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胶接技术的发展,各国科学家相继提出了论述界面粘合作用的多种理论。其中以机械闩锁或镶嵌理论提出最早,但作为一种科学理论现已放弃。以后西方科学家提出了吸附理论,苏联科学家提出了扩散理论和静电理论。近二十年来,在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对吸附理论的发展作了不少工作,提出了表面能理论和论述界面粘合破坏的弱界面层理论。本文除对机械理论、静电理论和扩散理论作简要的评述外,主要以吸附理论为基础,较深入地讨论产生界面粘合的条件、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索了电路理论和电磁场理论之间的对应关系和内在联系。我们在集总假设的基础上,首先讨论了电路理论中的基本量与电磁场理论基本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讨论了电路理论中的两类约束(即元件约束和拓扑约束)与电磁场基本规律的内在关系。笔者总结了电路理论和电磁场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和联系。这些关系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学习两门课程中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3.
张黎明  赵燕平  邓阿丽 《现代雷达》2007,29(2):66-69,79
基于Maxwell方程组的电磁场理论(“场”理论)和基于基尔霍夫定律的集总参数电路理论,以及基于电报方程的分布参数电路理论(“路”理论)是求解电磁场问题的主要理论工具。文中详细讨论了这三种理论间的关系,给出了应用“路”理论简化电磁场问题分析的几个典型例子,并讨论了应用“路”理论分析“场”问题的局限性和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该文在传输函数理论和电流型CMOS电路代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混合型多值CMOS电路的代数理论,并应用该理论设计了译码器和编码器。设计结果表明基于该代数理论的设计优于传统设计。  相似文献   

5.
推进我国三网融合势在必行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介绍了当前对三网融合的不同理解与观点,阐述了网络(信息)产业发展涉及到的生命周期理论、网络经济理论、内生交易费用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等经济学理论,介绍了政府规制理论和可进入市场理论,给出了三网融合的一个解释,并分析了融合前后行业间与产业链各环节间的关系变化,最后指出了三网融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6.
非线性理论是一种以驻波互作用过程为对象的大信号理论,它能准确地反应电子与波的互作用过程,计算输出功率、效率等其他非线性理论问题。采用非线性理论中的自洽非线性理论和耦舍波理论对螺旋波纹波导回旋行波管进行研究,结和电子运动方程和互作用方程,反映电子运动和场的激励相互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非线性理论中的混沌理论和随机共振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使其在电子学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混沌理论和随机共振现象,以及它们在通信电子战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模糊控制理论是以模糊数学理论为理论基础,以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理论作为技术基础的一种新型的自动控制理论和方法.这是控制理论发展到高峰期的产物,属于智能控制的范畴,也是人工智能的一大进步.这样的理论如果应用于工业,可从不同方面促进工业的发展.为了更好的促进工业的发展,必须促进模糊控制理论在工业工程的合理应用,本文就针对模糊控制理论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实践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粗糙集理论是一种新的软计算方法,能效处理和分析不完备息。文章讲述了粗糙集理论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算法,分析了粗糙集理论的相关应用,分析了粗糙集理论方法研究中的问题,并对粗糙集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高英  杨克成  夏珉 《激光技术》2004,28(4):420-423
运用经典的电磁场理论对布里渊散射强度和散射截面进行了推导,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量子电动力学理论改进了经典的布里渊散射截面公式,对布里渊散射过程经典理论和量子理论的两种描述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万悦鹏 《电子测试》2016,(8):105-106
光纤传输系统通常是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传输系统,实际上光只是载波.该系统主要有一个光发射端机、光纤传输、光接收端机等组成.前端摄像机是通过一小段同轴电缆连接到光发射端机的,光接收端机也是通过一小段同轴电缆连接到监视器的,而光发射端机与光接收端机之间则是通过光纤连接器连接的光纤光缆,最终组成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2.
红外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意红  邓强 《红外》2012,33(5):32-35
分析了温度对红外光学系统的影响。军用红外光学系统往往工作在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温度补偿措施以减少离焦。介绍了红外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的方法及原理。根据小型红外光学系统的设计参数,提出了光学被动式无热化设计思路。试验结果表明,光学系统在0~60℃范围内可保持良好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型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特点与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红外探测技术的发展,红外光学系统的作用已不容忽视.在归纳总结传统结构形式的折射式、反射式和折反射式红外光学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红外光学系统中离轴三反、二元光学、自适应技术等结构特点,从技术上比较了传统红外光学系统和现代红外光学系统的优缺点,探讨了红外光学系统的发展趋势.对新型红外光学系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何红星 《红外》2018,39(3):1-8
为了实现超小型化、长焦距和超大视场,提出并设计了一种高集成度四视场中波红外光学系统。该系统采用双光路结构形式,包括超小视场光路和小/中/大视场光路,两支光路共用中继组;对超小视场光路进行了四次立体折叠,并对小/中/大视场光路进行了二次折叠。通过以上六次折叠,整个双光路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得到了有效约束,其外形包络在242 mm×150 mm×85 mm (局部125 mm)范围内,系统集成度高。这种双光路光学系统包括超小视场、小视场、中视场和大视场四个视场。其中,超小视场的焦距为688 mm,视场为0.8°;大视场的焦距为13.19 mm,视场为40°,实现了长焦距和超大视场并存,并获得了50×的变倍比;超小视场光学系统仅采用5片透镜,透过率高,并具有光学被动消热差设计;整个双光路光学系统结构紧凑,体积小,实现了超小型化。设计结果表明,该光学系统像质良好,可以满足高性能热像仪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刘波  丁亚林  贾继强  苏东风  张雷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45(3):318001-0318001(6)
R-C光学系统是现代光学工程中常用的光学系统,以某一R-C光学系统为例,对其计算机辅助装调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R-C系统装调理论,确定以主镜为装调基准,调整次镜五个自由度的装调方法,建立起次镜失调量与系统Zernike系数的关系,以此指导装调工作,达到明确装调方向、缩短装调周期的目的。整机光学系统的波像差RMS值优于1/10波长,达到了成像质量的要求。对相机进行实验室和地面外场成像,获得的图像图像清晰,层次丰富,验证了装调工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常凌颖  张强  邱跃洪  张荣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1,50(10):20210091-1-20210091-7
红外光谱成像系统、光场成像系统、光学显微系统、偏振干涉成像系统、复眼成像系统、环带式全景光学系统、多尺度成像系统及头戴式增强显示系统等光学系统中,通常需要中继光学系统来实现光路衔接、配曈、偏转等。研究了现有中继光学系统结构,介绍了光阑前置即具有实入曈的像方远心离轴三反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及自由曲面的描述方法,完成了满足设计参数的具有实入瞳的远心中继光学系统仿真设计,系统各镜采用XY多项式描述的自由曲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结构。CODEV仿真设计结果表明,在工作谱段0.4~5.0 μm、焦距400 mm、F数3、视场角2ω=8°下,系统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接近于衍射极限,畸变小于1%,成像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7.
四片式非制冷长波红外热像仪双视场光学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一种用于非制冷凝视焦平面探测器的长波红外双视场光学系统设计实例,该系统工作波段为8~12 μm,变倍比为2.5倍,采用轴向移动变焦方式.引入一个衍射光学元件,减少了光学零件的数量,减轻了系统质量,具有成像质量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并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进行了像质评价.  相似文献   

