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左卫尹 《印染》2023,(6):102-103
<正>中国传统服饰历史悠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传统服饰特征可以看出不同历史阶段人们审美思想的变化,以及不同服饰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受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服饰设计与审美更多表现在社会伦理、哲学思想与封建等级等方面。在经济文化交融发展的新时代,中国传统服饰中蕴含的审美思想和文化价值仍旧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国人的审美、爱好和品味,将优秀传统服饰元素广泛应用于现代服饰设计,能够推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走向世界舞台,促进中国服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琼  江晨 《印染》2022,(8):73-74
中国是衣冠大国,以汉服为代表的中国特色服饰在国际范围内受到青睐,不仅在时尚界有广泛受众,在文化领域同样存在热门话题。基于我国文化生态视域,历朝历代不同形制和风格的服饰已然成为一种具有中国历史特色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贯穿于中华文明发展长河,深刻展现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派别以及不同阶层的服饰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概括了中国古代服饰“服以旌礼”的总特征,由此引出对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介绍。通过对服饰变迁背后的历史时期内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的研究,使人们更为真切地感受到秦汉服饰的古朴庄重、魏晋服饰的飘逸娟秀,隋唐服饰的富丽堂皇,宋明服饰的高雅素朴和清代服饰简洁利落的独特魅力。而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之间在服饰上的巨大差异、统治阶级内部复杂严密的服饰制度也由封建礼乐文化所造成。纵观历史,在中国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并不断发展的中国古代服饰不仅历史久远、形式完备,而且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其传承的稳定性使之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庞大的服装体系。对古代服饰文化的整理和研究,有助于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推陈出新,实现我国服装事业在新时代的腾飞。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服饰是在不断的文化融合中逐步形成的,服饰的融合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各民族文化思维相互交流的状况.为此,以古代民族融合为线索,分析几大重要历史时期服饰的变化,论述服饰融合性思维形成的原因及规律.  相似文献   

5.
张丹 《辽宁丝绸》2012,(1):15-17,9
中国传统服饰意境凝结着中华文明在长期历史变迁过程中所积淀下来的丰富服饰文化精华。尝试通过研究中国传统服饰意境各个历史阶段的特征,拟以丝绸服装传递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文化内蕴,探讨在丝绸服装设计中渲染传统服饰意境、注重本土服饰文化品位、融合国际流行设计语汇,把真正的中国丝绸服装文化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王素亚 《西部皮革》2023,(20):81-83
拼布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中国传统拼布服饰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内涵。拼布服饰是一种用天然面料制作的服饰,它在对传统服饰元素进行再造设计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承载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文章以中国传统拼布服饰中的水田衣为例,从形式美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水田衣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从而展现中国传统拼布服饰独特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和唐朝服饰上宝花纹的研究,尝试探究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与唐朝服饰植物纹样之间的结合契机,并运用和合文化的思维从组成宝花纹的题材、结构布局、审美意蕴和整体构思四方面对唐朝服饰上的宝花纹进行解读,由此得出唐朝服饰上的宝花纹作为和合之花是彰显其内在和合文化内涵的纹样典范,并成为中国历史上绽放于唐朝服饰上千年不朽的盛世"合花"。  相似文献   

8.
王征 《印染》2023,(4):96-97
服饰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服饰的演变与历史文明发展息息相关。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服饰蕴含着丰富的精神与文化财富。中国56个民族的人口数量、生活环境、历史背景、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等各不相同,民族服饰的纹样、用料、搭配、造型各异。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拼布的起源,从经济、文化、心理、审美需求4个方面分析了拼布在服饰中形成的因素,从中国历史文化中寻找拼布服饰的原型,为拼布艺术在服饰设计中的运用提供历史借鉴,充分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从物质文化角度进行服饰历史研究的书,近年来出版颇多。徐晓慧的《六朝服饰研究》是其中极具特色的一部新作。首先,从历史研究的角度,著作选取服饰作为切入点,是个非常新颖的研究角度,相当于横切面角度的历史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其次,从服饰研究的角度,以往对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多集中于通史研究,著作选取六朝之一极具时代特色的历史时期,对其服饰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11.
汉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文化,但服饰文化却因历史朝代的变迁,流失得相当严重。满族入关带给人们思想、文化、服制等方面的巨大冲击,导致了汉族服饰日渐消亡,现代中国的民族婚礼服更多的是满族服饰的影子。  相似文献   

12.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巅峰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一,同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之一,是封建文化发展灿烂辉煌的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再加上统治者对外交和丝绸之路的支持,使得其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之一。同时,在这一时期的服饰也是博采众长,特别是在女性服饰及其服饰图样的发展上,以其博大精深、雍容华美的风格,在中国服饰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个篇章,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熊琪 《西部皮革》2021,(9):85-86
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是汉服,汉服凝聚了中国的智慧以及文化,将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通过服饰呈现出来。就我国目前的服饰体系来看,现保存的历史汉服资料以及市场上流行的汉服款式多种多样,无论是从图案花纹还是从走线方式上来看,它们都呈现出多样性。秉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现代服装的设计需要借鉴传统汉服造型元素,其保留的元素有可能激发设计师思考现代服装的改进方式。  相似文献   

14.
京族是中国仅有的海洋民族,其历史文化深厚久远,是中国重要的民族文化组成部分。京族人主要聚居在中越边境的东兴市,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文化多元的京族民族服饰。京族服饰深受越南文化影响,其服装色彩、结构与越南服装“奥黛”相似,二者同源,但随着两国近代不同的历史发展,造就了不同的服装风格。京族服饰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服装设计创新元素的重要宝库,对京族服饰的研究与学习,结合高校京族服饰设计课程建设,能够更好地探究京族服饰背后的文化,推进广西地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历史文化不仅表现在人们的风俗习惯,更表现在见证了历史演变的服饰文化。其中蒙古族由于地理因素,长期处在草原地带,故人们均以身穿长袍为主。另外,蒙古服饰是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它体现了蒙古族的文化习惯,同时展现了传统文明的多样性。本文将以科尔沁和扎鲁特两部落为例,深入探讨两部落的服饰区别、服饰渊源、变化即承载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东方泱泱大国逐步以更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的积淀中凸显了其有别于别国其他文化的民族色彩。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作为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承载着一种代表性的情感基调与民族性的文化内涵。本文以清代服饰的历史事件为根基,以清代宫廷、民间服饰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满汉融合为契机,探寻中国清代服饰的更迭与文化的交织,使服饰与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进而体现出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17.
云南彝族服饰的结构和色彩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以多元化美为结构整体,以自然美作为色彩基调。其展示的历史演变、生活风貌、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都具有浓厚的艺术审美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婚礼意味着两个人从相识、相知到相爱,开始新的家庭生活.在注重礼仪文化的中国,新娘的婚庆服装就有许多历史传承和时尚演绎.文章从婚庆旗袍的由来、改良和发展等方面,介绍了婚庆旗袍服饰和配饰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倡导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服饰是人们情感的宣泄和世界观、价值观的外在表现,本文分析了原始社会的历史文化,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和南北朝、隋唐、满清等典型封建社会的历史文化,以及近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对我国服饰的影响,从服饰的演变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水平、文化思想、社会阶层观念和政治阶级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丝绸服饰纹样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文章在翔实的史料基础上 ,整理出古代各个历史时期丝绸服饰纹样的特点 ,并据此认为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 ,由先人们创造的丝绸服饰纹样对当今丝绸纹样设计的重大影响 ,实际上正体现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继承 ,显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丝织技艺水平 ,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它是中国和世界的科学文化遗产的珍贵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