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为研究灵东煤矿Ⅱ_(2-2)煤层上行开采的可行性,运用UDEC离散元数值软件分析了Ⅱ3煤层采动后对上覆Ⅱ_(2-2)煤层的影响程度,得出了Ⅱ_(2-2)煤层随Ⅱ3煤层工作面推进的下沉曲线,并结合Ⅱ3煤层厚度变化及两层煤层间距变化规律,对各剖面上行开采进行判定,将Ⅱ_(2-2)煤层可采区域划分为可以上行开采区域和不可上行开采区域。  相似文献   

2.
以灵东煤矿Ⅱ_(2-1)煤层、Ⅱ_(2-2)煤层和Ⅱ_3煤层为研究对象,采用FLAC~(3D)有限元软件进行模拟,研究在开采Ⅱ_(2-1)煤层完毕,Ⅱ_(2-1)煤层顶板全部破坏稳定后,Ⅱ_3煤层开挖对Ⅱ_(2-2)煤层底板的影响及Ⅱ_(2-1)煤层受扰动后对Ⅱ_(2-2)煤层顶板的二次影响。模拟结果表明:Ⅱ_3煤层开采对Ⅱ_(2-2)煤层无直接破坏影响,但Ⅱ_(2-1)煤层与Ⅱ_3煤层工作面两侧,煤柱产生的应力集中区对Ⅱ_(2-2)煤层的安全生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最后采用比值判别法和"三带"判别法对Ⅱ_(2-2)煤层上行开采的可行性进行判定,结果显示:Ⅱ_3煤层开采后,Ⅱ_3煤层与Ⅱ_(2-2)煤层的层间距能满足Ⅱ_(2-2)煤层上行开采的要求,其对保障Ⅱ_(2-2)煤层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该矿今后采面的上行开采工作具有有效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煤炭技术》2017,(5):98-100
新汶矿业集团某矿有可采煤层5层,受矿井前期开采布局与现阶段采掘工程进度安排的影响,上部8_(-3)、9_(-3)、10_(-1)煤层在矿井部分区域存在重复上行开采的问题。利用比值分析法、"三带"判别法对上部3层煤进行了重复上行开采可行性分析,判别8_(-3)煤层位于9_(-3)、10_(-1)煤层重复采动后的覆岩准平衡带及中裂隙亚带内。建立二维离散元模型,分析了9_(-3)、10_(-1)煤层开采后覆岩运移及应力变化情况,对理论分析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伊吗煤矿1-2煤层上行开采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传成  梁冰  白国良 《煤矿开采》2005,10(4):26-27,63
在伊吗矿实际地质条件和岩石力学性质参数的基础上,研究1-2煤层上行开采的可行性。首先,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1-2煤层上行开采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然后,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再现了1-2煤层下行开采时覆岩活动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分析表明,对1-2煤层上行开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煤炭技术》2016,(10):59-60
针对当前济宁二号井实际地质条件和现有开采技术条件,采用理论分析和UDEC模拟等方法,对3_下煤层采出后3_上煤层的破坏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3_下煤层的开采不会对3_上煤层的开采条件产生大的破坏,因此可以用上行开采的方法,解决目前开采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石窑店煤矿首采区3~(-2)煤层已采区域上部2~(-2)煤层的开采问题,基于煤层赋存条件和开采现状,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冒落带高度9.8 m,为采高的4倍,裂隙带高度43.75 m,为采高的19.4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3~(-2)煤层开采后对2~(-2)煤岩层结构性的影响。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上行开采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结合新庄矿井地质情况,对矿井下部二_2煤层开采后对上部三_2煤层开采所造的各种影响进行研究。通过现场观测,对二_2煤开采后顶板岩层形成的三带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指出了三_2煤层与二_2煤层开采的合理时空关系,对三_2煤层顶底板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8.
近距煤层群上行开采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阜新矿区清河门矿近距离煤层群实施上行开采的技术条件(采动影响系数2.7),综合应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相似材料模拟和现场探查等方法,对3-2煤采后3-3煤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下煤层开采后上煤层的结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确定了3-3煤上行开采巷道布置方案.实践表明,当上煤层位于下煤层开采的垮落带上方时,上煤层及其顶底板整体性遭到一定的破坏,但仍能保持连续性,随着下煤层开采后时间的流逝,煤层中形成的裂隙和断裂逐步“愈合”,煤层的整体性得到改善,满足了开采所需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煤炭生产中上行开采属于特殊开采范畴,涉及到巷道支护、顶底板管理、瓦斯灾害等安全问题。为此,铁煤集团大兴煤矿对"北一东2-3煤层的地质采矿资料进行了详细收集和整理,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公式验算对北一东2-3煤层上行开采的可行性进行了科学论证。  相似文献   

