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Planning》2017,(14)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出现若干问题。该文以应用型高校产品设计专业为例,从转型发展时期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视角出发,对就业市场的分析研究表明:应用型大学只有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方可培养出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学生,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高校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师队伍的建设决定着应用型高校的办学水平以及更为长久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4):151-153
基于适应经济发展和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地方本科院校需逐渐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关键。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数量不足、培训难、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以地方经济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通过政校企协同合作培养,拓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提升"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层次,不断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17)
建设一支合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院校以及应用型院校办学的根本。我国高校在培养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过程中,在教师招聘、培训、考核、成长等环节都存在需要继续完善和改革创新的地方。建立政府主导的保障机制、教师的终身无界化培养、校企间密切的项目合作是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三大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5):134-135
校企合作是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的必然需求,也是高校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高校要建立高校教师在企业的实践制度,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政府要从法律层面支持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企业要积极参与到"双师型"队伍建设中;教师自身要转变观念,积极参与企业实践活动。同时,高校还一个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其他院校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教训,推动自身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3)
本文客观阐述了OBE理念的概念,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意义,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OBE理念提出了今后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科学措施。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5)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内部正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应用型本科高校以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高校形式应运而生。"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普通高校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双重素养,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主力军。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建设标准模糊、教学方法和实践条件落后、"双师型"教师地位不高等因素阻碍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影响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文章通过剖析"双师型"教师建设的影响因素,从个人意识、教学素养、实践素养三个方面,从宏观到微观论述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4)
国家关于应用型大学内涵建设的意见对加强校企合作,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探讨了高校教师产学研践习促进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育人效果的意义和有效途径,旨在为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领域,提高校企合作育人效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0)
按照CDIO工程教育模式对土木工程专业测量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培养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目前测量学课程体系和传统教学内容与方法不能适应现在工程的需要。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构建适应工程需要的课程体系内容,创新教学项目及教学案例,完善合理的课程教学评价方法;同时指出基于CDIO模式下对于教师知识水平和能力的要求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很多高校在教学改革中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8)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地方高校实现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师资队伍建设是地方高校实现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的重要问题。地方高校在招聘高素质教学科研人才,尤其是"双师素质"人才有困难的情况下,寻求切实可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3)
"双师"能力是应用型高校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提出的教师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双师型"教师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性人才的重要保证。文章通过实例论证,分析"双师型"教师以直观示范的方法在教学中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和对前沿资讯的把握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体现出"双师型"教师在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土木类专业部分青年教师工程素养低的问题,阐述了工程素养的内涵,概述了青年教师群体工作的现状,从师资来源、高校制度和企业目标三个方面剖析了导致青年教师工程素养低的原因,从国内外工程教育发展趋势和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需求强调提高青年教师工程素养的必要性。建议政府提供宏观政策导向和财税支持,学校完善人才聘用、业绩考核、职称评审、评优晋升、培养渠道、资金支持、评价体系与论证环节等制度,企业和青年教师开展"优势共享、互利互惠、携手共赢"的合作,通过"政、校、企、师"四方联动形成提升青年教师工程素养的长效机制。最后以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例,介绍了青年教师工程素养提升的措施与效果,以期为同行院校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不足,基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讨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才培养新模式与常规培养方式的差异,从培养方案的改革,双语课程的建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及国际化,学生的创新及国际化等角度探索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路径,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国际化素养,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新型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地方高校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实践教学能力过程中,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落后等问题,以沈阳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课程实践一体化、校企合作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系列改革,从教师基本实践教学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可持续发展等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此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整体水平,为地方高校转型期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依托,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钢结构原理课程为例,探讨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协同教育的实践路径。育人要找方向,抓重点,文中以授课目标为主线,以专业知识点为背景,找准五个切入点。通过切入点将教学目标与思政目标有机结合,深入挖掘蕴含在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构建完整的价值评价体系。紧抓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通过教学三方法、授课三步骤、评价一体系形成一套完整新型育人路径。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增强学生“四个自信”,提升学生家国情怀,真正达到教书与育人同行,专业与思政共建的课程教学效果,以期为同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为例,针对目前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问题,结合该课程内容多、学时少、教学难度大等特点,基于“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的教学理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和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鼓励和引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解决课时少、内容多的问题;采用多种手段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将过程性指标引入评价体系,同时也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改革前后教学效果的比较分析,说明基于SC教学理念的改革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工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主体。高校培养的工程人才能否具备工程实践所要求的素养,不仅取决于高校的系统教育,而且深受企业参与专业教育程度的影响。在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中企业可深度参与培养方案制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4方面的教学环节。针对企业缺乏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渠道、机制与动力、必要经费等现状,文章提出了学校、企业共同解决企业参与高等教育问题的途径与措施,为土木类专业办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教师党支部建设促进高校基层治理,既是落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集中体现,又是实现"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基本路径,也是发挥"领导基层治理"战斗堡垒作用的必然要求。以"三级联通"为目标完善高校基层治理工作机制,以"三重培训"为基础提升高校基层治理工作能力,以"三项工作"为重点提升高校基层治理工作水平,解决当前党在高校基层的治理结构"空心化"、教师党支部党务和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土木工程专业认证实践中发现的目标定位不清的问题,提出了坚持工程师培养的目标导向。对比了国际工程联盟关于工程问题复杂性的分类和工程教育轨道的分类,讨论了本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与工程师任职资格能力的相互关系。分析说明,本科阶段的工程师教育必须以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核心,才能实现国际认证的实质等效;明确工程师能力培养的阶段性,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建议从成果导向的要求出发,采取措施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以国家“双一流”“双万计划”“卓越计划”“新工科建设”等政策战略和改革项目为契机,以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卓越实践应用能力的综合型工科人才为建设目标,通过知识体系完善、研学资源融合、跨学科交叉、教学信息化建设和多样化教学方法拓展等手段,持续进行课程建设和完善。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自2003年率先建设并实践独立实验课程——专业综合实验,获得学生和学校相关部门的高度好评。课程实验项目在巩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创新性思维等方面获得了学生的高度认可。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人才培养中具有科学的循序性和系统性,教育信息化技术成熟,衔接本科理论教学、工程应用实践、硕博学术研究,使实验实践教学真正成为了学生知识转化、能力锻炼的实操“战场”。  相似文献   

20.
钢结构原理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含结构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轨道工程方向)的必修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适应钢结构的应用和发展,结合钢结构的教学科研,探讨钢结构原理课程的内容设置、学时分配、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结合多媒体、结构试验技术等手段探讨课堂和实验教学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听课积极性,调动学生情绪,增加师生互动。同时,结合教师的科研内容,实现理论教学、工程实践应用及科研的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