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梁志伟 《园林》2004,(9):51-51
在古代供石家族名录里面.最具文人气的就是“淄博文石”。它不像直接以产地命名的石种,如产于灵璧的石头就称“灵壁石”,产于太湖的石头就称“太湖石”,而在产地淄博之后再加上一个‘文’字,雅称为“淄博文石”。笔者在本文不想追溯“淄博文石”命名的起源,只想抒发作为文人赏石者的感受,山东终究是  相似文献   

2.
王嘉杰 《石材》2011,(9):54-54
今年7月10~17日,“2011中国昆明泛亚石博览会”(一下简称石博会)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如期举办。本届石博会的主题是“弘扬石文化,繁荣石产业”。  相似文献   

3.
卜复鸣 《园林》2005,(8):20-21
挑与压 一般用具有横向纹理的山石横向挑出,以造成飞舞之势,所以又称“出挑”,“单挑”为一石挑出,“重挑”为挑石下有一石承托,如果要逐层挑出,出挑的长度最好以挑石的1/3为宜,挑石一定要选用一些用地坚固而无暗断裂痕的山石,其差别的方法,一般以轻敲听声来鉴别,  相似文献   

4.
材料工艺     
《室内设计与装修》2004,(1):110-111
再造石装饰制品 “再造石”有别于传统的“人造石”,传统的“人造石”一般多为板材制品,并多以树脂为胶凝材料。再造石装饰制品主要由水泥等无机材料合成,并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定义在意大利的法定用语中,“大理石工业”一词包义的大理石比其他广义的大理石更“大理石”。实际”。这个定义主要是告诉我们这种岩石的来源和组成成类似这样的定义:“一种石灰质的岩石,或者与之类“硅酸岩”的岩石(其成分与石灰质的差别很大),例雪花石膏出现在“有关石灰质的石材”的条目下,而含了石膏成分的又形成了另一个单独的组群,虽然它们也还是石材工业的产品。那么就有必要更加明确石材的特性,否则人们就会]石)。、“蛇纹岩”、可以偶然见到一些意欲精确分类的称法与“石材”石”、“大理石和花岗石以及类似的石材”、…  相似文献   

6.
成功研制出能够取代水泥的新型建筑材料——“凝石”。据悉,“凝石”是由清华大学孙恒虎教授等一批地矿专业科技人员提出来的,并组织“蓝资科技有限公司”以商业方式运作推动此事,2003年11月27日以叶大年院士为首的21位从事地矿和地球物理专业的院士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建议》(第14期总第108期)上向科技界推荐“凝石”,很快,“凝石”风暴席卷全国各地,一时间“凝石”被媒体宣传为是“水泥工业带有革命性的新技术”,似乎可以在高炉矿渣,钢渣,粉煤灰,煤矸石,赤泥,废砖,废玻璃,尾矿等等废弃物中,加一点孙教授新发明的“成岩剂”,就能“点石成岩”,变成水泥,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学术界对凝石技术予以了高度的关注,学者专家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2005年广东水泥检验大对比总结表彰会上,有关专家也提及到“凝石”这个话题,现本刊借题发挥,对有关专家的观点进行集纳并整理,并结出几个人们较为关注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专家们虽然认识不同,想法各异,但是,对我们建材行业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是不无益处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景观中的“石文化”的运用是极其普遍的,置石、叠山、寄情山水是古代文人雅士的崇高寄托。现代社会,“石文化”的作用、意义有了很大的变化、发展,并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在不断演进。本文主要从“石文化”发展、变化的角度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8.
观赏石,有些亚洲国家和地区称之为“雅石”,“寿石”,“奇石”,“禅石”……等等。这些名称各有其优点,但顾名思义中,也并未显示出此石两大内涵最本质之真谛。我国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文化阶层也有很多名称如:“石供”、“石清供”、“案头清供”、“供石”。如“美石”,“赏石”、“欣赏石”、“观赏石”,“孤赏石”。又如“玩石”、“顽石”、“石玩”、“巧石”、“怪石”、“艺石”,”趣石”、“茶石”等等.以“雅”名石,也是有较高水平的,它既说明了艺术形式,又有些内涵意义。从外形上说明其高尚不  相似文献   

9.
梁园 《园林》2005,(5):50-50
我国古代的石文化,由于属于园林文化的一个分支,故室外的园林石一直作为赏石的主流。室外园林石的赏石要诀:“皱、瘦、漏、透”,也一直作为一种赏石的美学标准,整整统治了赏石界近千年。那么,当代流行的赏石要诀:“形、质、色、纹”,起源于哪一个赏石石种呢?据史料记载,影响最大的是广东潮州出产的黄蜡石。  相似文献   

