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沔阳凹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根据沔阳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和油气分布规律的研究,分析沔阳凹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认为白庙生烃中心控制油气藏分布总体格局,储集层质量影响油气藏的形成,油源断层沟通烃源岩有利于油气运移聚集成藏,中始新世-中新世喜山活动控制构造圈闭的形成和发展及其油气充注,圈闭发育带的分布决定油气藏的具体分布。研究认为,烃源岩、储层质量、油源断层及其构造带分布是沔阳凹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杨林尾-汊河口油气成藏组合体系断阶带西南部周家湾断鼻群和彭场-白庙油气成藏体系组合开先台地区是勘探最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认识塞浦路斯12区块油气成藏特征及分布规律,基于油气成藏理论,对12区块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明确了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12区块油气藏具有生储盖配置条件优越、"双凹"供烃、断裂-砂体输导、近源运聚、中央凸起带富集的特征;晚侏罗-早白垩世油气沿油源断裂近距离运移至凸起背斜构造圈闭中聚集成藏,遭受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断背斜气藏;生烃凹陷的分布格局、中央凸起带构造抬升及由此发育的油源断裂和构造圈闭直接控制了油气藏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3.
付广  吴伟 《岩性油气藏》2015,27(1):14-20
在油气藏类型及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空间配置关系分析,对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成藏模式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尔逊—贝尔凹陷主要存在4种油气成藏模式:1源内断层圈闭油气成藏模式,主要分布于次凹南一段地层中,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南一段烃源岩内发育扇三角洲前缘砂体;2源外侧断层圈闭油气成藏模式,主要分布于斜坡带上南屯组地层中,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发育连接斜坡带上的断层圈闭与次凹南一段烃源岩的砂体输导体系;3源外侧基岩裂缝圈闭油气成藏模式,主要分布于与次凹南一段油源区侧接的古潜山基岩中,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发育与次凹油源区侧接的基岩潜山;4源上断层圈闭油气成藏模式,主要分布于次凹南一段油源区之上的大磨拐河组和部分南二段地层中,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次凹南一段油源区长期发育与大磨拐河组及部分南二段地层连接的断裂。  相似文献   

4.
柴北缘西部油气藏分布与成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质条件和环境的不同,柴达木盆地北缘西部不同构造带及凹陷区油气分布及其运聚成藏具有不同的特征,断裂、不整合、生储盖组合及埋深是导致这些差异的主要地质因素,不整合和断层控制油气纵横向运移;生储盖组合制约油气分布的层位;埋深决定油气相态;断裂还导致大多数圈闭的形成并影响油气藏的保存。它们决定了柴北缘西部油气分布具有平面上南北成带、西油东气,纵向上油气主要分布于浅层滑脱断层下盘和深层断裂上盘的断展背斜圈闭中的特点,并控制了不同地区和构造单元油气藏类型,形成多种各具特征的运聚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5.
针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不清的问题,运用测试资料和地震数据综合分析了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并建立了油气富集模式,为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控制了优质储层展布;油源断层和砂体组成优势输导通道;三肇凹陷发育了构造-岩性和岩性圈闭两大类构造,细分为鼻状构造-岩性圈闭、断层-岩性圈闭、低幅背斜-岩性圈闭、砂岩上倾尖灭圈闭4个小类,圈闭控制了研究区的油水分布,形成了沉积微相控储、油源断层和砂体控运移和圈闭控富集的油气成藏模式。该研究可为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的勘探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及成藏过程的系统研究,柴达木盆地油气藏形成主要受到6种因素的控制:(1)生烃凹陷控制油气总体分布格局;(2)储集层质量影响油气藏的形成;(3)异常流体动力场控制油气的运移和聚集;(4)油源断层控制油气藏的形成;(5)喜山运动中晚期活动控制构造圈闭的形成和发展;(6)圈闭带的分布决定油气藏的具体分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南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成藏主控因素的分析,认为烃源岩、断层、砂岩储集体分布及其物性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油气生烃中心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靠近南阳凹陷南部沉降中心的储集体具有较优越的油源条件,以发育断层控制的构造油气藏为主;断裂在油气运移、聚集及成藏过程中主要起输导及局部侧向遮挡的作用,断层是否封闭是其成为油气运移通道的关键;研究区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三角洲前缘部位,储层含油气性与其物性特征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总结出南阳凹陷南部陡坡带的油气成藏规律,晚期混源的油气沿断层垂向运移和砂层侧向运移聚集成藏,并根据多项评价指标及勘探程度提出了1个有利的勘探目标,即位于边界断裂下降盘边缘的核三段一亚段砂体(砂体Ⅰ)。  相似文献   

