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文化自信理念的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相关研究逐渐成为各界探讨的热点,近年来众多学者从各领域角度参与进非遗与创新的讨论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大大拓展了我国非遗研究的内涵与外延。但是,由于少有学者对其研究发展脉络进行梳理,致使非遗现阶段传承与创新开发的规划模式,以及各学科参与非遗与创新研究的侧重点未能系统化呈现。基于此,应当首先梳理非遗及其传承创新工作的诞生起源;其次从“原生态”和“活态”这两条非遗传承研究思路出发,重点对我国非遗保护和开发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以及进展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认为非遗的刻录保存和融汇创新两者并行不悖;最终探索出只有坚持走“守真+创新”的非遗传承开发模式,才能更好传承非遗文化精神,创新非遗表现形式,进而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力。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浪潮来势汹汹的当代,非遗的保护与勃兴成了热点议题,非遗产品的发展方向亟需考虑。文章从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方法论这一方面对所选取的中文期刊进行了梳理和部分观点的概述,认为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要从造型、纹样、技法上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养分,此外,也要结合时代风貌,并注重时下流行的系列化设计方法,方能使非遗更好地融入当下,也能让产品更具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3.
李昱靓 《包装工程》2017,38(10):180-183
目的探讨非遗文创产品重庆荣昌夏布的设计要素与设计方法。方法从重庆荣昌夏布的设计实证分析出发,分析创新设计要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创新设计方法论,以构建非遗文创产品严谨、科学的开发体系。结论通过对荣昌夏布的工艺、形态、质地等方面的综合设计实践,以及创新设计要素及设计方法的构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设计路径。  相似文献   

4.
朱庆祥  刘晓彬 《包装工程》2022,43(20):373-382
目的 从文化生态的视角研究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旨在使非遗文创产品既可以承载非遗的文化内涵,又能顺畅地融入当代生活。方法 基于文化生态的理论,将非遗置于其文化生态系统中进行整体研究,提出了基于文化生态的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流程和设计策略。将非遗文化解构为物质层、行为层、精神层三个层次,提取各层次的文化属性,研究文化生态系统各构成要素的演变状态,探究非遗各层次文化属性在当代文化生态系统下的变迁趋向,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非遗文创产品。最后以磁县剪纸文创产品的设计为例践行了该方法。结论 基于文化生态的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策略,从文化生态的角度考虑非遗文化的发展变迁,把握非遗文化基因在非遗文创产品上的取舍和呈现,使文创产品既能承载非遗的文化内涵,又能契合现代生活方式,该方法拓展了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5.
魏旭  华天骅 《包装工程》2019,40(14):204-208
目的 对应用型高校与非遗项目合作的可能性进行分析。方法 以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通过非遗传承人和应用型高校师生共同合作进行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实践。结论 惠山泥人存在产品单一、样式老套、功能局限、价格虚高、缺乏版权意识、品牌意识与服务意识等问题,探讨应用型高校非遗传承合作模式,即“市场—实训—竞争—就业”的模式,总结出应用型高校非遗传承有与时代接轨,重塑非遗面貌;运用大数据新媒体等手段,构建非遗资源库;将非遗项目引入应用型高校,最大程度地扩大非遗影响、推广非遗文化;应用型高校建立非遗大师工作室、实践平台等,择优培养非遗传承人;降低非遗传承人的设计成本、增强非遗竞争力的优点。在此基础上尝试在专题实践课程中导入惠山泥人课题,进行非遗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实践,探索应用型高校非遗传承的可操作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龙军 《包装世界》2021,(9):31-32
