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IEC61850/MMS的电力远动通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电站通信标准IEC 61850是将来电力系统无缝通信系统体系标准的基础之一。本文对现有电力系统远动通信协议中存在的一些缺陷进行了分析,对将IEC 61850应用于电力远动通信的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IEC 61850和制造报文规范(MMS)的远动系统的网络结构与通信模型。同时,为了解决现有远动系统到新型远动系统的平稳过渡,本文提出了IEC 61850/MMS网关的结构模型和数据模型,并给出了其数据和服务同传统远动规约之间映射的实现方法。另外,结合基于IEC 61850的电力运动通信的需要,首次对MMS通信功能子集进行了设计与实现,使其成为一种面向电力远动的实时通信软件。通过基于IEC 61850的电力远动原型系统的开发和测试,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IEC 61850/MMS的电力远动实时数据交换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变电站通信标准IEC 61850是将来电力系统无缝通信系统体系标准的基础之一.该文对现有电力系统远动通信协议中存在的一些缺陷进行了分析,对将IEC 61850应用于电力远动通信的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基于IEC61850和制造报文规范的远动系统的网络结构与通信模型.同时,为了解决现有远动系统到新型远动系统的平稳过渡,该文设计了基于IEC 61850与制造报文规范的网关的软件结构和数据与服务模型,并给出传统远动规约与抽象通信服务接口之间映射的实现方法.另外,结合基于IEC 61850的电力远动通信的需要,首次对制造报文规范的通信功能子集进行了设计与实现,使其成为一种面向电力远动的实时通信软件.开发的基于上述模型的原型系统首次通过在某地区电网进行的工业现场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IEC61850是由IEC推荐的用于变电站自动化的标准通信协议。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看作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扩展,IEC61850标准思想同样适用。研究配电自动化的IEC61850建模与信息交互技术,并在DK61嵌入式开发板上模拟实际信息交互过程。首先,分析IEC61850标准信息交互模型架构及信息建模方案;而后根据配网自动化最基本的遥控、遥信及遥测功能划分模块,编写SCL配置文件定义不同功能模块的逻辑节点;最后,设计配电自动化信息交互系统客户端及服务器端算法,运用DK61开发套件模拟配电终端与主站之间的通信,验证系统的三遥功能。  相似文献   

4.
IEC61850是关于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的标准,目的是实现不同厂商产品之间的互操作性。IEC61850是一个完整的标准体系,主要包括设备模型、变电站配置语言、抽象通信服务接口、公共数据类、兼容逻辑节点和数据类、特殊通信服务映射等几部分。IEC61850主要采用面向对象的方式对设备进  相似文献   

5.
赵雪  吕晶晶 《电气开关》2007,45(6):23-26
针对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系统系列国际标准IEC 61850的陆续颁布和电力远动通信向网络化发展的趋势,在对该标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变电站的现状,建立了变电站通信网络,并提出了以实现IEC 61850协议为核心、以网关转换器为标志的传统变电站的改造方案.最后,通过IEC 61850和IEC 61970之间关系的讨论,探讨了未来遵循IEC 61850的无缝通信体系结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Agent和IEC 61850的电力远动通信系统模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黄敏  朱永利 《电网技术》2006,30(21):78-83
建立了一种兼顾现有系统又遵循IEC61850的新型电力远动通信系统网络结构,分析了基于IEC61850的远动通信的特点和要求,构建了新型远动通信的多Agent系统模型,给出了系统中的2类主要通信实体的模板。该模板将IEC 61850标准、远动传输任务以及软件Agent的特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IEC61850的实现及其在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最后通过开发实验室原型系统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IEC61850规约测试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IEC61850规约在变电站层的实现结构为客户端/服务器端模式,文章在IEC61850标准的信息分层、面向对象的数据对象统一建模、数据自描述和抽象通信服务映射等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符合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内通信系统的测试框架模型。通过模拟应用层调用IEC61850的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CSI库),设计了测试系统的架构,实现了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测试了IEC61850服务到MMS的映射(SCSM)以及IEC61850对象空间的创建和操作。同时,遵循面向对象建模和抽象服务映射的思想,对变电站内测试软件系统的实现方法以及应注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互操作性、可扩展性和高可靠性要求的实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500kV变电站遵循IEC61850标准统一建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500 kV桂林变电站的间隔层、变电站层全部遵循IEC61850标准统一建模.500 kV桂林变电站采用Ps6000+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过IEC61850通信协议实现变电站层对间隔层数据的监视和控制.该工程除了直流屏等少数不具备网络通信能力的装置外,整个系统取消了规约转换器,各智能设备间完全采用IEC61850规约通信;远动通信服务器对间隔层IEC61850通信使用双网热备用模式,而后台监控则实现了双网双工;各测控装置的间隔层联闭锁则基于GOOSE组播数据共享而实现.  相似文献   

