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陵之祸对司马迁来说不论是心灵上还是身体均造成很大的伤害,论述了司马迁遭受李陵之祸的内外因及其为李陵开脱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安作璋教授等新作《汉高帝大传》对于司马迁"……沛丰邑"之"沛",注解为秦泗水郡之沛县,"丰邑"(今江苏丰县)注为秦沛县之属邑。并由此指出"丰邑"在汉初成县。笔者认为司马迁是以汉地理制记述了《高祖本纪》等。"沛丰邑"之"沛"应为汉之"沛郡"(沛国)即秦泗水郡;"丰邑",战国甚至更远即为封邑,在秦为"丰"县之治邑,即丰县建县时间应在秦代。汉初"丰邑"、"丰"县应该是并存等级的。  相似文献   

3.
在汉代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李陵率五千步卒奋战绝域全军覆亡的军事事件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和很高的审美价值。李陵精兵报国的理想追求与汉武帝的极权意志、李陵“以少击众”的军事思想与汉武帝“任人唯亲”军事路线的冲突是酿成李陵军事悲剧的根源。李陵军事悲剧对当时相关事件和人物,对后世文学创作和人们的审美观念、伦理观念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史记》是我国学和史学划时代里程碑式的作品,对我国化发展起过重大影响,可是对司马迁的创作思想却历来有所分岐,对《史记》所表现的司马迁强烈的“反暴抗虐”思想的形成与表现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学者论述甚多,但大都偏执一方,或云出于义愤,或云实现父愿,或云出于史官之职责等等。作者从历史和自身两个角度论述了司马迁著述《史记》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在学术思想上对先秦诸子都有批判和继承,但家学的渊源和自身的遭际使司马迁之文服膺于道家.道家思想是司马迁作<史记>的主导思想.<史记>在结构上以黄帝开篇,以吴太伯为“世家“之首,以伯夷为“列传“第一;在内容上对老子“无为“、“轻刑“、“寡欲“观的推崇,对道家唯物论、辩证法、变化因循等哲学观的继承和发扬都是司马迁崇道思想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千古以来关于司马迁的写作动机问题的争论展开了讨论,司马迁在世时,他普经一再宣称:其写作动机是继承父志,“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整齐百家杂语”,“亦欲以究天地之际,通过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明白无误地告诉“后世君子”,其写作动机就是成名成家。  相似文献   

8.
《史记·河渠书》,汉代司马迁所著,是《史记》中"八书"之一,记述了上至大禹治水,下迄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的重大水利事件。在司马迁之前"水利"一词已为使用,仅指水本身和水产之利。至汉代,司马迁在《河渠书》中首次赋予"水利"一词具有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内涵,包括了治水、防洪、灌溉、漕运、水利工程等,并明确指出水利与国家兴亡、社会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河渠书》是我国古代水利史的开篇之作,为后代编纂水利史提供了典范。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祖籍陕西韩城,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卒年不详,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后人尊为“史圣”。他的不朽的历史巨著《史记》,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韻之《离骚》”。司马迁的名字,是垂于青史,人所共知的,可是司马迁祠因在陕西韩城,地处偏远,  相似文献   

10.
广东佛山南海尚高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高级卫浴的大型企业。主要生产并经营高档玻璃洁具,水龙头等浴室用品。其产品简洁明快,尽显欧洲简约艺术风格,创造出了尚高独特的艺术品位。“祸兮福之所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