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采用氯离子扩散系数快速测定法(RCM法)测定混凝土Cl-渗透系数.分析矿物掺和料种类及掺量对混凝土抗Cl-渗透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胶凝体系下,矿粉对混凝土的抗Cl-渗透性作用远大于粉煤灰,粉煤灰和矿粉(1∶1)复掺能够较好的提高混凝土抗Cl-渗透能力,同条件下粉煤灰混凝土的渗透系数是矿粉系列的2~3倍.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不同配合比混凝土的碳化深度以及气体渗透系数,发现粉煤灰可以减小碳化,并且碳化后混凝土的气体渗透性也会提高。同时分析了高性能混凝土气体渗透性与碳化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气体渗透性对碳化深度的控制程度是受粉煤灰掺量的影响,且粉煤灰掺量越高,气体渗透性对碳化的贡献作用越小。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多种因素作用下输电线路基础混凝土的耐久性变化规律,通过电通量法、快速冻融法和硫酸盐干湿循环腐蚀,测试了不同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抗冻性和抗硫酸盐腐蚀性。试验结果表明:水胶比越大的混凝土,其抗氯离子渗透性越差,随着龄期的增长,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有一定的提高,且提高幅度与粉煤灰掺量正相关;C30混凝土在冻融循环过程中,发生酥松破坏,抗冻等级仅能达到F150,其余混凝土抗冻等级能达到F200,且破坏程度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而降低;在硫酸盐干湿循环作用下,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都遵循着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强度转变所对应的干湿循环次数不同,强度等级越高的混凝土出现的越晚。  相似文献   

4.
通过混凝土和易性、力学性能、抗硫酸盐侵蚀、抗氯子渗透性和水泥水化热5个方面研究了粉煤灰不同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为粉煤灰的推广应用和配制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提供了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5.
王永春 《山西建筑》2009,35(22):178-179
研究了粉煤灰及矿粉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的应用,对比了矿粉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特点,得出了大体积混凝土采用双掺粉煤灰和矿粉的新技术能节约成本、减小温度应力,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抗硫酸盐性和抗碱一集料反应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抗硫酸盐混凝土的生产途径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论证了影响混凝土抗硫酸盐性能的因素,提出生产抗硫酸盐混凝土的技术途径,采用抗硫酸盐水泥,掺入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增加水泥用量和降低水灰比,以及混凝土混合物的正确捣实和湿养护。  相似文献   

7.
赵斐 《河南建材》2021,(2):18-20
文章全面分析了导致再生混凝土耐久性不足的原因,研究发现碳化因素、抗冻融性、抗渗性能、氯离子渗透性、抗硫酸盐侵蚀性以及一些其他因素是主要原因.为有效提升再生混凝土耐久性,可通过降低搅拌过程中的水灰比、掺杂一定量的粉煤灰、使用半饱和面干状态的再生骨料、使用二次搅拌法等方式予以改善.  相似文献   

8.
肖琳 《河南建材》2007,5(4):27-29
粉煤灰-矿渣复合超细粉蒸养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能研究表明:随着矿物掺合料的加入,蒸养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系数明显降低;掺加复合超细粉的混凝土经标准养护或蒸气养护后,其抗氯离子渗透性都有显著的增强.  相似文献   

9.
高性能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是其重要的耐久性指标,本文采用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RCM法,进行氯离子渗透性能评价,主要研究粉煤灰、矿粉两种掺合料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渗透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性能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受掺合料种类与掺量影响较大,单掺I级粉煤灰20%时混凝土抗渗性能最好,单掺S95级矿粉30%时混凝土抗渗性能最好;复掺粉煤灰与矿粉比例3:7,掺量40%时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最好,且复掺好于单掺。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然浸泡法,从粉煤灰掺量、再生混凝土基材强度和浸泡时间等方面,分析了影响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因素,结果表明,粉煤灰可以改善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再生混凝土基材强度越高,抗氯离子渗透性越好;浸泡时间越长,氯离子浓度越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粉煤灰对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给出掺粉煤灰混凝土在不同浓度的硫酸盐溶液中强度增长规律,分析了粉煤灰混凝土具有较好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的耐久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轻集料种类、预湿程度和矿物掺和料对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HPLC)抗氯离子渗透性、抗冻性及抗硫酸盐侵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高强页岩、黏土或粉煤灰陶粒配制的HPLC较普通集料HPC具有更高的抗氯离子渗透、抗冻及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掺适量粉煤灰、矿粉或硅灰等矿物掺和料能显著提高HPLC的耐久性.与低吸水率的页岩陶粒和粉煤灰陶粒相比,用吸水率高的黏土陶粒经24 h预湿处理后配制的HPLC其抗氯离子渗透能力更佳,但强度与抗冻性较差.页岩陶粒预湿处理降低了HPLC的抗氯离子渗透性和抗冻性,但对其抗硫酸盐侵蚀性影响不大.对陶粒预湿程度大的HPLC,通过提高含气量可改善其耐久性.同时对耐久性机理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低温建筑技术》2016,(4):29-31
文中主要研究粉煤灰和耐腐蚀剂对混凝土抗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采用全自动干湿循环试验机对混凝土试件进行硫酸盐侵蚀,通过对比基准、单掺粉煤灰土、复掺粉煤灰与耐腐蚀剂这三种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单掺粉煤灰提高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30%粉煤灰混凝土150次干湿循环的抗压耐蚀系数为76%,达到KS150抗硫酸盐侵蚀等级。双掺粉煤灰30%和耐腐蚀剂6%的混凝土150次抗压耐蚀系数为80%,说明掺入耐腐蚀剂有效提高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相似文献   