9.
IEC 61850标准是当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的研究热点。研究了IEC 61850信息建模技术和避雷器监测IED建模步骤,分析了其所必要的通信服务。在研究IEC 61850信息模型内涵的基础上,并针对避雷器在线监测的特点,研究扩展和使用了IEC 61850标准中的逻辑节点和数据,对实际避雷器监测IED进行了建模,探究了IEC 61850标准的抽象通信服务接口、特定通信服务映射等通信关键技术。简单介绍了用于装置自我描述的变电站配置语言(SCL),通过SCL对监测模型进行了描述,实现了其工程化的配置。  相似文献   

10.
IEC61850规约在变电站层的实现结构为客户端/服务器端模式,文章在IEC61850标准的信息分层、面向对象的数据对象统一建模、数据自描述和抽象通信服务映射等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符合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内通信系统的测试框架模型.通过模拟应用层调用IEC61850的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CSI库),设计了测试系统的架构,实现了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测试了IEC61850服务到MMS的映射(SCSM)以及IEC61850对象空间的创建和操作.同时,遵循面向对象建模和抽象服务映射的思想,对变电站内测试软件系统的实现方法以及应注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互操作性、可扩展性和高可靠性要求的实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IEC61850可裁减和扩展应用于配电系统,基于IEC61850标准的配电自动化系统需要对配电终端进行建模,其中配电监控终端是配电自动化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智能电子设备.文章对杭州市电力局配电自动化系统DTU功能和实际应用进行分析,采用IEC61850建模的技术和方法,将DTU物理设备划分为逻辑设备、逻辑节点,同时根据现有IEC60870-5-104规约下监控量与数据和属性的对应关系,为逻辑节点配置了数据和属性,进一步利用IEC61850配置工具实现了模型的配置,可作为基于IEC61850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远传型故障指示器或功能模块可以检测配电线路各区段的故障并上传检测结果,从而为分布式馈线自动化(FA)进行故障区间定位提供判断依据。以IEC 61580-90-6技术报告所提出的故障指示功能为基础,构建基于IEC 61850的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的系统模型,提出了分布式故障区间定位、隔离和供电恢复的逻辑节点。扩展现有的IEC 61850系统配置语言(SCL)模型以描述配电网的一次拓扑和逻辑功能配置。给出IEC 61850应用于馈线自动化系统的通信服务映射。最后,提出了变电站自动化和馈线自动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配置流程。通过应用示例表明,所提出的IEC 61850信息模型可以支持分布式馈线自动化功能和终端之间的互操作。  相似文献   

