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机媒介的传播特点和传播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机是一种以个性化的工具;手机报纸、手机电视等功能整合了文字阅读、声音传输和影像等特点,以多媒体方式呈现;开始承载起传播信息和文化的新功能。随着信息发送者变成了信息接收者、信息生产者变成信息了消费者,社会信息流程变得更加复杂。本文研究关于手机在数字通讯行业与现代传媒融合的传播特点,及其信息过滤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手机媒体的视觉传播将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等各种传统传播方式进行了结合,汲取了各种传统传播手段的优点,满足了现代人的信息需求,成为了人们非常喜爱的视觉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3.
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新的媒介时代带来了传统电视媒体传播空间、传播内容、受传关系的改变,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趋于多元化.气象信息的新媒体传播旨在以服务为导向的前提下,在开路电视传播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新兴媒体资源,实现对各级政府、目标消费者更加及时、精准、到位的气象服务.在信息时代,借助开路电视频道、数字有限付费频道、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平台等,气象产品的社会价值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气象服务整体质量的跃升.  相似文献   

4.
陈浪 《西部广播电视》2013,(10):36-37,40
听觉符号传播是广播媒体传播的唯一手段.听觉符号的失真、呆板、单一、空洞、低俗将直接影响广播媒体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在传统媒体竞争日益激烈,新媒体不断涌入的当今,提高广播信息传播的效率,是巩固自身媒体地位、赢得受众的关键所在.听觉符号如能通过一定的传播方式或手段,以“移觉”的原理,将只能听的符号,变成可视、可嗅、可触的立体符号,广播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必将大为提升.本文选取广播信息传播中的主导——“广播新闻传播”作为分析对象,对广播新闻信息的立体化传播进行“感知营造”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詹宇 《通信管理与技术》2009,(6):I0002-I0002
针对近期中央电视台曝光部分手机网站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等问题,根据国家关于严厉打击手机网站制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活动的要求,黑龙江省通信管理局于11月18日召开紧急会议,部署深入开展整治手机淫秽色情网站工作。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第四代媒体”和以手机为载体的“第五代媒体”的不断推陈出新,将媒体传播带入“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媒体、网络电视、手机媒体、电子杂志等一大批新兴媒体不断涌现,极大的丰富了媒体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渠道和传播范围,呈现海量化、调整化、快捷化的特征,传统的广播、电视传播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受众的需要。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必须牢固树立“大传媒”理念,积极利用现代传播技术,大力推动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融合发展,打造广电立体化传播格局,不断提升广播、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微博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已经伴随着Web2.0的步伐被人们认知、了解和熟悉起来,它更像是3G网络时代新文明的标志.它的出现将手机传播的即时性和网络传播的群体性、组织性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得信息高效传播不再是一个梦想.微博颠覆了传统传播媒介的传播形式,它整合了大众媒介的传播特点快捷、方便、灵活、个性化.微博带来便利的同时,人们也在思考它潜在的隐患,微博信息像快餐一样被公众所消费,网络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不仅把大家带到浅阅读时代,而且引起了人们思维的贫瘠问题.在微博信息传输过程当中,信息泛娱乐化、真伪难辨等一系列问题也会变得更显著.文中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并给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自媒体的迅速发展改变了新闻传播的主要载体和传播形式,社会受众也变成新闻信息的制造者以及传播者.自媒体新闻传播亦展现出和以往媒体不同之处,由于各种因素的不利影响,伦理道德失范问题屡见不鲜甚至还出现一些违法乱纪行为,产生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故而,本文简要阐述了自媒体信息传播具有的特点,立足于自媒体新闻传播中的道德失范现象进...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大规模普及,传媒正向移动互联新时代迈进。移动互联网融合了手机和网络的各自优势,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大众进入了虚拟化、关系化、个性化生存时代。与传统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相比,移动互联终端新媒体具有传播者草根化、传播时间碎片化等特性。它的火热发展对于传统媒体是挑战也是机遇,推动媒介新一轮的整合。  相似文献   

10.
张汉仙 《电视技术》2021,45(9):83-85
当前,媒体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手机不再局限于通话功能,其能够同互联网、报纸、电视等媒体相融合,成为"第五媒体".近年来,全球十分注重手机电视独特的传播特征及高度粘合性,手机市场具有很强的市场发展潜力.对此,笔者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分析手机电视节目内容及相关传播路径,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