8.
沙南凹陷是渤海西部海域潜在的富生烃凹陷,但油气的发现量与生烃量差距甚远,成藏特征复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认识不清。文中在综合研究该地区的烃源岩、储盖组合、油气运移特征的基础上,指出构造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构造作用通过控制凹陷的构造格局来影响烃源岩的演化和分布,同时又控制和影响圈闭的形成、砂体的发育,源-圈-砂共同决定油气的聚集成藏。近源找砂,"自生自储型"砂体是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勘探方向。依靠油气初次运移近源成藏,沿断层面侧向及垂向复合输导是该区主要的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油气成藏规律,通过油气分布与源-断-势空间匹配关系分析,对研究区南一段断层圈闭的源-断-势控藏作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源-断-势对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断层油气成藏具有3个方面的控制作用:1烃源岩区控制着断层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范围;2早期伸展断裂为断层油气聚集提供了遮挡条件;3低势区控制着断层圈闭油气成藏的部位。反向断裂翘倾隆起和洼中隆起是南一段烃源岩生成油气侧向运移的指向区。南一段断层圈闭油气成藏所需的源-断-势控藏作用综合评价值应大于或等于2.63,由此预测得到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断层油气成藏的有利区主要分布在乌尔逊凹陷苏仁诺尔、乌东斜坡,贝尔凹陷苏德尔特,南贝尔凹陷东次凹、塔南凹陷中次凹的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分布区;其次是贝尔凹陷呼和诺仁、塔南凹陷东次凹的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分布区。  相似文献   