滩头木版年画色彩浓艳、画风直接,以纯手工木版水印的方式生产,有辟邪祈福的寓意,并描绘了部分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题材内容,展现了浓郁的楚南地方特色.它集审美教育、审美认知、审美娱乐等多种艺术社会功能于一体,表达与传递着当地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真实、质朴的审美情感,具有极为丰富的人文艺术价值.收集、整理滩头木版年画题材,并对其进行归类与分析研究,做实这一民间艺术瑰宝基础资料整理工作,将为滩头木版年画的活态保护、教育传承及后续研究打下坚实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滩头年画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志军  陈青阳 《包装工程》2016,37(18):39-43
目的针对邵阳滩头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失的严峻形势,探索滩头年画历史演变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路径。方法在文献资料研究和实地考察访谈的基础上,梳理出了滩头年画300多年发展变迁的历史脉络,构建了滩头年画发展演变历程简图,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滩头年画快速发展和衰落的因素,提出了滩头年画发展的路径。结论促进滩头年画快速发展的因素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完备的产业链和独特的文化与审美需求;滩头年画衰落的原因有政治文化影响、传统供给与市场需求变化的矛盾等,从重新定位、面向消费者体验和定制、嵌入式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滩头年画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有着浓郁的楚南地区乡土特色、深厚的民俗文化背景的城步苗绣和滩头年画进行比较,从发展历史、制作工艺、设色艺术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分析二者之间的共性与差异,促使其在工艺特色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相互借鉴学习,精益求精,共同发展,以期为城步苗绣和滩头年画新时代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佳春  曹磊 《包装工程》2022,43(12):324-331
目的 针对非遗在当代的文化价值转化现状,探索非遗主题与文创产品结合以促进非遗文化传承、文创产品创新的设计策略与方法。方法 分析课题研究现状,指出非遗文创设计的现存问题,并通过案例分析与方法总结,提出较完整的设计策略与方法体系。结论 非遗主题文创产品设计不仅限于物质型的产品服务,更在于非物质型的精神体验。采用非遗主题品牌化、文创产品市场化等方式,通过生活类形态与个性化标签的打造,从而吸引用户关注、推进年轻化进程,非遗文化与创意产品可在顺应时代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内容与载体的高质量融合。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可分为3个部分:一是以可视形态与功能体验为内容提炼文化符号;二是应用传统工艺或新兴技术搭建产品载体;三是以引流话题与场景体验激发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整理和分析现有文创产品相关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展开文创产品评价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运用文献法、归纳法,从文创产品的评价体系、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与技术等方面展开梳理与研究,在汲取现有成果的前提下,展开文创产品的相关评价研究展望。结论 经研究发现,在文创产品相关评价领域中,存在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理念与方法日趋明显、评价方法与技术的优选及科学应用有待进一步提升、评价体系的系统性仍需完善、评价视角仍有拓展空间等现象和问题,基于此提出文创产品的原文化表征度评价体系与方法的研究发展方向,以进一步完善和拓展文创产品的相关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王先昌  彭雅莉  孔德强 《包装工程》2022,43(12):332-338, 358
目的 旅游业兴盛的当下,以非物质文化与旅游文创产品的融合为目标,构建基于非遗文化符号的湛江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方法。方法 文章分析了旅游文创产品的属性,筛选湛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视觉符号特征鲜明、知名度高、感染力强的文化元素,经过打散、简化、形态加减、夸张变形、重构等艺术手法,对其形符和意符进行提炼,并结合旅游产品属性进行转译和编码,构建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方法。结论 通过舞鹰雄非遗元素进行具体的设计实践,验证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非遗文化的植入提高了旅游文创产品的个性和品质,实现文化的“变现”和“带走”,还能拓宽非遗视觉元素的活化传承方式,更好地延续其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2.