13.
信息建模是IEC61850标准的核心内容,该标准规定了变电站信息模型和建模方法.首先,对IEC61850标准的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研究了基于IEC61850标准的建模技术,对智能电子设备的数据模型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服务器、逻辑设备、逻辑节点以及数据对象的分析,详细说明了智能电子设备的建模方法.然后,以万能式断路器为例进行了建模,完整地描述了断路器的功能,对功能进行了分解,以保护功能为例完成了对逻辑设备的建模,并对瞬时过流保护逻辑节点PIOC以及包括的数据对象Oper进行了建模,分别对各类数据对象和数据属性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IEC61850文件传输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IEC61850标准中定义的文件传输模型和与故障录波相关的其他信息模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应用这些模型进行故障录波数据记录和传输的实现方法。该方法使用IEC61850文件传输模型在装置与后台应用之间传递标准COMTRADE格式文件,并综合使用IEC61850与故障录波相关的逻辑节点模型、数据集模型、报告控制块模型、定值组控制块模型和控制模型来实现录波选项的定制以及扰动数据记录和传输过程的有序控制。对该实现方法的交互过程和总体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与IEC60870-5-103和文件传输协议(FTP)等传统故障录波数据记录和传输方法相比较,该实现方法在开放性、互操作性、传输过程的复杂程度、传输速度以及与用户交互接口等方面显示出了良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光伏发电系统中设备的互操作问题。设计了基于IEC61850标准的光伏监控系统。应用IEC61850信息建模方法,给出了光伏发电系统的逻辑设备及其包含的主要逻辑节点,并详细阐述其作用。通过光伏单元设备中逻辑节点在一次接线图中的分布展示了基于lEC61850标准的光伏监控系统的功能组成,并进一步给出基于IEC61850标准光伏监控软件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文章方案可为开发具有互操作性的光伏监控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The introduction of IEC 61850 as the de facto SA standard for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devices in a substation and the related system requirements has made it possible and justifiable to integrate station 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s (IEDs) on a high-speed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Ethernet) through standardization. IEC 61850 presents a set of standard object-oriented (OO) data models to describe the processes to be implemented and controlled in a substation and a set of service models for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devices in a substation and the transfer of all sorts of IED data. IEC 61850 proposes the concept of standardizing IED data using data objects referred to as logical nodes. This makes it possible to achieve the “plug and play” capability so that information and commands can be shared on a single network independent from any implementati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describe the standard's application-view model and present the use of OO methodology and techniqu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ogical Node (LN) application-view data model of the standard. The target audience for this paper includes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automation engineers and technicians as well as research personnel who have at least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IEC 61850 international standard and other technology mechanisms addres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7.
面向对象的信息建模方法是IEC 61850通信协议的核心技术之一,对与通信相关的智能电子设备按照服务器、逻辑设备、逻辑节点、数据和数据属性的顺序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文章对该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并以通信电源的蓄电池检测功能为例,探讨采用IEC 61850信息建模方法对该功能进行数据建模的设计思想,用IEC 61850 T...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对象化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模型。该模型以IEC61850通信标准为基础,继承了IEC61850模型面向对象、分层的特点,并通过逻辑节点、逻辑设备的扩展和镜像节点技术,将IEC61850模型从通信模型扩展成为装置设计的整体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层次化、平台化的变电站装置软件构架,开发人员可以在软件构架内,通过定义、配置和组织不同的逻辑节点、逻辑设备来构成各种装置软件。  相似文献   

19.
基于IEC 61850的智能变电站交换机IED信息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智能变电站中交换机在数据交换和时钟同步方面的功能,建立了基于IEC 61850标准的交换机智能电子设备(IED)信息模型,该模型由公共逻辑设备、数据交换逻辑设备和时钟同步逻辑设备组成。以不同的网络协议为对象,提出了一组新的逻辑节点类模型以描述交换机的监视信息和各种网络协议的可配置参数。最后对模型的进一步完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王玉梅  郭益督 《广东电力》2011,24(6):1-4,46
针对现有转换网关通用性差、可扩展能力弱等缺点,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可扩展置标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模式元(schema)数据映射方法,将各种不同的传统规约与IEC 61850规约映射模型通过配置文件方式载入网关,灵活实现不同规约与IEC 61850的转换,解决采用IEC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