钛液态前驱物,这种纳米二氧化钛液态前驱物的主要成分为钛的有机络合物,它与国外的“浆料型钛白”一样能够通过热分解获得纳米二氧化钛粉体。  相似文献   

5.
稀土Ce对钛基Ru-Ce-Ti涂层阳极电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分解方法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不同Ce含量的三元涂层Ru0.3Ti(0.7-x)Ce,O2,通过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测试,研究了涂层的电催化活性,通过扫描电镜对涂层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涂层中引入Ce可以提高涂层阳极的电催化活性,Ce的掺入量有一个最佳比,摩尔分数为0.2~0.3时电催化性能最好;适宜的热分解温度有利于含Ce涂层阳极性能的提高,最佳温度为450℃。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含Ti,V,Nb微合金钢的沉淀硬化特性,包括沉淀相的尺寸,数量,形状及化学成分,使用扫描透射电镜一电子衍射谱研究了大于10纳米沉淀的性质,使用原子探1地场离子显微镜研究了小于10纳米沉淀相的性质,对铸态和热加工状态试样中的沉淀相粒子进行了比较,解释了不同类型的沉淀相是怎样影响钢的组织,进而影响钢的力不性能的。  相似文献   

7.
黄铁矿处理过程中的二硫化铁热分解研究哈萨克斯坦工业大学冶金过程物理化学研究系进行了该项研究。研究了处理黄铁矿时,真空中或惰性气体中二硫化铁的预先热分解技术。为了获得类似于惰性气氛下所获得的产品,该大学作了不同含氧量下黄铁矿精矿的焙烧试验。结果表明,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硅酸盐岩矿中微量稀土元素(REE)和钇,包括用氢氟酸和过氯酸热分解岩矿试样,随即用钙作载体以草酸盐形式沉淀。将草酸盐沉淀灼烧成氧化物,然后把它溶于稀硝酸中,用此溶液进行ICP—AES测定,测定时用纯REE溶液作校准标样。该法应用于测定若干标准参考物料中的REE,并把所得结果与报道值作了比较,也已用于测定三种不同的硅酸盐岩矿试样中的REE和Y。  相似文献   

9.
水合稀土甲烷磺酸盐的热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建军  姜恒  宫红  苏婷婷 《稀土》2004,25(6):84-86
合成水合稀土甲烷磺酸盐Ln(CH3SO3)3·nH2O(Ln=La,Ce,Nd,Pr;n为结晶水个数),用热重法研究该系列化合物在不同气氛下的热分解产物并计算出n值,用红外光谱法表征这些化合物在空气下的热分解产物,用络合滴定法测定热分解产物中稀土元素的含量,研究不同气氛对热分解产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TG-MlS联用仪表征了不同温度下偶氮二甲酰胺热分解的气体种类,红外光谱表征了偶氮二甲酰胺在不同温度下的分解残留物,探讨了偶氮二甲酰胺的热分解机理以及氧化锌对其分解的影响.研究表明,偶氮二甲酰胺热分解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气相产物为N2、CO、HNCO,固体残留物为联二脲等;第二阶段的气相产物为NH3、HNCO;第三阶段的气相产物为NH3、CO2,固体残留物为尿唑等.ZnO的加入使得偶氮二甲酰胺热分解的第一阶段反应提前,第二阶段反应和第三阶段反应滞后.  相似文献   

11.
用喷雾反应法制备实心球形氧化铈超细粉末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针对喷雾热分解法制备的粉体含有个别空心粒子和破裂球壳,本文采用喷雾反应法获得了实心球形氧化铈。此方法在传统的喷雾热分解基础上引入水蒸气来提高液滴温度并延缓液滴的蒸发,同时在前驱体中引入草酸二甲酯为水解剂。随着液滴温度的不断增高,草酸二甲酯水解为草酸并与铈离子发生沉淀反应,从而在液滴内形成体相成核。此时的液滴经干燥、煅烧最后获得实心球形氧化铈超细粉末。  相似文献   

12.
采用TG-DSC分析仪和激光粒度分析仪对二水草酸钴在氩气中热分解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热分解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在150~275℃之间二水草酸钴失去结晶水,然后在275~350℃之间CoC2O4热分解为金属钴粉.同时在此热分解过程中,热分解产物于328.0~347.7℃之间的粒径变化最大;于347.7~500.0℃之间的粒径变化次之;在室温~226.2℃及226.2~328.0℃之间的粒径变化不明显.因此,为了制备出不同粒径的金属钴粉,可以分段性地控制二水草酸钴在氩气中的热分解条件.  相似文献   

