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TD-GC-MS研究加热温度40~250℃、加热时间3~120 min条件下皮棉的热分解行为,定性分析皮棉热解释放产物。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低于80℃时,挥发分基本为皮棉吸附物;温度在80~120℃时,热解产物中可见长链羧酸峰。随着温度升高,小分子分解产物的浓度逐渐增加。250℃时可作为棉纤维热分解的活跃温度点,热解产物中小分子物质增多,糠醇峰成为最高峰。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12)
<正>1试验目的为了进一步展示阿瓦提县今年推广的优良细绒棉品种,了解种业在今后拟推广的细绒棉新品种,给县委、政府科学推荐种植品种意见提供依据,让广大技术人员了解各细绒棉品种生产性状,为广大棉农推介优良品种,2014年在农业技术推广站领导的支持,在部分种业企业积极的配合,栽培组技术人员共同努力下,成功开展了5个细绒棉新品种的展示试验,现将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一、地下商业建筑的火灾特点1、不完全燃烧产物和有毒气体含量多,火场内部温度高,阴燃火势隐蔽,易引起复燃。地下建筑因其密封性好,火灾后大量物质的燃烧速度与燃烧的充分性受到影响,造成燃烧速度慢、阴燃时间长、产生浓烟和大量有毒气体,同时蓄热温度随之升高,产生高热烟气流。而当某一阴燃部位突然同外部空气形成对  相似文献   

4.
一、棉花的燃烧特性棉花属植物纤维扁管状,直径15-19微米,长25~45厘米,主要成份含纤维素93-95%、蜡质1.2%、脂肪0.6%和果胶等,都是可燃物质。它的燃烧特性是;(一)易燃性:由于棉花纤维细小蓬松,与空气接触面很大,遇到微小的火星就能被引燃。燃点150℃、自燃点407℃、燃烧速度为木材的16-25倍,着火后蔓延快。(二)阴燃性:棉花具有很大的孔隙度,按棉花的比重利棉花的体积百分数计算,孔隙度在60~70%左右,能维持缓慢的燃烧。如棉包在运输和储存中混入火种,由于氧气供应不足,燃烧常在局部或小范围内缓慢阴燃,明燃时…  相似文献   

5.
针对变电站传统火灾报警系统存在误报、漏报率高,无法根据站内不同区域重要性采取严格程度不同的火灾报警及消防措施问题,笔者提出一种基于数据融合技术的无人值守变电站火灾探测算法。在数据融合技术的特征层,采用BP神经网络对探测区域内温度、烟雾体积分数、CO体积分数3种特征参量进行数据融合,预测输出明燃火及阴燃火的概率;在决策层,通过模糊推理将特征层输出的火灾概率与火灾延续时间、火灾风险度和损害度3种附加信息进行数据融合,最终决策输出火灾报警等级。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快速准确识别出明燃火及阴燃火场景,并能根据不同探测区域的重要性差异给出合理报警决策,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6.
纵向通风风速对锯末正向阴燃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通风条件对阴燃过程的影响,笔者利用小型阴燃试验炉,研究了纵向通风风速对落叶松锯末正向阴燃过程中的阴燃建立时间、阴燃速度、阴燃温度和质量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通风风速下,阴燃的建立时间差别不大,但总平均阴燃速度随着通风风速的增加而明显增大;沿阴燃传播方向,不同位置处的平均阴燃速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阴燃温度均依次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当通风风速 v=0 m/s 时,阴燃最高温度达 451.9 ℃;锯末阴燃质量损失速率和最终剩余质量均随通风风速的增加而增大。研究结果可以为阴燃火灾事故预防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6)
汽轮机油系统担负着机组润滑、冷却和调速系统执行机构的控制等重要任务,当汽轮机油漏到高温热力设备或热力管道上时,将可能引起严重的火灾事故,危及整个电厂的安全,给企业经济带来严重损失。本文通过对某电厂两起高压缸保温材料发生阴燃事件的原因通过试验、理论分析,表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保温材料中渗入油,在高温蒸汽设备管道的烘烤下,油受热快速挥发并在保温层内不断积聚直至发生阴燃。针对汽轮机高压缸保温棉发生阴燃的原因,提出了防止高压缸保温棉阴燃的应对措施及建议,有效的预防高压缸保温棉阴燃事件的发生,保障电厂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
森林腐殖质阴燃向明火转变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树木凋落物形成的腐殖质为实验材料,利用自主设置的实验装置进行阴燃实验,分析不同空气流速、阴燃传播方向、外界热交换条件、含水率和粒径尺寸对森林腐殖质阴燃向明火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森林腐殖质阴燃稳定后,空气流速越大,阴燃传播速率越大,转变为明火的时间越短;与正向阴燃相比,反向阴燃不易向明火转变,且风速越大越容易熄灭,反向阴燃具有更大的安全性;外界温度对阴燃向明火转变的影响较大,外界温度越高,阴燃越容易向明火转变;森林腐殖质含水率大于20%(包括20%)时,阴燃不能产生明火,且无法自维持传播,逐渐熄灭;粒径尺寸对森林腐殖质阴燃向明火转变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对糠醛-丙酮不同条件下所得产物进行分析,研究反应物配比、温度、碱用量及时间对产物类型、产率的影响,证实体系内存在多种反应,产物因条件而异。  相似文献   

