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赵崇立  刘木森 《硅谷》2014,(20):223+234-223
传统元素有着深厚的内涵和文化背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倍受青睐。传统元素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对形体进行简化抽象、形体之间相互融合等方式,来表达设计理念。山东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地和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山东传统元素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也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2.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文化包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具备文化包装意义,其作用应该是突出景观设计的文化价值效应,在传统的景观设计功能性基础上强调文化意义上的标志性、美化性、地域性等。设计时应注重城市滨水景观文化包装的实现方式,使使用者与景观互动并形成的具有与该景观相适应的精神观念且把这种观念具体地体现景观环境中。做好城市滨水景观文化包装是实现以景观承载城市文化,以文化传播城市文明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魏威 《上海包装》2023,(10):96-98
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景观设计能优化乡村人居环境,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并提升乡村居民文化自信力,是当前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但目前乡村景观设计存在同质化严重、传统文化边缘化和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从尊重保留、以人为本和创新与传承等原则出发,提出了新时代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景观的设计策略,以期对传统文化有效融入乡村景观设计中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我国传统历史文化得以传承,使景观园林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本文对当代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进行探讨,并从多个方面介绍传统文化符号在我国当代景观设计中应用途径,以及传统文化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5.
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近年来在很多公园绿地景观设计中都有体现。以南昌碟子湖公园景观设计为例,从自然景致、人文景观、民俗风情、鱼米农耕、南昌文化等多方面融入节气文化元素并展开设计,旨在将碟子湖区域打造成城市新区的天际线,也为其他地区的公园景观设计更好地融入以节气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注重设计中的交互性、要加强园林景观与城市建筑环境相融合、注重文化因素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深度融入,以及通过一定的创作手法对城市园林景观艺术风貌的创新性体现等设计要点进行分析,指出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更应该肩负起传承文化和塑造城市形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詹哲 《中国科技博览》2012,(24):501-501
随着工业化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以及温室效应等问题日益严峻。在这种形势下,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建低碳社会,景观设计作为一门有助于改善环境的学科,就应当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其环境效应和生态效应,促进城市建设迈向低碳时代。本文介绍了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提出的背景,阐述了景观设计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中的显著作用与突出成效,最后探讨了促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景观设计路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传统村落景观展现了独特的文化价值,对传承传统村落的民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符号学理论,以湖北省的白果村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梳理总结了它在民俗文化应用方面的问题,依据符号学与景观设计的相似性,从设计符号,设计系统两方面进行景观设计创新,探寻符号学视角下可行的设计优化策略。研究旨在使民俗文化元素在传统村落景观的应用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凤迪  汪梅 《包装与设计》2023,(6):170-171
康复性花园作为新兴的康复保健型景观,已成为景观设计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目前国内仍缺乏系统完善的理论框架和具备地域特色的设计模式。景宁畲药文化根植于传统畲族文化,具有丰富的民间药理经验和养生保健内容,可以为现代医疗体系带来启发。本文将景宁畲药文化与康复性花园景观相结合,构建起将景宁畲药文化应用于康复性景观设计中的三种作用途径,提出特色畲药康养景观设计模式,以期为我国康复性花园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胡森 《中国科技博览》2011,(14):318-318
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那也就是说,只有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东西才能在世界的文化宝库里占据一席之地。中国传统吉祥图形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融合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以其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深邃的含义展现在人们面前,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城市是一个集经济、文化、人文、景观、风情等为一体的巨大综合体。随着现代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变革、整合城市功能尤其是重塑城市形象迫在眉睫,这就使得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显得尤其重要。城市公共艺术延展湖南“两型社会”的发展理念,在缔造城市景观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它也是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城市公共艺术通过雕塑、壁画等有形物质载体,彰显城市文化,反映城市的品位,是城市景观设计诸多元素之一,其作用不仅足美化和装饰环境景观,它所传达的信息具有其它形式要素不能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国晔 《中国科技博览》2011,(11):281-282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对于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立意方法和营建手法的继承,有助于提高当前我国城市景观人居环境的建设,探索更加适宜于我国居民生活的景观设计。本文通过对传统园林漫计的分析,提出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对传统园林借鉴的内容以及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3.
石琼 《中国科技博览》2014,(11):182-183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作为景观设计的一部分,在城市的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实现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在整个景观学各类设计中,是复杂、综合、具有挑战性的一门,它是多学科、多方面问题的体现,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环境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和亲密性,最终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而完美的格局。本文通过湿地公园进行了生态景观设计展开分析,希望对同行业设计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中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其产生和发展源远流长;它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剪纸艺术有着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代表地域性审美的标准(图1)。景观雕塑,是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被广泛使用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城市景观与地域文化的载体,在城市景观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功能作用。近些年来,各地在景观雕塑的设计上,都在寻求地域的元素的融合,希望建立能够代表地方文化特征的景观雕塑。因此,在现代景观雕塑设  相似文献   

15.
壮族的民俗文化是广西少数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壮民族的社会发展以及文化影响具有较深远的意义。壮族的彩绣以及传统纹样具有立体的外观、简洁的图案、丰富的色彩,向外界展示了壮民族的高超技艺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本文对壮族彩绣的色彩,壮锦的纹样及文化元素进行提取,应用到人物设计中,让其既符合现代审美,又能体现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质量受到重视,植物景观设计的地位日益提高。以园林植物为主体的绿地空间,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植物作为城市园林景观中具有生命力的设计载体,成为了园林景观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植物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营造良好氛围,还承载了传递文化、寄托情感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阐述城市植物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内涵,以此为园林景观设计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城市景观设计作为现代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人性化”的城市景观理念可作为一种衡量标准,自始至终贯穿于城市环境改造设计之中,“人性化”的城市景观设计是城市环境改造设计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他对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增加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加强城市景观环境特色等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山水城市--21世纪中国的人居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中国掀起了一场关于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大讨论。钱学森教授提出的山水城市概念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词、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山水城市的核心思想是,兼顾城市生态和历史文化,兼顾现代科技和环境美学;它考虑未来城市生产、生活发展的需要;它是为中国老百姓享受的生活、工作环境。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期,世界关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这是山水城市讨论的时代背景。中华民族对山水有特殊的感情,山水意识几乎融入中华民族的遗传基因,山水文化的特色之一是综合艺术,这是山水城市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9.
于友衔  刘阳 《上海包装》2023,(10):84-8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地景观设计逐渐受到重视。基于生态视野,概述了城市绿地景观的作用和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城市绿地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设计方法,以期为城市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国家文化公园作为集文化保护、文化生产和文化生活于一体的公共空间,是弘扬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基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分析了大运河文创的研究价值与意义。针对当前常州运河文创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策略,以期对加强文旅融合、建立常州运河品牌形象、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