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7 毫秒
1.
介绍了风力机捕获风能的原理及其捕获风能技术的发展,通过分析得出影响风能捕获效率的三个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几种风能捕获算法进行介绍与对比,以提高风能捕获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简要叙述了风能利用的基本原理和风机的几个运行阶段,对几种最大风能捕获的方法作了比较和分析,如直接风速控制法、间接风速控制法、爬山算法和模糊PID控制法等,并指出风力发电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李晶  葛敏 《风机技术》2010,(6):50-52
分析了风力机的数学模型,对最大风能追踪原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大风能捕获的控制策略,建立了模糊控制器。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模糊控制器表现出良好的动态特性和追踪能力,提高了风能转换系统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充分利用风能,以风力发电系统为对象,对其最大功率跟踪控制(MPPT)的各种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介绍了最大风能捕获方法和最大电功率输出方法,指出最大风能捕获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困难,并对智能控制策略的引用进行了简单的探究,指出未来风力发电系统MPPT控制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发展很快,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其中风力机是风能发电的主要形式。风力机通过叶片的转动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故叶片对风的捕获能力是风能利用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这涉及风力机叶片空气动力学问题,而叶片气动外形设计对其气动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介绍了风力机空气动力学理论和气动计算模型,它们是气动设计的基础,然后分别介绍了传统的气动外形优化设计方法和现代优化设计方法。指出了风力机叶片设计的多学科、多目标发展趋势,以及开发风力机设计软件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基于SIMION 7.0离子光学仿真软件对设计的矩形离子阱(RIT)的离子捕获效率进行了仿真,研究了离子初始位置和射频电压、频率对离子捕获效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只有初始位置靠近RIT中心的离子才能被有效捕获到。针对常见毒品及爆炸物所在的质量范围,对于内建电场空间尺寸为10mm×8.4mm×44mm(x,y,z)的RIT,选择捕获射频电压为50V0-p~100V0-p、频率1MHz时,既能保证较高的离子捕获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对电路系统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从周围环境中捕获能量是日前研究的热点.利用压电效应将振动、压力等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是一种效率非常高的能量捕获方式.阐述了国内外压电式能量捕获装置的开发现状,指出未来压电式能量捕获装置必将朝着微型化、集成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由压电梁及其端部附加质量构成的直激式压电风能捕获器。在考虑了压电振子静平衡变形的基础上,根据涡激振动理论建立了柔性压电振子的自激振动理论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获得了压电梁厚度比、附加质量及风速对其发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存在最佳的压电梁厚度比使输出电压、电能及功率最大,电压/电能/功率所对应的最佳厚度比分别为0.5/0.65/0.65。其它参数确定时,存在最佳风速/附加质量使输出电压最大,且最佳风速随附加质量增加而降低、最佳质量随风速增加而降低。制作了风能捕获器样机并进行了试验测试,风速为4.8/7.2/10m/s时,对应的最佳附加质量及最大电压分别为15/11/7g和1.9/3.94/6.18V;风速为10m/s时,10g附加质量下的输出电压为0/20g附加质量下的4.1/1.2倍。结果证明根据实际风速范围确定合理的附加质量可提高发电能力。  相似文献   

9.
吴栋淦 《机电技术》2007,30(3):9-10,4
介绍了两种主要的屏幕图像捕获的方案,对这两种方案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屏幕捕获方案的关键技术和特点,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另外对消息钩子也做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传统的弱信号捕获算法灵敏度和运算效率低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改进FFT弱信号捕获算法。该算法是基于FFT捕获方法的,改进了传统FFT捕获算法。改进的算法充分利用批处理的方法和SINC内插算法,并且增加了多普勒补偿技术,这样可以提高信号累加时间容限,同时提高了捕获增益和信号捕获灵敏度。测试结果表明,和传统的FFT弱信号捕获算法相比,该算法弱信号捕获的概率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1.