10.
对糠醛-丙酮不同条件下所得产物进行分析,研究反应物配比、温度、碱用量及时间对产物类型、产率的影响,证实体系内存在多种反应,产物因条件而异。  相似文献   

11.
自制中尺度综合阴燃实验平台,以2、3、5L/min的气流速率对软质聚氨酯泡沫(FPUF)样品P1、P2、P3(密度为20、30、35kg/m3)进行阴燃实验,以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仪对其阴燃特性、微观形貌及热解和动力学特性进行表征,探讨密度对FPUF的阴燃、传播速率、热解过程和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FPUF阴燃建立所需时间的长短依次为P2、P3和P1;阴燃传播速率随密度增大而增大,且随气流速率增大而更加明显;SEM结果表明,FPUF密度越小其孔径越大,越有利于气流通过;热重及TG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FPUF在氮气气氛下的热解大致分为200~330℃和330~450℃两个阶段,密度对其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二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自然对流条件下垂直向上阴燃向有焰火转化的机制,对竖直放置实验体中的聚氨酯泡沫进行了阴燃实验研究。根据在此条件下的阴燃特点,建立了稳定阴燃时实验材料内部的气流速度模型和阴燃向有焰火转化时的临界风速判定表达式。实验分析得出:在稳定阴燃时实验材料内部的风速在0.001~0.0024m/s的范围内,在阴燃向有焰火转化时实验材料内部的临界风速在0.63~1.07m/s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掌握林地腐殖质火阴燃温度变化特征。以南京栖霞区丁山的地表腐殖质可燃物为研究对象,将可燃物种类、可燃物燃烧深度、含水量、风速分别作为自变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组实验对照,建立了初步的阴燃蔓延模型,得出相关实验数据。数据表明,枯立木阴燃温度最高能达到689 ℃;地表土阴燃燃烧深度越深,阴燃持续的时间就越长,发生在土层表面横向的阴燃火蔓延决定了阴燃林火的范围,此外,因为阴燃的地下燃烧特征,阴燃会在地下将可燃物烧净,而地表没有燃烧,从而呈现空洞特征;当含水率大于42.3%时,腐殖质复燃的可能性极低;通过对比观察结果,风速对阴燃的复燃影响最为显著,燃烧深度则影响阴燃时间和燃烧范围。相关研究为今后的森林消防工作提供部分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以丙烯酸和501醚类单体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聚羧酸减水剂粉剂,将其与市售聚羧酸粉剂A进行对比,发现在相同加量下,自制粉剂对应的水泥净浆流动度更大且保持性也更好;对自制产物进行红外测试可以发现该产物中具有各聚合单体官能团特征峰,表明合成产物为目标产物,同时对该产物进行GPC测试发现该产物只有一个峰出现,并没有其余峰存在,表明该合成过程中,反应原料转化率高;对自制粉剂和市售粉剂A进行混凝土实验,发现在保持混凝土坍落度一致条件下,自制粉剂具有更高的减水率和更好的保坍性能,对应的混凝土试块在3、7、28 d的抗压强度也更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主设计的中尺度(0.60 m×0.25 m×0.25 m)阴燃实验平台,对密度为30、35 kg/m3的FPUF在2、3、5、7 L/min空气气流速率下进行阴燃实验研究。电加热器以8 k W功率从一端点燃样品,温度达到350℃时停止加热,研究气流速率对阴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3、5、7 L/min空气气流速率下,两种密度FPUF的阴燃建立时间随气流速率增大而减小,阴燃传播速率均随时间呈线性增长。在5 L/min气流速率下,最高温度(距离热源48 cm处)分别可达到410、390℃。不同气流速率下两种FPUF阴燃温度为T(5 L/min)T(3 L/min)T(2 L/min)T(7 L/min)。同一气流速率下,较低密度FPUF阴燃温度均高于较高密度FPUF。  相似文献   