10.
东营凹陷南斜坡孔店组油气成藏控制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东营凹陷南斜坡孔店组的勘探及认识程度非常低,尤其对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及油藏分布规律的认识尚不明确.通过对研究区成藏模式和油气藏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认为南斜坡孔店组主要存在T型、S型和阶梯型3种油气运移模式,可形成断层、断层-岩性和地层超覆不整合3种模式的油气藏;油气藏类型主要包括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及构造-岩性油气藏3种.从生储盖组合特点、断层特征、圈闭形态与规模质量等方面研究了它们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提出南斜坡孔店组油气成藏主要受构造背景、断层及圈闭特征3方面因素的控制,斜坡带鼻状构造的反向断块圈闭、砂泥比小于30%的地区成藏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1.
基于油气成藏油源分析、油气地质条件及控藏要素评价,综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和录井及分析化验资料,研究了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油气成藏条件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中拐凸起上乌尔禾组毗邻准噶尔盆地三大富生烃凹陷,处于构造高部位油气优势运移指向区;大面积分布的扇三角洲前缘水下河道砂砾岩、河道间及湖泛细粒沉积构成优质储盖组合,储集体与油源断裂相通控制油气聚集;在构造和地层双控下形成5个有效圈闭,具备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其中,充足稳定的油源供给且长期位于油气运移指向区是油气成藏的物质基础,发育的多期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以及砂砾岩储层控制油气成藏的规模,上倾方向不同岩性尖灭或岩性变化遮挡构成不整合—断裂—超覆尖灭控制的复合型圈闭,控制油气藏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2.
苏北盆地断块圈闭分类及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11  
由于拉张和扭动作用,苏北盆地构造圈闭主要为断鼻断块。依其成因可将构造圈闭划分为4类:Ⅰ类,凹陷及斜坡地区的断鼻断块群;Ⅱ类,主控断裂两侧的断块;Ⅲ类,主控断层扭动转换部位的断鼻断块;Ⅳ类,断阶带之间的复杂断块。根据构造圈闭成因类型、油气源及油气聚集途径等组合特征的分析,将成藏样式总结为3大类6亚类:由Ⅰ类圈闭形成的原生油藏及次生油藏(a,b型),由Ⅱ,Ⅲ类圈闭形成的断层输导型及储层输导型油气藏(c,d,e型),由Ⅳ类圈闭形成的f型油气藏。目前在苏北盆地两个主力凹陷---高邮凹陷和金湖凹陷,所发现的油气藏类型以a,b类占主导地位,分布在凹陷斜坡地区,其次为主控断裂两侧的c型油气藏。另外在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内部发育一些f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西斜坡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思路逐步由构造油气藏转向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通过系统地开展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明确煤层及暗色泥岩是斜坡带主力烃源岩。通过“源—渠—汇”系统的沉积体系精细研究,明确了西斜坡共发育8种构造—岩性复合圈闭类型;通过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分布规律研究,弄清了始新统平湖组中—上段圈闭有效性是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平湖组下段供烃能力及储层物性为主控因素,并建立了西斜坡油气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认为,西湖凹陷西斜坡北段迎翠轩地区始新统—古新统三角洲和平南、初阳—宝石地区始新统潮坪—三角洲及平湖斜坡内带为构造—岩性规模储量发育区,是下步有利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从构造格局背景、沉积层序演化背景和油气成藏石油地质条件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认为长岭凹陷腰英台地区具备形成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的资源条件。其区域油气成藏耦合关系良好,复合圈闭的定型期稍早于或同步于大规模烃源成熟期,油气生排烃后就近运移至复合圈闭中而聚集成藏,断层和砂体作为输导通道与复合圈闭相互优势匹配。在一系列走向近南北的正断层与各种类型砂体圈闭的相互配置下,详细解析认为其形成的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主要有6种成藏模式。有利成藏区带评价预测出腰英台地区西部断坡带以东区域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区带。受构造演化格局与沉积相带叠置关系的双重控制,腰英台地区具有亿吨级大中型整装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5.
南堡凹陷源上成藏组合油气勘探潜力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南堡凹陷源上成藏组合包括E3d1及Ng、Nm,是目前冀东油田公司增储上产的主力层组.通过构造解析、油气藏解剖、成藏期次确定、成藏过程模拟,揭示源上成藏组合油气成藏机制,分析勘探潜力.指出油气成藏具有两期充注,印Nm沉积早期和晚期;油源断层是源上成藏组合油气成藏的关键要素,在强大源-储剩余压力差作用下,油气沿断层向上运移,为油气成藏提供充足油源.源上成藏组合油气富集受控于油源断层及其相关的构造圈闭.在压扭应力作用下,共轭剪切带形成有利的区带,勘探潜力巨大,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图7表2参15  相似文献   

16.
浅层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为渤海的主力含油气层系。新构造运动是渤海新生代晚期发生的对油气成藏影响最为深刻的构造事件,对浅层油气成藏的影响远大于深层,控制了渤海浅层油气最终成藏。研究表明,新构造运动导致的凹陷晚期快速生排烃、多种类型圈闭发育、油气运移活跃等,整体上调整、控制了浅层油气藏的定型和分布,但对不同构造带浅层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存在差异。根据构造位置和油气成藏特点,可将渤海浅层油气藏归为两大类:凸起区浅层油气藏、斜坡—洼陷区浅层油气藏。通过系统分析两类构造带浅层油气的成藏特点,明确新构造运动对两类构造带油气最终成藏的控制作用与富集模式差异,并构建了相应成藏模式。凸起区的浅层具有“晚期油源断层+浅层稳定储盖组合”的“台阶”型油气成藏模式;斜坡—洼陷区的浅层具有“洼中隆+晚期断层”“深层运移脊+晚期断层”两种“倒漏斗”型油气成藏模式。渤海浅层已进入了以岩性油气藏为主的勘探阶段,应加强新构造运动控制下的“晚期运移断层+岩性圈闭”组合勘探。  相似文献   