13.
通过热重分析,研究了3种不同来源的钼酸铵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热分解反应时的失重行为,计算得到了混合物中不同相钼酸铵的重要百含量。  相似文献   

14.
采用热分析(TG、DTG、DSC)技术,在不同升温速率下进行高结晶水褐铁矿热分解非等温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高结晶水褐铁矿热分解过程分为缓慢热阶段和快速热阶段,采用改良Coats-Redffen积分法进行了非等温动力学参数计算,拟合线性相关性都在0.98以上。缓慢阶段和快速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8.69~20.63kJ/mol和94.31~102.55kJ/mol;升温速率对褐铁矿结晶水缓慢热分解阶段的影响不大,缓慢阶段热分解反应级数n=0.8,结晶水快速阶段热分解反应级数n=1。  相似文献   

15.
以偏钒酸铵(NH_4VO_3)在空气中热分解的热重-差热(TG-DSC)分析为依据,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偏钒酸铵在空气中热分解最终产物的物相和偏钒酸铵在空气中升温到DSC曲线不同拐点温度分解产物的形貌。研究发现,偏钒酸铵在空气中热分解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出现了中间相(NH_4)_2O·2V_2O_5,第二阶段出现了热分解产物由无定形状态转变成晶体的过程。偏钒酸铵在空气中不同阶段下热分解产物的形貌基本上是不规则的片状,但是最终产物V_2O_5的厚度较均匀。  相似文献   

16.
模拟研究了热轧普碳钢带在卷后冷却过程中AIN沉淀析出的情况及其对热轧钢带最终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冷却速率条件下,卷带温度越高,AIN沉淀析出量越多,固溶氮越少。冷却速率越快,AIN沉淀析出量越少,固溶氮越多。不同的工艺参数条件下,可以获得相同的AIN沉淀析出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用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控速淋浸浸出液制备晶形碳酸稀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控速淋浸工艺是应用于我国南方风化壳积型稀土矿浸出的一种新型工艺,其突出特点是浸出液稀土浓度高,杂质含量低,本文对不同组分,不同浓度的该工艺现场浸出进行了碳酸氢铵除杂试验,碳酸稀土沉淀条件试验以及晶形碳酸稀土的制备试验,取得了良好结果,对控速淋浸-碳铵沉淀工艺和矿山现行的池浸-草酸沉淀工艺的比较可知,前前比后者产品成本费可下降70%。  相似文献   

18.
铈锆氧化物固溶体前驱物热分解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纳米级铈锆氧化物固溶体,对铈锆氧化物固溶体前驱物热分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利用热重、差热分析等方法推测了前驱物的热分解机制。用Kissinger法计算前驱体的热分解活化能,Ea=137.80 kJ.mol^-1。通过Coats-Redfern法,采用不同的固相动力学反应机制研究前驱体的热分解动力学,确定其机制函数为:G(a)=[-ln(1-a)]1/2,判断前驱体热分解反应为随机成核-随后生长机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系统研究了三元材料、电解液的热分解问题,分析了不同电位及电解液的添加量对三元材料热分解的影响。研究表明,三元材料热分解过程历经层状到尖晶石再到岩-盐相的结构转变,同时伴随着氧气的析出。Ni含量越高,电位越高,三元材料的热稳定性越差,热分解温度越低,热分解焓越大。对于高镍材料来说,其热稳定性与充电过程中的结构相变存在对应关系,在相变转折处热稳性出现明显差异。电解液的分解历经锂盐的分解吸热及分解产物与气化溶剂反应的放热过程,其加入量对三元材料的热分解过程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中针对自行车和汽车废轮胎的热分解特性和溶胀性能进行了详细地研究。废轮胎热分解特性利用热重分析法对其热分解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 结果发现, 由于组成不同, 两者热失重曲线存在明显的差异, 热失重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 在温度230~320℃时, 汽车废轮胎和自行车废轮胎的热分解活化能为25kJ/mol, 350~450℃温度段活化能分别为80.5kJ/mol和49.1kJ/mol。溶胀性能的研究主要考察了苯、乙酸乙酯和二硫化碳, 在不同温度下对不同尺寸的块状废轮胎的溶胀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溶胀过程不完全遵守溶解度参数原则, 但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三种有机溶剂对自行车废轮胎的溶胀过程活化能较小, 溶胀更易发生; 根据SEM分析, 溶胀干燥后废轮胎表面具有更多孔隙, 能提升传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