16.
改性糠醛的合成、表征及其在环氧灌浆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糠醛与含有α-H的正辛醛发生羟醛缩合反应,生成一种新的毒性小甚至基本无毒的改性3-呋喃基-2-己基-丙烯醛,作为稀释剂代替具有毒性、挥发性较大的糠醛,应用于环保型高渗透型环氧树脂灌浆材料中,并对其固结体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初步探索。分别讨论了催化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的比例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 g/mL催化剂(以糠醛体积折算)、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3 h、n(糠醛)∶n(正辛醛)=1∶1.2条件下,产率可达到82.2%。并采用UV、IR、1H NMR、MS等分析手段对纯化后的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7.
正阴料内部开始,在焖烧发生几天或几周后被发现。为了更好捕捉火灾早期特征,瑞典隆德大学提出用左旋葡萄糖作为阴燃示踪剂的思路,并开展了棉花阴燃试验。结果表明燃火灾通常从材,左旋葡萄糖可作为示踪剂用于监测纤维类材料早期火灾,并在碳化棉或火灾产物出现前被探测到。试验中,在几立方厘米火灾冒烟时,就可探测到左旋葡萄糖的具体浓度。该项研究旨在开发左  相似文献   

18.
空调通风工况地铁站台初期火灾烟气运动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在地铁站台进行的火灾实体试验,对车站各种空调通风条件下棉绳阴燃火与聚氨酯明火的烟气速度、温度进行监测与分析,研究地铁中具有格栅镂空吊顶的车站站台在不同空调通风工况下火灾初期烟气运动的规律。多点风速探头和温度记录探头设置在火源正上方以及在距火源水平距离约2 m远的4个位置,分别设置在镂空格栅吊顶的上方和下方。在空调通风工况下,送风对烟气的上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火源的燃烧时间。对于阴燃火源,烟气温度的降低导致烟气很难升至吊顶上方。  相似文献   

19.
针对新版国家标准《图像型火灾探测器》(报批稿)中新增的灵敏度检测要求,研究典型ISO标准试验火的像素比特性和灵敏度检测方法。利用光学密度计、离子烟浓度计、烟雾视频测试装置等,分别对木材热解阴燃火(TF2)、棉绳阴燃火(TF3)和聚氨酯塑料火(TF4)进行数据采集与数据关联。通过高斯滤波、灰度分段线性变换和区域生长算法,对视频图像进行烟雾识别并计算像素比。通过高次线性最小二乘拟合,对多组试验火的光学浓度、离子浓度及像素比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分段特性进行分析。对采用TF2、TF3和TF4标准试验火进行VFD/S灵敏度检测的试验终止条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朱辉  朱垚垚  卢臻 《消防科学与技术》2022,41(10):1362-1366
摘 要:通过全尺寸电缆夹层试验平台,开展了电缆夹层早期(阴燃及初期)火灾探测试验,研究了温度场和CO气体蔓延特性,通过试验及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响应阈值的点型感烟、点型感温、吸气式感烟、缆式线型感温探测器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阴燃及初期火灾温度场衰减均呈现指数函数关系;到火源的距离不同,阴燃火灾CO气体传播平均速度基本相同,而初期火灾CO气体传播平均速度随到火源的距离增加而降低;缆式线型探测器报警时间比吸气式探测器提前69%,比点型感烟探测器提前82%;各探测器初期火灾响应时间比阴燃火灾平均提前56%;阴燃火灾条件下点型感温探测器出现漏报现象;高阈值火灾探测器与低阈值探测器相比,响应时间延迟10%~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