14.
用正交试验研究了煤矸石的渗透性,分析了煤矸石替代碎石量、粉煤灰替代水泥量、矿渣替代水泥量对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它们对混凝土渗透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煤矸石替代碎石量为30%、矿渣替代水泥量为10%、粉煤灰替代水泥量为20%时,混凝土抗压强度最高,渗透系数最小;在三因素中,煤矸石替代碎石量对混凝土的渗透系数影响最大;通过调整三因素的组分,可以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抗渗性控制在一个较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唐湘辉 《山西建筑》2007,33(3):147-148
试验利用RCM法,研究了粉煤灰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掺粉煤灰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有良好作用,掺适量的粉煤灰可以提高海水环境中混凝土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6.
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抗渗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ASTM C1202法测定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渗透性。实验结果表明:颗粒整形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抗渗透性略高于相应的简单破碎再生细骨料混凝土;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抗渗透性均随着细骨料取代率的增大而降低;粉煤灰掺量为30%时可使混凝土渗透性降低36.1%;胶凝材料用量每增加100kg/m3,混凝土渗透性降低约27.6%。再生细骨料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渗性。  相似文献   

17.
掺粉煤灰和引气剂混凝土渗透性与强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与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相比,掺粉煤灰混凝土的28d渗透系数较高,而90d渗透系数较低;混凝土引气后其抗渗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分析了各种类型混凝土的渗透系数与抗压强度之间的相关性后发现: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渗透系数的线性相关性较好,而粉煤灰混凝土、引气混凝土及粉煤灰引气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渗透系数的线性相关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8.
曹鹏飞  吴斌  刘冠国  雷笑 《特种结构》2012,29(6):1-4,44
本文研究了不同配比的矿物掺合料对硫酸盐干湿循环作用下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对硫酸盐干湿循环作用下混凝土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微观探析。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混凝土相对质量、相对抗压抗蚀系数等指标均经历先增加再降低的过程,而磨细矿粉的掺入可以提高混凝土抗硫酸盐性能。同时,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抗硫酸盐性能有较明显的影响,适量的粉煤灰能提高混凝土的抗硫酸盐性能,但当粉煤灰掺量继续提高后,混凝土抗硫酸盐性能会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水银压入法、吸水动力学法、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热分析和热失重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真空掺粉煤灰混凝土的孔结构和界面形貌特征、水化程度与水化产物。论证了真空脱水工艺可以使“粉煤灰效应”充分发挥。研究结果可以解释真空混凝土强度与耐久性提高等问题。利用微观、细观和宏观结构层次划分方法深入研究了真空掺粉煤灰混凝土的结构特点。真空掺粉煤灰混凝土的抗碳化、抗硫酸盐侵蚀性能优于普通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的渗透性在三个方向上各不相同,真空掺粉煤灰混凝土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水工混凝土工程、道路工程、楼地面工程和预制构件生产可获得较大的技术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粉煤灰掺量与混凝土抗渗性能之间的关系,文中开展了粉煤灰掺量及养护龄期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孔隙率、渗水高度、渗水压力以及氯离子渗透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渗水高度及抗氯离子渗透系数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降低,渗水压力及孔隙率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当粉煤灰掺量为25%时,混凝土抗压强度、孔隙率、渗水压力、渗水高度及抗氯离子渗透系数均达到最佳。所有类型混凝土抗压强度、孔隙率、渗水压力、渗水高度及抗氯离子渗透系数均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而增强,早期性能的变化速率远远超过后期性能的变化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