10.
矿井生产技术和勘探能力的限制,对煤层分布探查不清,或开采薄煤层技术不成熟,造成了众多老矿井都面临着上行开采的难题。为了确定下部7煤层开采后上覆2号煤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从而对上行开采的可行性进行判别,采取了沿2号煤层掘进巷道的方法进行现场探查。探查结果表明7煤层采空区达到了充实状态,2号煤层已充分下沉;2号煤层完整程度和连续性没有遭到破坏,可以判断2号煤层进行上行开采是可行的。并与之前数值模拟结论井下对比,得出两者的结论是一致的,均证明2号煤层进行上行开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为遵循“一矿一面”的现代化矿井建设原则,根据某煤矿煤层群实际情况,对矿井煤层群合理的开采顺序进行分析,该煤矿煤层群单一的下行开采方式有其局限性,3-1煤将采用上行方式开采,通过UDEC2D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证明了煤层群上行开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煤矿安全》2013,(5):199-201
以煤矿生产本质安全理念为出发点,提出了煤层(群)安全上行开采问题,详细分析阐述了煤层(群)安全上行开采技术体系的构成,并对其基本观点进行了总结,技术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上行开采机理与条件研究、上行开采的危险性因素分析与评价和上行开采的生产体系的规划。在此基础上,对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在指导煤层(群)安全上行开采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对安全上行开采有待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煤炭技术》2019,(12):94-98
为了给解决小保当井田在煤矿开采时所引起的煤矿安全事故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矿区人民饮水安全。以小保当延安组四段2_(-2)煤层的先期开采工作面为例,在已有的现场勘察资料和实验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经验公式法、理论分析法、FLAC~(3D)数值模拟法以及物理模拟法,分别预测了小保当井田2_(-2)煤层采动条件下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小保当2_(-2)煤层采动条件下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154 m(采高为6 m时),裂采比25.6。其研究成果可为榆神矿区煤矿的开采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清河门煤矿231采区三煤组3-2煤层已经开采,通过对上履可采煤层(3-3层)进行探、掘实践,最终实现了231采区三煤组3-3层的上行综合机械化开采。  相似文献   

15.
宋长贺  宋选民 《煤矿安全》2015,46(2):201-204
基于寸草塔矿近距煤层群的地质赋存条件,采用矿压理论分析、相似模拟和数值模拟的综合研究方法,研究寸草塔矿2-1中煤层蹬空开采的安全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2-1中与2-2上煤层的间距大于上行开采的安全距离;下部2-2上煤层的房柱式开采,并未使上部2-1中煤层的底板完全破坏;下部2-2上煤层的房柱式开采后,顶板尚存在厚层关键层,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厚度;寸草塔矿2-1中煤进行蹬空开采,在巷道布置和回采方案合理,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情况下,能确保2-1中煤层的安全高效蹬空开采。  相似文献   

16.
针对神广煤矿5-2煤房式开采后4-2上、4-3煤上行开采安全生产问题,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对4-2上、4-3煤上行开采可行性进行了初步论证|然后采用3DEC离散元软件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5-2煤房式开采对上部4-2上、4-3煤整体性和连续性的影响|研究了4-2上、4-3煤开采对层间岩层及5-2煤采空区留设煤柱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4-2上、4-3煤的比值K分别为33.07、23.46,均大于临界值7.5,5-2煤采空区煤柱的极限承载强度为7.84MPa|5-2煤开采后,4-2上和4-3煤整体性和连续性保持完好|4-2上、4-3煤层上行开采使得层间岩层应力降低,位移减小,且未对层间岩层及5-2煤采空区留设煤柱造成破坏性影响,层间岩层矿压显现不明显。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神广煤矿4-2上、4-3煤满足上行开采条件。  相似文献   

17.
关忠华 《山西煤炭》2011,31(7):40-42
通过对某矿井煤层特征和影响上行开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阐述,并对上行式开采可行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通过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先采9号煤层,后采7号煤层的上行开采方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煤炭技术》2017,(7):20-22
娘姆特煤矿首采工作面布置在一水平二采区第二区段煤_(20)中,煤_(20)被多层煤层和多年冻土层覆盖。为了研究此种地质条件下煤层群上行开采的可能性,采用比值判别法、三带判别法及围岩平衡判别法进行理论计算判定,并结合计算机数值模拟计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矿井生产中上行开采的先例非常多,而上行开采的安全性是关系到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课题。为研究XV1201工作面上行开采的可行性,采用了四种方法对其开采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终分别得出:1通过比值法进行判别得出的结论为10煤层的开采不影响12煤的回采和准备,12煤的上行开采是可行的。2通过"三带"法判别可知,10煤层开采后,12煤层发生整体移动,其整体性不受破坏,12煤层的上行开采是可行的。3通过围岩平衡法判断可知,煤层实际间距大于上行开采必要的层间距,平衡围岩上覆岩(煤)层不会发生台阶错动,10煤层的上行开采是可行的。4通过时间间隔判别,12煤层开采滞后10煤层开采时间满足条件,对12煤层进行上行开采是可行的。综合比较得出其上行开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李崇 《煤炭工程》2007,(7):46-48
运用“上行开采”各种研究理论,采用围岩平衡的观点,结合新庄矿井地质情况,对永城矿区新庄矿井下部二2煤层开采后对上部三2煤层开采所造成的各种影响进行研究。通过现场观测,对二2煤开采后顶板岩层形成的三带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给出了三2煤层与二2煤层开采的合理时空关系,对三2煤层顶底板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并简要介绍了新庄矿井三2煤层首采面的基本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