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KOKO 《中国厨卫》2006,(6):92-95
拒绝单调,只是精彩,在一个富于变换的年代,我们又会钟爱怎样的厨房空间呢?如今,单一色调的饰家方式已不再满足眼球视觉的需要了,要出彩,不妨选择一种自己偏好的颜色为主色调,再配上一种合适的颜色为辅助色,两色搭配,或柔媚,或粗犷,或细密,或轻快……如些的“1+1”让厨房拥有了别样的明快印象,在时尚与个性的完美结合中,揭开了相映成趣的双色面纱。[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简界     
曾建龙 《现代装饰》2008,(2):122-123
本案是一个设计公司办公空间,在整体的设计概念中以会所的意境形式去表现。整体空间并不是很大,在空间结构层面上以半开放形式体现。  相似文献   

3.
客户/Client:冰岛外交部,政府工程部/MinistryofForeignAffairs,Reykjavik;GovernmentEngineeringContracts,Reykjavik国家竞赛/NationalCompetition:1996年建造时间/Realization:1997年-1999年冰岛使馆建在北欧国家使馆群中,位于丹麦使馆和挪威使馆之间。由于它所占的空间很小(是各个北欧国家使馆的1/3),所以方案只能精心设计,以利用地段中的每一种可能性。建筑被分为两个部分:办公室都设在一个4层高的体块中,服务空间和公共空间则在一个单层建筑内。这两部分用玻璃围合的体块连接,其中包括了所有的交通联系——走道和中庭。办公楼的…  相似文献   

4.
《现代装饰》2006,(10):56-65
美术的一个特点,就是在表现运动所需的充分活动余地的空间问题。所谓的空间,不只是物理的、自然的空间,还包括创作活动时存在于内心的想象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个居住小区建成投入使用后,便形成了一个“小社会”。它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环境,同时还是一个社会环境。所以,在规划设计居住小区时必须考虑居住小区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居住小区作为一种物质的表现,是一个可以看到的东西。因为视觉是精神的通道,人们所看到的东西应尽可  相似文献   

6.
《现代装饰》2010,(8):36-36
建筑在本质上是我们的日常生活经历的一部分。然而,传统形式的建筑展览并没有给予观众直接接触、参与“建筑”的机会,只是通过对图纸、模型和照片的展现阐释建筑。因此建筑设计艺术一直以来成为了与大众分离开来的神秘艺术形式。正于维多利亚艾伯特博物馆展出的《1:1-建筑师建造小空间展览》便采用不同于上述的模式,将建筑师的设想以实物形式展示,意欲创造一个供建筑师和观众讨论的空间,启发建筑师设计和探索如何还建筑的原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7.
1+1后宫     
1+1后宫地处中国的著名古城西安,面向当地的高端消费人群.空间元素被设定回到历史中寻找。设计师大胆结合中式的”圆.方”与西式古典理念.结合迷幻的灯光把场所的气氛调配得松紧有秩。为添加更多的现代感,设计师改变了空间的比例关系和线条形态,以注入更神圣的韵味。  相似文献   

8.
氛围,是指围绕或归属于一物定根源的有特色的高度个体化的气氛。书法展示的氛围是指围绕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以及作品表现出的意象特征,而创造的一个适合于该作品主题的高度个性化的空间,并使之在观赏者的心理上和生理上产生反应,最大效率地传递书法作品的艺术效果。与商品展示一样,书法作品同样需要展示的氛围。  相似文献   

9.
环境艺术设计公司的空间是激发创作热情的地方。但在高强度脑力工作下,办公空间应是一个精神调节的变向装置。首先设计不仅是形式上的展现,更是文化与内涵的体现。作为设计公司的办公空间更是要具备自己独特的经营风格,才能渗透出设计师所要传达的思想与品位。本空间设计表现形  相似文献   

10.
李静 《城市建筑》2014,(6):25-25
城市建筑中的形象表现了城市的气质和品格,同时还显示出了城市的经济实力、风采和神态。它的形象美与丑,将反应出一个城市的文明。  相似文献   

11.
《建筑创作》2004,(9):52-59
京西的玲珑公园里.湖滨塔影旁.坐落着一个青砖灰瓦幽静的院落.1-A-1工作室——“天地间”建筑工房就在这片宁静中成长壮大。每个来到工作室的人都会为这里的环境所吸引。宜人的工作环境能给建筑师带来良好的心情和愉悦的感受.而建筑师同样会将这种良好的心态传递到所设计的每一栋建筑之中。 1-A-1工作室是一个带有浓郁艺术气息的建筑工作室.为各类项目提供从前期策划到工地施工指导的全系列服务,工作室分为4个设计部门。  相似文献   

12.
Sugarcane workers in Brazil are exposed to various genotoxic compounds, including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derived from an incomplete combustion process of burnt sugarcane fields. The effects of the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sugarcane fields burning were measured in urine samples of sugarcane workers from the northwest of the State of S?o Paulo when exposed (harvesting) and when non-exposed (non-harvesting). The urinary levels of 1-hydroxypyrene (1-OHP)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genetic polymorphisms CYP1A1, GSTM1, GSTT1 and GSTP1 were evaluated.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1-OHP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000) in the exposed sugarcane workers (0.318 mumol mol(-1) creatinine) than in the non-exposed workers (0.035 mumol mol(-1) creatinine). In an unvaried analysis, no influence regarding the polymorphisms was observed. However,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YP1A1()4 polymorphism in the exposed group, and age and the GSTP1 polymorphism in the non-exposed group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urinary 1-OHP excretion levels (P<0.10). The same group of sugarcane workers was significantly more exposed to PAHs during the harvesting period than during the non-harvesting period.  相似文献   

13.
1     
  相似文献   

14.
洪关 《中国建材》2005,(4):23-23
多次与张湛攀谈,多次参加张湛主持的会议,多次拜读张湛关于协会工作的文章,深感张湛能侃、会侃,洋洋万言中总有思想之火花迸溅,特编“张湛妙语”,以飨读者。协会之地位  政府有权,有权可以调动资源;  企业有钱,有钱可以开发资源;  协会有什么?在政府、协会、企业三者  相似文献   

15.
干阑——传统生态建筑的时代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馥艺 《华中建筑》1999,17(3):87-89
干阑作为传统民居从古至今已生存了几千年,它对湿热气候和多种地形的适应性充分体出原生生态建筑的特征。文章通过概述生态建筑的原则,探讨干阑的特征不仅符合生态,而且对建筑城市到单体各层次中均可发挥作用,由此既扩充生态匠研究的内容,又在时代脉络开发传统的民居形式。  相似文献   

16.
The architectural reenactments presented here study moments of architectural history through performing acts of architecture, undertaking large-scale design-and-build speculation based upon evidence found in ac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terial as well as in text, drawing, and photograph. In analysis, projection, and making, these reenactments propose an understanding of architecture as action and construction as a verb, and seek to engage the nonverbal discourse of the making hand.  相似文献   

17.
《世界建筑》2005,(4):125-129
1A1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2004年改革中的产物,在近1年的时间中,1A1依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作为全国顶级大院之一的技术优势,以更加市场化的机制,同时借鉴国内外成功设计公司的经营、管理、设计模式,努力将自身技术先进成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品牌之一。  相似文献   

18.
《Grundwasser》1996,1(2):108-110
Ohne Zusammenfassung  相似文献   

19.
综合信息1     
《广东建材》2009,25(7)
  相似文献   

20.
插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