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筑师》2008,(6):I0018-I0019
项目概况: 近几年来中国的新兴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的带动作用已非常明显。正因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我们看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前景。在吴文化的发源地——无锡,我们寻找到了“运河文化“的遗迹——北仓门37号的蚕丝仓库。无锡蚕丝仓库毗邻古运河,是目前我国已知沿运河最大的丝绸仓库,其主建筑为两幢独立的,面宽超过50m的三层仓库。  相似文献   

2.
《世界建筑》2001,(3):38-45
汉堡内城河岛(Fleetinsel)和海雷恩水道(Herrengraben)周边地区的开发计划恢复了该市的一条原始轴线,该轴线位于阿斯特湖和易北河之间。内河大院(Fleethof)所在地是城市东、西两区的过渡点,也是汉堡市最古老的仓库之一──“百万大仓库” 的原址。办公楼的建筑设计融合了汉堡传统海运贸易建筑的特征;高度、尺度和材料都令人联想起传统的砖石建筑。运河沿岸建有两座公寓楼和一座办公楼,如果说临近港口的传统仓库建筑代表了当地过去的历史,那么这3座建筑则可称为现代的象征。海雷恩水道在不远处汇入阿斯特湖,一座设有通透楼梯…  相似文献   

3.
杭州运河西废旧仓库改造为刀剪剑、伞博物馆的设计中充分利用其价值,通过多方面的调查,专业的可行性分析论证,做到应保尽保、新旧融合,保留老建筑的原有风貌和历史印记,变成传承历史文化和记忆的场所,成为展示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基地,同时改造了老旧历史文化街区和提升了运河历史景观文化,成为废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朱明海  洪艳 《华中建筑》2011,29(9):209-212
基于对运河沿线城镇大量的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探讨沿线历史建筑现代适应性的评价因子,以杭州段为例,提出运河杭州段沿线历史建筑现代适应性评价体系并进行评价分类,为运河沿线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赵鹏飞 《华中建筑》2012,(10):151-154
元朝京杭大运河全线开通,带动了山东运河区域的社会发展,明清时这一区域的经济和文化更是空前繁荣,出现了大量的与运河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建筑。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把运河传统建筑划分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以及水工建筑三种主要类型,并对每种建筑类型进一步分类,通过实例分析其与运河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绿盈 《景观设计》2005,(3):66-69
北上运河是日本现存的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这项工程是在北上运河与北上河的交叉处的一片土地上建立一座运河博物馆。该项建筑建立在地下。该建筑在规划上使通道延伸到地下空间。一个U形通道的一端是建筑物,因此,通道与建筑之间不会形成反差。取而代之,通道与建筑合并在一条线上。  相似文献   

7.
任兴旺  张增慧 《建筑》2007,(13):73-74
京杭大运河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运河文化。运河流域遗存的行宫、衙署、驿站、商铺、码头、寺庙、碑塔等文物有上千处。仿古御碑苑亭、廊工程的建设,对于弘扬和丰富运河古文化,继承优秀建筑传统,丰富运河建筑内涵,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红砖仓库是见证了近代日本横滨港发展过程的重要历史建筑.基于现场考察与历史资料调查,将红砖仓库发展演变历程划分为六个阶段,进而分析其建筑遗产价值.在此基础上,从红砖仓库外部空间演替和景观重塑解析场地环境再生为城市公园的对策;从两座仓库功能更新和空间重构、建筑形态保护与修复论述工业遗产建筑保护与再生的方法.研究说明针对保护...  相似文献   

9.
鞠鹤宁 《山西建筑》2009,35(24):30-32
借京杭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之际,对中运河台儿庄段进行调研考察,对它的历史、街道布局、主要建筑等进行研究,重点是古村落与运河的关系,并对此提出了保护建议,希望对人们了解运河以及运河申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已纳入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人们对大运河沿岸传统建筑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为探究运河文化对传统宅第多方面的影响,剖析文化在物化载体中具体的落实形式,以南浔镇頔塘运河流域的传统宅第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档案查阅、田野调查、专家访谈及比较研究法和诠释法的运用,解析南浔镇传统宅第中特殊功能空间的出现、建筑空间结构的变化、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与迎来送往的仪式感,阐释建筑现象背后与运河文化直接或间接的关联。以期挖掘、展示和传承南浔传统宅第中蕴含的运河文化,为传统建筑文化价值评估体系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