18.
卓红艳  刘志强  彭文  叶鹏  刘志辉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0,49(6):20190412-1-20190412-5
光学探测系统在高功率微波系统运行造成的强辐射、强电磁干扰环境下工作,HPM产生的强电磁脉冲会通过后门耦合的方式由探测器前端光学镜头进入内部的电路系统造成光学探测系统瞬间黑屏、图像抖动、器件毁坏等现象,通过采用光学玻璃金属丝夹层的方法研制光窗,在2.4 GHz±100 MHz频段内电磁屏蔽性能达到了65 dB,同时满足探测目标的光窗透过率的要求。经过应用后表明:加载了这种电磁屏蔽光窗的光学探测系统在HPM工作时图像稳定,未受到干扰。  相似文献   

19.
孟庆宇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2,51(1):20210986-1-20210986-16
三镜反射式光学系统由于具备同时校正球差、彗差与像散三种像差的能力,可以实现较高的光学性能,基于其反射镜数量少、装调复杂性可接受等特点,在光学成像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离轴三镜反射式光学系统,凭借其无孔径遮拦、可实现大视场等诸多优势,在高性能光学仪器装备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文中以典型的三镜反射式光学系统发展为主线,全面介绍了多种类型的三镜反射式光学系统,涵盖同轴三反系统、两轴三反系统、离轴三反系统与无焦三反系统,讨论了其光学结构特点、结构关联与光学系统性能,并给出了设计示例,供光学设计领域研究人员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一种基于谐衍射的红外双波段共口径消热差光学系统。此光学系统的工作波段为3~5¼m及8~12¼m,焦距为45 mm,F/#为2,双色探测器为320×256、30μm制冷型探测器。谐衍射光学元件改进了衍射光学元件在宽波段上的大色散问题,解决了衍射光学元件在宽波段上的色散严重和衍射效率低下的问题。该光学系统采用谐衍射光学元件消宽波段色差和宽温度范围热差,使中波红外和长波红外在不同衍射级衍射实现谐振共焦成像,使用较少光学元件,校正了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的像差和热差。基于谐衍射的红外双波段共口径消热差光学系统在改善像质、减小体积重量、宽波段消热差等方面表现出传统光学系统不可比拟的优势。随着双波段探测器和谐衍射透镜研发制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双波段光学系统必将在目标跟踪、识别、精确打击等军工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