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为了研究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后复发的原因和再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01年至2008年间行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后再复发的16例(19条肢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6例(19条肢体)中,治愈14例(17条肢体),好转1例(1条肢体),无效1例(1条肢体)。结论对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后再复发的病例进行全面检查,针对不同原因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再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梁萍 《化工之友》2008,27(8):79-79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观察及其护理措施.方法 对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展心理,饮食调节,保持血压稳定,保持肢体,皮肤引流通畅,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大小使通畅,促进肢体功能康复,适当锻炼.结果 60例中基本痊愈51例,占84.1%.好转3例,占5%.出现肢体瘫痪1例,占1.7%.病情恶化自动出院3例,占5%出院后追踪结果1例死于脑疝,2例死于术后肺内感染),死亡2例,占3.3%(治愈好转率为84.2%,病情恶化及死亡率占15.8%).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经过精心护理,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结果及处理。方法1999年1月~2007年6月所收治的206例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病人,其中体外循环下手术(CCABG)118例,非体外循环下手术(OPCAB)88例,常规游离大隐静脉和左内乳动脉,年轻者游离左侧桡动脉。术中注意维持好生命体征指标,术后加强物理治疗及营养支持,控制好血糖等。结果行CCABG患者118例,平均移植血管(3.08±0.75)支,呼吸机应用应用10~38h,平均16h。行OPCAB患者88例,平均移植血管(2.24±0.82)支,呼吸机应用4~10h,平均6h。术后早期出现低心排综合征6例,呼吸功能不全8例,2例切口愈合不良(胸骨松动),二次开胸止血2例、9例房颤、3例室性心律失常,16例术后应用小剂量正性肌力药物,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均未应用辅助循环。全组无手术死亡,无严重肺炎、肺不张等肺部及脑部、肾脏并发症,均痊愈出院。随访3~60月,1例14月后出现心绞痛,经冠脉造影证实桥再次堵塞,经用药物控制症状;1例60个月后死于其它疾病,余均恢复良好,心功能I~II级。结论充分评估手术风险,恰当的选择手术方案,认真细致的手术操作,加强体外循环、麻醉及围手术期管理,CABG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低分子肝素(LMWH)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3年5月至2007年8月行PCI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LMWH组和普通肝素(UFH)组,LMWH组50例,UFH组56例,LMWH组于PCI术前12h皮下注射立迈青5kU,手术开始时于股动脉鞘内注入5kU,注射药物8h内不再追加,术后即刻拔除股动脉鞘管。UFH组手术开始时给予UFH10kU静脉注射,术中每超过1h追加2kU,术后6h拔除股动脉鞘管。结果LMWH组PCI患者术后及住院期间未见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住院期间未发生死亡、急性心肌梗死、紧急血管重建等心脏事件。UFH组PCI患者有1例于置入支架后发生急性血栓形成,经球囊扩张后血栓消失,PCI术后及住院期间未见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LMWH组无一例周围血管并发症及迷走反应发生,UFH组6例发生不良反应,2例股动脉穿刺局部发生血肿,4例出现迷走反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MWH在PCI术前12h皮下注射5kU,手术开始时于股动脉鞘内注入5kU,安全有效,可以在PCI术后即刻拔除鞘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方案。方法对4例囊肿<6cm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对>6cm者的26例分别采用外引流(2例),内引流(23例),囊肿切除术(1例)。结果随访6个月~10年,除1例囊肿空肠Roux-en-y术后1年复发再手术治愈外,其余疗效良好。结论对囊肿直径>60cm再伴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几种自体输血方法在单侧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将118例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病人按使用自体血回输方法不同分成5组,分别为:(1)未使用自体血组19例;(2)单纯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组(术前预存组)27例;(3)单纯使用术中血液回输组(术中回输组)28例;(4)术前预存自体血结合术中血液回输组(术前中组)34例;(5)联合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术中血液回输及术后引流血回输组(术前中后组)共10例。分析各组患者在围手术期输异体血比例和输血量方面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未使用自体血组,64.8%(13/19)输异体血浆平均140mL;89.5%(17/19)输异体压积红细胞平均460mL。术前预存组,14.8%(4/27)输血浆平均61.5mL,14.8%(4/27)输压积红平均61.5mL。术中回输组,78.6%(22/28)输血浆平均192.9mL,85.7%(24/28)输压积红平均278.6mL。术前中组,11.8%(4/34)输血浆平均23.5mL,11.8%(4/34))输压积红平均35.3mL。术前中后组无一例输异体血液(0/10)。