方潇 《包装工程》2023,44(10):411-419
目的 基于图像叙事理论,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家埠木版年画数字文创为研究内容,探索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创新路径,旨在助力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与数字传播。方法 通过挖掘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图像叙事特征,梳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图像素材与叙事主题,制定提炼叙事主题、设立表述层次、创设叙事场景、产品设计实践4个阶段的设计流程。根据用户移动社交行为与消费偏好,进行年画图像和角色IP的提取、转化及衍生品设计,建议利用数字文创打破非遗文化的传统圈层,拉近年画与年轻消费群体之间的距离。结论 研究杨家埠木版年画在数字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文创设计,提出应用场景个性化图像、角色IP延展等创作方式,有利于用户在网络社交过程中自觉融入非遗传播,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数字化保护的重视,利用手机APP客户端承载传播非遗文化成为当今一个火热的话题,但是目前市场上的众多非遗类APP虽然存在着优势但也夹杂着不足。通过对中国近年来非遗类APP的现状和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梳理,总结出非遗类APP的开发新策略,为非遗类APP的开发设计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吴雪松  王瑾 《包装工程》2018,39(20):191-195
目的 研究木版年画的数字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 基于产品概念从产品使用和产品信息结构层,讨论了木版年画的认知方式以及它包含的信息内容,最后从数字图形语言、数字合成与呈现两方面,进行了木版年画数字化方法具体探讨。结论 木版年画具有产品的特点,包含具体的物、物的使用以及人们借助物所完成的事情,这些既构成了木版年画数字化内容,也成为认识木版年画背后思想或观念的途径,最后就各内容提出了不同的数字图形语言以及总的数字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佛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佛山剪纸,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蕴藏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本文首先对佛山剪纸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并结合佛山剪纸当前的发展问题,探讨佛山剪纸文创产品的设计与推广策略,继而进行佛山剪纸非遗文创品牌与产品的设计实践,希望使佛山剪纸通过非遗文创产品这一载体,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刘媛霞  殷俊 《包装工程》2022,43(10):326-334
目的 研究国家级非遗桃花坞木版年画在数字文创产品中的创新应用。针对互联网的传播与时代审美需求,探索传统文化的活化路径。方法 运用“文化转译”方法展开桃花坞木版年画文化IP的提取,进行文化IP物质层、行为层、精神层的设计转译。在获得视觉要素筛选结果、数字文创APP信息架构、意义体验达成路径以后,采用“APP+IP形象”的思路,进行数字文创设计开发。结果 围绕文化IP,完成APP用户体验设计、角色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与引导页设计。结论 “文化转译”打造文化IP并生成数字文创的方法,融通了传统与现实,有助于深度挖掘非遗类数字文创的文化主题,保证数字文创产品文化层次结构的完整性,是传统文化创新式传承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于永明 《包装工程》2024,45(2):393-396
目的 探讨非遗技艺传承背景下的文创产品设计策略,探寻两者结合的策略和路径,在优化文创产品的同时促进非遗技艺的传承,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建议。方法 分析非遗技艺传承和文创产品设计两个方面的内容,探讨两者之间的融合。结论 文创设计师使用非遗元素时要把握好尺度,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从中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这样才能更好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得到宣扬,同时也促进文创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肖帅 《上海包装》2024,(1):71-73
非遗文化与文创设计的融合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文创设计与非遗文化的内涵,分析了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挑战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策略,旨在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中国非遗文创产品品牌包装设计领域进行研究,梳理了中文期刊中有关中国非遗文创产品和非遗文创品牌包装设计研究的相关文献,探究中国非遗文创产品品牌包装设计在功能性、审美性、经济价值和文化等方面的内涵,有助于挖掘非遗文创产品品牌包装的价值,使非遗文化走进现代人的生活,实现文化活态发展。同时,有助于实现非遗品牌与包装现代化转型,为品牌注入活力,开拓经济市场。研究表明辨识度是打造非遗文创产品品牌的重要途径,功能性是包装设计之首要要求。此外,好的品牌包装设计是多要素的统一。随着现代新兴技术的兴起,非遗文化遭到冲击,人们审美观念以及消费趣味转变。因此,需要进行文化传承、品牌推广和包装升级,以此助力于产业振兴。研究有助于打造更集中、更具特色的非遗品牌。实现品牌效益与非遗文化"活态传承"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20.
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篆刻艺术对于当今社会生活环境的适应不比从前,它的传承和发展也因此面临困境。为改善篆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情况,从非遗活态传承的视角对篆刻艺术文创产品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产品存在互动性不强、趣味性不足、同质化严重的问题。通过引入转译理论和文化三层次结构,以物质、精神、行为3个层面分析篆刻文化融入文创产品的价值和意义,探讨篆刻艺术文创产品更多的可能性。基于此,提出增加篆刻形式纹样,结合篆刻艺术内涵,创新篆刻艺术玩法3个方法,产生一系列具有互动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文创产品,丰富文创产品的文化性和多样性,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来关注篆刻艺术文化,扩大篆刻艺术的受众群体范围,以此“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