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朱士将 《连铸》2012,(6):5-7,12
系统研究了实现合金钢连铸坯高效热送热装工艺存在的问题,通过实施无缺陷合金钢连铸坯生产技术、高温合金钢连铸坯生产技术以及炼钢-轧钢一体化生产管理技术,保证了高温合金钢连铸坯热送热装物流有序,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推广应用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线棒材生产实现连铸坯热送热装的若干问题(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席约强 《轧钢》2001,18(1):41-45
介绍了在线、棒材轧制中实现连铸坯热送热装的节能降耗效果,连铸坯热送方式,连铸与轧钢之间的热连接方式,并对热装工艺提出了看法,指出提高管理水平是提高热送热装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线棒材生产实现连铸坯热送热装的若干问题(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席约强 《轧钢》2000,17(6):38-41
介绍了在线、棒材轧制中实现连铸坯热送热装的节能降耗效果,连铸坯热送方式,连铸与轧钢之间的热连接方式,并对热装工艺提出了看法,指出提高管理水平是提高热送热装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连铸小方坯直接热送热装轧制生产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唐钢 2 #棒材生产线连铸小方坯直接热送热装的技术方案、主要设备参数 ,及为保证该方案的实施所采取的多项技术措施 ,该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能力 ,而且成材率提高 0 5%。  相似文献   

5.
合金钢大方坯连铸有其特殊性,铸坯表面质量是影响大规格棒材表面质量的关键。本文介绍了兴澄特钢合金钢大方坯连铸机的特点,分析影响大方坯表面质量的主要原因,讨论提高和改善合金钢大断面铸坯表面质量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线棒材轧机连铸坯热送热装及直轧方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东日 《轧钢》1997,(1):54-57
介绍了线棒材轧机实现连铸坯热送热装及直接轧制时几种工艺方案的优缺点,并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各工艺方案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黎立璋 《轧钢》2000,17(4):30-34
介绍了三明钢铁厂棒材生产线连铸坯热送热装工艺方案,总结了该生产线热送热装的各项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及实施热送热装后取得的经济效益;进而介绍了三钢进一步改进热送热装工艺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黄微冰 《连铸》2016,(4):29-32
连铸热坯热送直轧技术,是连铸—棒材轧钢生产新工艺。连铸热坯通过辊道热送,不再经过加热炉,直接传送进入轧钢生产线的粗轧机进行轧制。这项技术实现的技术难度很大。在吸收外厂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对连铸—热送—轧钢的一系列工序做了大量改进与试验,最终表明:(1)技术获得成功,证明连铸热坯热送直轧技术是可行的;(2)实现了规模生产,已稳定运行并生产了3年多;(3)每年获得经济效益5 000万以上;(4)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的措施。对连铸热坯热送直轧的电气自动化专业部分,在连铸控制、热坯长度切割的控制、热坯称重、收集、剔除和移钢控制、热送辊道与传送控制、热坯传送过程头部加温技术、轧钢粗轧机入口前控制、轧钢生产线主轧区域控制、电气自动化软件核心技术与硬件配置要点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措施,作了技术论述与介绍。  相似文献   

9.
刘桂江  包文全  韩凤军  安杰  王哲 《连铸》2016,35(4):64-68
通过对抚顺特钢连轧厂热轧棒材及连铸生产流程进行统计、标定和分析,表明连铸坯原始缺陷可遗传至热轧棒材的表面,产生的主要缺陷是裂纹。钢中化学元素、连铸保护渣、连铸工艺参数、钢坯冷却转移和连铸设备维检等因素是影响铸坯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张增全 《轧钢》2004,21(2):20-24
分析了目前我国棒线材市场优质合金钢棒线材稀缺形势下,用先进的新工艺技术改造合金钢棒线材生产线具有现实意义。这些新技术包括:连铸坯热送热装、脱头轧制和二次加热、精密轧制、低温精轧、单一孔型和"自由尺寸"轧制、直条棒材在线缓冷和刷毛刺、奥氏体不锈钢线材在线散卷固溶处理和盘卷在线环型炉固溶处理、不锈钢盘卷酸洗等技术。  相似文献   