未用自体血组与术中回输组在输血例数与输血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而这两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单纯使用术中自体血回输在单侧初次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未能有效减少异体血液的输入;(2)联合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术中血液回输及术后引流血回输3种方法,在单侧初次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异体血液的输入;(3)综合各种因素分析在单髋初次置换病例中,术前预存自体血技术最为经济,同时又可减少患者输入异体血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求脑外伤平稳期康复治疗的有效手段。方法本文作者对38例颅脑外伤患者,经过手术或对症处理后,采用水针注射、超声波、针刺及康复训练治疗,在此基础上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小量VitB1、VitB12,按照脑解剖及神经生理功能在头部的投射区(位点),结合临床表现选择部位,四肢按照局部肌肉功能选择注射位点。结果2组经8个月的随访观察,研究组总有效率94.7%。结论药物注射疗法疗效好,见效快,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输液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操作及术后护理,为经外周静脉输液困难的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路提供一个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西安北车医院24例经外周静脉输液困难的患者,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穿刺部位选择、穿刺要点、术后护理方法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24例患者均成功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术后输液通畅;(2)1例患者发生血肿,发生率为4.1%,2例患者发生置管处皮肤轻微感染,发生率为8.3%。未发生其他并发症。(3)导管平均留置时间(20±9)d。结论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安全可靠,是经外周静脉输液困难的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路的一个途径,可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对24例老年急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8例,治愈率达到75%。6例(25%)发生并发症,其中多脏器衰竭1例、术后出血1例、切口裂开1例、胃肠吻合口瘘1例、感染性休克1例、肠梗阻1例。二次手术4例(14.3),死亡2例(8.3%)。结论老年急性腹膜炎患者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手术、积极处理并存疾病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腹外疝中最常见的类型是腹股沟疝,约占腹外疝总数的90%~95%[1],腹股沟区的解剖既精细又复杂,在外科临床上腹股沟疝手术被认为是最基本的手术,因此寻找一种既能克服传统手术不足又符合生理要求的疝修补术是广大外科学者的共同目标。自2002年以来,我院应用聚丙烯网片修补成人腹股沟疝(Lichtenstein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穿刺加压注射尿激酶结合静脉输滴尿激酶,加强容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疗效与年龄、时间窗以及经济评估。方法对26例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内动脉穿刺加压注射尿激酶容栓治疗,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下(含70岁),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26例患者预后好的21例(80.8%),年龄66岁以下者19例(90.5%);预后差者5例(19.2%),67岁以上者3例(60%),其中颅内出血者1例(3.8%),15例于发病6h以内接受治疗:治疗效果好者13例(86.7%),2例(13.3%)疗效差;年龄为70岁;11例在6~12h开始治疗:治疗效果好者6例(54.5%),5例(45.5%)疗效差,其中1例出现梗死后出血。结论颈内动脉结合静脉溶栓可以巩固溶栓效果,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但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对年龄66岁以上,发病时间在6h以上的患者以不进行颈内动脉加压注射尿激酶及静脉溶栓为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手术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33例,观察疗效及并发症。术后常规灌注1年,每3个月膀胱镜检查1次,必要时活检确定有无复发。结果肿瘤切除率100%,手术时间15~45min,术中2例(8%)发生闭孔神经反射,未出现膀胱穿孔,随访2年,6例原位复发,1例2年内死亡。结论 TURBT具有操作简单、时间短、损伤少、并发症低的特点,如何提高手术疗效和安全性、降低并发症是每个外科医生追求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龙冬秋 《化工之友》2008,27(13):21-22
