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激光淬火工艺是一种新型的热处理加工工艺.为了提高激光淬火质量,本研究对轴承钢GCr15试件进行激光淬火实验.在实验中分别改变激光淬火主要工艺参数——光斑大小以及激光束扫描速度等,测量淬火后淬火区域表面硬度,以分析激光淬火工艺参数对试件表面硬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激光淬火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可以得到较高的淬火硬度.本研究为实验确定较佳激光淬火工艺参数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2.
用300瓦连续CO_2激光器进行了锡林金属针布激光淬火试验,生产速度述21.4米/分,齿尖硬度达HV824—1064,本文论述了试验过程及其在生产应用中可以预期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金属针布使用寿命,从激光淬火硬化层形成机理、传热及激光淬火硬化层特性两部分阐述了激光淬火的基本原理,详细介绍了自主设计的金属针布齿条激光淬火试验定位装置的设备参数、装置设计及试验方法,通过对金属针布齿条进行激光淬火试验,测定其齿尖硬度、金相组织,并与火焰淬火进行对比。指出:激光淬火试验装置定位精度可达0.03mm,相比火焰淬火采用激光淬火后金属针布齿条第1点硬度值提高约6%,第2点硬度值提高约17.9%,且可控性较高,淬火质量更加均匀稳定;激光淬火使金属针布齿条齿尖硬化层组织得到细化,晶粒平均直径约2μm,优于平均直径约为15μm的火焰淬火晶粒;激光淬火工艺可节约可燃气体和淬火油,淬火过程基本无环境污染,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4.
用常规的热处理工艺一定程度上提高压铸模型芯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对于工作环境十分恶劣的型芯,使用寿命依然很短。激光淬火具有热影响区和材料变形小、精度高、淬火硬度高、淬火后无需再加工等优点,给型芯表面硬化提供一种新的技术途径。但现代产品形状复杂,压铸件的工作面无需进行二次加工即可使用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淬火后型芯的精度和质量要求很高,使激光淬火难度加大。对因复杂型芯激光淬火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因素与淬火质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实际淬火中加强各因素的控制,提高淬火质量。  相似文献   

5.
陈志玮 《纺织器材》1992,19(2):22-26
国产盖板针布针尖淬火硬度偏低且不稳定,影响了盖板针布的梳理性能和使用寿命。本文采用高频淬火技术,自行设计了盖板针布传送机构和感应圈。经过试验,探索了最佳工艺参数,使盖板针布针尖淬火硬度稳定在 HV688以上,从而提高了盖板针布的质量,并延长使用寿命1年以上。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模具钢EX1性能,课题组采用5 k W光纤激光加工制造系统激光器,对EX1钢表面进行激光强化处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激光强化工艺参数(激光功率P,扫描速度v)对EX1钢激光淬火层的组织、硬度及摩擦磨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激光强化处理后硬化层的显微组织明显细化,淬火区硬度明显高于基体。该研究提高了EX1钢表面的光滑度,降低了摩擦因数。  相似文献   

7.
运用高能等离子弧束在常压下快速扫描均匀涂覆镍铬合金渗剂的磨辊辊齿表面,可对辊齿进行多元共渗和自激冷淬火复合强化处理,合金元素扩渗层达40μm,整个硬化层深度为200~270μm,合金化层硬度约为729.5HV,淬硬层硬度为815.2HV。通过硬度测定和组织分析,辊齿表层硬度提高约50%,硬度梯度分布合理,且齿有较好的韧性,可有效提高辊齿的耐磨性,延长辊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利用正交实验所优选的工艺参数对汽车覆盖件拉延摸具GM246进行激光淬火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P=3.5KW,光斑为3mm×24mm,扫描速度V=500mm/min时,获得最佳的处理效果,硬度最高可达58HRC。采用此工艺参数对柳州某微型车尾门外板拉伸模凹模激光淬火处理后,修模率下降。  相似文献   

9.
磨粉机齿辊等离子弧表面淬火硬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磨粉机齿辊工作过程中长期存在的磨损问题,应用等离子弧束对辊齿表面进行淬火处理,增强辊齿耐磨性,以提高制粉效率.对磨辊表面的硬化层深度、表面硬度以及沿硬化层深度方向显微硬度分布状况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组织变化进行了理论分析.磨辊齿经等离子弧表面淬火后硬化层的厚度约为0.3 mm,硬度值可达到850 HV.  相似文献   

10.
沙市市自动化应用技术研究所金针布激光热处理科研组采用激光对金属针布淬火,已获得试验室成功。激光淬火与现行的热处理工艺比较,已充分显出其独特的优越性能,淬火质量好,经激光淬火的60~#钢丝制造的金属针布,齿尖硬度在HRC62°以上,基部硬度在HRC13°以下,  相似文献   