11.
徐建辉  蒙海滨  王康祥 《轧钢》2016,33(2):46-47
介绍了柳钢棒线型材厂四棒车间热装热送技术改造的概况,论述了所采用的主要工艺及装备技术参数和特点。通过改造,连铸方坯的直送率大于95%,最高入炉温度可达800 ℃以上,吨钢焦炉煤气消耗从原来的42 m3降低到34 m3左右。  相似文献   

12.
通过现场考察、显微组织分析与相变点测定,分析了铁路Ⅱ型弹条在制造过程中产生裂纹的原因。结果表明弹条出现裂纹的主要原因是在弹条热挤压成形过程中,在铁素体与奥氏体两相区内挤压产生过大变形应力使弹条开裂。在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接触应力及相变应力也助长裂纹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黄隆长 《轧钢》2006,23(4):23-25
分析了在高速线材生产线上采用普通HRB335坯料生产HRB400热轧带肋钢筋过程中出现同批次、同一卷盘条力学性能不稳定、冷弯脆断、强度偏低等质量问题的原因,据此调整生产工艺后,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何军 《轧钢》2019,36(5):55
通过对国内多个小型棒线材企业连铸-轧钢工艺衔接实际生产情况的调研及分析,剖析了小型棒线材连铸-轧钢工艺衔接现状及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改进生产组织模式、在连铸和轧线加热炉之间增设保温缓冲台架、热坯收集台架、低温坯剔除台架及保温坑等设施的优化方案,可使热送热装比提高到90%以上,加热炉实行冷热坯分装,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5.
林华春 《轧钢》2022,39(2):62-65
热轧钢筋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其表面会产生锈蚀,影响钢筋的使用及外观质量。分析了钢筋表面锈蚀产生的原因,利用扫描电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对比了轧后空冷、气雾冷却和穿水冷却工艺下钢筋的抗锈蚀性能,分析了不同冷却工艺对热轧钢筋表面氧化铁皮厚度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筋表面锈蚀与其表面氧化铁皮厚度、结构和完整性有关,与空冷及穿水冷却相比,气雾冷却工艺通过优化冷却路径,可以获得厚度为10~20 μm、主要由FeO+Fe3O4构成的致密复合氧化铁皮,能够对钢筋基体起到保护作用,从而能够延缓钢筋表面生锈,并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通过Deform-3D有限元分析软件及正交实验,模拟并优化了20A钢棒材热连轧过程的工艺参数,并对该热轧工艺条件下的20A钢棒材的晶粒组织的有限元数值模拟以及物理实验验证进行探索。对比数值模拟值与物理实验值,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数值模拟的20A钢棒材平均晶粒尺寸为45.8 mm,而物理实验中的平均晶粒尺寸为47.56 mm,二者数值均满足技术要求,且误差仅为3.7%,通过有限元模拟能够成功地预测热轧变形过程晶粒尺寸大小。  相似文献   

17.
付红卫 《轧钢》2013,30(5):60-63
通过对带肋钢筋不同的轧后穿水冷却强度工艺对比试验,定量研究了轧后穿水冷却工艺对钢筋的强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带肋钢筋轧后冷却强度的提高,钢筋的强度上升、塑性下降,但钢筋轧后冷却强度与其力学性能指标呈非线性关系。当带肋钢筋轧后快速冷却到贝氏体温度区以下时,随冷却强度的提高,钢筋强度大幅上升;在贝氏体温度区以上进行冷却时,随冷却强度的提高,钢筋强度增幅缓慢。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大截面铝母线的热顶铸造技术。分析了铝母线铸造过程中发生弯曲、中心裂纹、表面质量差的原因。根据热顶铸造方法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预防产品质量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