目的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疗效观察。方法采用鼻内窥镜对82例126眼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患者进行手术,随访1年。结果术后3个月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112眼(占89%),稍泪溢,无脓性分泌物,泪道冲洗通畅9眼(占7%),泪溢伴脓性分泌物5眼(占4%)。其中术后稍泪溢,无脓性分物的患者未做特殊处理,泪溢伴脓性分泌物的患者进行二次手术后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对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病人疗效可靠,手术安全性大,操做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死亡原因分析。方法收集2005年3月至2010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103例胃癌患者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法采取行左开胸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或开腹,行胃癌根治切除术和食管胃(空肠)吻合术。结果手术治疗存活5年以上21例,占20.4%,生存3年以上61例,占59.2%,术后1年内转移42例,占40.8%。截止至2011年7月死亡共33例。死亡原因与术后并发症有关的病例有11例,占总死亡病例的33.3%,死亡原因与术前合并症有关的病例22例,占66.7%。结论术前合并症和术后并发症是导致胃癌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肝胆管结石手术后再次手术病例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造成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并通过我院具体10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具体探析。结果 胆总管结石31例(31%);肝内胆管结石48例(48%);胆囊造痿术10例(10%);胆道良性狭窄4例(4%);胆漏7例(7%)。再次手术方式:胆总管切开术+T管引流术43例;胆总管切开术+胆肠吻合术27例;胆总管切开术+左外叶切除术+胆肠吻合术20例;胆囊切除术6例;胆囊管结扎+腹腔引流术4例。经过肝胆管结石再手术的治疗后,无残石、症状完全消失82例(82%),术后残石并发反复胆管炎16例(16%)。死亡2例(2%)。结论 探寻病因,对症治疗,消除残石,解决梗阻现象,通畅引流、术后谨防炎症是肝胆管结石再手术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胆囊切除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和治疗选择,探讨降低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再手术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胆囊切除术后3年内因胆道原因再次手术病例31例的临床表现、再手术原因和方法。结果本组再手术原因依次为胆总管继发结石(16例),出现小胆囊或再生胆囊(9例),胆道损伤(4例)和胆瘘(2例);分别予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小胆囊或再生胆囊切除术,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腹腔引流术。30例治愈,1例死于肝肾功能衰竭。结论强调胆囊切除术的风险性,加强术者责任心,熟悉解剖,提高手术操作技能,术后放置引流等措施可降低胆囊切除术后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17.
李伦兰 《化工之友》2008,27(4):26-27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肿瘤瘤段切除自体腓骨移植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12例挠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前心理支持,充分术前准备、术后观察护理、早期指导功能锻炼、详细出院指导.结果 平均随访3~13月,10例患者手术重建后患肢功能良可,能够胜任日常生活需要,两倒为局部病灶刮除后再次手术患者腕关节功能欠佳.12例患者腕关节功能评分(cooney)为(67.5±10.9).结论 挠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瘤段切除加腓骨移植既保留了肢体又恢复了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手术前后精心护理,正确指导功能援炼保证了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测20例随即尸肝内肝中静脉的主要形态结构及及其属支在肝内的分布,为活体肝移植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随即选取20例成人尸肝标本,解剖肝中静脉,并进行有关肝中静脉数据的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例尸体肝脏中肝中静脉主干为1支型占80%(16/20),2支型占20%(4/20)。肝中静脉的主干长度:(61.3±17.4)mm,汇入下腔静脉处血管内径:(8.3±1.9)mm,肝外段长度:(6.6±2.1)mm。13例肝中静脉收集肝Ⅳ、Ⅴ、Ⅷ段静脉血,2例收集肝Ⅳ、Ⅴ、Ⅵ、Ⅷ段静脉血;1例肝中静脉收集肝Ⅳ、Ⅴ段静脉血。结论对肝中静脉清晰的解剖学认识对于包括或不包括肝中静脉的活体肝移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和总结胃癌全胃切除术和术后并发症的治疗经验。方法对38例胃癌全胃切除患者合并联合脏器切除的适应证、手术入路、淋巴结的清扫、消化道重建方式、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获访29例,随访率为76.3%。根治性全胃切除31例,术后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37.93%(11/29)和17.24%(5/29);姑息性切除7例,均于1~5年内死亡。术后并发症11例,其中肺部感染和胸腔积液6例,吻合口瘘1例,膈下感染1例,粘连性肠梗阻3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合理掌握全胃切除术及联合脏器切除术的适应证,选择适合的重建方式,规范淋巴结清扫,是减少并发症、提高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Ⅱb期宫颈癌患者术前静脉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5例宫颈癌Ⅱb期患者,术前行静脉化疗,2~3周后行宫颈癌根治术,并与16例单纯手术患者进行对照。结果31例术后病理阴道断端均无癌转移。术前化疗组淋巴结阳性3例,占术前化疗人数的20%;直接手术组淋巴结阳性7例,占直接手术人数的43.75%,术前化疗组与直接手术组比较,盆腔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静脉化疗是Ⅱb期宫颈癌术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