10.
王嘉杰 《石材》2006,(4):45-46
“石不能言最可人”,“园无石不秀,居无石不雅”。目前各地景观中,许多园林都用奇形怪状、千姿百态、大小不一的各种观赏石点缀。我国用石造园的历史悠久,早在一千多年前,古人就将江苏的太湖石、广东的英石和安徽的灵璧石等用于园林艺术造景。近些年,又有两种新奇的观赏石悄然进入园林,成为园林石的新宠,它们就是硅化木和树化玉。  相似文献   

11.
小雨  俊清  陈奕 《园林》2005,(3):14-15
“奇石尽含千古秀”,石蕴涵着太古的历史意蕴,在中国至少从南朝开始就注意对石头的品赏了。到了唐代则蔚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风尚,“天地至精之器,结而为石”,石是大自然的精灵,具有着返璞归真的自然美,历史的文人们亲石爱石,前有米芾的拜石称史,后有板桥的画石赏石,  相似文献   

12.
1.石文化与木文化 相对于西洋的“石文化”,日本文化通常被称为“木与纸”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建材》2005,(9):7-7
近来,国内一些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凝石技术”,有的还援引某些专家的说法,称其“原创性地建立了仿地成岩的凝石理论体系框架……整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成本、环境等方面具有划时代意义”,“完全可以替代水泥用作建筑材料”,“很可能终结建筑胶凝材料的‘混凝土’时代,代之以“凝石时代”。  相似文献   

14.
“蛮石”是天然花岗岩石的一种俗称。它曾用于国家水利部投资兴建的洞庭湖(汉寿县)岩汪湖水利枢纽和坡头电力排灌站机埠工程,后在石常铁路太子庙特大桥桥基础与桥墩及桥台基座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使用“蛮石混凝土”可缩短施工时间,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5.
近来,国内一些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凝石技术”,有的还援引某些专家的说法,称其“原创性地建立了仿地成岩的凝石理论体系框架……整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成本、环境等方面具有划时代意义”,“完全可以替代水泥用作建筑材料”,“很可能终结建筑胶凝材料的‘混凝土’时代,代之以‘凝石时代'”。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中说:“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州之祖脉,三岛之来龙”。又说”那区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每受天真地秀,日清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这石猴也真乖巧,一出石胞“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后来与花果山群猴混在一起,发现了水帘洞,因不事大,跳过水帘,发现石桌、石碗、石凳、石床,就带大家进洞居住,被群猴推为”千岁大王”。这石猴也就将”石”字隐去,称起“美猴王”来。当大王…  相似文献   

17.
广东宏陶陶瓷有限公司坚持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开拓市场,推出“金玉满堂”、“龙尊石”、“龙凤石”3项抛光砖新产品。12月16日,受广东省经贸委委托,广东省建材协会在该公司主持召开了这3项:抛光砖新产品鉴定会,一致通过了由权威专家华南理工大学吴建青教授等7人组成鉴定委员会的省级新产品鉴定。  相似文献   

18.
欣焘 《石材》2006,(7):52-52
摩洛哥今年组织了11家大理石公司参加上海国际石材展,展示的产品有大理石、石灰石和化石制作的板材、贴砖、块材、桌子及其他一些制品,代表了当今摩洛哥石材业的整体水平。像“粉红的Bricha”、“粉红Agadir”、“南方奶油”、“黑色黄金”、“黑色、栗色和红色化石”,以及“菲斯奶油”、“Tiflet灰”等石材新品种光彩照人。  相似文献   

19.
《建材发展导向》2005,3(6):13-15
近期以来,国内一些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凝石技术”,有的还援引某些专家的说法,称其“原创性地建立了仿地成岩的凝石理论体系框架……整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成本、环境等方面具有划时代意义”,“完全可以替代水泥用作建筑材料”,“很可能终结建筑胶凝材料的‘混凝土’时代,代之以‘凝石时代’”。  相似文献   

20.
《广东建材》2005,(11):2-2
近期以来,国内一些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凝石技术”,有的还援引某些专家的说法,称其“原创性地建立了仿地成岩的凝石理论体系框架……整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成本、环境等方面具有划时代意义”,“完全可以替代水泥用作建筑材料”,“很可能终结建筑胶凝材料的‘混凝土’时代,代之以‘凝石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