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了满足人们对汽车性能和功能的更高要求,制造商争相在汽车设计中运用先进电子控制技术.随着汽车内部信息交换量的急剧增加,采用多路传输方式的车载串行网络系统应运而生.目前,CAN(控制器区域网络)协议已成为车载网络(IVN)协议的标准.除了CAN网络,业界还开发了针对低成本应用的汽车串行协议LIN(本地互连网络)总线,以支...  相似文献   

2.
CAN是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的简称,是由研发和生产汽车电子产品著称的德国BOSCH公司开发,并最终成为国际标准(ISO11898),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拥有20多家CAN总线控制器芯片生产商,110多种CAN总线协议控制器芯片和集成CAN总线协议控制器的微处理器芯片。在北美和西欧,CAN总线协议已经成为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和嵌入式工业控制局域网的标准总线,并且拥有以CAN为底层协议号为大型货车和重工机械车辆设计的J1939协议。  相似文献   

3.
CAN开发技术     
SteveDiaper 《今日电子》2004,(9):76-77,82
CAN总线(控制器局域网)是适用于多数以CAN与ISO11898作为物理层的理想的高级工业协议。其成本、性能及可升级性都为系统设计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LIN总线(局域互联网络)是一种低成本的新型串行通信系统,适用于汽车中的分布式电子控制系统,完善了现有的各种汽车多路网络。从本期开始,我们将精选部分有关CAN/LIN的技术文章,连续刊登在“CAN/LIN专栏”中,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CAN总线(控制器局域网)是适用于多数以CAN与ISO 11898作为物理层的理想的高级工业协议。其成本、性能及可升级性都为系统设计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LIN总线(局域互联网络)是一种低成本的新型串行通信系统,适用于汽车中的分布式电子控制系统,完善了现有的各种汽车多路网络。从本期开始,我们将精选部分有关CAN/LIN的技术文章,连续刊登在“CAN/LIN专栏”中,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CAN总线及J1939协议在汽车电子中的广泛应用,给出一种通过配置在低成本CAN I/O扩展器MCP2502X/05X器件上实现J1939协议的CAN总线节点的设计方法.详细介绍扩展节点的配置方法和主节点的软件设计方法.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和高性价比的优点,在车载CAN网络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程阳 《通讯世界》2016,(5):203-203
随着汽车电子的飞速发展,对其应用的嵌入式系统性能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从现行汽车网络设计现状看,CAN现场总线多会被引入其中,其能够满足节点实时通信的要求。本文将围绕这种CAN现场总线,对汽车电子嵌入式多处理器系统的具体设计思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CAN总线及J1939协议在汽车电子中的广泛应用,给出一种通过配置在低成本CANI/O扩展器MCP2502X/05X器件上实现J1939协议的CAN总线节点的设计方法。详细介绍扩展节点的配置方法和主节点的软件设计方法。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和高性价比的优点,在车载CAN网络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车载网络的设计技术可以分为两类:以仿真和测试为主的传统设计方法,以及以协议设计为主的方法。传统方法将每个节点对协议的要求拼凑起来,通过仿真测试的方法检验协议的正确性,最终得到通讯协议。Volcano使用第二类方法,它通过系统设计技术,用理论方法对系统的时序建模,分析设计系统的通讯协议,保证系统的实时性能以及协议的正确性,最终发布正确的通讯协议。本文将介绍传统设计方法的局限性以及Volcano新方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于汽车的安全性能及操控性的要求趋向高标准,汽车电子测试平台作为测试和监控汽车使用性能的重要支撑,其CAN总线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是关系电子测试平台数据传输效率及实时监控性,为此,本文将以CAN总线技术的特点为切入点,分析实时性与可靠性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汽车CAN总线通信的原理,并基于MPC5668G微控制器设计了汽车CAN总线的软硬件系统,并详细说明和分析了该系统的网络总体结构、CAN总线接口与节点。MPC5668G芯片是飞思卡尔公司专为汽车通信开发的单芯片微处理器,适用于汽车CAN总线高、低速网络。文章介绍了高、低速CAN总线在汽车网络中的重要性,在目前汽车电子及控制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