Windows下实现网络数据包捕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TCP/IP协议下网络数据传输过程,并且分析了网络原始数据包捕获的原理,通过一个实例,说明了如何利用原始套接宇进行网络原始数据包的捕获以及如何对数据包进行分析.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以航天器(卫星等)在轨服务的对接捕获操作为研究背景,介绍了两卫星对接捕获系统及其对接捕获的接触动力学特性。基于硬件在环仿真原理,采用两地面工业机器人建立了两卫星对接捕获操作的地面微重力验证系统,模拟了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两卫星对接捕获操作过程中的接触碰撞的情况。利用该地面微重力验证系统,通过专门针对卫星火箭发动机喷嘴的接捕获机构实现了两卫星对接捕获操作。实验结果验证了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基于硬件在环仿真原理建立的地面验证系统对卫星对接捕获验证实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压电陶瓷的振动能量捕获技术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压电式振动能量捕获原理;针对提高振动能量捕获量和捕获效率这两个目标,对当前国内外在新型压电材料、压电振子性能研究与结构配置及高效电路等方面所作的研究进行了详细论述;指出向微能源器件、集成自供电系统发展和从旋转机械中捕获能量是压电陶瓷振动能量捕获技术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4.
针对测试者捕捉和观察混杂在周期信号中的偶发、异常信号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数字存储示波器的智能触发方法。首先分析了传统测试方法效率低、测量方法受限等弊端,然后介绍了智能触发技术的总体设计方案、工作流程和技术优势,其核心是通过硬件实时判别能任意设置的可编程触发模板,最后给出了将该技术实现于某型号数字存储示波器的具体实施方法以及应用验证结果。测试表明,该技术具有较高的偶发、异常事件捕获效率,是对示波器波形捕获功能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直驱永磁风电系统能量成形与最大风能捕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风速多变及外界干扰情况下风电系统出现的风能利用率低、鲁棒性差及安全可靠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成形的直驱永磁风电系统最大风能捕获算法.该算法采用能量成形及端口受控哈密顿(PCH)系统方法,从能量平衡的角度,建立永磁发电机(PMSG) PCH系统的非线性模型,设计了PCH系统反馈控制器.通过基于PCH系统控制器和H∞控制器的叠加反馈,设计出能跟踪最佳转矩且具有扰动抑制的PCH系统H∞控制器.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实现了风电系统的变速恒频运行、最大风能利用,验证了理论模型和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风精度在(±150)内时出现了风向标传感器不能正常工作,进而不能实现对风能的最大捕获,降低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大范围风向变化的偏舷控制系统的优化策略:在风向变化绝对值(偏航角度)>150时,改善传感器自身性能;在风向变化绝对值<150时,采用陀螺仪和爬山算法相结合的方法来控制偏航机构.快速调节机舱的偏转角度,实现对捕获最大风能的偏航控制系统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基于压缩空气储能的小规模风力发电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随机动能机械转换利用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空气储能的小规模利用风力发电新技术.通过对现有风能利用途径改进,增加一个储能环节,采用压缩空气作为储能介质,通过对现有空气压缩装置的优化设计和改进,将捕获到的风能尽可能高效率地转换为压缩空气内能.然后根据压缩空气固有特性,采用压缩空气降压时气体膨胀做功或压差直接发电.在理论上,这种新技术能扩大风能的利用范围,提高其能量转换效率,降低风能开发和转化的成本.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高,在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可再生环保能源的开发越来越重要,在此契机下,风电能得到了迅猛发展。双馈风电机是目前风电场的主要机型,现对双馈风力发电机进行研究,建立了以定子磁链为参考坐标的旋转矢量方程,利用PSCAD进行建模仿真验证,能够实现最大风能捕获以及定子侧的功率解耦,为后续的风电并网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该文研究低信噪比情况下DS/SS系统中的序列捕获问题,提出来一种快速捕获的方法。该方法是在普通的非相干带通相关检测器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重复累加装置,相关峰值周期后,若未捕获信号,重新相关捕获,且相关值与上次相关值累加。研究表明,此方法可以提高信噪比,因此减少了捕获时间.在给定的仿真条件下,运行了仿真程序,得到了预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电动变桨技术是兆瓦级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的关键技术.变桨系统对于最大效率的捕获风能和机组安全运行有重大意义.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直流发电机加载回馈方案用于检测变桨电控系统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本加载系统采用可控硅逆变加载方式,由工控机自动测试,具有操作简便,节能率高的特点,为开发变桨系统提供了可靠的测试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