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详细阐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框架,并通过将该框架应用于瑞安市的实证研究,建立具体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评价体系,为提高名城评价体系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提供思路,项目研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评价工作,为规划实施、规划修编或重新编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回顾1982年以来30年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发展历程,初步分为历史文化名域保护兴起、历史文化街区深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全面保护3个阶段.从历史文化名域名镇名村评选评价、保护体系、保护规划等方面探讨了一些概念和方法问题,并对我国今后的历史文化名域名镇名村保护提出了工作和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3.
比较了历史城镇类世界文化遗产和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的发展、界定和评价标准,分析其中的主要差异并浅析其背后的原因,指出由于国内缺乏申遗标准下的历史类城镇的研究,影响了我国“历史城镇”类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以此为背景,提出可借鉴申遗评价操作过程以完善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制度,使其更具严谨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又应避免绝对化地套用西方评价标准,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城镇研究和保护的申报制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快速发展,国民对历史文化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对城市特色的呼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规划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文章总结了国内有关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保护规划的方法经验,并结合黄山西溪南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实践案例,对其进行了研究。这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对我国今后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聚落民居、历史街巷的保护工作和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得到广泛推行,但是缺乏在文化遗产视角下对小城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特定研究。本文以粤西小城德庆为例,通过对其进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指出德庆名城保护过程中出现的城市高度失衡、原真性建筑缺失、非物质物化遗产保护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文化遗产的特点,提出德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策略,并得出改进建议,最后提出管理标准,将名城保护规划落实到管理层面,推进小城镇名城保护的进程,进而更好地实现对小城镇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刘晖  冯江  肖旻 《新建筑》2006,(5):7-9
历史文化名城面临高速城市化和大规模旧城更新的挑战,以佛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例,阐述了针对地域性历史文化遗产特性而制定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技术路线,包括文物古迹分类评价和编码体系、文物古迹预警体系、名城展示体系和名城历史文化旅游主题路径等。  相似文献   

7.
上海的"历史风貌保护"制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建立并在2000年以后逐步完善,在旧城改造阶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保护了上海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中国具有创新性和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当今"存量规划"和"城市更新"的背景下,上海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需要从"历史风貌保护"向"城市遗产保护"转变,从城市发展战略高度上综合考虑城市遗产的整体保护框架,采用"历史性城镇景观"的方法对上海历史文化名城价值和特色进行全面评估,制定可实施操作的积极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将国际现代大都市的建设与地方独特文化的保持与彰显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建设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松 《城市规划》2011,35(1):46-53
通过回顾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制度创设的历程,梳理国家和地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相关法规建设状况,探讨名城保护规划法规体系的不足,参照英国遗产保护与城乡规划高度融合的制度体系、意大利历史中心区和景观环境整体保护的实践经验,提出适应我国名城名镇名村历史环境整体保护要求、完善城乡规划法规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磊  袁媛 《规划师》2007,23(6):39-41
目前,我国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编制与实施脱节、实施力度不足的问题已经在管理工作中凸显.华侨新村保护区规划结合国家和地方规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对保护区的界定,划定紫线范围并制定针对性措施;基于广州市"一网三层"管理平台的城市规划管理实施体系,在规划管理单元的控制引导下确定保护区的定位和控制;基于"特殊控制层",为每个历史建筑编制保护图则.这种做法既明确了保护区规划的定位、与法定规划的关系,又把规划内容及时纳入管理信息平台,有效保障了保护规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文化名城中,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南京在新一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从理性的立场加强了对历史地段的保护.本文重点介绍了南京历史地段保护规划的工作思路、方法及实施策略,以期为其他历史文化名城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焜  薛诗睿 《中国园林》2024,40(2):78-84
从2012年开始,意大利政府制定并实施了《适用于历史乡村景观登记的国家标准》,创建了《国家历史乡村景观目录》,将历史村落及其环境的保护落实于国家层面的保护体系之中,并提出VASA历史环境评估分析法,以实现乡村景观完整性评估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在回顾传统聚落历史环境整体保护相关理论与思潮的基础上,对当前中国传统聚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中有关遗产完整性评价的指标缺乏客观性与可操作性,因而提出引入VASA方法以优化我国相关评价认定指标体系,并结合具体案例进一步论述了VASA方法在我国传统聚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中应用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12.
《规划师》2017,(11)
随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文章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例,突破传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的内容局限,提出全面保护、合理利用和互联网+公众参与三大策略,创新性地构建了"三层三级"保护体系,以期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济宁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例,从区域统筹、规划管理、城市建设的视角,探讨济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路径与方法,提出保护框架和保护体系,以期为快速城市化时期济宁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提供经验借鉴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成  叶斌  苏玲 《城市规划》2011,35(Z1):137-141,147
回顾了基于"整体观"的保护理念和实践的发展历程,阐述了转型期历史文化名城在探索整体保护中的压力与机遇。以南京为例,将转型期对整体观的认知与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相结合,总结了整体保护理念指导下的规划思路方法和保护控制要求,并提出关于实施机制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上海正在编制"2040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上海自1999版城市总体规划划定了11片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后,根据2003年出台的《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先后于2003年重新划定了中心城区12片历史文化风貌区,于2005年增加了32片郊区历史文化风貌区,于2007年公布了144条风貌保护道路,于2015年又确定了119个风貌保护街坊和23条风貌保护道路(街巷)。然而,上海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体系与国家现行的保护体系并不完全一致。究竟如何从理论上评价上海的这种保护方法,从城市遗产的概念切入,对正在编制中的"2040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提供一些研究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济宁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例,从区域统筹、规划管理、城市建设的视角,探讨济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路径与方法,提出济宁文化名城的保护框架和保护体系,以期为快速城市化时期济宁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提供经验借鉴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许少亮 《规划师》2015,(1):67-70
漳州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鲜明的城市特色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与旅游价值。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发展背景之下,对漳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后续工作进行思考,以进一步促进漳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显得尤为重要。文章认为,应以市域为研究范围,从更大的区域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涵,重新确定漳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容,实施动态的编制研究和规划保护,并通过深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后的规划内容、加强文物普查与修复及加强历史文化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使漳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规划师》2015,(Z1)
漳州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鲜明的城市特色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与旅游价值。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发展背景之下,对漳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后续工作进行思考,以进一步促进漳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显得尤为重要。文章认为,应以市域为研究范围,从更大的区域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涵,重新确定漳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容,实施动态的编制研究和规划保护,并通过深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后的规划内容、加强文物普查与修复及加强历史文化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使漳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北京规划建设》2004,(2):88-89
第一条为了加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确保《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等保护规划的实施.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划,结合本市实际,制订本实施意见。 第二条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各处室和各分局应当按照职责和权限分工,负责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的规划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加大对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社会价值历史文化名镇、街区和传统风貌区的保护利用,传承历史文脉,丰富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三层七类"保护体系,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会同市文化旅游委开展全市范围历史文化名镇、街区和传统风貌区的申报评定工作。历时近一年,通过基础调查、成果补充完善、区县复核确认、专家咨询审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