11.
白滨 《五金科技》2001,29(1):23-26,28
轴承保持架窗孔模及压坡模冲头用常规淬火回火,获得基体和心部的硬度和强度。硬度为45~50HRC(窗孔模)、50~55HRC(压坡模冲头)。保证使用时有足够的抗冲击强度和韧性,防止刃部基体塌陷。激光相变硬化,使模具表面具有高硬度,显微硬度为849~927HV0.2;超精细隐针马氏体结构。赋予模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强韧性,使用性能得到改善,模具寿命成倍提高。窗孔模为1.54倍,压坡模冲头为4.3倍。  相似文献   

12.
针对磨粉机齿辊工作过程中长期存在的磨损问题,应用等离子弧束对辊齿表面进行淬火处理,增强辊齿耐磨性,以提高制粉效率。对磨辊表面的硬化层深度、表面硬度以及沿硬化层深度方向显微硬度分布状况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组织变化进行了理论分析。磨辊齿经等离子弧表面淬火后硬化层的厚度约为0.3mm.齿槽受影响较小.硬度基本不变。不影响磨辊的重复拉丝:辊齿表面淬火硬化层的硬度分布不均匀,硬化层的显微硬度的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最高硬度在次表层,硬度值可达到850HV。  相似文献   

13.
激光作为一种精密可控的高能量密度的热源,可对金属表面进行多种强化处理。其中激光相变硬化最为成熟,在工业生产中己得到广泛地应用。经激光强化的含硼灰铸铁送料辊的硬度比高频淬火高约16%,达到HRC60,耐磨性提高4倍,己在生产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4.
孙先后  曹荣 《纺织器材》2002,29(2):9-10,16
研究了齿条固体渗硼的工艺,渗层组织,性能及渗硼和淬火两种工艺的特点,结果表明:固体渗硼齿条的硬度高达1600HV-1800HV,耐磨性和使用寿命均明显优于普通淬火齿条。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国产纺锭杆易磨损,寿命短的问题,在分析了传统加工工艺在整体淬火后直接精磨,导致回火烧伤,纺锭杆尖部金相组织变化,大大降低纺锭杆尖部的耐磨性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三点激光淬火热处理新工艺,指出采用激光淬火新工艺,可以克服传统工艺的不足,淬火后的纺锭杆表面硬度提高到HRC65,而其表面粗糙度不变,大大提高其寿命,为纺织厂节约成本,提高质量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激光功率下对Q235B钢表面进行了激光熔覆,观察分析了不同功率下熔覆层的宏观表面形貌,测试了熔覆层的硬度,并进行了拉伸和冲击性能试验,所选用的合金粉末为Ni60+15%WC。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激光功率对熔覆层的表面质量有很大影响,随着激光功率的提高,熔覆层表面开裂的几率会增大;熔覆后的试件表面硬度和力学性能较基材都得到了提高,且激光功率P=3.0kW时提高程度最大,即硬度提高了227%,抗拉强度提高了14%~39%,冲击韧度提高了近50%。  相似文献   

17.
邱亚雄  葛红 《金属制品》2013,39(5):30-32
在感应加热油淬火—回火弹簧钢丝生产过程中,淬火油产生的油烟恶化车间环境,对车间操作工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将油改为自来水,并对12.5 mm 55SiCr弹簧钢丝分别进行自来水淬火和油淬火,自来水淬火温度920℃,回火温度500℃,线速度19.0 m/min;油淬火温度925℃,回火温度497℃,线速度15.0 m/min。将2种工艺生产的弹簧钢丝分别进行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分析,自来水淬火、油淬火生产的弹簧钢丝抗拉强度和断面收缩率相差不大,显微硬度分别为440450,445450,445455 HV10。2种淬火介质生产的弹簧钢丝力学性均能满足客户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钢丝圈在钢领上高速回转,滑动摩擦显著,为此在用含碳量0.4~0.8%的高碳钢丝按所需形状做成钢丝圈后,还需进行淬火、退火等热处理,热处理之后镀镍、镀硬铬,或形成扩散渗氮层等,以此提高耐磨性。但镀镍钢丝圈 HV 只有200~300,硬度很低,如果使用条件极差,镀层的耐久性就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GCr15钢锭杆激光热处理的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激光器放电电流、扫描速度和离焦距离三者对激光硬化层的轴向深度、峰值显微硬度的相互影响规律。获得了典型的激光淬火硬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锭杆激光热处理工艺在技术上和在生产上都是可行的。在一定功率密度范围内,均能获得满意的硬化效果。  相似文献   

20.
激光淬火技术作为一种热处理工艺技术,随着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对其的理论研究不断地走向深入,激光淬火技术的先进性和优势也不断地显现出来。本研究首先对激光淬火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基于此,对激光淬火应用于各种材料不同零件的淬火效果、激光淬火工艺参数对激光淬火质量的影响以及激光淬火温度场仿真分析及其算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激光淬火技术的应用扩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