17.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沙河街组二段及其以上层段,圈闭类型以构造为主;沙河街组三段及其以下地层,主要发育岩性、构造-岩性等隐蔽圈闭。地层压力的分布与油气分布特征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即正常压力带发育构造油气藏,而异常高压带多发育岩性等油气藏。异常高压为深层岩性油气藏油气的运移提供了动力。凡压力系数曲线呈现“3”字形,则相对低压油层含油性较好。根据压力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建立了“源外断裂输导成藏”和“源内高压充注成藏”两种成藏模式。油源断层是浅部源外常压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沙河街组三段中、下亚段及沙河街组一段生成的油气,主要沿断层经垂向输导进入沙河街组二段及其以上地层,直接在断块、滚动背斜等构造圈闭中充注成藏,或经横向运移在构造圈闭中充注成藏。油气成藏动力是深部源内高压成藏的主控因素,沙河街组三段中、下亚段生成的油气,在异常高压的驱动下直接向其紧邻的砂岩体及构造-岩性圈闭中充注成藏。  相似文献   

18.
冀中富油凹陷弱构造带是指文安斜坡带和蠡县斜坡带,其勘探程度较低,但具良好的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通过对成藏地质要素的综合分析,结合物理模拟实验,阐明弱构造带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揭示油气成藏规律,建立油气成藏模式,为深入开展弱构造带的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冀中富油凹陷弱构造带的油气成藏主要受烃源岩、输导体系和鼻状构造的控制,烃源岩控制了油气分布的范围和富集程度,输导体系控制了油气分布的层位和油气藏类型,鼻状构造则控制了油气运移的方向。根据烃源岩与输导体系的配置关系,弱构造带主要存在两种油气成藏模式:一种是宽缓斜坡带远源-阶梯状油气成藏模式,油气在超压和浮力的共同驱动下,以砂体的侧向输导为主,配以断层的垂向调节呈阶梯状运移,具有多层系、远距离成藏特征;另一种是平缓斜坡带近源“-Z”字型油气成藏模式,油气主要在浮力的驱动下,通过断层的垂向调节和砂体的侧向输导呈“Z”字型运移,具有多层系、近距离成藏特征。  相似文献   

19.
洪泽凹陷管镇次凹油气成藏基本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最新的勘探成果 ,分析了洪泽凹陷管镇次凹油藏的特征 ,探讨了油气成藏的基本规律 ,认为本区油气成藏受构造带、沉积相带控制 ,与圈闭形成时期有关 ,油源是关键。指出深凹带及其紧邻的油源条件有利的陡岸带和断裂构造带的岩性、构造及构造 -岩性复合圈闭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当前应该在寻找构造油气藏的同时注意寻找隐蔽油气藏 ,以获得较好的勘探效益。  相似文献   

20.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濮卫洼陷带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较为复杂。洼陷自身广泛分布的成熟烃源岩是油气成藏丰富的物质基础;物源多、沉积体系类型多、岩性变化快的沉积特点,控制了岩性圈闭的发育分布;多套厚层盐岩的发育、相变,形成了良好的油气遮挡层及盖层,是洼陷带岩性油气藏多层系发育,呈现高压、高充注特点的主要原因;频繁间互发育的非常规储层,多期次油气成藏等地质因素的存在,则使岩性油气藏成藏更为复杂。针对该区发育的砂岩上倾尖灭型圈闭油气藏、砂岩尖灭与断层配置的构造-岩性圈闭油气藏、上倾物性遮挡型圈闭油气藏、透镜状岩性圈闭油气藏等4种主要类型岩性油气藏,通过深入研究生烃层系、岩性相变、非常规储层发育、断裂活动等成藏主控因素,明确成藏规律,对该区下步勘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